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区域性的地方知识、信息中心,理应转变传统服务意识,转变理念,从最初的仅面向学校的学生,到进一步拓展思路,走进企业、走向社区,走向农村。
关键词:流动图书馆 高职创新 服务
在经济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作为区域性情报信息中心和情报人才集聚地,正在转变传统服务理念,拓展服务范围,从最初的仅面向学校的学生,到面向社会,服务广大群众,服务厂矿企业。在校企联合办学和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探索高职图书馆流动站的建设和情报资源共享有着积极的意义。
1、图书流动站的概念
流动图书站又称流动图书馆。根椐《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对流动图书馆的定义,流动图书馆(Mobile Library,Traveling Library,Container Library)是为远离固定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的方式,是利用工矿企业、机关、农场、学校、居民点,开展图书借某种运输工具(如汽车、火车等)装备起来的图书馆,可以任意移动,定期将图书送至各个阅览点,举办群众性的图书宣传活动。
流动图书站(馆)的产生有悠久的历史。有关调查表明,步行到图书馆的时间超过10分钟的话,人们到图书馆去就会感到不方便,读者人数自然会相应减少,因此,图书馆距离居民住所的合理限度为700~1000米。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居民住所与图书馆的距离都在理想范围内,因此,图书馆产生不久,流动图书馆便应运而生。
2、高职院校建立图书馆流动站的现实意义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版的第二十一条中特别指出: 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提供服务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义务。在当前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高职院校建立图书馆流动站更有以下的现实意义:
2.1 有助于解决高职图书馆所在行政区域图书馆资源匮乏的问题。我国图书馆资源目前差别很大,众多社区居民“求书若渴”,与此同时,学校图书馆却“资源过剩”。以宁职院及学院所在的北仑区为例,2012年6月最新数据显示,北仑区内共有户籍人口35万人,居住人口近90万人。作为北仑的唯一公共馆——北仑图书馆它的馆藏书近30万册、报纸130种、期刊杂志635种,按户籍人口35万人算人均图书拥有量为0.85本,加上外来人口55万,人均拥有量只有0.3册了,大大低于国际通用标准人均2册的标准。而宁职院图书馆同期有近80万册的图书,订有中、外文报纸、期刊1344多种,其藏书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且每年新增图书五万多册,馆舍面积无法满足藏书要求。为了保证新书上架,很多图书被迫下架、打包、找仓库存放,图书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2.2 有助于实现“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目标。阮纲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明确指出:“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图书馆流动图书站让图书走进企业、走进军营,把图书馆搬到了读者家门口,真正解决了基层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 通过与流动站读者的双向沟通,高职图书馆定期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图书资料,大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全民素质,促进了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2.3 有助于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形成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以宁职院为例,学院积极打造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的办学模式,形成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和合作就业“三位合一”的特色,被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和《光明日报》誉为“中国现代高职教育的宁波北仑模式”。校企合作是宁职院取得成功的关键,校企深度融合是当前和未来宁职院的工作重心。宁波院图书馆已在一些重点企业建立图书企业流动站,探索校企图书情报资源的共享。
2.4 有助于实现 变“废”书为“宝”书。宁职院图书馆就有一个变“废”为“宝”,让“呆滞”图书焕发“青春”,盘活图书资产的生动案例。 2005年,宁职院建立了第一个流通图书馆——北仑区向阳民工子弟小学流动站,流动站的第一批图书正是我馆在中专期间购进的一些中小学生可读的图书。由于学院从中专升格到大专,这些图书在宁职院图书馆不被利用或很少被利用,被投放到图书资料极度缺乏的民工子弟小学流动站后,却受到小读者空前的欢迎,学生门如获至宝,争相借阅,大大增加了图书流通使用率。
3、高职院校图书馆流动站建设及运作模式
3.1 合理选点设站。图书馆流动站的高职院校建立图书馆流动站要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科技手段,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自身的办学特色,以传播文化知识、开展社会化服务和支持当地经济建设为目标。在图书流动站的设立上,宁职院图书馆已形成以下三种形态:
一是流动图书馆向社区延伸。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展,住宅小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周边,这些居民聚居的地方往往远离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可以与小区联合建设小区分馆或流动站点,为社区居民服务。
二是向政府机关、军营和学校延伸服务。在开发区域管委会一级设立图书馆流动站,能满足职能部门公务人员更新知识的图书需求,还能辐射至管委会管辖的企业管理群体。军营、外业人员子女学校更是求知若渴,对图书馆流动站寄予厚望。
三是向重点厂矿企业延伸。厂矿企业是学校所培养学生的重要吸纳地,更是校企合作和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在厂矿企业设立图书馆流动站除能弥补企业图书资料不足外,还建立与学校与企业的联络窗口,及时了解本校学生的发展情况及学习培训需求,及时了解企业对情报和人才的需求,同時,及时传递学校图书馆的情报资讯,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帮助。
3.2创新运作模式
