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伴随着大学校园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所以,在新形势下,如何优化校园网络环境,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品位,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本文概述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义,并提出了校园网络文化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校 校园网络文化 和谐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世界,开拓视野的重要渠道。传统的校园文化已经变成了以网络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网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和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
一、网络文化中的校园网络文化
当前,整个人类正在被一场规模空前的文化风暴所席卷,这就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它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宣泄情绪意识,构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风景。网络文化是全球同步的文化、是全民参与的文化、个性十足的“客”文化、集大成的文化、强势的文化、增大社会风险的文化。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大学的传统教育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以网络、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化校园逐步形成。大学教育以知识、信息的传播为基点,培养具有获取、加工、处理、利用各种知识信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高等教育进一步走向深层改革。
大学校园网络的日益普及,对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正以其神奇的力量改变着师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
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论,改变着校园的学习环境和手段,同时,校园网络是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是师生信息沟通的桥梁,是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严重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又产生虚假;其交互性特征既传播信息文明,又生产信息垃圾;其开放性特征既带来广阔自由,又引发失律失范。网络文化是文化发展进步的新形态、新趋势。校园网络文化是大学革命的新表征。因此,不能因为网络文化的种种弊端就忽视、回避,甚至否定网络文化的建设发展,而是要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新文化的挑战。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抓住二十一世纪信息化发展机遇,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从思想、队伍、软件、学科等方面入手,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二、校园网络文化遇到的问题
首先,在思想方面,由于网络信息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图、文、声、像各种手段并举,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对于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的青年人来说,其欺骗性和蒙蔽性是很大的。网络改变了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网络是开放的、国际化的、自由的、民主的,不同价值的文化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因而网络信息不可避免地存有不少“垃圾”。这些内容往往与我们的国情、我们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是格格不入的。事实上,西方一些信息大国,利用其经济实力,加速发展信息网络,将其创制的网络标准推广为全球标准,进而控制着强大的国际传播网,垄断着国际新闻发布渠道和几乎整个世界舆论,通过因特网向世界全方位地倾销自己的文化,传播其政治、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力图抹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其次,垃圾信息污染也是不能等闲视之的消极面。由于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使用方便和难以控制的特点,一些黄色、黑色、暴力、黑客信息也借助互联网而广为流传。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些消极、不健康的思想极易动摇和破坏大学生经过前期教育刚刚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
另外,一些青年人上网成瘾,也是网络文化带给校园最大的弊端之一。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学生有上网成瘾的倾向,网络中的良莠不分、藏污纳垢导致许多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们遵循着快乐的原则,追求着感官的刺激,自由地发表观点,可以不考虑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接受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按照社会人的标准和道德原则生活和行事。网络内外的这种“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思想意识模糊。
三、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的几点建议
1.弘扬“红色教育”,增强学生的分辨力。
面对多元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并存的网络环境,教会选择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首先要着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传统的德育强调对既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传承和接受,所用的方法是说教、榜样、说服、限制性鼓励等,这种缺乏人性所需要的自由探究、审慎思考和理性的观念,扼杀了德性的全面发展。而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多元道德价值观并存,价值观冲突不可避免。个体必须以批判的态度审视各种道德和价值观,根据所处的文化背景来做出自己的选择。其次教育者要正确引导。我们强调教会学生进行选择,并不是倡导相对主义价值观,而是在教师正确引导下自主地做出选择,把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传承变为主体自主选择、自主建构的过程。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主体批判思维的建立,学会适应社会的主动选择,是青年学生走向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
2.借助校园网络的平台,对学生进行网络文化的正面引导。
这些年来我国许多学校对校园网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但大多数校园网功能、校园网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信息流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应该借助这个平台努力实践并着力打造“绿色网络校园”,即坚持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正面教育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德育主流;全力封堵“黑色的”,建立功能全面、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确保网络安全;坚决删除“黄色的”,严格监控管理,消除和减少网络中色情、暴力信息的污染和毒害,净化网络环境;着力疏导“灰色的”,对网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群众性问题加强教育疏导,把握正确导向,进而营造健康的“绿色”校园网络文化。建立健全网络管理队伍,加强网络管理和监督。建立强有力的网管队伍,对学生用户上网进行IP地址和身份记录,关注BBS上一些重要信息,掌握学生网上动态,并发布一些积极的信息,趋利避害,积极引导,让校园的网络天空一片蔚蓝。
3.开展丰富有效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在校园中提倡文明上网。
首先,挖掘学校网站功能,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开设旨在解决当代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困惑、促进教学互动的校园网络论坛,以贴近学生实际来吸引学生,以挖掘学生个性特长来激励学生,以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引导来影响学生,建设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校园网络论坛,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交互氛围,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鼓励全体教师参与校园网资源建设的制度,通过校园网站和论坛积极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在校园网络论坛上开展网络法律法规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就读书与上网的关系展开讨论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其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我们应该逐步在校园网络论坛上开辟若干个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栏目,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网络论坛建设,激发学生参与网络交流的热情,通过交流,让学生释放心理负荷,寻找自信源泉。这样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舞台,给教师们提供了走进学生心灵的新途径,也成了师生交流感情的桥梁。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沈杰先生曾经说过:“网络文化存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网络本身,而在于人们如何对它们进行把握和使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兴利除弊,为我所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指导和引导,不仅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越,毛建青.“网络社会”与学校德育工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8):56-59.
[2]衡均.关于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位和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1,(7):8-12.
