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许多农村中学仍然沿用以考试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严重制约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作者将周弘首倡的赏识教育理论融入地理课堂中,从多元评价的视角,对赏识教育在农村中学地理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展开探讨。
关键词: 赏识教育 农村中学 地理课堂 实践研究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实施四年了,进一步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农村中学地理课堂中,受到教学条件、生源素质和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仍然沿用以考试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面临上课没人听,考前搞突击,成绩上不去的囧境。特别是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进行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成为影响地理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一大“瓶颈”。
2014年5月,笔者有幸参与“赏识教育在农村初级中学的实践与研究”区级课题研究工作,对周弘老师首倡的“赏识教育”有了深入理解。以往一提到“赏识”,笔者就把它和“表扬”画等号,认为孩子不应当表扬太多,一表扬“尾巴就翘上天”。其实周弘老师认为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表扬加鼓励,在操作方法上分四个层面: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笔者尝试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理念融入地理课堂中,以完善评价方式为切入点,通过激励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指导性评价、差异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赏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指出学生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挖掘潜能,做最好的自己。
一、以激励性评价赏识学生学习的结果,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
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必然让一部分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对学习失去兴趣。赏识教育认为赏识学生学习的结果,在于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获得持续上进的动力。因此,笔者将激励性评价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以“全纳的爱”给予学生更多正激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开发学习潜能。
2015年9月,笔者承担八年级某班的地理教学任务,这个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较弱,合格率只有50%左右。从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开始,笔者就告诉学生“我相信,你能行!”,每次单元考后都当面表扬某某同学“你真不错,比上次考试进步了,下次能不能再进步一点?”“你很认真,选择题只错了几题,下次能不能再少错一两题?”同时,笔者让学生搜集中国各省份的地理资料,开展课堂演讲比赛,当每一位学生站到讲台前发言时,笔者都会投以赞许的目光,给予激励性的点评,还会和同学们一起致以热烈的掌声。半个学期后,这个班级的合格率达到80%以上,比之前有了显著提高。
这些做法看似微不足道,却是源于教师的真诚赏识,都会让学生从中收获满满的自信心与正能量。通过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
二、以形成性评价赏识学生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有一个过程性的积累,即形成性评价。这样,教师可以总体把握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轨迹,提高评价效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赏识学生学习过程的核心就是赏识细节,即“闪光点”。为了记录这些“闪光点”,笔者利用Excel表格给每一个学生制作“成长记录袋”,搜集他们一个学期的成长信息,例如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回答问题情况、单元考试情况、探究任务完成情况等,并且赋予一定权重,最终结果作为学期总评的“加分”部分。在形成性评价的引导下,同学们明白了“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不再等到期末“临时抱佛脚”,而是全力融入学习过程中,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探究,明显提高了地理学习兴趣。
三、以发展性评价创造浓厚的赏识氛围,指出学生的发展方向.
目前,在农村中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学习这一项艰苦的劳动,出现了兴趣不浓、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恰当运用发展性评价,营造浓厚的赏识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快乐,并适时指出学生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在八年级地理教学中,笔者布置学生利用假期观看CCTV4的纪录片《远方的家》,搜集图文资料,以“谁不说俺家乡美”为主题,制作PPT或手抄报,介绍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自然、人文特点。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能力的平台,学生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同时指出学生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学会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学到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四、以指导性评价适当提醒,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周弘老师认为“真正的赏识教育是无条件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赏识的权利”,教师要处处、时时、事事以赏识的心态、眼神、言语对待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对待不良行为的学生,就不能歧视、斥责、体罚,取而代之的应是善意的、和悦的、平等的、协商式的提醒和疏导。
以往期中和期末考试之后,笔者都要求学生写一份反思,批改时就写个不带感情色彩的“阅”就了事。如今,笔者都会认真地阅读每一份反思,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得与失。并且写上“业精于勤,荒于嬉”、“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等指导性评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学生与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这种转变,源于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赏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要通过指导性评价适当提醒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赏识,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五、以差异性评价包容个体差异,让赏识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教师不顾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一味地“逼鱼学爬树,而后判定失败”,就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引起他们的消极抵抗。差异性评价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它充分体现了赏识教育的“包容”原则,承认、尊重和包容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一定的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搜集资料介绍“世界各国风土人情”这一探究任务有一定难度。笔者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学生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鼓励能力较强的学生用PPT课件展示成果,也允许能力较弱的学生用手抄报、口头汇报等形式展示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变“我不行”为“我能行”,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起点上都有收获和提高。通过差异性评价,笔者真诚地赏识每个学生的努力过程,引导他们体会到“我要做最好的自己,在自己最好的方面”,帮助他们跟上队伍。
虽然“赏识教育在农村初级中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接近尾声,但是通过这两年的研究过程,笔者更加坚信“教学是一种劝说”,“真正的赏识教育是无条件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赏识的权利”,将继续把赏识教育坚持下去,通过不断完善多元评价方式,与学生建立起情感上的良性互动,当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相信老师,跟随老师,不放弃学习的旅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实现智慧与品德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2]周弘.如何表扬,孩子更努力;怎样批评,孩子更爱听;周弘赏识教育实操版[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2,9.