传统的图书馆流动站的运作模式是图书馆定期将图书送至各个流动站,由流动站工作人员办理图书的借还和预约。一般来说,流动站工作人员是义务志愿者,或非专业人员,只能承担简单的图书排架和图书借还。为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情报人才和情报资源上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图书流动站可以在外延服务上创新,如:跟踪服务、热线服务、深层次信息咨询服务、文献参考服务、读者活动、专题图书展览、组织社区聚会等等。
3.21 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培训,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高职图书馆可以图书流动站为平台,为企业科技人员提供网上资源索引、期刊文献检索、在线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企业更有效地获取科技信息资源。
3.22 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展览。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组织学校的专业教师到企业中去开办专题讲座和专题展览,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供专家型的咨询服务或者联合搞课题,这样既能解决企业的难题,又能让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3.23 成立读者俱乐部。学校图书馆可以同企业的工会组织、团委共同发起成立读者俱乐部,定期向企业员工举办新书推荐会、交流读书心得和讨论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平台.提高青年人学习的动力。
3.24 建立企业网络查询和在线阅读平台。高职院校图书馆通过开放网络平台,为企业提供馆藏文献资源目录查询、电子图书在线阅读、学术期刊文献查询、读者常见问题解答等服务,让企业获得更便捷的电子信息资源服务。
3.25 依托图书流动站,开展多层次的科技信息上门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情报服务部门应整合学校和社会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对包括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人才信息等不同领域的信息进行深度开发,为企业提供包括产品样本、专利文献、情报检索、科技查新、定题服务、外文资料翻译等开放式的信息服务,满足企业多层次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悦深 .中美流动图书馆服务比较研究[J] . 图书馆学研究,2007(12)
[2] 谢小燕 王蕾. 广东流动图书馆建设实践研究. 图书情报与研究[J].2011(2)
[3] 姜淑华.流动图书馆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9(6)
[4] 谭详金.广东流动图书馆模式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 2007(2)
[5] 颜雷震. 北仑区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与研究[J]. 图书馆杂志,2009(9)
[6]陈力进 . 校企深度融合中的图书情报资源共享机制探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7]李安.国外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在国2004(1)
关键词:流动图书馆 高职创新 服务
在经济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作为区域性情报信息中心和情报人才集聚地,正在转变传统服务理念,拓展服务范围,从最初的仅面向学校的学生,到面向社会,服务广大群众,服务厂矿企业。在校企联合办学和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探索高职图书馆流动站的建设和情报资源共享有着积极的意义。
1、图书流动站的概念
流动图书站又称流动图书馆。根椐《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对流动图书馆的定义,流动图书馆(Mobile Library,Traveling Library,Container Library)是为远离固定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的方式,是利用工矿企业、机关、农场、学校、居民点,开展图书借某种运输工具(如汽车、火车等)装备起来的图书馆,可以任意移动,定期将图书送至各个阅览点,举办群众性的图书宣传活动。
流动图书站(馆)的产生有悠久的历史。有关调查表明,步行到图书馆的时间超过10分钟的话,人们到图书馆去就会感到不方便,读者人数自然会相应减少,因此,图书馆距离居民住所的合理限度为700~1000米。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居民住所与图书馆的距离都在理想范围内,因此,图书馆产生不久,流动图书馆便应运而生。
2、高职院校建立图书馆流动站的现实意义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版的第二十一条中特别指出: 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提供服务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义务。在当前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高职院校建立图书馆流动站更有以下的现实意义:
2.1 有助于解决高职图书馆所在行政区域图书馆资源匮乏的问题。我国图书馆资源目前差别很大,众多社区居民“求书若渴”,与此同时,学校图书馆却“资源过剩”。以宁职院及学院所在的北仑区为例,2012年6月最新数据显示,北仑区内共有户籍人口35万人,居住人口近90万人。作为北仑的唯一公共馆——北仑图书馆它的馆藏书近30万册、报纸130种、期刊杂志635种,按户籍人口35万人算人均图书拥有量为0.85本,加上外来人口55万,人均拥有量只有0.3册了,大大低于国际通用标准人均2册的标准。而宁职院图书馆同期有近80万册的图书,订有中、外文报纸、期刊1344多种,其藏书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且每年新增图书五万多册,馆舍面积无法满足藏书要求。为了保证新书上架,很多图书被迫下架、打包、找仓库存放,图书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2.2 有助于实现“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目标。