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的内涵、发展模式及核心理念研究

来源 :中国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4年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运动以来,特色小镇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掌声和批评中不断进步,水平得到提升,方向逐渐多元。本文以2014—2020年CSSCI、北大核心数据库中以“特色小镇”为主题的学术论文为样本数据,通过文献计量法结合可视化CiteSpace,从文献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聚类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对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及发展脉络进行回顾与总结。近两年虽然特色小镇发展略显颓态,但是特色小镇展现出来的新型发展模式能够很好的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发展模式中蕴含的社会治理理念能够有效解决小镇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坚持治理理念、明晰治理主体、理清治理职能的基础上提高治理能力,使特色小镇建设重焕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CiteSpace;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社会治理
  本文索引:李康安.<变量 2>.中国商论,2021(19):-057.
  中图分类号:F7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0(a)--06
  特色小镇是在改革创新时代精神引领下,各地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战略选择和破局之举,作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创新实践,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在推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2016年,特色小镇培育正式向全国推广,以区域化再造、增长要素聚集为特点的“浙江模式”引领着全国性特色小镇建设浪潮。
  在特色小镇建设浪潮席卷全国之际,学界对特色小镇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并在各个领域产出优秀成果。当然,特色小镇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过程中质疑和批评的声音一直存在,尤其是近两年类似“新鞋走老路”“千镇一面”的评价暴露出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发展理念和治理逻辑需进一步反思。
  现阶段学界对特色小镇研究文献的总结尚存不足,研究角度较为单一,相关分析只能部分展现出对新发展模式的核心理念即治理理念的研究。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学科前沿,为学科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法,结合CiteSpace工具对以“特色小镇”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回顾,力求客观揭示出特色小镇领域的前沿热点、发展演化趋势、发展模式核心理念,并进行相关分析。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都来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北大核心期刊;检索主题词为“特色小镇”;文献年限:2014年2月1日—2020年12月22日;检索条件:精确。检索到“特色小镇”相关文献593篇,经过对比筛选将会议、通知、导言等非研究性论文剔除后,共得到有效数据565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CS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刊登的文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水平,能够有效、可靠地反映该领域的前沿与热点。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美国雷德赛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的陈超美博士与大连理工大学的WISE实验室基于Java语言共同开发的科学文献计量、数据和可视化分析软件,使用这一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工具,对科学文献进行回顾与分析,探寻某一具体学科领域演化趋势与未来发展路径。本文应用CiteSpace5.7.R2版本,通对样本文献的主题词(Term)、关键词(Keyword)、领域(Category)等内容进行聚类(Cluster)分析,可视化呈现2014—2020年特色小镇研究领域的发展阶段、现状、前沿、研究趋势,并进行相关分析。
  2 特色小镇研究的基本现状
  2.1 年度发文数量分布
  年度文献发布数量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的重要程度及受关注程度,特色小镇年度文献发布数量,使我们更好地把握过去七年特色小镇领域的研究热度与趋势。本文以主题词“特色小镇”为检索词,检索范围不限,检索2014—2020年关于小镇研究的发文数量,得到特色小镇领域发文情况(见图1)。从发文数量来看,2014—2019年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态势,在2018年放缓,2019—2020年研究热度呈下降态势。2014年特色小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来,最早被收录到CSSCI的相关论文是李亚卿(2014)发表于《贵州社会科学》的《以小微古村镇为产业集聚地的苏南新型城镇化路径分析》一文。2017—2018年论文发表数量,以及被选入CSSCI的论文数量快速增长,体现研究热度上升,究其原因,离不开宏观的政治环境与主流政治导向,即两个政策的提出和展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第一是政府于2018年正式向全国推广以持续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内涵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第二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城乡关系提出新要求,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2018年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不仅体现了中央对于乡村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体现了中央解决城乡建设问题的坚定决心,极大地鼓舞了学界研究信心,遂涌现出更多的优秀研究成果。2018年之后论文发表数量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在2019—2020年论文发表数量呈断崖式下降,由2019年的172篇到2020年的101篇,暴露出特色小镇研究创新不足、热情下降、动力不足等问题。近两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强调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逐年淘汰有房地产化倾向的特色小镇,加强对创建名单外的小镇和小城镇的监督整改及专门审查,特色小镇的研究热度就此下降。研究热度的下降是否就意味着该领域重要性的减弱呢?其核心内涵会受客观条件影响而不适用于中国社会发展了吗?本文尝试针对此问题進行分析和理解。
