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处于同等地位的劳动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中小学阶段,劳动教育更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如何才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有效的劳动教育呢?笔者结合近几年学校教育工作的实践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劳动教育。
一、以课程为主阵地,将劳动教育渗透于课堂
目前,中小学实施的国家与地方课程中有大量劳动教育内容,值得进一步挖掘与落实。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学资源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劳动模块,如养殖、木工、金工、编织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再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也有专门的章节对劳动进行阐述,并有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劳动。此外,各文化学科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部编小学、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多内容是对劳动人民的刻画,反映劳动生活,让学生对劳动的理解更为深刻;劳动教育也可以通过历史学科进行渗透,整个人类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劳动史。每门学科的发展都来源于生产劳动,既是体力劳动的成果,也是脑力劳动的结晶,利用好国家课程这个教育主阵地,能让学生在思想上端正对劳动的态度,在体验中感受劳动的价值。
二、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拓展课程发挥积极作用
校本课程是学校利用自有师资资源和环境资源开发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丰富与补充。在校本课程中开设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在体验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我校的中小学选修拓展课程近九十门,其中劳动教育类体验课程占到近一半,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校本课程烹饪课,是根据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多、家长回家晚的情况开设的,孩子们通过课程学会制作精美菜肴,老师们又以实践作业的方式,鼓励孩子们放学后给父母做拿手菜。这一课程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通过烹饪课,孩子们既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习得了劳动技能,又学会了通过劳动表达感恩,教育效果显著。
三、精心设计校园生活,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我校精心设计校园生活,为学生们提供体验劳动教育的平台。开设“梦想书屋”,面向学生招募书店义工岗;每学期开展全员运动会和足球联赛,提供志愿者服务岗位;建立梦想志愿者团队,给学生提供为同学们服务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体验劳动的光荣。日常生活中,学校也通过班级内植物养殖、班务整理、班级文化布置、班外宣传阵地更新、卫生值日等工作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承担责任。学校也在精心设计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理念,如从2012年开始,学校坚持开展 “樱桃节”活动,学生承包校内九棵樱桃树,浇水施肥除草,写作观察日记,分享劳动成果,在丰收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四、家校共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培养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能力,分年级布置相應的家务劳动作业,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自己整理书包到扫地刷碗,从倒垃圾到参与家庭大扫除,既培养了学生们的劳动习惯,又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和谐。为保证劳动作业的实施,学校还启动了“21天劳动习惯养成”计划,运用信息化手段,以分享微信朋友圈打卡的方式促成习惯养成,并对坚持家务劳动的学生进行表彰。再如每年假期,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家长提供的劳动岗位中进行劳动体验,通过角色体验,明白了劳动的价值,并学会理解、感恩父母。
“好风凭借力,天地自为宽。”学校应借好全国教育大会的东风,多途径实施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未来的中国培养栋梁之才。
【张涛,山东省济南育才中学校长】
一、以课程为主阵地,将劳动教育渗透于课堂
目前,中小学实施的国家与地方课程中有大量劳动教育内容,值得进一步挖掘与落实。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学资源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劳动模块,如养殖、木工、金工、编织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再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也有专门的章节对劳动进行阐述,并有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劳动。此外,各文化学科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部编小学、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多内容是对劳动人民的刻画,反映劳动生活,让学生对劳动的理解更为深刻;劳动教育也可以通过历史学科进行渗透,整个人类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劳动史。每门学科的发展都来源于生产劳动,既是体力劳动的成果,也是脑力劳动的结晶,利用好国家课程这个教育主阵地,能让学生在思想上端正对劳动的态度,在体验中感受劳动的价值。
二、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拓展课程发挥积极作用
校本课程是学校利用自有师资资源和环境资源开发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丰富与补充。在校本课程中开设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在体验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我校的中小学选修拓展课程近九十门,其中劳动教育类体验课程占到近一半,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校本课程烹饪课,是根据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多、家长回家晚的情况开设的,孩子们通过课程学会制作精美菜肴,老师们又以实践作业的方式,鼓励孩子们放学后给父母做拿手菜。这一课程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通过烹饪课,孩子们既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习得了劳动技能,又学会了通过劳动表达感恩,教育效果显著。
三、精心设计校园生活,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我校精心设计校园生活,为学生们提供体验劳动教育的平台。开设“梦想书屋”,面向学生招募书店义工岗;每学期开展全员运动会和足球联赛,提供志愿者服务岗位;建立梦想志愿者团队,给学生提供为同学们服务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体验劳动的光荣。日常生活中,学校也通过班级内植物养殖、班务整理、班级文化布置、班外宣传阵地更新、卫生值日等工作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承担责任。学校也在精心设计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理念,如从2012年开始,学校坚持开展 “樱桃节”活动,学生承包校内九棵樱桃树,浇水施肥除草,写作观察日记,分享劳动成果,在丰收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四、家校共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培养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能力,分年级布置相應的家务劳动作业,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自己整理书包到扫地刷碗,从倒垃圾到参与家庭大扫除,既培养了学生们的劳动习惯,又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和谐。为保证劳动作业的实施,学校还启动了“21天劳动习惯养成”计划,运用信息化手段,以分享微信朋友圈打卡的方式促成习惯养成,并对坚持家务劳动的学生进行表彰。再如每年假期,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家长提供的劳动岗位中进行劳动体验,通过角色体验,明白了劳动的价值,并学会理解、感恩父母。
“好风凭借力,天地自为宽。”学校应借好全国教育大会的东风,多途径实施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未来的中国培养栋梁之才。
【张涛,山东省济南育才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