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汕头市售海鱼异尖线虫幼虫(anisakis larva)感染情况,探析本地区海鱼异尖线虫幼虫卫生危害。方法随机采集市售海鱼,当日解剖鱼体,解剖镜下查找、分离海鱼内脏及肌肉内异尖线虫幼虫,利用光学显微镜鉴定虫种。用Excel软件录入样品信息和检测结果,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3年2~10月共解剖海鱼57种326尾,异尖线虫幼虫海鱼鱼种感染率为73.68%(42/57),低于全国85.31%(151/177)的鱼种感染率(χ2=4.03,P<0.05);海鱼感染率为52.45%(171/326),与全国47.10%(1 861/3 951)的感染率相近(χ2=3.46,P>0.05);平均感染强度为12.75条/尾(2 181/171),幼虫活虫率为86.24%(1 881/2 181)。花腹鲭、蓝圆鲹、日本竹荚鱼、眼镜鱼、深水金线鱼等19种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为100%,其次是鲐鱼90.00%、四线列牙鯻77.27%、短尾大眼鲷75.00%、日本锯大眼鲷75.00%,感染率较低的有孟加拉笛鲷9.09%、勒氏笛鲷14.29%、红鳍笛鲷20.00%和鰆20.00%,澳洲棘鲷、长鳓、刺鲳、金钱鱼等15种海鱼尚未检测出异尖线虫幼虫。异尖线虫幼虫感染强度较高的有金带拟羊鱼(63.7条/尾)、大头狗母鱼(52.3条/尾)、白姑鱼(35.8条/尾)、长条蛇鲻(32.0条/尾)、日本竹荚鱼(27.6条/尾)、蓝圆鲹(26.8条/尾),感染强度较低的有鰆、勒氏笛鲷、孟加拉笛鲷、白方头鱼和花尾胡椒鲷,均小于1条/尾。肝脏、生殖器、肠系膜等脏器不同程度感染异尖线虫幼虫,但肌肉中尚未检测出该幼虫。结论多种市售海鱼感染异尖线虫幼虫,且虫体存活率高,生食或半生食海鱼及其制品有感染异尖线虫幼虫的风险。探索适合本地区海鱼加工、处理工艺以及异尖线虫幼虫卫生危害识别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