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课程:从儿童出发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属于“设计科学”的范畴,以儿童为前提,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从主题选择、情境创设、目标表述、活动安排等方面计划、组织、实施相关教学活动,从语文学科本质给予学生生长的力量,满足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需求,最终使得小学语文走向人的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叠加和融合的课程。
  【关键词】课程;儿童;开发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24-04
  【作者简介】朱燕芬,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第二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161)副校长,高级教师。
  我国21世纪启动的课程改革,激起了学校、教师的热情,都在尝试课程开发、课程统整、课程再造。民俗文化课程、童诗课程、绘本课程、诗意儿童文化课程等等,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与学校特色。然而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实践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引发一些思考。
  一、目前课程开发的现状与分析
  “课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名词,多年来一线教师都在忠实地执行课程。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多次使用“课程”一词,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这里的课程指的是功课及其进程;国外“课程”一词是从拉丁词“Currere”派生出来的,意思是“跑道”(Race-course),有沿着跑道奔跑的意思,这里的课程指学习的进程。课程论专家施良方先生在1996年9月出版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一书中曾归纳并列举了六种不同的课程定义。而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先生对课程也有自己的理解:儿童是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课程是儿童通过反思性的、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师生不是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生者。
  可以说,近二十年我国的小学课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但有时教师常把课程和活动混淆,出现课程内容的松散、孤立,课程目标的模糊、单一现象;也有的出现无人问津的资源空白,点到为止的资源无承接现象,削弱了课程的资源价值。
  1.课程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课程建设到底应该关注什么?如果,仅仅把课程简单地理解成教学的计划和方案,那课程建设的着力点就在于课程方案的完善,会更多关注书面的课程规划。但按照今天的课程观,课程主要是正在发生的和正在做的事。所以,“写”的内容——课程的理念、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基本架构、课程内容和活动等都是在行动过程中逐步完善的。因此,课程应该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2.课程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
  很多教师花时间备课,在教案中详细地计划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时还会为没有按照教案圆满完成任务而感到内疚、遗憾;有的优秀教师挖掘文本有新意,甚至超越了作家的认识。当然教师的努力不是毫无价值,教师的钻研精神也值得称赞。但是,教师要将课程实施的焦点放在儿童身上,否则就是“教”与“学”的焦点错位。
  3.课程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玩”出来的。
  小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最大不同,在于儿童行动性的学习方式和生活化的学习内容,都在自然的、感性的情境中产生的。在现实的课程实施中,有时教师的时空过多,埋没了儿童的感官功能,远离了儿童的发展和需要;儿童学习过多依赖书面性资源,忽视物质性资源,使得课程这一丰富复杂的过程被简单化、机械化,忽视了儿童的核心素养,没有真正意义上为儿童设计课程。
  二、儿童需要怎样的语文课程
  其实,儿童本身就是一个课程,小学语文课程就应该以儿童为前提,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小学语文课程是跑道、是桥梁、是机会、是起跳板,让儿童拥有知识,快乐成长,而好的小学语文课程应当将学生带到学习的高速公路入口处,接触不同的风景,给予学生带得走的能力,而不是背不动的书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常丽华老师的“农历的天空下”课程,杭州市天长小学蒋军晶老师的群文阅读课程,浙江富阳教育集团永兴小学部陈琴老师的素读课程,南京市力学小学的阅读课程等,都有这样的共同点:
  (1)易学性。一个幼儿最先听到的是语言,最先说出口的是语言,最先认识的文字是汉字,阅读得最多的是语文类图书。儿童如果认识了500个字,学会了汉语拼音和查字典,那么就初步具备了自学语文的能力。所以,这就意味着我们开发和设计的语文课程应该方便儿童学习和运用,他们在逐步学习时能够由易到难,渐入佳境。
  (2)自由性。平常儿童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上,受着种种强制性的要求,那整合后的课程应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教师的引领、指导不再以限制的方式来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协商。对于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儿童有更多的权利选择;对于学习内容,课程应提供更多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让儿童体会不同的表达风格、语言趣味。
