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师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全面顾及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视野的开阔、素养的提高、情趣的熏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必不可少。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大纲中对学生进行幼儿语文教学基本能力训练的要求,就关爱的英语单词“LOVE”对幼师语文教学的特色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LOVE 幼师语文教学 特色
理想的教学,应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又顺应社会的需要,特别是能够促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师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不仅是知识的消费者,还是知识的发现者,更是知识的传播者。幼师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学的重要一环,要对幼儿进行幼儿语文教学基本训练,使幼儿掌握比较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自教和互教能力,促使其顺利成为胜任幼儿教育的幼儿教师。
训练当中,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视野的开阔、素养的提高、情趣的熏陶等,都是坚石,铺砌学生不断成长的道路。铺砌的浆泥是不可或缺的,不然,结构就不会牢固美观,而且容易渗水倒塌。这浆泥应该就是关爱。不论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需要,还是学生由认知体向生命体提升的需求,特别是幼师生处于成年边沿的生理心理渴求,面对他们学业中的困惑和就业前的迷茫,惟有融爱于其中,一切的启发才有意义,一切的学习才有动力。水到渠成,爱在学实,基于此,笔者结合幼儿语文教学基本能力训练的要求,就关爱的英语单词“LOVE”本身——由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listen(倾听)、overlook(宽容)、voice(表达)、effort(努力),进行幼师语文教学的特色探索和研究。
一、listen(倾听——阅读的学与教)
用耳朵听,就是养成倾听发言的习惯。当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讨论或者辩论时要求听同学的发言,能够抓住要点;听同学讨论或辩论,能够归纳各方的意见。到幼儿园见习或者实习,要听幼儿说话,对其语音、用词、造句和内容的正确与否能快速作出判断。这样,既能训练听话能力,又能锻炼耐心。
用眼睛听,就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准确地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分析读物的内容,弄清结构层次,领会作者思路,对读物的内容和形式作适当的评价,具有初步鉴赏文学读物的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段落或篇章。以读为主线,并不是简单地认为读的篇目多、时间长就可以了。漫无目的地、重复地、机械地读,读再多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切己体察,“读出”“读入”(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让学生感受文中“有血有肉有生命的语言材料”,课文中美词佳句自然也“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了),而不是通过老师的不断提问让学生归纳出诸如“艰苦朴素”、“英勇顽强”等概念式的“被榨干了汁水的语言标签”。在读中知内容、理层次、解含义,在读中联生活、品佳句、启才思,在读中显情态、学交际、练口才,在读中悟情感、明善恶、冶情操。
通过倾听和阅读,以听通情,以读传情,激情一片是“listen”教学的理想效果。
二、voice(表达——写作的学与教)
首先是用普通话口头表达。幼师生要能用标准的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说话注意礼貌,仪态大方,口齿清楚,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用词恰当,跟幼儿谈话或进行教学实践时,能够适当地运用儿童化语言和态势语;开展故事大赛,能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参加竞选,能在公众场合作言之有物的即席发言、演讲和辩论,等等。
其次是通过写作书面表达。我国古代文人曾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之说,而看学生的作文现状,可谓“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有人戏说:“咬笔头,皱眉头,苦思冥想无话头。”学生“怕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每当老师布置作文时,总能听取“哇”声一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甚至发展到用“作文克星”等软件来编、凑作文,众口一词,使作文变得结构模式化,语言成品化。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作文就是生活,还“作文”以生活的面目是一直以来的呼唤。寓“教学”于日常生活,教师可创设生活化的作文情境,让学生有写作的生活意愿,自然主动地投入到“作文生活”中,从而写出生活作文。学生可以写学校生活、写家庭生活、写社会生活;可以在观察中写,在想象中写,在交际中写……学生领会“生活作文”的精神之后,就能逐步把握并发掘“生活作文”的精髓,并运用于作文教学实践课中。如一次写人作文教学实践过程如下:
(1)猜猜是谁?一上课,老师就读一个片段,描述一位学生的外貌特征和个性特点,让学生猜猜是谁?激发学生观察和作文的热情。
(2)我写你猜。学生自由写片断,让别人猜猜是谁?看看像不像?在猜的同时要说明理由,学生自然明白要抓住人的特点来写。
(3)取题写文,写下片段,读给所写对象听一听。要考虑所写对象听了是否满意。