阮纲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明确指出:“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图书馆流动图书站让图书走进企业、走进军营,把图书馆搬到了读者家门口,真正解决了基层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 通过与流动站读者的双向沟通,高职图书馆定期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图书资料,大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全民素质,促进了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2.3 有助于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形成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以宁职院为例,学院积极打造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的办学模式,形成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和合作就业“三位合一”的特色,被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和《光明日报》誉为“中国现代高职教育的宁波北仑模式”。校企合作是宁职院取得成功的关键,校企深度融合是当前和未来宁职院的工作重心。宁波院图书馆已在一些重点企业建立图书企业流动站,探索校企图书情报资源的共享。
2.4 有助于实现 变“废”书为“宝”书。宁职院图书馆就有一个变“废”为“宝”,让“呆滞”图书焕发“青春”,盘活图书资产的生动案例。 2005年,宁职院建立了第一个流通图书馆——北仑区向阳民工子弟小学流动站,流动站的第一批图书正是我馆在中专期间购进的一些中小学生可读的图书。由于学院从中专升格到大专,这些图书在宁职院图书馆不被利用或很少被利用,被投放到图书资料极度缺乏的民工子弟小学流动站后,却受到小读者空前的欢迎,学生门如获至宝,争相借阅,大大增加了图书流通使用率。
3、高职院校图书馆流动站建设及运作模式
3.1 合理选点设站。图书馆流动站的高职院校建立图书馆流动站要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科技手段,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自身的办学特色,以传播文化知识、开展社会化服务和支持当地经济建设为目标。在图书流动站的设立上,宁职院图书馆已形成以下三种形态:
一是流动图书馆向社区延伸。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展,住宅小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周边,这些居民聚居的地方往往远离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可以与小区联合建设小区分馆或流动站点,为社区居民服务。
二是向政府机关、军营和学校延伸服务。在开发区域管委会一级设立图书馆流动站,能满足职能部门公务人员更新知识的图书需求,还能辐射至管委会管辖的企业管理群体。军营、外业人员子女学校更是求知若渴,对图书馆流动站寄予厚望。
三是向重点厂矿企业延伸。厂矿企业是学校所培养学生的重要吸纳地,更是校企合作和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在厂矿企业设立图书馆流动站除能弥补企业图书资料不足外,还建立与学校与企业的联络窗口,及时了解本校学生的发展情况及学习培训需求,及时了解企业对情报和人才的需求,同時,及时传递学校图书馆的情报资讯,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帮助。
3.2创新运作模式
传统的图书馆流动站的运作模式是图书馆定期将图书送至各个流动站,由流动站工作人员办理图书的借还和预约。一般来说,流动站工作人员是义务志愿者,或非专业人员,只能承担简单的图书排架和图书借还。为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情报人才和情报资源上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图书流动站可以在外延服务上创新,如:跟踪服务、热线服务、深层次信息咨询服务、文献参考服务、读者活动、专题图书展览、组织社区聚会等等。
3.21 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培训,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高职图书馆可以图书流动站为平台,为企业科技人员提供网上资源索引、期刊文献检索、在线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企业更有效地获取科技信息资源。
3.22 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展览。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组织学校的专业教师到企业中去开办专题讲座和专题展览,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供专家型的咨询服务或者联合搞课题,这样既能解决企业的难题,又能让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3.23 成立读者俱乐部。学校图书馆可以同企业的工会组织、团委共同发起成立读者俱乐部,定期向企业员工举办新书推荐会、交流读书心得和讨论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平台.提高青年人学习的动力。
3.24 建立企业网络查询和在线阅读平台。高职院校图书馆通过开放网络平台,为企业提供馆藏文献资源目录查询、电子图书在线阅读、学术期刊文献查询、读者常见问题解答等服务,让企业获得更便捷的电子信息资源服务。
3.25 依托图书流动站,开展多层次的科技信息上门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情报服务部门应整合学校和社会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对包括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人才信息等不同领域的信息进行深度开发,为企业提供包括产品样本、专利文献、情报检索、科技查新、定题服务、外文资料翻译等开放式的信息服务,满足企业多层次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悦深 .中美流动图书馆服务比较研究[J] . 图书馆学研究,2007(12)
[2] 谢小燕 王蕾. 广东流动图书馆建设实践研究. 图书情报与研究[J].2011(2)
[3] 姜淑华.流动图书馆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9(6)
[4] 谭详金.广东流动图书馆模式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 2007(2)
[5] 颜雷震. 北仑区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与研究[J]. 图书馆杂志,2009(9)
[6]陈力进 . 校企深度融合中的图书情报资源共享机制探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7]李安.国外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在国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