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从“健康第一”的角度来审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健康第一”原则
1.前言
普通高校体育课具备教授技术和健身的双重属性,有着娱乐和文化的成分,是体育课教材的必选内容。其在作为体育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教授技术,而更加强调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品质的锻炼价值,体现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文化、娱乐生活和社交追求的需要,具备时代气息。教师将体育课教材用于体育教学时,应作量化处理,向弱式发展,以温和的、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取代其不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形式,逐渐减少整齐划一的统一规格的成分,因目的、对象的不同,给予机体以特定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提高锻炼的科学性,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会学生科学的健身方法。
2.高校体育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场地方面存在的问题
2.1体育课程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
现行体育教材中有很多竞技体育项目内容太多,技术复杂,而实际情况是体育教学的课时有限,完成那么多技术教学几乎没有可能,但目前一直坚持这种教学方式,结果从小学到大学,一个学生上了一千多个学时的体育课却几乎什么也没学会。竞技体育的教学要求过高,偏离了体育教学的目标,竞技项目内容基本上枯燥单调,毫无趣味可言,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2运动技术的高难度与学习掌握之间的矛盾
由于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高、新、难的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成为新的标准,体育教师常常认为运动项目中的高难技术是最先进的技术,必须传授给学生。而那种高技术其实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大多数人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能力上都不可能、也不需要掌握和学习这种技术。有相关人员进行过测试,在跳高教学中采用背越式技术,经过10学时的教学,真正学会该技术的男生只占15%,女生只占6%,在进行达标考核时学生仍然采用中小学学过的跨越式技术。而在课前课后的跳高架前,学生(尤其男生)在横杆上争先恐后地抢着过杆,各种过杆姿势令人眼花缭乱,练习的气氛十分活跃。两者反差之大,说明他们并不是不愿意学习该技术,而是该技术难以掌握。
2.3运动场地和器材的标准化与普通学生体能的差距
大多数有条件的学校在规划运动场地时基本以标准运动场地进行建设,尤其在项目器材的配置上均采用“标准化”,但对“标准化”场地和器材的使用对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往往给学生开展该项运动设置了障碍,不少学生虽对某项目有兴趣,但因无法活动而远离该项活动。有关体育教学中运动场及环境对学生心理、生理和运动技术形成的影响的研究已十分普遍,国内外的教科书和教学观摩片也有明确的理论指导,遗憾的是在实际运用中思维方式仍然离不开竞技体育的框框。事实上,体育教学中的场地和器材与竞技体育的场地器材是有区别的。
3.高校体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3.1把握娱乐性
教育部在2002年8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娱乐性带有竞技运动早期发展的原始特征,也是游戏的主要特征,能使人们身心放松、减少压力、消除沉闷,形成开朗性格。不确定具体的身体活动,旨在强调身体的全面发展,克服局部的活动方式,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器官的各种生理机能,培养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竞技运动教材化就是要增强教材的“娱乐性”,使“不确定的身体活动”,贯穿于教材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享受快乐与成功感,引发兴趣,促成习惯。
3.2确定方向性
无论什么样的教材体系都是不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技术动作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和改造。如趣味性运动项目,要力求突出健身性、趣味性和科学性集于一体的特点,以保证学生能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增强体能、增进健康。
安全性是健康的前提,在对竞技运动进行教材化处理时,教师必须取消那些危险性大、易发生伤害事故的内容,做到防患于未然。
3.3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的对策
要想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师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进行思考和挖掘,如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美学和创造学角度等。“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为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彻底、有效地把体育课和学生身心健康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在某种程度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体育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体育基础水平,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求,使学生得到更多的体育实践和运动参与机会;能够使部分身体条件较差、运动能力较低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相应的水平标准,而成为个体意义上的最优秀学生,并获得良好的、愉快的成功心理体验;能够有效地发展与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能力、自我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身体的兴趣、爱好、习惯与自信心,从而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意义真正超出学生时代而具有终身意义。
3.4体育教师应该确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从现代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看,大学生是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需要具备风险承担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坚定的自信心,以及在新环境下的团结合作精神。在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大学生体育教学就是通过对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确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掌握体育实践中的健身、健心、身体养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提高运动能力与运动兴趣、爱好,增进健康;初步掌握体育游戏的组织方法、编排原则、规则与裁判法等,形成良好的情感、意志、个性品质,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从而形成一个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3.5增加新型运动项目
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现代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参与某项或几项运动的健身活动,提高他们的运动兴趣和体育欣赏水平,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习惯,而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则是其次。因此,增加新型运动项目、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加运动项目的实用性,促使大学生积极自愿地参加体育锻炼,并掌握对自己有用且为自己所喜爱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实现自我体育观念的形成。
4.结语
当今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身体投身于社会,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进行体育教学是这一问题的直接答案。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深化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符合我国高校当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董翠香,体育校本课程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34-151.
[2]王林.“三联互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1):87-89.
[3]杨汉,董范等.高校体育课程——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790-791.
[4]顾渊彦.高校公共体育实践类课模式分论[J].体育与科学,2001,22,(2):71-74.
[5]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7-183.
[6]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9-126.