  2.2 核心作者群分布
  通过对高产作者和核心机构的分析可以得出该领域各学术生产力的合作关系和研究力量,将节点类型选择为“作者(Author)”,并设置相关阈值,得到“特色小镇”研究发文作者图谱(见图2)。在CiteSpace的可视化图谱中,节点越大代表某一作者(机构)发文量越多,作者(机构)学术生产力越强。节点之间的连线表明各个作者(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多、越密代表合作关系越密切。   就高产作者而言,在CSSCI发文量最多的学者是来自中共湖北党校的郝华勇教授,从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角度入手,在农业领域进行特色小镇的实践分析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作用及意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文量较多的学者除郝华勇教授(7篇)以外还有熊正贤(5篇)、张蔚文、沈克印、姚尚建、宋宏(4篇)这些学者在特色小镇领域做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研究。
  2.3 研究机构分布
  通过对发文者所在机构进行分析,可以找到研究特色小镇问题的核心機构,将节点类型(NoteType)选择“机构(Institution)”,并设置相关阈值,得到图3为“特色小镇”研究核心机构图谱。其中,浙江大学发表最多为18篇(见图4),这与浙江最早提出特色小镇概念有直接关系,政策设计推行与学术研究相辅相成,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互相促进发展。此外,南京大学(14篇)、北京大学(12篇)、浙江工商大学(8篇)、北京体育大学(8篇)发文量也较多,为特色小镇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可见,各高校是研究特色小镇问题的前沿阵地和中坚力量。
  虽然有关特色小镇的研究已经发展了七年,但是图3中明显体现出各个节点之间的连线较少,意味着作者(机构)之间缺乏密切的沟通与合作,没有形成良好、成熟的学术共同体,这是该领域未来发展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2.4 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研究热点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内学界聚焦的问题,关键词作为对文章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经常被用来分析文章所涵盖的热点内容。关键词聚类是CiteSpace的核心功能,通过对某一领域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分析,可以提取出该领域发展的热点与前沿。
  运用CiteSpace软件,以2014—2020年研究特色小镇文献为基础,将节点选择为“关键词(Keyword)”,将时间切片设置为1,阈值为top50,选择寻径可视化算法,生成特色小镇关键词共现图谱,通过图谱的聚类归并,列举研究领域热点如下。
  在593篇北大核心和CSSCI数据库样本文献中,统计出现频次排序为前10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特色小镇作为文献搜索的关键词自然出现频次最多,为337次,推动特色小镇向全国推广的两个政策紧随其后,且具有较高的中心度,分别为新型城镇化(43次,中心度0.22)、乡村振兴战略(39次,中心度0.17)。
  CiteSpace软件中“突显关键词(Burst Terms)”知识图谱同样可以有效地分析及预测特色小镇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由对“突显关键词”知识图谱(见图5)分析得出,所有延续到2020年的“突显关键词”都与上文提取的关键词聚类相吻合,体育特色、运动休闲、旅游特色小镇从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热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属“新型城镇化”热点,乡村振兴、空间分布从属“乡村振兴战略”热点。
  总体来说,根据“突显关键词”和“研究热点”一致将特色小镇的研究指向三个方向:第一是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中心任务的特色小城镇和城镇化,将提升人民幸福感作为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对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新探索。第二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础,建设农业特色小镇,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道路。第三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产业跨界融合的产物,以运动休闲小镇、体育特色小镇为代表的新型小镇建设,不仅能够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有效供给,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还能探索小城镇发展新路径。体育特色小镇概念最早出现在2016年,2017—2018年作为蓝海被快速挖掘,仅在2018年一年内,相关论文就有28篇被收录在CSSCI,可见创新之强。特色小镇发展会一直围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小镇发展模式几个大方向展开。但是关键词的词频并不能完全代表该领域的前沿热点,还应通过关键词共线图谱进行热点分析。本文在检测高频关键词和中心度的基础上,采用寻径可视化算法(LLR)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得到图谱包含270个节点,540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49,得到模块值(Modularity Q)=0.7714,平均轮廓值(Mean Sihouette)= 0.9228,分别大于0.3和0.5的标准值,表面社团结构显著,聚类特征明显。若S值>0.7,表明聚类是高效率且令人信服的。再结合关键词聚类图谱中的聚类标签,共导出11个聚类(见图6),并将这11个聚类归纳整合,分为特色小镇的内涵实质、运行机制。本文将在第3部分以此为线索理顺特色小镇研究的理论体系与发展脉络。
