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意识、读图方法和技巧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地图的识别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等三方面培养学生的地图认知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图 认知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125-02
高中地理高考试题中,绝大多数仍是以图考图、以文考图、以图考文的考题,从不同侧面、以不同形式考查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但是,不少学生没有读图的意识,平时地理学习中不读图或很少读图,地图知识储备量少,读图的方法、技巧掌握少,因此每当遇到做图题,不知道该怎么看图,更不懂得从图中获取哪些有效信息来解答相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认知能力。地图认知能力的培养一般可从地图的识别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等三方面来培养。
一、加强学生地图识别能力的培养
当前,全国已经推广使用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在指导思想、总体框架、教材内容、教材设计、教材的结构形式、图像选择、作业练习等方面比旧教材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其中图像选择这一方面的变化之一是:旧教材只用文字表达的内容,新教材则图文结合,如旧教材必修上册第34页最后一段“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垂直于等压线”,而新教材的这个知识点除文字描述外还有一幅示意图,即必修1课本第31页图2.5“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旧教材用一幅图表示的内容,新教材可能用一系列图来表示,如旧教材必修上册第73页的图3.31“世界洋流模式”,这个模式的形成主要动力是近地面的盛行风带,新教材必修1第58页活动题则是通过在已呈现的“全球风带示意图”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幅让学生补全“全球洋流模式”的示意图,从而让他们更好理解洋流模式的成因和全球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这样的变化在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几乎都有出现,所以使课本里的图幅量大增,但部分地图的图载信息量减少,地图所反映的问题也更简明、直观。尽管如此,仍然有不少学生对图不感兴趣,不知道怎么看图,更谈不上用图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领会课本地图应有的作用,还需要从读图最基本、最简单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 。
(一)培养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图名→图例(注记)→地理事物分布。如必修一课本第9页图1.9“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首先让学生读准通常写在该图下的图名,从图名文字表达来确定该图的主题。其次,看图例,该图紫色和橙色两种图例,它们表示了地球上的两类森林,圆柱状图例则是表示生物量的统计。最后,让学生观察图中两类森林分布状况及其生物量的统计情况。此外,还要注意看看图中有没有比例尺、指向标、经纬线等信息。教学中经常按这样方法步骤指导学生读图,学生就不会读错地图的主题,也为阅读地图并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奠定了基础,也慢慢地让学生养成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学会有序、有目的地阅读地图的习惯,时间长了会熟记更多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规律等。
(二)注意指导学生对地图类型进行归纳。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仅3本必修课本就有304幅图像,且它们多数不像初中地理地图那样主要考查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而是重在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知识理解及其运用等,因此要做好题,学生必须除了不断地增加自己地理知识的储备量外,还要学会对表达地理事物的这些图像进行分类,如它是比例尺大的还是比例小的,它是自然图(气候图、地貌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分布图等)还是社会经济图(人口分布图、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等)的,它是统计图、景观照片的还是示意图、框图、联系图、插画或漫画等;对于同一类型的内容,如气候统计资料的图示,还要对其进行细分,比如说它是曲线图的还是折线图、它是纵向柱状图还是横向柱状图等。类似此类图的转换形式如果在课本上没有出现,教师还需要进行拓展补充。此外,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做好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如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本节内容的13幅中就有12幅图都涉及初中地理的经纬网知识,因此应先引导学生复习好这一个知识点,方能准确识图,又能加深对地球运动意义的理解。