本文系“福州市仓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赏识教育在农村初级中学的实践与研究》“(立项批准号:CS2014002)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赏识教育 农村中学 地理课堂 实践研究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实施四年了,进一步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农村中学地理课堂中,受到教学条件、生源素质和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仍然沿用以考试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面临上课没人听,考前搞突击,成绩上不去的囧境。特别是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进行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成为影响地理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一大“瓶颈”。
2014年5月,笔者有幸参与“赏识教育在农村初级中学的实践与研究”区级课题研究工作,对周弘老师首倡的“赏识教育”有了深入理解。以往一提到“赏识”,笔者就把它和“表扬”画等号,认为孩子不应当表扬太多,一表扬“尾巴就翘上天”。其实周弘老师认为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表扬加鼓励,在操作方法上分四个层面: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笔者尝试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理念融入地理课堂中,以完善评价方式为切入点,通过激励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指导性评价、差异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赏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指出学生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挖掘潜能,做最好的自己。
一、以激励性评价赏识学生学习的结果,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
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必然让一部分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对学习失去兴趣。赏识教育认为赏识学生学习的结果,在于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获得持续上进的动力。因此,笔者将激励性评价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以“全纳的爱”给予学生更多正激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开发学习潜能。
2015年9月,笔者承担八年级某班的地理教学任务,这个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较弱,合格率只有50%左右。从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开始,笔者就告诉学生“我相信,你能行!”,每次单元考后都当面表扬某某同学“你真不错,比上次考试进步了,下次能不能再进步一点?”“你很认真,选择题只错了几题,下次能不能再少错一两题?”同时,笔者让学生搜集中国各省份的地理资料,开展课堂演讲比赛,当每一位学生站到讲台前发言时,笔者都会投以赞许的目光,给予激励性的点评,还会和同学们一起致以热烈的掌声。半个学期后,这个班级的合格率达到80%以上,比之前有了显著提高。
这些做法看似微不足道,却是源于教师的真诚赏识,都会让学生从中收获满满的自信心与正能量。通过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
二、以形成性评价赏识学生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有一个过程性的积累,即形成性评价。这样,教师可以总体把握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轨迹,提高评价效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赏识学生学习过程的核心就是赏识细节,即“闪光点”。为了记录这些“闪光点”,笔者利用Excel表格给每一个学生制作“成长记录袋”,搜集他们一个学期的成长信息,例如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回答问题情况、单元考试情况、探究任务完成情况等,并且赋予一定权重,最终结果作为学期总评的“加分”部分。在形成性评价的引导下,同学们明白了“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不再等到期末“临时抱佛脚”,而是全力融入学习过程中,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探究,明显提高了地理学习兴趣。
三、以发展性评价创造浓厚的赏识氛围,指出学生的发展方向.
目前,在农村中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学习这一项艰苦的劳动,出现了兴趣不浓、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恰当运用发展性评价,营造浓厚的赏识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快乐,并适时指出学生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在八年级地理教学中,笔者布置学生利用假期观看CCTV4的纪录片《远方的家》,搜集图文资料,以“谁不说俺家乡美”为主题,制作PPT或手抄报,介绍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自然、人文特点。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能力的平台,学生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同时指出学生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学会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学到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四、以指导性评价适当提醒,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周弘老师认为“真正的赏识教育是无条件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赏识的权利”,教师要处处、时时、事事以赏识的心态、眼神、言语对待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对待不良行为的学生,就不能歧视、斥责、体罚,取而代之的应是善意的、和悦的、平等的、协商式的提醒和疏导。
以往期中和期末考试之后,笔者都要求学生写一份反思,批改时就写个不带感情色彩的“阅”就了事。如今,笔者都会认真地阅读每一份反思,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得与失。并且写上“业精于勤,荒于嬉”、“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等指导性评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学生与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这种转变,源于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赏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要通过指导性评价适当提醒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赏识,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五、以差异性评价包容个体差异,让赏识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教师不顾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一味地“逼鱼学爬树,而后判定失败”,就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引起他们的消极抵抗。差异性评价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它充分体现了赏识教育的“包容”原则,承认、尊重和包容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一定的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搜集资料介绍“世界各国风土人情”这一探究任务有一定难度。笔者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学生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鼓励能力较强的学生用PPT课件展示成果,也允许能力较弱的学生用手抄报、口头汇报等形式展示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变“我不行”为“我能行”,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起点上都有收获和提高。通过差异性评价,笔者真诚地赏识每个学生的努力过程,引导他们体会到“我要做最好的自己,在自己最好的方面”,帮助他们跟上队伍。
虽然“赏识教育在农村初级中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接近尾声,但是通过这两年的研究过程,笔者更加坚信“教学是一种劝说”,“真正的赏识教育是无条件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赏识的权利”,将继续把赏识教育坚持下去,通过不断完善多元评价方式,与学生建立起情感上的良性互动,当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相信老师,跟随老师,不放弃学习的旅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实现智慧与品德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2]周弘.如何表扬,孩子更努力;怎样批评,孩子更爱听;周弘赏识教育实操版[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2,9.
本文系“福州市仓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赏识教育在农村初级中学的实践与研究》“(立项批准号:CS20140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