  3 特色小镇研究的理论体系与发展脉络
  由“关键词突显”图谱和“关键词聚类”图谱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回顾、前沿进行预测后可以很清晰看出,特色小镇概念最初不但是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作为一个政治概念被提出,每次新的突破与发展都与国家政策方针密切相关。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就是新型社会治理模型的具体体现。本文就这一发展模式的内涵、实质、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力求全面描绘特色小镇未来的发展方向。
  3.1 特色小镇的内涵与实质
  对特色小镇的理论体系与发展脉络进行剖析,首先要回顾特色小镇概念的发展历程与方向。这一概念最早是2014年原浙江省省长李强在视察云栖小镇时提出: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这种提法是以浙江省特色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为基础,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为目标而提出的。2015年1月,浙江省在两会正式提出“特色小镇”这一概念,2015年4月,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特色小镇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关系调和、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背景下,2016年7月,住建部等国家三个部委联合发表声明,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建立以各具特色、富有活力为特点的特色小镇。相较于浙江最早提出的特色小镇建设模式及目标,全国小镇推广的制度设计不仅未局限于生产要素聚集性的产业经济,还侧重文创旅游、精确治理这两个方面,使得“以产业兴起而不止步于产业”。胡小武(2017)在《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与治理逻辑再思考》中根据小镇建设目标,将“浙江模式”归为狭义的特色小镇,将“全国模式”归为广义的特色小镇。近年来,特色小镇的形式不断创新,例如“体育特色小镇”“互联网+特色小镇”等,同时学者在该领域发表的高质量文章数量也十分可观,2018—2020年,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共收录“体育特色小镇”主题文章65篇,“互联网+特色小镇”主题文章10篇,都为特色小镇领域增添了新的活力,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方向。   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就提出了“小城镇,大文章”,希望靠农村来解决城乡关系问题。提出扎根本土历史环境、发展本土特色文化要素、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为小镇的内源型发展提供助力,即特色小镇是有历史渊源的。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当今时代面临的问题、所处矛盾的改变,传统的城镇化是国家意志以下达命令的方式对地方发展进行政治干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镇化建设,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政府要时刻认清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而不是一味的“人为、认为”,从政府使用“权力”推进政策落实,转化到人民使用“权利”自觉与政府合力共建美好社会。综上,我们面临问题的实质是“现代化转型与传统治理模式之间的矛盾”,这种新型发展模式实质上是社会治理理论结合中国实际的创新型实践。
  3.2 特色小镇的运行机制
  3.2.1 矛盾的凸显
  特色小镇作为改革创新时代下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创新产物,建设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特色小镇建设进程的推进,各种矛盾不断显现,直接原因是不能处理好政府、社会、市场的关系。
  (1)政治层面。政府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权力”拥有者,将政策自上而下的传达,交予地方执行,这种闭环式的政策制定过程,尽管表面高效,实际上不合理的地方还很多。首先,特色小镇的治理,既有国家宏观的规划,省市层面中观的推动,又有具体特色小镇层面的微观发展建设。在宏观层面,地方政府迫于绩效压力,求名不求实、重量不重质。在特色小镇的建设浪潮中,为响应国家号召,拔得建设头筹,只做表面工作,各地方频繁出现“新壶装旧酒”“房地产化”等现象,不依据地方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过于依赖主观判断。其次,政府存在自身的利益,政策具有偏向性,“与商共谋”的现象也很常见。最后,城镇建设容易破坏、割裂在特定环境和历史中形成的社群生活模式。
  (2)经济层面。兼顾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特色小镇在发展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市场本身属性的制约,市场调节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特点使得资源分配不均。“一切向钱看”使得特色小镇建设“以利为先”,陷入金钱怪圈。公益领域资源不足、成本回收困难,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导致公共服务水平难以提升。
  (3)社会层面。特色小镇的建设初衷是创建一个服务于人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宜居地。但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治理理论未能落实导致社会层面的缺席,一方面使得特色小镇建设出现内生诉求的偏离,另一方面导致人民在小镇中被原子化,无法基于该地的历史、文化形成一个有情感的共同体,也就无法作为一个良性公民共同体推动小镇建设。
  3.2.2 特色小镇破局之道
