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研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学校办学品位的必用之策。
一、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
教师是一切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改进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都离不开教师,同样离不开作为教师发展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我们利用一周一次的各科组的业务学习及时播送新教育实验的有关信息,采用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书报杂志与网上冲浪相结合等手段,来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素养。同时,学校给每个老师开放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每个教师自学业务,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校以课题研究小组为单位,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学习心得交流活动,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思考,营造一种学习、实践与思考有机结合的校本教研的氛围,使全体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有一个充分的感知。
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新理念的学习理解与运用除了自学,集中学习外,更离不开专家与名师的引领。专家来校进行辅导讲座,让专家们以鲜活的事例讲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感悟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深刻体会。教师们不仅分享了他们宝贵经验和先进理念,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希望。同时,学校积极创设条件让教师“走出去”接受最新的教学理念。除让教师们积极参加区级、市级的教研活动外,还多次创造机会给老师到省外学习交流,外出学习的老师归来后,都会毫无保留地把学习中得知国内外当前教改的信息等与科组教师分享,使我们的科组教研学习往往走在教改的前沿。
三、科研课题引领,以情促教,以情激学
“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真正实现专业化。” 近几年来,教师在学校科研课题“新课程学科教学中情感性素质培养的策略研究”这个大背景下,积极致力于 “以情促教,以情激学”的课题研究。教师有意识地发掘、揭示新课程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丰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体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促使老师们更深入的理解“以情促教”的内涵、感受“以情促教”魅力、掌握“以情促教”的方法、达到“以情促教,以情激学”的目的。
俗话说:“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撼荡学生,将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的语言本来就是课堂上最好的情感因素,是教学情景创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教师们上课的语言魅力,学校坚持每个学期都进行教师情感性朗读技巧培训活动,开展一系列朗读比赛,促使教师的朗读技巧得到稳步提升。朗读培训活动中,我们分析每篇文章的情感价值取向,阐述朗读情感的释放点,进行气息控制训练、共鸣控制训练,掌握感情朗读的技巧。并举行“经典美文朗读大赛”,让老师们在比赛中体验情感的魅力。
我校积极结合科研课题开展“情感性课堂教学”评比活动,鼓励老师们在备课时做到“备课掘情,心中有人”。指导教师在备课时把握教材内容中的显性情感因素和隐性情感因素。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能关注情感性目标的制定,并用准确的语言将情感性目标描述出来,同时发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火花,以教师自身的热情焕发学生的激情,达到以情明理的目的。每个学期,我校积极开展“情感性课堂教学”评比活动——逸景“新星杯”和“逸景杯”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这样的舞台上,各学科青年教师冲劲十足,骨干老师尽显风采。
四、直面课堂,百家争鸣
在定好各科级组教研专题后,教研活动大致包括四个阶段:个人研究阶段——组内研究阶段———集体研究阶段——个体研究阶段。教师个人先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内容,进行二度设计;组内老师听试教课后研讨,交流反思,修改教案进行三度设计;再在科组中执教、说课,集体听课评课后,教师再次进行教学反思,四度设计,再次上课,反思教学。同级组的教师,有时会选择共同的课题,力求上出不同的方法、特点;有时会协商共同研究同一课的不同课时,探究不同课时的目标定位和教法选择,力争更科学地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力争让学生在40分钟内有最大的收效!我们经过实践,通过开展一人上课、众人研讨(组内一堂课),多人上课、集思广益(同上一堂课)和群体对话、共磨精品(共磨一堂课)的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教组成员的群体智慧,人人参与、共同探讨,分工合作,并通过研讨,引发教师各种观念的碰撞,让教师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
教师是一切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改进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都离不开教师,同样离不开作为教师发展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我们利用一周一次的各科组的业务学习及时播送新教育实验的有关信息,采用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书报杂志与网上冲浪相结合等手段,来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素养。同时,学校给每个老师开放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每个教师自学业务,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校以课题研究小组为单位,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学习心得交流活动,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思考,营造一种学习、实践与思考有机结合的校本教研的氛围,使全体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有一个充分的感知。
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新理念的学习理解与运用除了自学,集中学习外,更离不开专家与名师的引领。专家来校进行辅导讲座,让专家们以鲜活的事例讲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感悟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深刻体会。教师们不仅分享了他们宝贵经验和先进理念,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希望。同时,学校积极创设条件让教师“走出去”接受最新的教学理念。除让教师们积极参加区级、市级的教研活动外,还多次创造机会给老师到省外学习交流,外出学习的老师归来后,都会毫无保留地把学习中得知国内外当前教改的信息等与科组教师分享,使我们的科组教研学习往往走在教改的前沿。
三、科研课题引领,以情促教,以情激学
“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真正实现专业化。” 近几年来,教师在学校科研课题“新课程学科教学中情感性素质培养的策略研究”这个大背景下,积极致力于 “以情促教,以情激学”的课题研究。教师有意识地发掘、揭示新课程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丰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体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促使老师们更深入的理解“以情促教”的内涵、感受“以情促教”魅力、掌握“以情促教”的方法、达到“以情促教,以情激学”的目的。
俗话说:“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撼荡学生,将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的语言本来就是课堂上最好的情感因素,是教学情景创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教师们上课的语言魅力,学校坚持每个学期都进行教师情感性朗读技巧培训活动,开展一系列朗读比赛,促使教师的朗读技巧得到稳步提升。朗读培训活动中,我们分析每篇文章的情感价值取向,阐述朗读情感的释放点,进行气息控制训练、共鸣控制训练,掌握感情朗读的技巧。并举行“经典美文朗读大赛”,让老师们在比赛中体验情感的魅力。
我校积极结合科研课题开展“情感性课堂教学”评比活动,鼓励老师们在备课时做到“备课掘情,心中有人”。指导教师在备课时把握教材内容中的显性情感因素和隐性情感因素。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能关注情感性目标的制定,并用准确的语言将情感性目标描述出来,同时发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火花,以教师自身的热情焕发学生的激情,达到以情明理的目的。每个学期,我校积极开展“情感性课堂教学”评比活动——逸景“新星杯”和“逸景杯”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这样的舞台上,各学科青年教师冲劲十足,骨干老师尽显风采。
四、直面课堂,百家争鸣
在定好各科级组教研专题后,教研活动大致包括四个阶段:个人研究阶段——组内研究阶段———集体研究阶段——个体研究阶段。教师个人先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内容,进行二度设计;组内老师听试教课后研讨,交流反思,修改教案进行三度设计;再在科组中执教、说课,集体听课评课后,教师再次进行教学反思,四度设计,再次上课,反思教学。同级组的教师,有时会选择共同的课题,力求上出不同的方法、特点;有时会协商共同研究同一课的不同课时,探究不同课时的目标定位和教法选择,力争更科学地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力争让学生在40分钟内有最大的收效!我们经过实践,通过开展一人上课、众人研讨(组内一堂课),多人上课、集思广益(同上一堂课)和群体对话、共磨精品(共磨一堂课)的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教组成员的群体智慧,人人参与、共同探讨,分工合作,并通过研讨,引发教师各种观念的碰撞,让教师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