[7]杨贵仁.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9-162.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健康第一”原则
1.前言
普通高校体育课具备教授技术和健身的双重属性,有着娱乐和文化的成分,是体育课教材的必选内容。其在作为体育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教授技术,而更加强调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品质的锻炼价值,体现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文化、娱乐生活和社交追求的需要,具备时代气息。教师将体育课教材用于体育教学时,应作量化处理,向弱式发展,以温和的、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取代其不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形式,逐渐减少整齐划一的统一规格的成分,因目的、对象的不同,给予机体以特定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提高锻炼的科学性,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会学生科学的健身方法。
2.高校体育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场地方面存在的问题
2.1体育课程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
现行体育教材中有很多竞技体育项目内容太多,技术复杂,而实际情况是体育教学的课时有限,完成那么多技术教学几乎没有可能,但目前一直坚持这种教学方式,结果从小学到大学,一个学生上了一千多个学时的体育课却几乎什么也没学会。竞技体育的教学要求过高,偏离了体育教学的目标,竞技项目内容基本上枯燥单调,毫无趣味可言,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2运动技术的高难度与学习掌握之间的矛盾
由于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高、新、难的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成为新的标准,体育教师常常认为运动项目中的高难技术是最先进的技术,必须传授给学生。而那种高技术其实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大多数人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能力上都不可能、也不需要掌握和学习这种技术。有相关人员进行过测试,在跳高教学中采用背越式技术,经过10学时的教学,真正学会该技术的男生只占15%,女生只占6%,在进行达标考核时学生仍然采用中小学学过的跨越式技术。而在课前课后的跳高架前,学生(尤其男生)在横杆上争先恐后地抢着过杆,各种过杆姿势令人眼花缭乱,练习的气氛十分活跃。两者反差之大,说明他们并不是不愿意学习该技术,而是该技术难以掌握。
2.3运动场地和器材的标准化与普通学生体能的差距
大多数有条件的学校在规划运动场地时基本以标准运动场地进行建设,尤其在项目器材的配置上均采用“标准化”,但对“标准化”场地和器材的使用对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往往给学生开展该项运动设置了障碍,不少学生虽对某项目有兴趣,但因无法活动而远离该项活动。有关体育教学中运动场及环境对学生心理、生理和运动技术形成的影响的研究已十分普遍,国内外的教科书和教学观摩片也有明确的理论指导,遗憾的是在实际运用中思维方式仍然离不开竞技体育的框框。事实上,体育教学中的场地和器材与竞技体育的场地器材是有区别的。
3.高校体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3.1把握娱乐性
教育部在2002年8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娱乐性带有竞技运动早期发展的原始特征,也是游戏的主要特征,能使人们身心放松、减少压力、消除沉闷,形成开朗性格。不确定具体的身体活动,旨在强调身体的全面发展,克服局部的活动方式,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器官的各种生理机能,培养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竞技运动教材化就是要增强教材的“娱乐性”,使“不确定的身体活动”,贯穿于教材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享受快乐与成功感,引发兴趣,促成习惯。
3.2确定方向性
无论什么样的教材体系都是不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技术动作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和改造。如趣味性运动项目,要力求突出健身性、趣味性和科学性集于一体的特点,以保证学生能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增强体能、增进健康。
安全性是健康的前提,在对竞技运动进行教材化处理时,教师必须取消那些危险性大、易发生伤害事故的内容,做到防患于未然。
3.3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的对策
要想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师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进行思考和挖掘,如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美学和创造学角度等。“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为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彻底、有效地把体育课和学生身心健康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在某种程度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体育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体育基础水平,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求,使学生得到更多的体育实践和运动参与机会;能够使部分身体条件较差、运动能力较低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相应的水平标准,而成为个体意义上的最优秀学生,并获得良好的、愉快的成功心理体验;能够有效地发展与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能力、自我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身体的兴趣、爱好、习惯与自信心,从而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意义真正超出学生时代而具有终身意义。
3.4体育教师应该确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从现代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看,大学生是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需要具备风险承担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坚定的自信心,以及在新环境下的团结合作精神。在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大学生体育教学就是通过对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确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掌握体育实践中的健身、健心、身体养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提高运动能力与运动兴趣、爱好,增进健康;初步掌握体育游戏的组织方法、编排原则、规则与裁判法等,形成良好的情感、意志、个性品质,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从而形成一个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3.5增加新型运动项目
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现代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参与某项或几项运动的健身活动,提高他们的运动兴趣和体育欣赏水平,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习惯,而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则是其次。因此,增加新型运动项目、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加运动项目的实用性,促使大学生积极自愿地参加体育锻炼,并掌握对自己有用且为自己所喜爱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实现自我体育观念的形成。
4.结语
当今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身体投身于社会,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进行体育教学是这一问题的直接答案。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深化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符合我国高校当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董翠香,体育校本课程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34-151.
[2]王林.“三联互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1):87-89.
[3]杨汉,董范等.高校体育课程——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790-791.
[4]顾渊彦.高校公共体育实践类课模式分论[J].体育与科学,2001,22,(2):71-74.
[5]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7-183.
[6]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9-126.
[7]杨贵仁.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