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由此文章作者尝试把课文当引子来教,以语文要素为根,推进课外阅读课程化。文章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分析了如何建构支点、撬动课外阅读,以使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更加高效、有序。
关键词:语文要素;统编教材;课外阅读;建构支点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7-0035-02
一、基于语文要素建构支点
部编版教材让我们明确了学语文要学的是“语文要素”,包括语文的基本知识、技能、策略、学习习惯等。语文要素既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又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教学的抓手;既是连接课内与课外的主要桥梁,又是从教材引出“引文”的手段,也是以教材撬动“引文”的支点。但是对引子范本阅读教学来说,这个作为支点的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点不能贪多,既要基于语文要素,又要精选其一来建构支点,不能追求面面俱到。特别应该考虑所选的语文要素的落实点能否迁移、延伸到课外阅读中。
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神话”为主题,编排了四篇神话故事。单元语文要素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根据语文要素是否具有向课外阅读延伸的特性,笔者把单元要素二定为本课的重点阅读目标,进行了以下的板块设计:
板块一:树立文体意识。
《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的创世神话之一,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将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盘古开天地》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与其他三篇课文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神话故事提供了语言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基于此,上课伊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认真品读单元导语,从中感受到神话的最大特点就是神奇。凸显主题,树立神话这一文体意识,让学生开启“神奇”之旅。
板块二:突出文本特征。
《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情节神奇、人物形象神奇,且神奇的想象更是贯穿全文。教学中教师应紧扣“神奇”,采用思维导读法,让学生读读、想想、批批 、写写,教师适时点拨,不断地把“神奇”引入整本书阅读中。
(一)品味情节神奇
先创设情境:踏上“神奇”之旅的第一节车厢,我们开启了“情节神奇分享会”。接着让学生默读全文,给学生提示几个关键词: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思考《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神奇在哪里,边读边思考边画出思维导图。让学生研读“身化万物”第五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神奇的地方,细致品读、交流,边想象边朗读,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学生在读、思、画、议中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结合具体语句交流自己认为神奇的情节,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在朗读、想象、交流的有机融合中品味神奇。
如何从文中的神奇情节引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神奇情节呢?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出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目录,如十日同出、龙王输棋等。在学生惊呼声中,教师趁热打铁: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神奇绚烂的神话世界,透过这些栩栩如生的神话,我们既可以了解人类精神走过的漫漫长路,又可以鉴察当下,沟通未来。你们可以去看看这本书,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想探个究竟的强烈欲望。
(二)品人物形象神奇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不但情节神奇,而且人物形象也非常神奇。踏上“神奇”之旅的第二节车厢,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第二个板块的学习,引导学生聚焦人物形象的神奇之处,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再次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找出文中对形象神奇的描述,通过读、思、画,学生能感受到神话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并学到阅读品味神话的方法。然后以此为支点,引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一篇《刑天的故事》,学生通过阅读,画思维导图,同伴之间进行交流,读出神话故事的特点。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非常鲜明,并充满神奇,如刑天的脑袋都没有了,可是他还能以双乳为眼,用肚脐发出声音,要再战黄帝,表现出刑天不服输的性格。这样引导学生有所品味地讀书,可以更好地阅读整本书,并且让阅读有更大的发现、更多的收获。
板块三:构建群文阅读。
延伸阅读,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教师出示《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古希腊神话》等书,请读过的学生简述书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如爱恶作剧的火神洛基、勇于为人类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这些神话传说中藏着神奇的想象和无穷无尽的奥秘,读得越多,收获就越多!
二、整合阅读方法建构支点
建构撬动课外阅读的支点或者叫范本教学的话题引子,其本质在于能够实现迁移,即在一篇文章中获得的引子能够迁移至另一篇类似的文章阅读中。在对文本提供的语文要素不能精选其一时,可以通过阅读方法的整合来建构支点。例如,《狐狸分奶酪》是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狐狸分奶酪》的课后练习题,一是 “分角色朗读课文”,二是“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教师要根据课后练习题把握单篇教材的编排意图。任选其一,都无法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此时,就需要进行整合,把本课的阅读目标定位为体会提示语,读好对话;借助提示,学讲故事。“借助提示语读懂人物对话”是本课教学的着力点。
板块设计一:聚焦对话,体会提示语。
明确了引子,就要以引子为抓手,引导学生学课文,让引子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成为学生的认知能力。以狐狸主动帮助小熊分奶酪时说的一句话“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为例,如果是乐于助人、秉持公平原则的人所说,这是一句真诚的话。但在狐狸说话时,有一个提示语“笑了笑”,这笑中有深意。仔细揣摩可以发现,这笑是狡猾的、奸诈的、心怀叵测的。通过品味“笑一笑”这一提示语,我们就能明白狐狸话中的深意。当小熊发现狐狸分得不均匀,他们是“嚷着”说话的,为什么“嚷”?“嚷”本身是带有贬义倾向的,引导学生琢磨,可以知道小熊哥俩内心所思所想。这样借助提示语,就读懂了对话内容,为分角色朗读奠定了基础,也为学讲故事奠定了基础。在品读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学生明白了提示语对读懂对话的重要意义,总结出“借助提示语读懂人物对话”的策略,从而建构了撬动课外阅读的支点。
