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想 空白,本是一种绘画技法。画家在画中留下空白,欣赏者借助联想、想象去补充那些“空白”,领悟画家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文学作品中同样有“藏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空白地带。巴尔扎克说过作家要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表现最大量的思想。大音稀声,大爱无言,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正是一篇巧妙利用空白艺术的典范作品。本课拟在前课时积累词汇把握线索理解情感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领悟归有光的空白艺术,从而进一步解读归有光其人其情,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出发,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阅读的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通过阅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知识和能力 学生经过十年的语文学习,已基本可以阅读浅易文言文,并已经有了相对多的生活体验和阅历,且具备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对空白艺术知识的了解及其在《项脊轩志》中的应用体会,必将强化上述能力。
过程和方法 循序渐进地通过诵读品味思考、启发联想和想象、讨论比较探究等形式,学生可以在品味作品艺术美的同时,领悟和积累欣赏文学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项脊轩志》空白艺术的赏析和领悟,学生乐观积极、努力进取、热爱生活、珍惜亲情、感恩回馈等感情意识定会得到培养和提升。
教学步骤
(一)简介空白艺术知识
(二)提请学生自我发现《项脊轩志》中的留白之处
(提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正是对文学创作中“空白”之美的最好诠释。从效果感受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的寻找可不拘一格,不按顺序,力求自圆其说即可。)
(三)选取学生发现,共同填补空白
(注意:在充分肯定学生发现的基础上,引导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补白悟情。对其他有价值的发现,也可共同讨论。)
1.由景及人 《项脊轩志》第一节主要写项脊轩的布局及环境,从这样的景物描写中我们能想象出作者归有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参考:面对窘境坦然怡然。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有高尚的志向和趣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积极开朗、乐观豁达,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注意文字对应,学生可联系鲁四老爷书房或自己及其他人的书房,体会环境即人的命题。)
拓展问题:你到过别人的书房吗?你是喜欢还是讨厌?思考喜欢或者讨厌的原因。
2.由果及因 《项脊轩志》的第二节写到了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你能想象出这样变化的原因吗?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归有光怎样的感情呢?
(参考:人心四散,家庭衰败,蝇头微利,勾心斗角,多么和睦的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分崩离析了。我们似乎听到了伯叔婶子的争吵声,鸡飞狗跳声,客人无奈的叹息声,似乎看到了归有光无能为力的无助眼神。归有光貌似冷静,实则痛彻心扉!三世变迁的沧桑感由此可见一斑。)
拓展问题:在你的周围可曾有过兄弟阋墙,大家庭解体的事情?那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当事人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3.由表及里 《项脊轩志》的第二节最后写到:“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长号不自禁”只是表象,你能想象揣摩出归有光的内心世界吗?
(参考:归有光的长号固然有母亲早逝,和祖母隔代亲的因素,更有母亲祖母都不在了的悲痛叠加,还有辜负祖母期待,一事无成的愧疚。)
拓展问题:你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等亲人对你有什么期望?你自己是怎样看待他们的期望的呢?
4.由静及变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足音辨人细节看似静态描写,我们能从中悟出怎样的人事变化和内心波澜呢?
(参考:脚步声是亲人的,母亲祖母都去了,叔叔伯伯婶娘们或轻灵或持重,或缓慢或匆忙的脚步声也渐远渐息,从前厌烦分家,那脚步也许听来扰人,而今却是亲切的、再也唤不回的声音了!归有光的内心充满了对亲人的怀念,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拓展问题:你对亲人的熟悉程度如何?你会以足音或咳嗽声或习惯动作等辨人吗?
5.由此及彼 《项脊轩志》的补记部分有这样的话:“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小妹为什么这样问?你能透过小妹的问话想象出归有光妻子会怎样向小妹介绍丈夫及阁子吗?你能看出归有光夫妻的感情如何吗?
(参考:妻子会充满自豪和疼爱及略带嗔怪的介绍好学有大志的丈夫,小妹们脸上写满了羡慕,夫妻二人感情笃厚,一切尽在不言中。这里的阁子已经成了夫妻二人的情感见证及寄托了。)
拓展问题:你读过类似变化角度,侧面写真情的作品吗?你见过从不卿卿我我却一生相濡以沫的夫妻吗?
6.由物及情 补记的后面有一句话:“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树已长大,斯人已逝。你能想象出夫妻栽种枇杷树的情形吗?你能想象出归有光在妻子死后的生活和心情吗?
(参考:夫妻挖坑培土,相敬如宾,伉俪情深。睹物思人,倍感思念和落寞。纵有其他逸事,也不忍提及,故简约含蓄。)
拓展问题:你的家里有亲人留下的这样的树或让人睹物思人的寄托吗?本文对你的做人和作文有什么启发呢?