  (3)跨界性。从联系生活的角度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离不开小学语文;从学科结构体系看,涉及文学、哲学、美学等范畴。所以,只要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语文视野,从儿童认知出发,能够与儿童的生活实际产生密切联系的好素材、好资源,都是可以为小学语文课程服务的。
  (4)文化性。小学语文课程首先应该关注人类悠久灿烂、充盈精神的文化,这是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基础,也是感受人类应有的美好情感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从研究学生出发,把“丰富经历”作为育人根本,以文化的视野、课程的视域、学生的视角构建每个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从而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
  所以,小学语文课程是什么?是一个绵延不绝、不断丰富和充实着的故事。每一个进入课程情境的学习者都有自己的故事,这就是学习者的原有经验,教师就是在了解这些原有经验的“故事”上,进行延续“新故事”。由此,小学语文课程不是静态的文本,而是动态的生长过程。   三、适宜儿童的语文课程如何设计
  课程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学习者的基础和条件,最终转化成学习者个人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就是依照学习者的现实而不断丰富的。因此,小学语文课程的设计就是创造条件,让儿童做适宜的事;或者说,让适宜的事在儿童身上发生;更重要的是聚焦现实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及时调整指导策略,取得更大的成效。
  其实,孔子就用课程来教礼、乐、射、御、书、数;《诗》《书》《礼》《乐》《易》《春秋》都是课程。私塾老师“讲经”也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对经书重新建构。这些就是教师课程自觉和精神自由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课程设计”意识就是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夏丏尊、陶行知、叶圣陶、朱自清等教育家,他们就不是教一本书,常常自己编写大纲,撰写教学讲义,甚至亲自编写教材。我想,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教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还要能建构属于自己的课程,依据自己的文化底蕴、知识背景、个人爱好、研究专长而开发、设计独特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课程。比如:学习完苏教版二上《水乡歌》,我们尝试设计了生长性阅读课《牛奶歌》,在确定课程实施特质和教学设计重点后,我们又进一步形成整体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框架和具体操作任务。
  1.主题选择。
  为了更好地融入日常教学,在设计主题时应选用儿童熟悉、喜爱的内容,这取决于我们对儿童的了解、理解程度,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走进了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否尊重儿童的天性,是否懂得儿童的需要。因此,回到课程,一切从儿童出发。
  2.情境创设。
  借助一定的情境,才能使儿童更好地传承语言文字的学习。情境创设包括将学习的主题嵌入由生活场景、文本材料、虚拟情景等构筑的图形符号、童话寓言、游戏活动的情节中,进行角色扮演、文字描述,在想象比较中进行学习活动,即把“文本”转化成富有研究价值的教学活动。
  3.目标表述。
  生长性阅读的目标是课程板块实施和评价的主要依据,对于教学活动的导向有重要意义。第一考虑学生,希望经历怎样的学习活动在哪些方面有进步;第二考虑学习需求;第三考虑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审美需求的维度。
  4.活动安排。
  活动安排更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更重视语言积累和阅读感悟,把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贯穿到收集和整理信息、获取和重组新知识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听、说、读、写、演、赏的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
  环节一:
  师:市场上有各种牌子的牛奶,今天我请小朋友一起到大润发超市调查一下,牛奶有哪些品牌?自己先认一认,说一说。(出示实地调查视频。)
  生:光明、伊利、蒙牛。
  师:光明、伊利、蒙牛这三种牛奶可是国内牛奶企业中的三大品牌哦。
  生:金典、卫岗、特仑苏。
  师:这三种也是我们国内响当当的品牌。
  生:旺仔、雀巢、味全。
  师:这三种牌子的牛奶名气也很大。
  师:牛奶的品牌真多呀!有……有……还有……(师引读3组词语。)
  师:你喝过哪些牛奶?最喜欢喝什么牛奶?你能这样来说一说吗?出示句式:牛奶的种类真多呀!有 牛奶,有 牛奶,还有 牛奶……我最喜欢喝 牛奶。
  (学生练说。)
  师:(引读韵文)喝牛奶作用大,光明、伊利和蒙牛,金典、卫岗、特仑苏,旺仔、雀巢和味全,各种品牌任你选。
  环节二:
  师:为了推销牛奶,电视里的广告非常多,你能说说哪句牛奶广告词给你的印象最深吗?
  生:......(教师播放相应的广告视频。)
  师:广告里介绍了那么多的牛奶品牌,其实无论哪一种品牌,它们的主要成分都差不多。那牛奶里到底含有哪些主要的成分呢?让我们到李博士的牛奶工作站去采访一下。(出示采访图片,播放采访录音,学生获取信息后回答。)
  生:水、脂肪、蛋白质。
  (师引读“水、脂肪、蛋白质”这组词语。)
  师:还有其他成分吗?
  生:维生素。
  师:维生素有哪些?维生素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生:维生素A、B、C、E等,妈妈爱吃维生素E,感冒时可以吃维生素C。
  师:还有其他成分吗?
  生:矿物质。
  师:矿物质是一个大家族,它有好多家庭成员。瞧,这些都属于矿物质(出示图片和文字),钙、镁、钾、锌、铜、锰、钼……这些字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钅”字旁。
  师:对,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借助右边部分来认读字的读音。
  (学生尝试认读后,教师引读自编小韵文。)
  师:除了刚刚说的这些,其实牛奶还含有我们人体成长所必需的其他营养成分,牛奶的作用可真大!
