自制赤黄散(酊)外用治疗创伤早期肢体肿胀276例临床观察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w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肢体肿胀;创伤早期;赤黄散(酊);自制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6-0705-01中图分类号:R 274.3文献标识码:B
  
  创伤早期容易出现毛细血管破裂,组织间水肿出现肿胀,是骨折的常见伴随症状,处理不当,长时间不消退,可直接影响肢体血液循环,有引发肢体缺血性肌挛缩或缺血性坏死的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又因功能障碍致肢体反复肿胀,而且影响创伤的修复。我们自2002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自制赤黄散(酊)外用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276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276例,男172例,女104例。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6岁。其中单纯软组织损伤86例,合并桡尺骨骨折者93例,胫腓骨骨折37例,踝部骨折43例,足跖骨骨折17例。均有肢体肿胀、疼痛,皮肤色亮或青紫,肢体活动不利等临床表现。伤后就诊时间最短15分钟,最长3天。入选条件:单纯软组织损伤、骨折经闭合整复外固定术后肢体肿胀者。排除皮肤破溃或感染,开放性骨折伤口未愈者。
  2.治疗方法 ①自制赤黄散:药用赤小豆,酒制川大黄组成,共为研末、过筛,硫酸镁、冰片(晶体)适量加入蜂蜜,文火加热至溶解,入中药粉及少许陈醋调匀备用,均匀摊平于石膏绵纸或棉垫上,衬之单层棉纸敷于患处,单纯软组织损伤者用宽胶布粘贴或绷带包扎固定,隔1~2天更换一次;伴骨折者在整复后外加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并嘱患者肢体早期主动功能锻炼。②酊剂用赤黄散及适量硫酸镁、冰片加入75%酒精密封浸泡一周,去楂后装于瓶中备用,在损伤24 h内棉垫浸湿外敷,之后患处可直接涂抹。
  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肿胀消失,无张力性水泡,肢体周径与对侧相同,疼痛消失,肢端血液循环恢复良好。有效:肿胀明显减轻,出现皮纹,无张力性水泡,肢体周径与对侧相差较少,疼痛明显减轻,肢端血液循环有很大恢复。无效:肿胀减轻不明显,或出现张力性水泡,肢体周径与对侧有较多相差,疼痛减轻不明显。
  4.治疗结果 本组276例,治疗时间最长14天,最少2天,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痊愈218例,占78.99%,有效57例,占20.72%,无效11例,占2.9%。
  
  讨论
  
  《普济方·折伤门》中说:“血行脉中,贯于肉里,还周一身,因其机体外固,经髓内通,乃能流注,不失其常。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淤积不散,则为肿为痛,治宜除去恶淤,使气血流通则可复原也”。《正体类要》也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由此可见,肿胀的发生是由于血脉淤滞不行,隧道不通,兼脾之运化受阻,水湿津液留滞不行而外渗,停滞于肌凑中产生。现代病理认为,损伤后由于淤血的存在使血流不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由血管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淤血性水肿”,同时静脉端的血压因静脉淤血而升高,组织间液回流困难,造成液体在组织间隙潴留而形成水肿,所以在损伤之后局部的淤水互为因果,是患部肿胀的病理基础。因此惟有活血怯瘀与利水渗湿并举,方能收到瘀去肿退,气血津液调和之功[1]。方中大黄,性苦、寒,取其活血祛瘀,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早期,瘀血肿痛。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大黄中含有大黄酚,具有止血作用;大黄酸、大黄素均有利尿作用[2]。可抑制炎性反应和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浆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促进毛细血管开放和重建,加速炎性介质的清除和吸收,减少对末梢神经的刺激,发挥消炎止痛之功用。赤小豆,性甘、酸、平,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之功效。传统用于水肿,脚气。现代临床外敷治疗扭伤及外伤性血肿[3]。硫酸镁、冰片利水渗湿、高渗利水、芳香化湿之功效。诸药合用,瘀水兼顾,共凑怯瘀以行水,利水以活血之功。熊兴玲[4]通过怯瘀渗湿并重者与单纯活血怯淤者的疗效对比,证明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此方源于《刘寿山正骨经验》中“外敷活化散”治验。药物组成简单,费用低廉,制作方便。根据笔者几年的临床观察,疗效颇佳,少有皮肤过敏及毒副作用。两种剂型灵活使用,对部分骨折易移位患者,不用解除夹板,可用酊剂直接渗入到患处,亦达治疗目的,使用较方便。因此该方法看似陈旧,但实用,具祖国医学中医治疗特色。可用于社区及基层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远禄.赤末散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5(5):37.
  [2]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43.
  [3]章国镇.神农本草经(精选图本)[M].福建科技出版社,2006,130.
  [4]熊兴玲,刘红露.渗湿怯淤并重治疗急性期肿胀8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5):398.
  (收稿日期:2007-08-08 编辑:梁明佩)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肺炎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12例病儿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对症处理,治疗组68例采用复方麝香注射液合用甘露醇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甘露醇合用ATP、CoA、VitC、CDPC治疗,两组疗程均为一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1%(64/68),对照组为68.2%(30/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发热、喘憋、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中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中的疗效观察。  方法 将剖宫产中发生难治性宫缩乏力的69例分为改良缝合组(38例)和未用改良缝合组(31例),比较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 结果 未采用改良缝合组有13例行子宫切除,术中出血量≥1000 ml 15例;改良缝合组38例,有5例子宫切除,术中失血量≥1000 ml 6例。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5例,将术后接受孕三烯酮治疗的25例设为治疗组,不接受孕三烯酮治疗的20例设为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第7天开始服孕三烯酮2.5 mg/次,每周2次,连用3~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0% ,复发率1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复发率为45.0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 定量检测在鉴别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376例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菌感染组)、318例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组)的血清CRP水平,并与105例正常小儿进行对照。结果 细菌感染组CRP水平为22.13±47.18 mg/L,病毒感染组 CRP水平为5.01±4.07 mg/L,对照组CRP
期刊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新生儿;固定术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6-0693-01中图分类号:R 722.140.5文献标识码:B    新生儿股骨骨折是因为难产或接生过程中接生员不当助产引起的闭合性骨折,我院1990年3月~2004年8月收治新生儿股骨骨折2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均为单侧骨折,中段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易善复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将52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为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465 mg,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减轻,体重增加,总胆红素下降明显,肝功能等检查结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 易善复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
期刊
【关键词】 糖尿病足;灯盏花素;弥可保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6-0714-01中图分类号:R 587.2文献标识码:B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下部位因血管和神经病变造成的供血不足、感觉障碍所致的溃疡,坏疽或感染,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肢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笔者选用灯盏花素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足26例,并与对照组18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
期刊
【关键词】 妊娠;子宫肌瘤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6-0697-02中图分类号:R 714.25文献标识码:B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其发生率占妊娠的0.3%~0.5%[1]。近年来由于晚婚、高龄分娩的增多,孕期B超检查的广泛开展,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肌瘤生长部位不同,可对妊娠、分娩及产褥期造成不同影响,故处理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母儿健康。现收集我院
期刊
【关键词】 颅内感染;高危因素;鞘内注射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6-0684-02中图分类号:R 651.12文献标识码:B     颅内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治疗,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我科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900例,其中发生术后颅内感染43例(4.87%),现就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诊治方法分
期刊
【关键词】 AF系统;内固定;胸腰椎骨折  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6-0687-02中图分类号:R 683.2文献标识码:B    自2000年以来,我院应用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9例,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49例,男性34例,女性15例。年龄20~6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6例,车祸伤9例,重物压砸伤4例。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