[3]俞加强.开辟校园网络文化一片净土[N].中国电脑报,2004204219(1).
关键词: 高校 校园网络文化 和谐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世界,开拓视野的重要渠道。传统的校园文化已经变成了以网络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网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和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
一、网络文化中的校园网络文化
当前,整个人类正在被一场规模空前的文化风暴所席卷,这就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它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宣泄情绪意识,构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风景。网络文化是全球同步的文化、是全民参与的文化、个性十足的“客”文化、集大成的文化、强势的文化、增大社会风险的文化。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大学的传统教育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以网络、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化校园逐步形成。大学教育以知识、信息的传播为基点,培养具有获取、加工、处理、利用各种知识信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高等教育进一步走向深层改革。
大学校园网络的日益普及,对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正以其神奇的力量改变着师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
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论,改变着校园的学习环境和手段,同时,校园网络是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是师生信息沟通的桥梁,是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严重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又产生虚假;其交互性特征既传播信息文明,又生产信息垃圾;其开放性特征既带来广阔自由,又引发失律失范。网络文化是文化发展进步的新形态、新趋势。校园网络文化是大学革命的新表征。因此,不能因为网络文化的种种弊端就忽视、回避,甚至否定网络文化的建设发展,而是要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新文化的挑战。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抓住二十一世纪信息化发展机遇,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从思想、队伍、软件、学科等方面入手,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二、校园网络文化遇到的问题
首先,在思想方面,由于网络信息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图、文、声、像各种手段并举,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对于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的青年人来说,其欺骗性和蒙蔽性是很大的。网络改变了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网络是开放的、国际化的、自由的、民主的,不同价值的文化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因而网络信息不可避免地存有不少“垃圾”。这些内容往往与我们的国情、我们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是格格不入的。事实上,西方一些信息大国,利用其经济实力,加速发展信息网络,将其创制的网络标准推广为全球标准,进而控制着强大的国际传播网,垄断着国际新闻发布渠道和几乎整个世界舆论,通过因特网向世界全方位地倾销自己的文化,传播其政治、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力图抹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其次,垃圾信息污染也是不能等闲视之的消极面。由于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使用方便和难以控制的特点,一些黄色、黑色、暴力、黑客信息也借助互联网而广为流传。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些消极、不健康的思想极易动摇和破坏大学生经过前期教育刚刚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
另外,一些青年人上网成瘾,也是网络文化带给校园最大的弊端之一。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学生有上网成瘾的倾向,网络中的良莠不分、藏污纳垢导致许多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们遵循着快乐的原则,追求着感官的刺激,自由地发表观点,可以不考虑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接受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按照社会人的标准和道德原则生活和行事。网络内外的这种“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思想意识模糊。
三、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的几点建议
1.弘扬“红色教育”,增强学生的分辨力。
面对多元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并存的网络环境,教会选择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首先要着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传统的德育强调对既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传承和接受,所用的方法是说教、榜样、说服、限制性鼓励等,这种缺乏人性所需要的自由探究、审慎思考和理性的观念,扼杀了德性的全面发展。而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多元道德价值观并存,价值观冲突不可避免。个体必须以批判的态度审视各种道德和价值观,根据所处的文化背景来做出自己的选择。其次教育者要正确引导。我们强调教会学生进行选择,并不是倡导相对主义价值观,而是在教师正确引导下自主地做出选择,把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传承变为主体自主选择、自主建构的过程。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主体批判思维的建立,学会适应社会的主动选择,是青年学生走向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
2.借助校园网络的平台,对学生进行网络文化的正面引导。
这些年来我国许多学校对校园网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但大多数校园网功能、校园网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信息流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应该借助这个平台努力实践并着力打造“绿色网络校园”,即坚持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正面教育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德育主流;全力封堵“黑色的”,建立功能全面、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确保网络安全;坚决删除“黄色的”,严格监控管理,消除和减少网络中色情、暴力信息的污染和毒害,净化网络环境;着力疏导“灰色的”,对网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群众性问题加强教育疏导,把握正确导向,进而营造健康的“绿色”校园网络文化。建立健全网络管理队伍,加强网络管理和监督。建立强有力的网管队伍,对学生用户上网进行IP地址和身份记录,关注BBS上一些重要信息,掌握学生网上动态,并发布一些积极的信息,趋利避害,积极引导,让校园的网络天空一片蔚蓝。
3.开展丰富有效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在校园中提倡文明上网。
首先,挖掘学校网站功能,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开设旨在解决当代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困惑、促进教学互动的校园网络论坛,以贴近学生实际来吸引学生,以挖掘学生个性特长来激励学生,以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引导来影响学生,建设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校园网络论坛,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交互氛围,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鼓励全体教师参与校园网资源建设的制度,通过校园网站和论坛积极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在校园网络论坛上开展网络法律法规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就读书与上网的关系展开讨论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其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我们应该逐步在校园网络论坛上开辟若干个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栏目,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网络论坛建设,激发学生参与网络交流的热情,通过交流,让学生释放心理负荷,寻找自信源泉。这样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舞台,给教师们提供了走进学生心灵的新途径,也成了师生交流感情的桥梁。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沈杰先生曾经说过:“网络文化存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网络本身,而在于人们如何对它们进行把握和使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兴利除弊,为我所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指导和引导,不仅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越,毛建青.“网络社会”与学校德育工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8):56-59.
[2]衡均.关于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位和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1,(7):8-12.
[3]俞加强.开辟校园网络文化一片净土[N].中国电脑报,2004204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