  环节三(略)
  学生唱着《牛奶歌》,做着律动,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收看实地调查视频、收听采访录音、观看参观视频,他们在调查、访问、参观的过程中既认识了汉字,又学到了知识。儿童阅读,带着不同的基因密码,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中,在生活情境中认词语、学韵文,寓学于乐,充满情趣。这样的一堂课,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说,阅读取代了经验,脑神经在阅读中又获得了发展,体现以下三个原则:
  (1)儿童立场。让儿童站在课程中央,即以儿童世界为本位,在教育中还给儿童以儿童的世界。尊重儿童独特感受,张扬儿童个性,激发儿童创造力,使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儿童不仅是课程的体验者、享用者,更是课程的研发者、参与者。
  (2)整合思维。通过语文与其他学科整合,建立学科与学科的联系,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学科本位走向课程整合,站在教育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这就意味着课堂关注的不再是教学方法,而是课程观和儿童观的共同体现。
  (3)语文立人。文道合一,语文学科不仅聚焦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更要贯通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要求。语文课程是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基本土壤,是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载体。
  课程开发与设计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教师拥有正确的课程观,并长期的学习和累积,才能突破学科的壁垒,站在课程的角度去设计,而不是学科的角度。当前的课程研究还远远不够:理论的认可和认同还没形成共识,实践的发现和发生还不够。如果没有教师课程权的实现,课程改革就未触及本质,课程伦理如何成为教育自觉?教学实践如何反作用于课程,而使二者成为儿童发展的必需条件?课程中心,以课程而立,还需要再深入些,再深入些。所以,小学语文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意义,在于提示人们:只有着眼于儿童发展,实施的课程才是有意义的;只有在行动的路上,才有可能遇到最好的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到课程,一切从儿童出发。
  注:本文获2015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
其他文献
徐磊这个名字,你可能会感到既普通又陌生。但如果说起他的笔名——南派三叔,你还是一头雾水的话,那你就未免有点out了……他的“神作”《盗墓笔记》迄今销量已经超过1200万册,《藏海花》《怒江之战》《大漠苍狼》等作品也广受追捧,他的小说就像他主编的一本杂志的名称一样:“超好看”。  邀请南派三叔来“中天会客室”做客,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想法。2012年,本刊举办“第三届浙江省十大校园新锐写手评选”,南派三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是怎么开始接触国际象棋的?  赵雪(以下简称赵):我读小学二年级时,学校有个第二课堂,先是奥数班,后来就变成了棋类班。当时有三棋,我爸就说了,中国象棋就是在中国下,围棋能在亚洲下,国际象棋能下到全世界。我就这么学了国际象棋。  记:这就是你爸爸对国际象棋的理解?  赵:这就是我爸爸最英明的决策,哈哈!  记:你对第一次下棋还有印象吗?  赵:我们那个班报名时大概有30个小孩,
上星期,一周的考试,  昨天,做作业到深夜。  好不容易,今天躺在了草地上,  看到一片云雾在山边缭绕,听到寺庙敲着钟声,好宁静。  我什么事也不干,静静地找回了失去的时间……
主持人语  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命题,要实现此目标有许多切实可行的途径和载体。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一种学校组织样态,在区域均衡发展中發挥着重要的作用。苏州工业园区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无论是通过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还是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师发展方面的整体设计与实施,都有一些值得大家学习的经验,我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收获。当然,九年一贯制绝不是
【摘 要】材料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不同材料的餐具》一课中,教师借助餐具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分析,既帮助学生了解常见材料的基本特征,认识周围常见物品与材料的关系,了解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又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思考,并提升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支架运用;课例;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
1  在这样一个早晨,我四肢冰凉,相同的歌曲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而冬天正在肆虐,我对那个施展白色魔法的巫婆大声喊:“快点滚吧。”  在冬天每一个冰冷的早晨醒来时,我躲在被窝里,感到自己是如此脆弱。我总会问自己,我到底在追寻什么?我在黑暗的森林中迷路了,四周是干枯的树,我跑啊跑,跑啊跑,寻找一条可以出去的道路。    2  一次安排在外校的考试结束后,我遇到了羽。羽向我打招呼,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毕竟
【摘 要】党史是《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历史主题的内容之一。历史主题的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涵育学生生活实践智慧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在对历史事件的反刍中追寻意义世界的通达,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纵横交错的联系,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在历史的体验中完善自我,崇德笃行,进而实现启智育人的目标定位。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道德与法治;历史主题教学;启智育人;《中国有了共产党》  
一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姚虎雄校长喜欢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一部教育史就是一部麻醉史。”他认为当下中国的教育对教师和学生的“麻醉”是通过非理性地追逐功利和权力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又以最冠冕堂皇的借口和途径而实现——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  率先被“麻醉”的,显然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没有哪一个时期校长的生存处境,如今日中国这般复杂。当一切社会工作与生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候,学校教育被强行变
·主持人语·  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中之重”,农村义务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升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是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大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点任务,关系到农村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高质量义务教育体系的构建,也关系到教育现代化强省的建设。  “十三五”以来,江苏省积极响
像青草一样呼吸    顾城说:我会呼吸,像青草一样,把轻轻的梦想告诉春天,我希望会唱许多歌,让唯一的微笑永不消失。  我想,那必定是孩子脸上的微笑,它永远带着春天第一缕清风的曼妙,带着第一股泉水的温润,带着第一朵野花的芬芳。是第一声布谷鸟叫唤醒了春天,而这唯一的微笑却在一开始就点燃了人的生命!  孩子总是那么容易满足,那么容易被感动,所以童年总是那么快乐。  对小时候的生活总是很怀念,虽然没有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