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儿童是家庭和国家的希望,儿童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幼儿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为了塑造一个个杰出的英才。因此,幼儿教育首先是对于儿童心灵和个性的影响。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心智 家园
“以人为本”已经是全社会各项工作的中心和基本点,那么,对于幼教事业来说,“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也是不变的追求。尊重幼儿个体,激发学习动机,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快乐而茁壮地成长,永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所在。《纲要》指出,在活动中,应该让孩子能感到周围的人都爱学习,而且能对学习活动很感兴趣;有机会探索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好奇心;在学习中获得某种愉快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有自主感、成功感。这样,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园地,就能够找到他们心灵的家园。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观念常常停留在许多原则 、规程及方法方面,却没有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不尽合理 ,教学内容不完全适合幼儿的学习水平,或低水平重复。例如教学活动方式的教条味过浓,教学活动不能融于幼儿生活,要么“活而不动”,只有教师在表演 ;要么“动而不活”,幼儿像木偶一样听任教师指挥。换言之,就是未能真正达到启迪幼儿心智的目的。
幼儿园应该成为幼儿心灵的家园,首先,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良好心态。那么怎样让孩子去喜欢、去选择、去体验 ,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心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认为,在活动中应充分体现以下原则。体验性原则是尊重儿童直接经验的积累,创设环境 ,让孩子通过操作获得体验。适应性原则是指从实际出发,注重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合理性,活动形式的可行性,操作材料的层次性。主动性原则是指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让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活动。还有互动性原则,它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为此,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些努力。
第一、激活学习动机,激活孩子思考探索的心灵之光。要尊重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的内在需求,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幼儿愉快地主动学习的前提。在活动中,教师的出发点不再是教材以及系统的学科知识 ,也不仅仅是重视技能 、活动的结果,而是关注孩子的美好天性和发展需要。教师要能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游戏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将其作为教育的生长点,即时、即景 、果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同时,要把眼光放在了解孩子已达到的水平和预测可能达到的水平上,做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还要注意在活动中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促进他们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第二,教育者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透过孩子的行为用童心去分析孩子的动机,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放手让他们自我发展,留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为孩子搭建一个充分发展自己的大舞台。切忌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孩子 ,切忌用成人的标准去审视孩子。在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及情感,引导其趋向真善美,形成健康人格。
第三,教师要激发孩子良好的情绪,因为积极的情感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要注意留给孩子一片抒发情感的空间,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通过创设 “心情小屋”、 “快乐的花园”等趣味浓郁的活动方式,也会点燃儿童的美好心灵之光。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明白生活即教育这个道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学习就越有效 。同时幼儿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各个侧面都蕴涵着很好的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观察 、倾听、分析幼儿的生活疑点 ;善于试着用不同的方式鼓励他们。《纲要》总则指出:“幼儿园应当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与活动環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 ,幼儿园提倡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向幼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即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这样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实现自我。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幼儿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地生活。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 ,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快乐、毫不疲倦地生活、精神饱满地自由活动。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为幼儿设置,都应能成为他们心灵的栖息场所。
物, 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充满了好奇, 尤其是对一些没有见过的小动物更是充满了好奇。好奇心是一切问题的源泉, 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好奇心是天生的,而最能激起这种好奇心的就是自然界中鲜活的事物。幼儿对周围世界往往喜欢围观,实际上这正是幼儿好奇心的表现。如果教师此时只是制止,就会扼杀儿童的好奇心,破坏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强的幼儿常会表现出一些探索行为,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时会“破坏”一些东西,如把玩具汽车拆开, 把小金鱼从水里捞出来等。通常,这些行为体现了幼儿的一种探索欲望,展现了幼儿的好奇心。因此,幼儿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幼儿的这些行为认为是搞破坏,应站在幼儿好奇心的角度来看待幼儿的这些行为,了解幼儿这些行为背后包含的探索和求知之心,对于幼儿这种探索应理解,甚至适当予以鼓励、引道,适时激发儿童的探索心灵。
随着幼儿的成长,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发展,但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限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他们不懂的事情,所以幼儿的提问也会越来越多。面对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合理对待,采用合适的方式予以实事求是地问答。对于简单的问题应及时问答,对于复杂的、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和幼儿一起探寻答案,因为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又可以使幼儿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幼儿在提问时,幼儿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倾听,因为注意倾听能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这对于幼儿好奇心的发展是一种无形的强化。我们一定要走出那种“听话教育”的误区,因为这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事实上,我们的民族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种大胆质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将,我们的幼教事业的改进,将助推我们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心智 家园
