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错”出奇,因“错”出彩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y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出‘错’——打破权威;出奇——打破定式;出彩——打破沉闷”三个方面来谈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关键词】课堂教学;出“错”;出奇;出彩
  
  语文新课标提出“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谈三点体会。
  一、出“错”——打破权威
  有人认为,教学是一种知识传承活动,列入教材的都是“基础”知识,不容许理解含混和传授的谬误。于是,课堂上便有了许多权威:课本权威、教师权威、名人权威等,但波普尔坚持认为:“我们的知识有各种各样的来源,却无一具有权威性。”因此,教学中的一系列权威就理所当然应当打破。
  第一、善找定论的“错”。传统语文的教学中,分段、段意、中心思想……这些“定论”往往都是“不容置疑”的,学生只能“确认”和“服从”。其实,离开了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任何“定论”都可以变成谬误。
  第二、善待学生的“错”。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会“错”。但有些“错”反映了学生认识的阶段性和递进性,尽管确实明显有错,但“正确”正是在对这诸多“错”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因而每一个“错”都是学生进步的足迹。阻断了他迈向“错”的脚步,等于阻断了他迈向成功的道路。有些“错”看似“错”但却是一种超常、一种独特,其中反映出智慧的光芒。
  课堂应当出“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越出“错”反而越科学、越全面、越深刻,不出错或许是最大的“错”。
  二、出奇——打破定式
  我们一贯认为,以教学形式实施的知识传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链式过程,每节课应当有一个周密的程序计划,久而久之,便有了若干“定式”——重点、难点、导语、学前检查、进入新课、复习巩固等,教师的优劣仅在于对这些定式的操作娴熟程度。因此,备课成了日常检查教师工作的重点,一些公开课和评优课则反复设计、反复试教、反复“磨”——现在又加上“课件”,直到每个细节、每句话都设定为止。这样的课真如“行云流水”,顺畅得很,很具“欣赏”价值,然而都好吗?
  教学本质上应当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无论如何也无法“设定”,更不可能形成一成不变的定式。
  要“出奇”,就要不求“顺畅”,减少人为“设定”,努力增加随机性。
  第一、要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不要一厢情愿人为地“设计”某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是尽量满足原本存在的好奇心。当然学生的好奇缺乏深刻的认识基础和明确的价值目标,往往是肤浅的、从众的、短暂的,但正是这种看似漫无边际、变动不居的好奇,蕴含着学生的某种角色期待、价值期待或理想追求,尽管对于成人来说也许是幼稚可笑甚至是荒诞的。也正是这种期待或追求,往往能成为人一生发展最直接、最基本的动因和诱因。
  第二、要努力重现知识的“过程”和“故事”。教材受篇幅、数量的限制,总是求精求简;甚至还有许多政治性的作品,远离时代的的作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强制学生按照自己设定的程序“牢记”知识概念,而是引导学生探寻作家作品中语言文字的美感以及作品的人文性,这样就能将学生原来肤浅、从众、短暂的好奇逐步发展为深刻、自觉、持久的关注与研究。
  三、出彩——打破沉闷
  我们一直认为,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是一节课的主要标准,因此,多少年来几乎所有的教案首先列出的都是“目的要求”并且条分缕析。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这是毫无疑义的。如果满足于课前设定的三条或五条目标,课堂就难免不压抑、沉闷,成为学生滋生厌学情绪的土壤。
  要想打破这种压抑和沉闷,让学生对语文教学乐此不疲课堂就必须要“出彩”。所谓“出彩”,就是突变带来的妙趣,是意外带来的惊喜,就像京剧的叫板、相声的“包袱”能带出“满堂彩”一样,它是课题的亮点,是对“目标”的超越和升华。语文教学要能“出彩”是一种很高的要求。
  第一、要有开放的思想和民主的氛围。反观过去的语文课堂,之所以压抑沉闷,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封闭,封闭的知识体系、封闭的教学时空、封闭的教育观念,加上教师的专制思想和话语霸权,剥夺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独特理解、追问、质疑和批判的权利,把学生宝贵的求异火花和批判精神萌芽视作“打岔”、“节外生枝”,轻则冷落,重则呵斥,即使高明一点的也不外乎回避,始终不肯乱了自己的“方寸”,以致错过了许多本可以使课堂增色的良机。
  第二、要有“教学机智”。要想做到“教学机智”需强调要“全身心投入”。教师必须以丰厚的积累、充沛的精力、昂奋的精神状态走进教室,必须挣脱目标的锁定,跳出教材的藩篱,沉醉于息息相通的师生精神交往之中,以达到忘我的境界,机智才能“应运而生”。
  因此,因“错”出奇,因“错”出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倘若总是“错”中有奇,奇中有“错”,师生就能教学相长,课堂就能精彩纷呈,才能更好的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中学)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呢?本人作了如下探究,与同仁共勉。  一、创设生活情境,亲近数学知识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
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指出了职业技术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分析了职业技术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动力。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科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目标,本文主要阐述笔者对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  【关键词】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勤于动手动脑学习意识,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教师应在历史课上充分利用历史故事、历史名人的典型事例、利用祖国及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及巨大的发展变化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进一步探索的热情,从而使
根据雷鸣寺泉的位置、成因、水动力条件和泉水动态特征,探讨了用数值分析法中求解矛盾方程组的方法计算了雷鸣寺泉降水入渗补给系数,进一步计算了雷鸣寺泉的资源量。
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就高校图书馆如何做好读者服务工作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企业各利益相关者责权利的界定,提出了企业在全面实行预算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朱子曰:"太极之义,正谓理之极致耳!"又曰:"易有太极,则是太极乃在阴阳之中,而非在阴阳之外也。"阴阳之说,隐之于《河图》《洛书》,显之于《河图》《洛书》各列之数。此篇论易、道精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继承和发展了和谐思想,突出表现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
本文首先定义了专业化协作的概念,然后根据相关文献,从中小企业的角度建立了专业化协作企业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析专业化协作过程中对中小企业的选
中国传统戏曲一向推崇"奇、巧、曲",强调戏曲作家要通过一些技巧、手法,以安排情节结构、塑造人物性格,制造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戏曲规定情境,诱导观众于峰回路转之中,对戏中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