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梦湖》与《红楼梦》中意象的对比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w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茵梦湖》是德国小说家特奥多尔·施笃姆的代表作,以恋爱、婚姻和家庭题材写出了社会变迁,反映时代风貌,是德国文学史上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小说中描写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和诗意梦幻的故事氛围,不仅让千里之外的中国读者大为喜爱,也引起了中德两国不少学者的关注。《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具有很高的文学文化价值,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哀怨的“木石姻缘”。两部作品,同样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将凄美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有着相似的写作手法和同样令人惋惜的爱情悲剧。
  关键词:诗意;爱情悲剧;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03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悲剧则被文学家们偏爱,用笔描绘出一个又一个缠绵悱恻,令人感之叹之的爱情故事。德国19世纪的小说家特奥多尔·施笃姆作为德国文学史上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擅长用诗意的语言,描写家庭生活,歌颂故乡,格调清新优美,无疑是自“五四”以来最受喜爱、最富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施笃姆的作品充满诗情画意,诗意盎然,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其代表作《茵梦湖》《燕语》《白马骑士》等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茵梦湖》作为施笃姆的前期代表,重在意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和缠绵悱恻的情感描写,用倒叙的手法,将一个个回忆片段串联起来,没有鲜明的情节、紧张的矛盾冲突,有的只是朦胧的情感,借助情诗、情诗般的语言,将故事描写的梦幻且悲伤,表达的感情含蓄且浓烈。《茵梦湖》的译本多达二十多种,其中不乏中国近代文学大家,如郭沫若、巴金等,其第一个译本就出自翻译家郭沫若之手,巴金于1923年以前就读了这个版本,十年后学了德语后又读了原文,甚至在1943年出版的《迟开的蔷薇》一书的后记中写到:“我不会写施笃姆的文章,不过我很喜欢他的文笔……今年在朋友处借到一本施笃姆的《夏日的故事》,……过了几个月居然把里面的《蜂湖》(即《茵梦湖》)译完了。”由此,可见《茵梦湖》在中国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其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作者往往只用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小说中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由于作品后半部分的遗失,也使得这部作品更具神秘性。作者“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写作手法,在作品中隐喻颇多,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加了作品的神秘感和诗意性。
  《茵梦湖》和《红楼梦》同为悲剧爱情故事的代表作,同样描写了主人公从青梅竹马到情谊相同再到悲剧收场的爱情悲剧,用诗一般的语言,将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朱锲所翻译的《茵梦湖》,《漪溟湖》的序中写道:“《茵梦湖》长于‘外’的描写……而感情的深挚,思想的高超,尤可与《红楼梦》并驾齐驱,有过之无不及。”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两部作品同样具有的艺术之美和诗意之美,都令读者沉醉。
  因此,对比两部作品中的诗意性,首先就是要对比作品中的意象作用。两部作品都用了相同的手法,寓情于物,用诗意的手法描写自然的美景,将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意象的描写来表现。通过对比,来探讨两部作品中意象的作用,其对作品的诗意所起的作用。
  一、作品简介
  《茵梦湖》是德国十九世纪小说家特奥多尔·施笃姆的成名作,作品以倒序的方式,一位独身老人由一张小画像,引发了刻骨铭心的爱情回忆。莱因哈德和伊丽莎白青梅竹马,在自由的乡间共同度过两小无猜无忧无虑的生活。莱因哈特爱着伊丽莎白,为她写着浪漫的诗篇。伊丽莎白也以莱因哈特最爱的标本花回应。但后来莱因哈特离开家乡求学,只能通过书信与伊丽莎白联系。多年之后,成为了学者的莱因哈特回到故乡,却只能在自己的好友埃利希的庄园茵梦湖,见到已经成为好友妻子的伊丽莎白。两人可望而不可即,相顾无言,却无可奈何。莱因哈特终于黯然离去,孤独一生,到了白发苍苍之时,却也只能望着伊丽莎白的画像默默叹息。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故事起源于贾敏病逝,贾母怜惜其女儿林黛玉无所依傍,便接到贾府抚养,与长一岁的贾宝玉相识,两人朝夕相处,红香暖玉,两小无猜。后来贾宝玉母亲王夫人的外甥女薛宝钗也来到贾府,三人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红楼梦》结局手抄本遗失,但从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判词大致可以推断出,林黛玉郁郁而终,贾宝玉虽同薛宝钗完婚,但仍无法释怀,再加上贾府败落,最终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二、意象分析对比
  (一)定情信物
