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环相扣的悬疑,曲折迷离的线索,魅惑非常的氛围……这一切,《玫瑰的名字》都具备了。这样一本悬疑推理小说,成为畅销书当然是情理之中。只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悬疑的情节背后竟然贯彻着作者深远的理论诉求。
这本书的作者是翁贝托·埃科,身兼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多重身份,是当今全球最知名的符号语言学权威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世纪修道院的凶杀故事:
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个修道院里,发生了血案,以精于推理驰名的威廉修士受修道院院长的委托,前去调查。而接踵而至的连环命案令探案过程愈加扑朔迷离。威廉修士和他的学生阿德索凭着对符号、象征、代码的深刻理解和在文字学、预言术等诸方面的深厚造诣,拨开重重迷雾,揭开了修道院中隐藏的一个重大秘密……
这样一则小说,带来了一种经典的故事模式——“凶杀一神秘的专门知识一破案”。这一模式在日后广为传扬,曾经大热的《达·芬奇密码》便是其一。《玫瑰的名字》当得起此类“密码型推理小说鼻祖”的名头,关键还在于,埃科在其中铺设的专业知识繁复异常,涉及了符号、隐喻、神秘主义等领域以及宗教、哲学、自然科学等学科。所以,要完全读懂读透这本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对读者的知识背景要求过高。但,或许埃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在这如万花筒—般的阅读迷宫中,读者根据自己的能耐,循着自己的理解,读取自己能够读取的那部分,做出自己的阐释。
对埃科来说,这部小说整个就是他的符号学观点的具体实验。从小说具体的情节开始,埃科就在实施他的实验——通过威廉修士对学生阿德索的谈话给读者讲述符号学课程,厚积薄发地体现了埃科在符号学领域的深厚修为。如果游离于小说情節,掩卷浮现脑海的,是那些破案的线索带给人的反思:所有的符号表征就像海洋,浪花层层,真相永不可追,任何符号都只不过是一张铺天盖地的网络上的一个纽结;它与四周的牵连千丝万缕,无一定向。
继续从表层向内部深入,会发现《玫瑰的名字》背后所涉及的是当代诠释学、接受美学所共同面临的终极问题:读者、文本、作者对于作品的诠释权限的问题。这在今天虽已是个老调重弹的问题,却并不妨碍新的读者在新的阅读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继续着这个陈旧理论问题背后的鲜活实践。
这样的鲜活体验或许正是埃科所期望的。埃科曾谈到,他力贬“可读性”作品,而推崇“可写性”文本,以期让读者靠想象来克服在阅读过程中的迷茫。这样的取向和目标,令这部《玫瑰的名字》成就了—种阅读风尚。
《霍布斯鲍姆看21世纪》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 吴莉君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3月版
霍氏这本新著贴紧时事,指出了今日人类面对的主要政治课题。对意欲理解世界强权消长、全球化之后的民主发展以及恐怖主义的由来及发展者,本书不无裨益。
《民主还是独裁:70年前一场关于现代化的论争》
智效民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回顾这场70多年前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大论争,可以看到当年中国思想界对于如何赶上世纪潮流的种种意见,还可看到民主政治绝不只是一个学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气候战争》
【加】格温·戴尔 著 冯斌译
中信出版社2010年4月版
作者为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委员会成员,在书中以地缘政治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各国又将如何应对这种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这本书的作者是翁贝托·埃科,身兼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多重身份,是当今全球最知名的符号语言学权威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世纪修道院的凶杀故事:
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个修道院里,发生了血案,以精于推理驰名的威廉修士受修道院院长的委托,前去调查。而接踵而至的连环命案令探案过程愈加扑朔迷离。威廉修士和他的学生阿德索凭着对符号、象征、代码的深刻理解和在文字学、预言术等诸方面的深厚造诣,拨开重重迷雾,揭开了修道院中隐藏的一个重大秘密……
这样一则小说,带来了一种经典的故事模式——“凶杀一神秘的专门知识一破案”。这一模式在日后广为传扬,曾经大热的《达·芬奇密码》便是其一。《玫瑰的名字》当得起此类“密码型推理小说鼻祖”的名头,关键还在于,埃科在其中铺设的专业知识繁复异常,涉及了符号、隐喻、神秘主义等领域以及宗教、哲学、自然科学等学科。所以,要完全读懂读透这本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对读者的知识背景要求过高。但,或许埃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在这如万花筒—般的阅读迷宫中,读者根据自己的能耐,循着自己的理解,读取自己能够读取的那部分,做出自己的阐释。
对埃科来说,这部小说整个就是他的符号学观点的具体实验。从小说具体的情节开始,埃科就在实施他的实验——通过威廉修士对学生阿德索的谈话给读者讲述符号学课程,厚积薄发地体现了埃科在符号学领域的深厚修为。如果游离于小说情節,掩卷浮现脑海的,是那些破案的线索带给人的反思:所有的符号表征就像海洋,浪花层层,真相永不可追,任何符号都只不过是一张铺天盖地的网络上的一个纽结;它与四周的牵连千丝万缕,无一定向。
继续从表层向内部深入,会发现《玫瑰的名字》背后所涉及的是当代诠释学、接受美学所共同面临的终极问题:读者、文本、作者对于作品的诠释权限的问题。这在今天虽已是个老调重弹的问题,却并不妨碍新的读者在新的阅读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继续着这个陈旧理论问题背后的鲜活实践。
这样的鲜活体验或许正是埃科所期望的。埃科曾谈到,他力贬“可读性”作品,而推崇“可写性”文本,以期让读者靠想象来克服在阅读过程中的迷茫。这样的取向和目标,令这部《玫瑰的名字》成就了—种阅读风尚。
《霍布斯鲍姆看21世纪》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 吴莉君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3月版
霍氏这本新著贴紧时事,指出了今日人类面对的主要政治课题。对意欲理解世界强权消长、全球化之后的民主发展以及恐怖主义的由来及发展者,本书不无裨益。
《民主还是独裁:70年前一场关于现代化的论争》
智效民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回顾这场70多年前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大论争,可以看到当年中国思想界对于如何赶上世纪潮流的种种意见,还可看到民主政治绝不只是一个学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气候战争》
【加】格温·戴尔 著 冯斌译
中信出版社2010年4月版
作者为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委员会成员,在书中以地缘政治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各国又将如何应对这种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