二、加强学生地图观察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地理知识。地理知识的获得,又离不开对地理事物的观察,没有观察的地理教学,如同一潭死水。而地理事物的载体就是地图,通过地图的观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那么结合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这一特点,只有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直接感受日常生活里的地理事物现象,从这些平常生活现象入手读图,引导学生学会对生活中的这些地理事物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如通过让学生回忆本地一年内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其影响本地获得热量的变化规律等自然现象,来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必修一课本里图1.24“五带的划分”示意图的五带形成原理以及本地四季分明的原因。又如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图3.12“我国水稻种植景观”图,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当地的农业生产素材,如让班上的一些农村学生代表讲述他们有关自己家乡农业生产的所见所闻或其所亲身经历的情况,经常出去旅游的县城学生则让他们讲述自己旅途中所看到的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这样课堂气氛不仅活跃了起来,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农业特产等问题,使学生会真正领悟到地理是一门对生活非常有用的学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会逐步得到增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地图。有了明确的观察,读图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如阅读必修二课本里图3.16“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示意图,先设计思考问题:(1)牧牛带主要集中在阿根廷的哪个方位?(2)分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牧牛带和草原带的分布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图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最后老师再进行拓展、归纳、总结。又如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让学生从侧视和俯视两种角度观察自转方向表示法有何不同、纬度不同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有何变化规律,这样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观察能将抽象的自然现象直观化,学生也易于理解。 三、引导学生快速记忆地图及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
在高中地理考卷中,一般一幅图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因而只有在头脑中储存了大量的空间信息,做到快速准确地对地理事物进行定位,答题时才能下笔如有神,这就需要学生多记图。培养学生记图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培养学生形象记忆。地球上的地理事物现象成千累万,其均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征,其中空间分布可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种,形象记忆法很适用于地理事物面状分布图的教学。事物面状分布是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很多是相对固定的,如行政区划、气候区和世界主要农业区的分布等,其分布范围也有一定的轮廓、形状,所以学生最好能根据观察出来的形状特征转化为生活里常见的事物形状把图形记住。例如世界的一些国家,如意大利,它的形状像一只秀美的长筒高跟女靴,附近的西西里岛形状像高跟靴踢出去的足球;斯里兰卡的形状像一滴水。又如中国省级行政区,广西的形状像一片枫叶、湖南的形状像一个男人小平头、青海的形状像兔子、黑龙江的形状像黑鸭子,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显著。
(二)强化学生背地图。在学生熟练掌握地理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背地图知识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地理空间定位更为细致和准确。如地理事物“位置”这个核心要素就包括经纬度、海陆、交通、资源等位置,如何在地图上记忆特殊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区、地理事物和它们的交点所在的地形区或地理事物,应多让学生自己在多媒体展示图、老师板图或学生所画简图上指出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地图知识的印象,从而做到“心中有图”,在做题中能应对自如。
(三)培养学生学会画简图或进行图图转化。对于有些图,光看还不行,必须要求学生自己会简单地画出来或能进行图图转化,这样才能记忆深刻,从而提高地理空间定位能力。例如,必修一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和图3.5“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等示意图、多数学生感到很难记,更谈不上应用,像这样抽象的原理示意图,老师不能像电影那样将图展示给学生,应放手让学生边阅读课文边根据内容含义画图,使学生在画图过程中边思考边理解,解题时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对以识记的地图,如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2第39页“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学生通过自己画简图,肯定能记得牢。图图转换常见的主要类型有:平面图与立体图的转换、整体图与局部图的转换、表格图与曲线图的转换、柱状图与扇形图的转换等。很多情况下通过图图转换更能很好地说明问题。比如对“二分二至日照图”,在高一阶段考试题常以平面图的形式出现,进入高三复习阶段难度要求增加,有立体图的,也有局部图的。教学时,教师注意通过这样图形的转换,让学生知道图形形式虽变了,但其本意不变,从而有效提高其变式图的运用能力。再如气候资料统计表格图,通过转换为曲线图或柱状图,就显得更加直观。
总之,提高学生识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乃至文科综合成绩的重要环节,而识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靠日积月累,所以要做到多见多看、多画多练、多思考、多总结。
【参考文献】
[1]注重提高运用地图的能力[EB/OL].(2005-05-25)[2015-02-06].http://edu.sina.com.cn/ex/2005-05-25/1448115885.html
[2]吴建新.提高学生地图能力构建地理认知新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9(4)