“以人为本”已经是全社会各项工作的中心和基本点,那么,对于幼教事业来说,“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也是不变的追求。尊重幼儿个体,激发学习动机,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快乐而茁壮地成长,永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所在。《纲要》指出,在活动中,应该让孩子能感到周围的人都爱学习,而且能对学习活动很感兴趣;有机会探索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好奇心;在学习中获得某种愉快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有自主感、成功感。这样,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园地,就能够找到他们心灵的家园。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观念常常停留在许多原则 、规程及方法方面,却没有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不尽合理 ,教学内容不完全适合幼儿的学习水平,或低水平重复。例如教学活动方式的教条味过浓,教学活动不能融于幼儿生活,要么“活而不动”,只有教师在表演 ;要么“动而不活”,幼儿像木偶一样听任教师指挥。换言之,就是未能真正达到启迪幼儿心智的目的。
幼儿园应该成为幼儿心灵的家园,首先,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良好心态。那么怎样让孩子去喜欢、去选择、去体验 ,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心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认为,在活动中应充分体现以下原则。体验性原则是尊重儿童直接经验的积累,创设环境 ,让孩子通过操作获得体验。适应性原则是指从实际出发,注重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合理性,活动形式的可行性,操作材料的层次性。主动性原则是指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让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活动。还有互动性原则,它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为此,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些努力。
第一、激活学习动机,激活孩子思考探索的心灵之光。要尊重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的内在需求,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幼儿愉快地主动学习的前提。在活动中,教师的出发点不再是教材以及系统的学科知识 ,也不仅仅是重视技能 、活动的结果,而是关注孩子的美好天性和发展需要。教师要能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游戏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将其作为教育的生长点,即时、即景 、果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同时,要把眼光放在了解孩子已达到的水平和预测可能达到的水平上,做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还要注意在活动中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促进他们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第二,教育者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透过孩子的行为用童心去分析孩子的动机,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放手让他们自我发展,留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为孩子搭建一个充分发展自己的大舞台。切忌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孩子 ,切忌用成人的标准去审视孩子。在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及情感,引导其趋向真善美,形成健康人格。
第三,教师要激发孩子良好的情绪,因为积极的情感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要注意留给孩子一片抒发情感的空间,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通过创设 “心情小屋”、 “快乐的花园”等趣味浓郁的活动方式,也会点燃儿童的美好心灵之光。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明白生活即教育这个道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学习就越有效 。同时幼儿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各个侧面都蕴涵着很好的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观察 、倾听、分析幼儿的生活疑点 ;善于试着用不同的方式鼓励他们。《纲要》总则指出:“幼儿园应当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与活动環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 ,幼儿园提倡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向幼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即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这样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实现自我。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幼儿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地生活。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 ,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快乐、毫不疲倦地生活、精神饱满地自由活动。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为幼儿设置,都应能成为他们心灵的栖息场所。
物, 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充满了好奇, 尤其是对一些没有见过的小动物更是充满了好奇。好奇心是一切问题的源泉, 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好奇心是天生的,而最能激起这种好奇心的就是自然界中鲜活的事物。幼儿对周围世界往往喜欢围观,实际上这正是幼儿好奇心的表现。如果教师此时只是制止,就会扼杀儿童的好奇心,破坏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强的幼儿常会表现出一些探索行为,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时会“破坏”一些东西,如把玩具汽车拆开, 把小金鱼从水里捞出来等。通常,这些行为体现了幼儿的一种探索欲望,展现了幼儿的好奇心。因此,幼儿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幼儿的这些行为认为是搞破坏,应站在幼儿好奇心的角度来看待幼儿的这些行为,了解幼儿这些行为背后包含的探索和求知之心,对于幼儿这种探索应理解,甚至适当予以鼓励、引道,适时激发儿童的探索心灵。
随着幼儿的成长,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发展,但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限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他们不懂的事情,所以幼儿的提问也会越来越多。面对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合理对待,采用合适的方式予以实事求是地问答。对于简单的问题应及时问答,对于复杂的、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和幼儿一起探寻答案,因为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又可以使幼儿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幼儿在提问时,幼儿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倾听,因为注意倾听能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这对于幼儿好奇心的发展是一种无形的强化。我们一定要走出那种“听话教育”的误区,因为这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事实上,我们的民族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种大胆质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将,我们的幼教事业的改进,将助推我们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