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蒗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至今仍有20.9万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2003年8月,张莉娟一路辗转。来到宁蒗县永宁中学。虽然之前她已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眼前的学校却还是令她震惊:教室严重紧缺,一个班里要挤进100多名学生;老师严重缺乏,每个教师要担任两三门课;教学条件十分简陋,没有一件像样的教具。
到了永宁中学,张莉娟就主动要求担任语文和政治两科,一大周(12天半)要上54节。每节课前,张莉娟根据当地学生基础差的特点,认真备课——讲课慢一些,板书多一些,力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让学生们能够融会贯通。慢慢地,学生们喜欢上了她的课。在讲冰心的《小桔灯》一课时,她听说许多学生没有见过小桔灯,因此,利用晚自习时间,她特意买了桔予,点上蜡烛做成小桔灯。当小桔灯微弱的光照亮黑暗的教室,学生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课文的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农村家庭的情况,张莉娟给自已定下一条规矩:没有特殊情况,每个星期到一名学生家中家访。她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到木顶箐村家访的情景。当时,张莉娟先坐了1个多小时的客车,又走了2个多小时山路,才到达木顶箐村。因为村里不通电,整个村子的人点起篝火欢迎她的来访,这让她感动万分。
2003年,刚开学不久,一名摩梭族学生给她写信说不想在学校读书。经亲自家访,张莉娟才知道这名学生家境贫困,根本付不起学杂费。于是,她发动上海的同学捐资,凑够了这名学生的全部生活费,又联系山东的一名爱心人士与这名学生建立起长期的资助关系。后来,对贫困生,她除了在经济上给予资助外,还常常与他们促膝谈心,鼓励他们发奋读书,对未来充满信心。因此,多年来,在她任课的班级里,从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辍学。
“亲其师,信其道。”张莉娟对学生充满爱心,学生们也非常喜欢接近她,爱上了她所教的学科。因此。在各种测试中,她所教班级的平均成绩、及格率都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两年志愿服务期满后,张莉娟毅然选择留在当地继续从教。因为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出色的教学业绩,她被分配到宁蒗一中任教,2009年9月,她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还被提拔为宁蒗民族中学教学副校长。
九年来,张莉娟教过的学生中已有200多名陆续升入大学。每当听到孩子们的好消息,她都会激动得落泪。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也十分喜欢这位从大城市来的女教师,亲切地称呼她为“迷人的索玛花”。
青春没有地平线。这就是张莉娟,一个80后普通老师,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远离家乡和亲人,远赴西北贫困山区支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才华,演绎青春。她说:“几年来的教育生涯,让我真正懂得了‘老师’这个称呼的圣洁和珍贵。学生们真诚地叫我一声‘老师’。那才是我最真实的名字。今后。只要宁蒗的孩子们需要我,我就会一直教下去。”
编辑:袁恒霄
到了永宁中学,张莉娟就主动要求担任语文和政治两科,一大周(12天半)要上54节。每节课前,张莉娟根据当地学生基础差的特点,认真备课——讲课慢一些,板书多一些,力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让学生们能够融会贯通。慢慢地,学生们喜欢上了她的课。在讲冰心的《小桔灯》一课时,她听说许多学生没有见过小桔灯,因此,利用晚自习时间,她特意买了桔予,点上蜡烛做成小桔灯。当小桔灯微弱的光照亮黑暗的教室,学生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课文的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农村家庭的情况,张莉娟给自已定下一条规矩:没有特殊情况,每个星期到一名学生家中家访。她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到木顶箐村家访的情景。当时,张莉娟先坐了1个多小时的客车,又走了2个多小时山路,才到达木顶箐村。因为村里不通电,整个村子的人点起篝火欢迎她的来访,这让她感动万分。
2003年,刚开学不久,一名摩梭族学生给她写信说不想在学校读书。经亲自家访,张莉娟才知道这名学生家境贫困,根本付不起学杂费。于是,她发动上海的同学捐资,凑够了这名学生的全部生活费,又联系山东的一名爱心人士与这名学生建立起长期的资助关系。后来,对贫困生,她除了在经济上给予资助外,还常常与他们促膝谈心,鼓励他们发奋读书,对未来充满信心。因此,多年来,在她任课的班级里,从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辍学。
“亲其师,信其道。”张莉娟对学生充满爱心,学生们也非常喜欢接近她,爱上了她所教的学科。因此。在各种测试中,她所教班级的平均成绩、及格率都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两年志愿服务期满后,张莉娟毅然选择留在当地继续从教。因为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出色的教学业绩,她被分配到宁蒗一中任教,2009年9月,她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还被提拔为宁蒗民族中学教学副校长。
九年来,张莉娟教过的学生中已有200多名陆续升入大学。每当听到孩子们的好消息,她都会激动得落泪。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也十分喜欢这位从大城市来的女教师,亲切地称呼她为“迷人的索玛花”。
青春没有地平线。这就是张莉娟,一个80后普通老师,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远离家乡和亲人,远赴西北贫困山区支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才华,演绎青春。她说:“几年来的教育生涯,让我真正懂得了‘老师’这个称呼的圣洁和珍贵。学生们真诚地叫我一声‘老师’。那才是我最真实的名字。今后。只要宁蒗的孩子们需要我,我就会一直教下去。”
编辑:袁恒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