(四)总结 做人及作文 结合拓展问题,做好读写笔记。
(五)板书设计 主要见“选取学生发现,共同填补空白”部分的小标题。
(六)教后 学生的发现非常丰富,以鼓励为主,注意结合自己的体验,注重补白的合理性,当然不等同于历史真实,是为再创造。
教学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出发,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阅读的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通过阅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知识和能力 学生经过十年的语文学习,已基本可以阅读浅易文言文,并已经有了相对多的生活体验和阅历,且具备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对空白艺术知识的了解及其在《项脊轩志》中的应用体会,必将强化上述能力。
过程和方法 循序渐进地通过诵读品味思考、启发联想和想象、讨论比较探究等形式,学生可以在品味作品艺术美的同时,领悟和积累欣赏文学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项脊轩志》空白艺术的赏析和领悟,学生乐观积极、努力进取、热爱生活、珍惜亲情、感恩回馈等感情意识定会得到培养和提升。
教学步骤
(一)简介空白艺术知识
(二)提请学生自我发现《项脊轩志》中的留白之处
(提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正是对文学创作中“空白”之美的最好诠释。从效果感受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的寻找可不拘一格,不按顺序,力求自圆其说即可。)
(三)选取学生发现,共同填补空白
(注意:在充分肯定学生发现的基础上,引导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补白悟情。对其他有价值的发现,也可共同讨论。)
1.由景及人 《项脊轩志》第一节主要写项脊轩的布局及环境,从这样的景物描写中我们能想象出作者归有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参考:面对窘境坦然怡然。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有高尚的志向和趣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积极开朗、乐观豁达,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注意文字对应,学生可联系鲁四老爷书房或自己及其他人的书房,体会环境即人的命题。)
拓展问题:你到过别人的书房吗?你是喜欢还是讨厌?思考喜欢或者讨厌的原因。
2.由果及因 《项脊轩志》的第二节写到了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你能想象出这样变化的原因吗?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归有光怎样的感情呢?
(参考:人心四散,家庭衰败,蝇头微利,勾心斗角,多么和睦的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分崩离析了。我们似乎听到了伯叔婶子的争吵声,鸡飞狗跳声,客人无奈的叹息声,似乎看到了归有光无能为力的无助眼神。归有光貌似冷静,实则痛彻心扉!三世变迁的沧桑感由此可见一斑。)
拓展问题:在你的周围可曾有过兄弟阋墙,大家庭解体的事情?那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当事人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3.由表及里 《项脊轩志》的第二节最后写到:“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长号不自禁”只是表象,你能想象揣摩出归有光的内心世界吗?
(参考:归有光的长号固然有母亲早逝,和祖母隔代亲的因素,更有母亲祖母都不在了的悲痛叠加,还有辜负祖母期待,一事无成的愧疚。)
拓展问题:你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等亲人对你有什么期望?你自己是怎样看待他们的期望的呢?
4.由静及变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足音辨人细节看似静态描写,我们能从中悟出怎样的人事变化和内心波澜呢?
(参考:脚步声是亲人的,母亲祖母都去了,叔叔伯伯婶娘们或轻灵或持重,或缓慢或匆忙的脚步声也渐远渐息,从前厌烦分家,那脚步也许听来扰人,而今却是亲切的、再也唤不回的声音了!归有光的内心充满了对亲人的怀念,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拓展问题:你对亲人的熟悉程度如何?你会以足音或咳嗽声或习惯动作等辨人吗?
5.由此及彼 《项脊轩志》的补记部分有这样的话:“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小妹为什么这样问?你能透过小妹的问话想象出归有光妻子会怎样向小妹介绍丈夫及阁子吗?你能看出归有光夫妻的感情如何吗?
(参考:妻子会充满自豪和疼爱及略带嗔怪的介绍好学有大志的丈夫,小妹们脸上写满了羡慕,夫妻二人感情笃厚,一切尽在不言中。这里的阁子已经成了夫妻二人的情感见证及寄托了。)
拓展问题:你读过类似变化角度,侧面写真情的作品吗?你见过从不卿卿我我却一生相濡以沫的夫妻吗?
6.由物及情 补记的后面有一句话:“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树已长大,斯人已逝。你能想象出夫妻栽种枇杷树的情形吗?你能想象出归有光在妻子死后的生活和心情吗?
(参考:夫妻挖坑培土,相敬如宾,伉俪情深。睹物思人,倍感思念和落寞。纵有其他逸事,也不忍提及,故简约含蓄。)
拓展问题:你的家里有亲人留下的这样的树或让人睹物思人的寄托吗?本文对你的做人和作文有什么启发呢?
(四)总结 做人及作文 结合拓展问题,做好读写笔记。
(五)板书设计 主要见“选取学生发现,共同填补空白”部分的小标题。
(六)教后 学生的发现非常丰富,以鼓励为主,注意结合自己的体验,注重补白的合理性,当然不等同于历史真实,是为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