  “定者,定也。”《红楼梦》中贾琏对柳湘莲解释定礼的含义,可是用在两对青年人身上,定情信物并没有昂贵的价格,却显得更加浪漫深刻,这些定情信物在外人看来,可能一文不值,甚至不解其意,在两对年轻人心中,却默契十足,视若珍宝。
  莱因哈德口袋中放着一个羊皮封面的白色小本子,里面夹着一朵石楠花。他和伊丽莎白年少时每周都要去田野或者荒原远足,因为莱因哈德在大学里学的植物学,一边教伊丽莎白,一边同她在田野中收集标本,回到家中进行分类整理。一个灿烂的午后,周围一片宁静,两个人一起整理标本,听着隔壁房间伊丽莎白母亲嗡嗡的纺纱声,两人默契十足,轻轻整理花蕊。“这一来,我就只缺铃兰一种了。”全部采集到的植物分类别类整理好以后,伊丽莎白说。莱因哈德从口袋里掏出个羊皮封面的白色小本子,说:“这儿有支铃兰,给你。”说着就把那朵半干的花儿从本子里取了出来。伊丽莎白发现本子里写的全是和自己有关的诗,红着脸,默默地把本子还给了莱因哈德。年少的莱因哈德忙道:“可别就这样还我啊!”伊丽莎白从标本箱中,抽出一枝花递给莱因哈德“我把你最喜欢的花放进去。”这只干花,看似不经意的馈赠,却是伊丽莎白对莱因哈德德感情委婉的回应,她了解他的喜好,明白他的心意,所以用他喜欢的东西来回应他的感情。两个人口头上并没有说什么直白的话,但通过这一支花,已经将心意表达清楚。以至于多年后,伊丽莎白已为人妇,两人再次相见,莱因哈德看似不经意却意味深长得问伊丽莎白是否认识石楠花“我家里有一个旧本子……在这个本子中间,也夹着一朵石楠花,不过是朵已經枯萎了的花。你知道又是谁把它送给我的吗?”伊丽莎白无声得点点头,却无言以对。两人相顾无言,默默相立。两个人的青春,爱情,都如同田野上盛开的石楠花,随着时间的流逝,季节的变化,慢慢枯萎,无可奈何。   相比而言,贾宝玉和林黛玉间的定情信物,显得多而温情,无论是黛玉亲手缝制的荷包,还是雨夜千叮万嘱的玻璃绣球灯,再加上宝玉只要有了好东西,一定留给黛玉的心思(比如《红楼梦》第十六回,黛玉从扬州回贾府,宝玉等待长久,忙将北静王所赠的鹡鸰香念珠珍重取出来转送黛玉。谁知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遂掷还不取。宝玉只得收回,显示出宝玉对久别重逢的黛玉殷勤至极)宝黛二人几乎朝夕相处,两个人心意相通,一根藤曼上长出的两颗心,却如同莱因哈德和伊丽莎白一般,并没有直言出来。宝黛二人的信物,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两条旧手绢。书中三十四回,宝玉被贾政打得卧床休养,黛玉哭的两只眼睛如同桃核一般,晚上的时候,宝玉记挂着黛玉,便命丫鬟去探望黛玉,晴雯便问有没有什么要带的话,宝玉回:“没有什么可说的。”后便让晴雯给黛玉带两条旧的手帕过去,晴雯回:“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晴雯依言来看望黛玉,黛玉看了两条手帕子,“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而其他人,都不解其中含义。黛玉好哭,其他人都是了解的,刚开始还宽慰,后来变习以为常。只有宝玉,每次黛玉流泪,他都是感同身受,心急如焚,甚至比自己受委屈还难受。如今自己挨了打,却只想着黛玉担心,连夜送了手帕过去。古人手帕是贴身的物品,拿来送人,也显示两人关系亲密。旧手帕,暗含“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红学家们还提出一层含义,冯梦龙《山歌》卷中有首《素帕》:“请君翻覆仔细看,横也丝来竖也丝。”“旧”同“就”,旧帕,也就是“就怕”。虽然两条手帕是否含有如此多的含义我们不得而知,可是宝黛二人的默契和心灵相通,确实不言而喻的。宝玉也曾直言:“林姑娘從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这话让黛玉听到,“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感叹二人果然是知己,彼此心意相通。
  古典小说中的信物,非金即玉,总是难得的宝物。可是宝黛二人,随手捞起的手帕,都可以传情达意,他人却不解其意,宝玉“你放心,他自然会懂”的笑容和自信,是因为他知道,他的林妹妹看到手帕的时候,能将所有的情谊都接收到。
  (二)白莲花与芙蓉
  《茵梦湖》和《红楼梦》这两部作品,意象最为相似的,都是“莲花”,两部作品中都出现了对于莲花诗一般的描写,都将女主角,比喻成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由于文化差异,伊丽莎白的白莲花,并不是志向高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君子形象。伊丽莎白嫁为人妇,莱因哈德来到茵梦湖做客。这里不是年少时的田野,没有明媚的阳光,香甜的空气,有的,只是夏夜的唏嘘。莱因哈德向湖边走去,远远便看到一朵白色的睡莲,他突发奇想,想要去一探究竟,可是湖水涡旋,水草石块阻挠,他游了好久,才弄清楚方向。于是他又努力地向莲花靠近,可是却总也不行,终于,他放弃得回到岸边,回头看,那朵白莲花依然远远地、孤单的在黑黝黝的水面上。就像《诗经》中所描写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那朵孤独地立在水中央的白莲花,就如同伊丽莎白,纯洁,柔美,却又遥不可及,就如同两个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幸福。莱因哈德在水中努力的所求,就如同徒劳的奋斗,黑暗的水中他辨别不了方向,光滑的水草缠住他的手脚,就如同一张网,阻碍他向伊丽莎白靠近,阻碍他们爱情顺利开花结果。于是,只能放弃,只能留那朵白莲花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朋友问及,也只能遗憾的回答:“我曾经了解它,可那已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
  《红楼梦》中,以花喻人,曹雪芹给每一个可亲可爱的女孩子都冠以花的代表,在六十三回中,借着宝玉生日,大观园迎来了小说中最为青春活泼的一场宴会,描绘了很多景点的场景。尤其是怡红院中夜宴,姑娘们闹着占花名儿,便是曹公借着游戏的名义,给这些如花一般的姑娘们,以花的寓意。除了被誉为牡丹花的薛宝钗,海棠花的史湘云,林黛玉抽出来的签上画着一只芙蓉,题“风露清愁”,从这个地方便能看出,黛玉便是水芙蓉花,也就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很好地体现了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在人人追求仕途经济学问的封建社会,只有林黛玉孤傲清高,从不劝宝玉去追逐名利。就连大观园里面的其他人也都赞同,认为“除了他,别人不配做芙蓉”。唐人咏芙蓉诗“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倒是着花时。平明露滴峦红脸,似有朝开暮落悲。”再加上曹公“莫怨东风当自嗟”的旧诗,透露出林黛玉志向高洁,却“红颜自古多薄命”的凄惨结局。
