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的故事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i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现在的藏书,比父亲当年的藏书不知多了多少倍。
  我小的时候,父亲经常说,书不能叫书,应该叫书籍。所以,到现在我还习惯把所有的书都叫做书籍。我父亲是“洋派”人物,他的读物除一部分旧体诗文和佛经之外,主要是侦探小说。他喜欢打猎,备有双筒猎枪,还有一个双筒望远镜,一件巧克力色的皮夹克,这些东西都挂在我家外间屋的墙上。这三件东西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在那个年代,我和我的同龄人既无电视看,又没多少可玩儿的东西。到小学三四年级时,我已经把《说唐》《说岳全传》等能找到的书读了好几遍。那一年,我的大哥要去矿校住读,临行时他把自己那口箱子锁住,还很严厉地对我说,不许我动他的东西。我们弟兄几个每人都有一口小皮箱。我大哥越不让我动他的箱子,我就越想动。不久,我就把他的箱子弄开了,里边都是书,每本书都包了书皮。我从中挑出两本。一本是袖珍本一当时叫做农村读本的《唐宋传奇》。当时我根本读不懂古文,硬着头皮看,记住了其中的一篇《柳毅传书》。还有一本是苏联传记《基洛夫的少年时代》,这本书我很感兴趣,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写到他们把祖母放在柜橱上的一只大碗打破了,不知是谁出的主意,用蜡把那只碗粘起来放回原处,后来他们的祖母去取那只碗,它便在一刹那间四分五裂。我脑子里转过很多次念头:什么时候我也这样做一回?
  那时候,父亲给我找了老师,让我学画工笔草虫、花卉。通过绘画我喜欢上了文学。我在同学那里看到了一本封面很漂亮的《荔枝蜜》,封面画是一幅齐自石画的荔枝,由这本散文集,我喜欢上了杨朔的散文,开始留心找这样的书读。很快,我父亲发现他的许多侦探小说不见了,我用父亲的侦探小说换我喜爱的书,换来换去,我的书多了起来,父亲的书少了许多。
  上小学六年级时,我偶然借到了一本《中国名胜词典》。现在我已经弄不清当时出于何种想法,我那么想要把这本书抄下来。书的主人——住在我家后边的小平,总是不肯爽快地把书借给我。我先是把父亲的一把象牙叉子给了他,书抄到一半,他又要把书要回去,我又给了他一把父亲的象牙裁纸刀。有一天,父亲到处找那把裁纸刀,问我,我说不知道,但脸马上就热了,父亲也不再问。现在想想,父亲肯定已经猜出了一二。父亲还有一件象牙做的东西,是个烟嘴。每隔一段时间,父亲就要坐在那里,在桌上铺一张报纸,用小刀修他的象牙烟嘴,把被烟卷烧焦的部分刮去,这样刮来刮去,父亲那个象牙烟嘴一天比一天短。后来。这个象牙烟嘴没再短下去,父亲去世了。
  我不得不早早参加工作,那年我16岁,去照相馆做小学徒。在照相馆,我认识了喜欢摄影的图书管理员老黄。老黄那时候是单身,就住在图书馆里二楼左首的屋子里,那屋子真是高,上下有两排窗子。那时候全中国的图书馆可能都不对外开放。老黄让我晚上去他那里看书。我总是提着一个很大的草篮子,自己到书库里找书。提一篮子书回去看,过几天再提一篮子书回来。我先是把能找到的文学作品,诸如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司汤达、屠格涅夫的书几乎看了个遍,然后是美术书……一晃几年过去,图书馆重新开馆了,老黄也不再住在图书馆里。那一次我去借书,我把要借的书写给新来的图书管理员,她进了书库,很快就出来告诉我说书不在,可能是已经借出去了。我想了想,笑着对她说,你到东边第几排书架的第几层上找一找,看看是不是在那里。她又进去,果然找到了那本书,拿着书出来时,一脸惊讶的神色。
  我很怀念那段日子,在那个特殊时期,那个图书馆几乎是我一个人的图书馆,那里也是我真正的大学。
  
  【路子对你说】
  朋友发给我一个作家阿城演讲的音频文件,我听完对其中一段印象特别深。有个听讲的读者问某些作家对阿城的影响,他回答道:“我吃牛肉,也吃羊肉,那么你说我这根指头是牛肉变的还是羊肉变的?”
  有句话说,每个人都是由他吃下去的食物构成的。这是一句蛮有哲理的话。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离不开环境和外物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若有若无的,精神上的成长尤其如此。一个善良、正直、富有爱心的人,你恐怕无法分析出他是哪一天学会了帮助别人,哪一天学会了坚持真理;一个贪婪、狡诈、自私的人,旁人也很难写出详细的时间表,他究竟什么时候学会了欺骗,什么时候学会了落井下石。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仔细分析—个人的成长史,你又会发现很多“必然”。
  正面的精神养分是无价的。《不只是为了一只鹈鹕》中,儿子从爸爸身上学到的价值观,他日后想来定会觉得无比珍贵。事物的价值有时候也因为时间的阻隔而攀升,我们回忆逝去的生活,往往赋予它金子般的光辉。
  每个人也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无论是别人对你的印象还是你作出的成就,都有很多细小的细节。读完“人生的细节”这组文章,你或许就会深有感触。
  那么,我们不妨从细节开始,做最好的自己。
其他文献
曾经为自己的将来做过许许多多的梦。可是从来不曾梦想过要当一名教师。17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了解了一些中国幼教的现状,顿时觉得自己应该挑起这一副好沉好重的担子—
“刘易斯拐点”的迫近,对劳动力短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重高的福建工业影响显著,突出表现为福建工业企业工资水平上涨加快和劳动生产率相对全国差距越来越大。为摆脱“刘易
近些年,不少地方制定发布了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意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但制定发布人才目录,却出现了政府热、企业和人才冷的现象,目录发布后实施效果欠佳。如何
幼儿刚入园,常有“我还小”,“我不会”;“妈妈来”,“老师来”等念头。而有的家长也认为孩子还小,干什么事情都由大人包办,这就阻碍了幼儿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幼儿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
影片根据全国“双百”人物谭千秋的真实故事改编。在“5·12”四川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为护卫来不及逃生的四名学生,他用自己的身体和双臂趴在讲台上,用最宝贵的生命诠释了
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
很多女性经理人由于承受不了压力,在到达中层以后就放弃向上晋升的努力,而更多的人为了在家庭和工作间取得平衡,疲于奔命。 Because many women managers can not stand the
最近阅读《别打着农村孩子的旗号反对高考改革》一文。作者谢小庆的观点是“考试是追求效率的工具,考试所追求的并不是公平。”他反对打着农村孩子的旗号反对高考改革。我则
20世纪80代,在澳大利亚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的初期,澳大利亚劳动力市场未能及时调整对劳动力的培养方式,造成新兴产业所需人才的极度匮乏。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国内出现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