(4)完整构篇。这样向别人介绍完整吗?引导学生补充缺少的部分。
(5)汇编成集。你的大作想编入这本集子吗?各人修改好誊抄上交,组织学生定名并汇编装订。
“个人乃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当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时候,生动的生活本身就是课程,这种课程的价值丝毫不比人文社会科学科目的价值来得小,生活即课程”。即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惑,脑之所思,还作文以生活的本来面目,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思。教学双方到这个程度才是领会到了“voice”的真谛。
三、overlook(宽容——情感的教与学)
兼容互补,指的是课程内容上先进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幼师的语文课分设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教育实践课,这四门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课程形式多样,是为科学。教学手段方面呢?“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根教鞭一杯水”。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的结果是:教者循循,学者恹恹。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论述道:“立文之意,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情是也。”这就从语言构成的角度说明了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突出的色彩性、音乐性、动感性、差异性、情感性。教学时就可抓住这些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幻灯、录音、音响、影视、图片等,引入课堂教学,再创语言的情感氛围。因此配有音乐、图像、解说的“MTV”式的教学,便是很好的选择。教师可以自己制作课件,亦可事先收集材料。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的景物描写,江苏电视台录制的配乐朗诵录像带可辅以教学。除了有优美的配乐朗诵外,还有影像:“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脉脉”的流水,“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形象生动,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情景交融,烘托了作者内心世界。学生对“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中作者流露出的从压抑不自由中暂得宽余,欣赏月色的淡淡喜悦和上文流露出来的淡淡哀愁及笼罩在下文那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有了更真切、更直观的感受。
学生要获得全面的教育,除了科学教育外,人文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别林斯基说过,年轻的时候应该追求虚幻的东西,不能过早地把人培养成太现实的人,要敢于做梦。周作人说,人生的季节是不能颠倒的,青年时代应该是做梦的季节。幼师生正处于成年的边沿做梦的时期,对其加强幼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能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有了这么一点亮色,当他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才不至于走向绝对虚无。就像《红灯记》里的李玉和所说的:“有了这碗酒垫底,什么都能对付。”
语文课应是精神的漫游,思想的交流。肖伯纳有段至理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如果我们的教材仍然不遗余力地告诉学生只有一种东西是正确的,其它的都是要排除的,那么学生就只能拥有最单一的知识、最单一的观念。教育本来应该挖掘人们的内在潜能,可是我们的教育偏偏从内部阻碍了人们的潜能发展。这样的教育实在是不可取的。教学《守财奴》,老师就告诉学生作者讽刺了主人公的贪财吝啬,但是为什么一个人勤俭甚至到了吝啬的地步就要受这么多的指责,为什么就不体谅葛朗台在“吝啬”的背后有着更多的可值得同情的辛酸苦楚。老师如果根本没引导学生这么想过,而是认为考试只需要一个答案,那就使学生不能真正面对作为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这样的教育使学生根本不知道人应当多一些宽容、悲悯、温柔,等等。如果丧失了了解自身的机会,那么在真正面对这个世界时,也就是在长大成年以后,就往往会不宽容、不悲悯、不温柔,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教师人性中的丑恶,可以说这给语文教育敲响了警钟。
四、effort(努力)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阐明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21世纪是学习的社会,学习不止,工作不已,终身学习是最大的主题。因此,我们期望21世纪的语文教学,能全方位地、开放地创造一种学习语文的环境、氛围,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关爱、激励、指导学生由“爱学”到“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会教”到“教好”,使学生在接受全面的、主动的训练过程中,健康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合格园丁。努力,永久的努力,爱(LOVE)才能撒向全世界,花朵才能遍地开。
参考文献:
[1]张华.经验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
[2]李海林.论真实作文[A].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5.