[3]玉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韦利磊,大学本科学历,靖西市靖西中学教师,中学一级地理教师。
(责编 江月阳)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图 认知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125-02
高中地理高考试题中,绝大多数仍是以图考图、以文考图、以图考文的考题,从不同侧面、以不同形式考查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但是,不少学生没有读图的意识,平时地理学习中不读图或很少读图,地图知识储备量少,读图的方法、技巧掌握少,因此每当遇到做图题,不知道该怎么看图,更不懂得从图中获取哪些有效信息来解答相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认知能力。地图认知能力的培养一般可从地图的识别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等三方面来培养。
一、加强学生地图识别能力的培养
当前,全国已经推广使用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在指导思想、总体框架、教材内容、教材设计、教材的结构形式、图像选择、作业练习等方面比旧教材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其中图像选择这一方面的变化之一是:旧教材只用文字表达的内容,新教材则图文结合,如旧教材必修上册第34页最后一段“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垂直于等压线”,而新教材的这个知识点除文字描述外还有一幅示意图,即必修1课本第31页图2.5“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旧教材用一幅图表示的内容,新教材可能用一系列图来表示,如旧教材必修上册第73页的图3.31“世界洋流模式”,这个模式的形成主要动力是近地面的盛行风带,新教材必修1第58页活动题则是通过在已呈现的“全球风带示意图”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幅让学生补全“全球洋流模式”的示意图,从而让他们更好理解洋流模式的成因和全球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这样的变化在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几乎都有出现,所以使课本里的图幅量大增,但部分地图的图载信息量减少,地图所反映的问题也更简明、直观。尽管如此,仍然有不少学生对图不感兴趣,不知道怎么看图,更谈不上用图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领会课本地图应有的作用,还需要从读图最基本、最简单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 。
(一)培养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图名→图例(注记)→地理事物分布。如必修一课本第9页图1.9“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首先让学生读准通常写在该图下的图名,从图名文字表达来确定该图的主题。其次,看图例,该图紫色和橙色两种图例,它们表示了地球上的两类森林,圆柱状图例则是表示生物量的统计。最后,让学生观察图中两类森林分布状况及其生物量的统计情况。此外,还要注意看看图中有没有比例尺、指向标、经纬线等信息。教学中经常按这样方法步骤指导学生读图,学生就不会读错地图的主题,也为阅读地图并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奠定了基础,也慢慢地让学生养成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学会有序、有目的地阅读地图的习惯,时间长了会熟记更多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规律等。
(二)注意指导学生对地图类型进行归纳。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仅3本必修课本就有304幅图像,且它们多数不像初中地理地图那样主要考查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而是重在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知识理解及其运用等,因此要做好题,学生必须除了不断地增加自己地理知识的储备量外,还要学会对表达地理事物的这些图像进行分类,如它是比例尺大的还是比例小的,它是自然图(气候图、地貌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分布图等)还是社会经济图(人口分布图、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等)的,它是统计图、景观照片的还是示意图、框图、联系图、插画或漫画等;对于同一类型的内容,如气候统计资料的图示,还要对其进行细分,比如说它是曲线图的还是折线图、它是纵向柱状图还是横向柱状图等。类似此类图的转换形式如果在课本上没有出现,教师还需要进行拓展补充。此外,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做好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如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本节内容的13幅中就有12幅图都涉及初中地理的经纬网知识,因此应先引导学生复习好这一个知识点,方能准确识图,又能加深对地球运动意义的理解。
二、加强学生地图观察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地理知识。地理知识的获得,又离不开对地理事物的观察,没有观察的地理教学,如同一潭死水。而地理事物的载体就是地图,通过地图的观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那么结合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这一特点,只有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直接感受日常生活里的地理事物现象,从这些平常生活现象入手读图,引导学生学会对生活中的这些地理事物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如通过让学生回忆本地一年内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其影响本地获得热量的变化规律等自然现象,来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必修一课本里图1.24“五带的划分”示意图的五带形成原理以及本地四季分明的原因。