关键词:语文要素;统编教材;课外阅读;建构支点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7-0035-02
一、基于语文要素建构支点
部编版教材让我们明确了学语文要学的是“语文要素”,包括语文的基本知识、技能、策略、学习习惯等。语文要素既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又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教学的抓手;既是连接课内与课外的主要桥梁,又是从教材引出“引文”的手段,也是以教材撬动“引文”的支点。但是对引子范本阅读教学来说,这个作为支点的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点不能贪多,既要基于语文要素,又要精选其一来建构支点,不能追求面面俱到。特别应该考虑所选的语文要素的落实点能否迁移、延伸到课外阅读中。
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神话”为主题,编排了四篇神话故事。单元语文要素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根据语文要素是否具有向课外阅读延伸的特性,笔者把单元要素二定为本课的重点阅读目标,进行了以下的板块设计:
板块一:树立文体意识。
《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的创世神话之一,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将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盘古开天地》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与其他三篇课文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神话故事提供了语言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基于此,上课伊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认真品读单元导语,从中感受到神话的最大特点就是神奇。凸显主题,树立神话这一文体意识,让学生开启“神奇”之旅。
板块二:突出文本特征。
《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情节神奇、人物形象神奇,且神奇的想象更是贯穿全文。教学中教师应紧扣“神奇”,采用思维导读法,让学生读读、想想、批批 、写写,教师适时点拨,不断地把“神奇”引入整本书阅读中。
(一)品味情节神奇
先创设情境:踏上“神奇”之旅的第一节车厢,我们开启了“情节神奇分享会”。接着让学生默读全文,给学生提示几个关键词: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思考《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神奇在哪里,边读边思考边画出思维导图。让学生研读“身化万物”第五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神奇的地方,细致品读、交流,边想象边朗读,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学生在读、思、画、议中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结合具体语句交流自己认为神奇的情节,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在朗读、想象、交流的有机融合中品味神奇。
如何从文中的神奇情节引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神奇情节呢?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出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目录,如十日同出、龙王输棋等。在学生惊呼声中,教师趁热打铁: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神奇绚烂的神话世界,透过这些栩栩如生的神话,我们既可以了解人类精神走过的漫漫长路,又可以鉴察当下,沟通未来。你们可以去看看这本书,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想探个究竟的强烈欲望。
(二)品人物形象神奇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不但情节神奇,而且人物形象也非常神奇。踏上“神奇”之旅的第二节车厢,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第二个板块的学习,引导学生聚焦人物形象的神奇之处,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再次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找出文中对形象神奇的描述,通过读、思、画,学生能感受到神话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并学到阅读品味神话的方法。然后以此为支点,引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一篇《刑天的故事》,学生通过阅读,画思维导图,同伴之间进行交流,读出神话故事的特点。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非常鲜明,并充满神奇,如刑天的脑袋都没有了,可是他还能以双乳为眼,用肚脐发出声音,要再战黄帝,表现出刑天不服输的性格。这样引导学生有所品味地讀书,可以更好地阅读整本书,并且让阅读有更大的发现、更多的收获。
板块三:构建群文阅读。
延伸阅读,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教师出示《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古希腊神话》等书,请读过的学生简述书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如爱恶作剧的火神洛基、勇于为人类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这些神话传说中藏着神奇的想象和无穷无尽的奥秘,读得越多,收获就越多!
二、整合阅读方法建构支点
建构撬动课外阅读的支点或者叫范本教学的话题引子,其本质在于能够实现迁移,即在一篇文章中获得的引子能够迁移至另一篇类似的文章阅读中。在对文本提供的语文要素不能精选其一时,可以通过阅读方法的整合来建构支点。例如,《狐狸分奶酪》是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狐狸分奶酪》的课后练习题,一是 “分角色朗读课文”,二是“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教师要根据课后练习题把握单篇教材的编排意图。任选其一,都无法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此时,就需要进行整合,把本课的阅读目标定位为体会提示语,读好对话;借助提示,学讲故事。“借助提示语读懂人物对话”是本课教学的着力点。
板块设计一:聚焦对话,体会提示语。
明确了引子,就要以引子为抓手,引导学生学课文,让引子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成为学生的认知能力。以狐狸主动帮助小熊分奶酪时说的一句话“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为例,如果是乐于助人、秉持公平原则的人所说,这是一句真诚的话。但在狐狸说话时,有一个提示语“笑了笑”,这笑中有深意。仔细揣摩可以发现,这笑是狡猾的、奸诈的、心怀叵测的。通过品味“笑一笑”这一提示语,我们就能明白狐狸话中的深意。当小熊发现狐狸分得不均匀,他们是“嚷着”说话的,为什么“嚷”?“嚷”本身是带有贬义倾向的,引导学生琢磨,可以知道小熊哥俩内心所思所想。这样借助提示语,就读懂了对话内容,为分角色朗读奠定了基础,也为学讲故事奠定了基础。在品读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学生明白了提示语对读懂对话的重要意义,总结出“借助提示语读懂人物对话”的策略,从而建构了撬动课外阅读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