  三、结束语
  《茵梦湖》和《红楼梦》作为中德两国悲剧爱情故事的代表作,都运用了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缠绵悱恻,令人扼腕叹息的爱情悲剧。两部作品都充满了隐喻,用相似的意象,来表达作者更加深刻的含义,通过信物的交换,来确定主人公感情的确定和升华,通过莲花的比喻,来凸显女主角的性格特征和悲惨命运。将两部作品进行对比,通过意象分析,总结中德文学中的相似之处,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读来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2]施笃姆著, 杨无能译. 《茵梦湖 施笃姆小说集》河南:河南文艺出版社,2014.
  [3]大木康 .《冯梦龙<山歌>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其他文献
初中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就的.这就迫使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围绕学生的特点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想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宜自己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数学
摘 要:孙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在文坛产生了极大影响,对孙犁的研究一直在跟进。2017年对孙犁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整体研究、《荷花淀》文本研究、影响孙犁小说创作的研究,及孙犁小说的接受传播等研究。孙犁小说研究整体水平较高,2017年关于其研究也是对以往的锦上添花,本文主要对2017年孙犁小说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问题,不断推进对孙犁小说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孙犁;整体研究
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不断改革,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物理知识加以运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够让学生通
目的:通过对120例aCL阳性流产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aCL)的关系及aCL阳性流产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42例因自然流产住院的患者,采用免疫金标法测定aCL(
文章主要探讨了将微课和翻转课堂引入高等数学中的新的教学模式,分析了高等数学的微课制作的特点和要求,研究了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进行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案和实施方法.
目的:观察细胞S相激酶相关蛋白(SKP2)和细胞周期素抑制蛋白27(P27)在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探讨SKP2和P27蛋白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
摘 要:张贤亮是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他所发表的作品不少因为其中的性描写等引起过争议,其中《绿化树》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作品当中的性描写引起人们争论,但也蕴含着精神分析学说。本文中将通过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来分析《绿化树》的创作动力和创作精神,寻求背后蕴含的作者思想。  关键词:潜意识;俄狄浦斯情结;无意识理论;创作动力;张贤亮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在现代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能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也能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有着清晰的思路.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通过在课堂上的笔
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本文选择小学数学教学为着手点,分析数学课堂上如何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摘 要:具有浓厚说理特征的魏晋玄言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它不同于任何一个时期的诗歌。这种思辨的理趣也体现了魏晋文人生气、自然的性情以及对宇宙的深情。由于与占统治地位的儒家诗教观相背离,玄言诗的价值一直被忽略。本文主要从纯粹谈玄、以景悟理、以景体玄三个类型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玄言诗的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玄言诗;类型;以景悟理  作者简介:王蕾(1994-),女,汉族,河南信阳人,青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