  以上问题的破局之道蕴含在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本质中,即社会治理理论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同时强调我国社会治理中坚持四个治理的重要性,即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也是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的转变,标志着执政理念的转变,足以看出政府改革的决心和期望。闵学勤在《精确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中指出特色小镇与时代发展的契合方式,指出特色小镇建设过程离不开对政府、市场、公民三者关系的调和,即离不开精确治理。李庆峰(2017)在《“互联网+”社会的新型治理模型——以特色小镇为分析对象》中,发现从“互联网+”思维出发,能够认识治理要求的多主体对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本文就社会治理理论对不同方面挑战的回应进行总结阐述。
  (1)政治层面。社会作为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认识到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转型的关键节点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优化党的领导模式,在社会治理领域,“坚持多元主体治理,形成执政党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法律保障的社会治理”。社会治理不同于国家治理,具体运行主体是人民和社会组织,积极吸纳社会团体组织和人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治理主体明晰的体现。界定治理主体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基层民主建设水平,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僵化的行政决策的弊端,使特色小镇建设能够真正与人民生活相融合。另外,加强权责分配,减少部门间的推诿扯皮,提高管理效能,激发小镇發展内生动力。
  (2)经济层面。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求政府隐而不缺,充分释放小镇经济活力,为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本提供空间。鼓励当地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引领小镇特色产业多方面为小镇创造效益。作为平台的搭建者和监督者,政府要保持对市场危险地带的监管和引导,加强公共公益事业的关注,培养社会资本的责任意识,鼓励社会资本对公益事业这一具备人文关怀的事业投资。
  (3)社会层面。社会治理理论鼓励和倡导在特色小镇中建立社区、社群参与合作网络,小镇中的每一位居民、每一个组织都是特色小镇中的有机分子,不同于党和政府在上层的指导,小镇居民和组织都是小镇建设实践主体,居民、组织的素质、态度直接影响特色小镇的建设水平。加强培养居民和组织的“主人翁”精神,在增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时,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提升内发自治水平,实现社会治理为人着想的最初目的,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努力建设现代化国家。
  (4)法律层面。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及政策调整完善有关特色小镇的法制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对权力持有者的监督,划清特色小镇相关利益人员的职责范围,明确相关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完善监督、举报、投诉渠道,做到法为人民所用,在法律和制度上为人民利益的实现提供保障。
  综上,在社会治理理论指导下的特色小镇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不但能够解决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与地方之间存在的利益偏差、市场失灵、群众积极性不高问题,还能够将人民利益落到实处。在时刻把握治理理念、激发治理主体权责意识、完善治理职能的基础上提高治理能力,推动特色小镇的蓬勃发展。   4 特色小鎮总结与展望
  回顾特色小镇建设的八年时间,从起步到爆发性增长,再到现在的发展势头减缓,是昙花一现还是景气周期回归?回顾这些年小镇建设实践以及学界分析研究,能够看到特色小镇是时代的产物,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指导下,各地方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的高质量特色小镇;乡村兴盛关乎国家兴盛,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小镇的高度契合,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CSSCI、北大核心数据库“特色小镇”为样本数据,分析特色小镇前沿、热点及内容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特色小镇研究领域虽然发文较多,但是核心发刊作者之间、机构之间联系较少,未能形成良好、成熟的学术共同体。其次,特色小镇概念十分局限,拓展较少,研究多集中于具体特色小镇的建设实践、反思、对策及不同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建设,如体育特色小镇、“互联网+”特色小镇、农业特色小镇等,但对其发展模式背后的治理理念很少关注。本文认为,学界应重视并加强对社会治理理论这一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内核研究,提高特色小镇的建设质量、提升特色小镇的服务水平,造福人民,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李亚卿.以小微古村镇为产业集聚地的苏南新型城镇化路径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4(2):22-25.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李强.用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J].今日浙江,2015(13):8-10.
  闵学勤.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5):55-60.
  胡小武.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与治理逻辑再思考[J].国家治理,2017(14):28-34.
  史玉丁,李建军.自律与他律——特色小镇建设的伦理治理及现代转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33(11):69-.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李庆峰.“互联网+”社会的新型治理模型——以特色小镇为分析对象[J].建筑与文化,2017(6):199-200.