[3]戴钦祥.古代名家论写作[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12.
[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
关键词: LOVE 幼师语文教学 特色
理想的教学,应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又顺应社会的需要,特别是能够促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师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不仅是知识的消费者,还是知识的发现者,更是知识的传播者。幼师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学的重要一环,要对幼儿进行幼儿语文教学基本训练,使幼儿掌握比较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自教和互教能力,促使其顺利成为胜任幼儿教育的幼儿教师。
训练当中,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视野的开阔、素养的提高、情趣的熏陶等,都是坚石,铺砌学生不断成长的道路。铺砌的浆泥是不可或缺的,不然,结构就不会牢固美观,而且容易渗水倒塌。这浆泥应该就是关爱。不论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需要,还是学生由认知体向生命体提升的需求,特别是幼师生处于成年边沿的生理心理渴求,面对他们学业中的困惑和就业前的迷茫,惟有融爱于其中,一切的启发才有意义,一切的学习才有动力。水到渠成,爱在学实,基于此,笔者结合幼儿语文教学基本能力训练的要求,就关爱的英语单词“LOVE”本身——由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listen(倾听)、overlook(宽容)、voice(表达)、effort(努力),进行幼师语文教学的特色探索和研究。
一、listen(倾听——阅读的学与教)
用耳朵听,就是养成倾听发言的习惯。当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讨论或者辩论时要求听同学的发言,能够抓住要点;听同学讨论或辩论,能够归纳各方的意见。到幼儿园见习或者实习,要听幼儿说话,对其语音、用词、造句和内容的正确与否能快速作出判断。这样,既能训练听话能力,又能锻炼耐心。
用眼睛听,就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准确地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分析读物的内容,弄清结构层次,领会作者思路,对读物的内容和形式作适当的评价,具有初步鉴赏文学读物的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段落或篇章。以读为主线,并不是简单地认为读的篇目多、时间长就可以了。漫无目的地、重复地、机械地读,读再多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切己体察,“读出”“读入”(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让学生感受文中“有血有肉有生命的语言材料”,课文中美词佳句自然也“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了),而不是通过老师的不断提问让学生归纳出诸如“艰苦朴素”、“英勇顽强”等概念式的“被榨干了汁水的语言标签”。在读中知内容、理层次、解含义,在读中联生活、品佳句、启才思,在读中显情态、学交际、练口才,在读中悟情感、明善恶、冶情操。
通过倾听和阅读,以听通情,以读传情,激情一片是“listen”教学的理想效果。
二、voice(表达——写作的学与教)
首先是用普通话口头表达。幼师生要能用标准的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说话注意礼貌,仪态大方,口齿清楚,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用词恰当,跟幼儿谈话或进行教学实践时,能够适当地运用儿童化语言和态势语;开展故事大赛,能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参加竞选,能在公众场合作言之有物的即席发言、演讲和辩论,等等。
其次是通过写作书面表达。我国古代文人曾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之说,而看学生的作文现状,可谓“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有人戏说:“咬笔头,皱眉头,苦思冥想无话头。”学生“怕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每当老师布置作文时,总能听取“哇”声一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甚至发展到用“作文克星”等软件来编、凑作文,众口一词,使作文变得结构模式化,语言成品化。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作文就是生活,还“作文”以生活的面目是一直以来的呼唤。寓“教学”于日常生活,教师可创设生活化的作文情境,让学生有写作的生活意愿,自然主动地投入到“作文生活”中,从而写出生活作文。学生可以写学校生活、写家庭生活、写社会生活;可以在观察中写,在想象中写,在交际中写……学生领会“生活作文”的精神之后,就能逐步把握并发掘“生活作文”的精髓,并运用于作文教学实践课中。如一次写人作文教学实践过程如下:
(1)猜猜是谁?一上课,老师就读一个片段,描述一位学生的外貌特征和个性特点,让学生猜猜是谁?激发学生观察和作文的热情。
(2)我写你猜。学生自由写片断,让别人猜猜是谁?看看像不像?在猜的同时要说明理由,学生自然明白要抓住人的特点来写。
(3)取题写文,写下片段,读给所写对象听一听。要考虑所写对象听了是否满意。
(4)完整构篇。这样向别人介绍完整吗?引导学生补充缺少的部分。
(5)汇编成集。你的大作想编入这本集子吗?各人修改好誊抄上交,组织学生定名并汇编装订。