又如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图3.12“我国水稻种植景观”图,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当地的农业生产素材,如让班上的一些农村学生代表讲述他们有关自己家乡农业生产的所见所闻或其所亲身经历的情况,经常出去旅游的县城学生则让他们讲述自己旅途中所看到的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这样课堂气氛不仅活跃了起来,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农业特产等问题,使学生会真正领悟到地理是一门对生活非常有用的学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会逐步得到增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地图。有了明确的观察,读图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如阅读必修二课本里图3.16“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示意图,先设计思考问题:(1)牧牛带主要集中在阿根廷的哪个方位?(2)分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牧牛带和草原带的分布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图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最后老师再进行拓展、归纳、总结。又如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让学生从侧视和俯视两种角度观察自转方向表示法有何不同、纬度不同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有何变化规律,这样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观察能将抽象的自然现象直观化,学生也易于理解。 三、引导学生快速记忆地图及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
在高中地理考卷中,一般一幅图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因而只有在头脑中储存了大量的空间信息,做到快速准确地对地理事物进行定位,答题时才能下笔如有神,这就需要学生多记图。培养学生记图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培养学生形象记忆。地球上的地理事物现象成千累万,其均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征,其中空间分布可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种,形象记忆法很适用于地理事物面状分布图的教学。事物面状分布是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很多是相对固定的,如行政区划、气候区和世界主要农业区的分布等,其分布范围也有一定的轮廓、形状,所以学生最好能根据观察出来的形状特征转化为生活里常见的事物形状把图形记住。例如世界的一些国家,如意大利,它的形状像一只秀美的长筒高跟女靴,附近的西西里岛形状像高跟靴踢出去的足球;斯里兰卡的形状像一滴水。又如中国省级行政区,广西的形状像一片枫叶、湖南的形状像一个男人小平头、青海的形状像兔子、黑龙江的形状像黑鸭子,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显著。
(二)强化学生背地图。在学生熟练掌握地理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背地图知识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地理空间定位更为细致和准确。如地理事物“位置”这个核心要素就包括经纬度、海陆、交通、资源等位置,如何在地图上记忆特殊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区、地理事物和它们的交点所在的地形区或地理事物,应多让学生自己在多媒体展示图、老师板图或学生所画简图上指出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地图知识的印象,从而做到“心中有图”,在做题中能应对自如。
(三)培养学生学会画简图或进行图图转化。对于有些图,光看还不行,必须要求学生自己会简单地画出来或能进行图图转化,这样才能记忆深刻,从而提高地理空间定位能力。例如,必修一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和图3.5“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等示意图、多数学生感到很难记,更谈不上应用,像这样抽象的原理示意图,老师不能像电影那样将图展示给学生,应放手让学生边阅读课文边根据内容含义画图,使学生在画图过程中边思考边理解,解题时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对以识记的地图,如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2第39页“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学生通过自己画简图,肯定能记得牢。图图转换常见的主要类型有:平面图与立体图的转换、整体图与局部图的转换、表格图与曲线图的转换、柱状图与扇形图的转换等。很多情况下通过图图转换更能很好地说明问题。比如对“二分二至日照图”,在高一阶段考试题常以平面图的形式出现,进入高三复习阶段难度要求增加,有立体图的,也有局部图的。教学时,教师注意通过这样图形的转换,让学生知道图形形式虽变了,但其本意不变,从而有效提高其变式图的运用能力。再如气候资料统计表格图,通过转换为曲线图或柱状图,就显得更加直观。
总之,提高学生识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乃至文科综合成绩的重要环节,而识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靠日积月累,所以要做到多见多看、多画多练、多思考、多总结。
【参考文献】
[1]注重提高运用地图的能力[EB/OL].(2005-05-25)[2015-02-06].http://edu.sina.com.cn/ex/2005-05-25/1448115885.html
[2]吴建新.提高学生地图能力构建地理认知新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9(4)
[3]玉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韦利磊,大学本科学历,靖西市靖西中学教师,中学一级地理教师。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