  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3):11-17.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Mode and Core Concept of Featured Tow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 Guide to the Core Journal of China and CSSCI Source Journals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LI Kang’an
  Abstract: Since the launching of the construction movement of featured towns in 2014, the development of featured towns has a bright future, but the road is tortuous. It has continuously improved amid applause and criticism, and its level has been improved, and its trend gradually becomes diversified. This paper takes the academic papers on the theme of "featured towns" in the CSSCI and a Guide to the Core Journal of China from 2014 to 2020 as sample data, and combines the visualization of CiteSpace with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amount of literature, the author of the article,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 and the clustering of keywords to conduct visual analysis and draw a knowledge map. The research status, hotspots, cutting edge and development context of featured towns ar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featured towns has been slightly declining in the past two years, the new development model exhibited by featured towns can be well integrated with new urba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social governance concepts contained in the development model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town construction. The governance capacity should be improved on the basis of adhering to the governance concept, clarifying the governance subject, and clarifying the governance functions, so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featured towns will be revitalized and vigorous.
  Keywords: CiteSpace; featured town; development mode; social governance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智能+”背景下,本文对高职金融专业开展AI金融科技课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四川现代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在校生学习意愿和任职教师教学能力等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发现在本校开展这类课程是可行的,同时结合同类院校的办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提出了“智能+”背景下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智能+;金融科技课程;市场调研;可行性;建议  本文索引:罗艳.<变量 2
期刊
摘 要:现有文献对管理层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研究结论尚不统一。本文通过在管理层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引入研发投入强度中介变量和股权制衡度的调节变量,寻找其内在的作用机理和传导机制。结果发现:⑴研发投入强度在管理层薪酬和企业绩效之间起遮掩作用。⑵股权制衡度对研发投入强度在管理层薪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遮掩效应中起调节作用。本文拓展了对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企业进行创新绩效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的文化与管理机制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周期,大数据背景下对企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力资本理论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更新与完善。本文通过分析网飞的基本情况和市场规模,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出发针对其企业文化、日常制度、薪酬制度三方面的管理机制,解释网飞管理机制下的突破和创新使其飞速发展的原因,同时也为后续企业管理机制的优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旨在对后续企业管理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运用SWOT分析法,介绍敦煌莫高窟旅游发展的相关信息。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大格局下,旅游发展全球化逐渐成为现代化潮流的一部分,中国的敦煌莫高窟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对于推动世界遗产旅游开发与发展保护起着重要作用。从敦煌现有的“优势”“劣势”方面出发,探索敦煌旅游发展的机会,直迎挑战。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旅游;发展战略;SWOT分析  本文索引:郭婧慧.<变量 2>[J].中国商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分支,其成本负担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税收负担又是制造业企业发展过程中极为关注的成本负担项目。本文以常州市制造业企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常州市制造业企业税收负担总体状况和企业对减税政策的主观感受,据此总结出减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减税降费;制造业企业;税收负担;降成本效应;对策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旅游者对生态经济产生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政策性建议。首先,本文简单解释和介绍了生态旅游者和生态经济两个概念,并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上进行了简单阐述。其次,通过经济学模型SWOT分析,分别从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分析生态旅游者的引入对生态经济的影响。再次,得出在青藏高原地区,生态旅游者对生态经济具有积极影响的结论。最后,分别从教育、发展方
期刊
摘 要: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在线教育迅速普及,在线运营模式已成为市场上的新兴模式。本文对传统教育和在线教育营销模式特点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咸阳市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从产品、定价、渠道、促销四个方面分析咸阳市教育培训机构在线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营销策略,以期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在线教学;培训机构;市场现状;营销策略;咸阳市  本文索引:张晔,Rebecca
期刊
摘 要:中国的地摊市场最早可追溯至夏朝,发展至今经历了多次繁荣和衰退,在每次衰退后又会再次涌现,并在以往的基础上根据社会、政治、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得到新的发展。本文聚焦于上海的地摊经济,通过问卷星对上海市民进行问卷调研;同时以安义夜巷为研究对象,对周边居民、地摊组织者、摆摊人员进行调研,然后采集地摊经济的相关数据,以及通过个人摆摊实践经历,对上海的地摊经济进行分析,初步总结了上海地摊经济的发展模式及
期刊
摘 要:山东省青州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和访谈法等,对青州市旅游促销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对存在的问题,从重新策划青州市旅游广告语、加强旅游营销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多方面进行旅游营业推广活动、全方位利用公共关系进行旅游促销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旅游促销的建议和意见,旨为青州市旅游促销提供理论指导,以促进青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在日常活动中的参与感越来越重,线上旅游正是互联网与传统旅游的结合,不仅便利了消费者的出行游玩,而且还为客户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优质体验。本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搜集的数据对中国线上旅游消费的市场潜力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且对其未来短期的市场潜力进行预测。  关键词:线上旅游 ;市场潜力;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指标;预测  本文索引: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