“个人乃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当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时候,生动的生活本身就是课程,这种课程的价值丝毫不比人文社会科学科目的价值来得小,生活即课程”。即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惑,脑之所思,还作文以生活的本来面目,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思。教学双方到这个程度才是领会到了“voice”的真谛。
三、overlook(宽容——情感的教与学)
兼容互补,指的是课程内容上先进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幼师的语文课分设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教育实践课,这四门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课程形式多样,是为科学。教学手段方面呢?“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根教鞭一杯水”。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的结果是:教者循循,学者恹恹。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论述道:“立文之意,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情是也。”这就从语言构成的角度说明了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突出的色彩性、音乐性、动感性、差异性、情感性。教学时就可抓住这些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幻灯、录音、音响、影视、图片等,引入课堂教学,再创语言的情感氛围。因此配有音乐、图像、解说的“MTV”式的教学,便是很好的选择。教师可以自己制作课件,亦可事先收集材料。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的景物描写,江苏电视台录制的配乐朗诵录像带可辅以教学。除了有优美的配乐朗诵外,还有影像:“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脉脉”的流水,“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形象生动,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情景交融,烘托了作者内心世界。学生对“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中作者流露出的从压抑不自由中暂得宽余,欣赏月色的淡淡喜悦和上文流露出来的淡淡哀愁及笼罩在下文那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有了更真切、更直观的感受。
学生要获得全面的教育,除了科学教育外,人文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别林斯基说过,年轻的时候应该追求虚幻的东西,不能过早地把人培养成太现实的人,要敢于做梦。周作人说,人生的季节是不能颠倒的,青年时代应该是做梦的季节。幼师生正处于成年的边沿做梦的时期,对其加强幼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能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有了这么一点亮色,当他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才不至于走向绝对虚无。就像《红灯记》里的李玉和所说的:“有了这碗酒垫底,什么都能对付。”
语文课应是精神的漫游,思想的交流。肖伯纳有段至理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如果我们的教材仍然不遗余力地告诉学生只有一种东西是正确的,其它的都是要排除的,那么学生就只能拥有最单一的知识、最单一的观念。教育本来应该挖掘人们的内在潜能,可是我们的教育偏偏从内部阻碍了人们的潜能发展。这样的教育实在是不可取的。教学《守财奴》,老师就告诉学生作者讽刺了主人公的贪财吝啬,但是为什么一个人勤俭甚至到了吝啬的地步就要受这么多的指责,为什么就不体谅葛朗台在“吝啬”的背后有着更多的可值得同情的辛酸苦楚。老师如果根本没引导学生这么想过,而是认为考试只需要一个答案,那就使学生不能真正面对作为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这样的教育使学生根本不知道人应当多一些宽容、悲悯、温柔,等等。如果丧失了了解自身的机会,那么在真正面对这个世界时,也就是在长大成年以后,就往往会不宽容、不悲悯、不温柔,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教师人性中的丑恶,可以说这给语文教育敲响了警钟。
四、effort(努力)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阐明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21世纪是学习的社会,学习不止,工作不已,终身学习是最大的主题。因此,我们期望21世纪的语文教学,能全方位地、开放地创造一种学习语文的环境、氛围,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关爱、激励、指导学生由“爱学”到“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会教”到“教好”,使学生在接受全面的、主动的训练过程中,健康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合格园丁。努力,永久的努力,爱(LOVE)才能撒向全世界,花朵才能遍地开。
参考文献:
[1]张华.经验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
[2]李海林.论真实作文[A].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5.
[3]戴钦祥.古代名家论写作[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12.
[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