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虽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可是,如果要去条件艰苦的新疆工作几年又有几人愿意?可就有这么一个年过半百之人,两赴南疆支教。他,就是我校经济学院副教授徐伟强。
受命,奔赴南疆
2015年6月初,徐老师接到通知,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学校打算派他去喀什大学援建经管类新专业。援疆一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广东开展对口援疆工作已长达20年,我校经管学科实力较强,可为喀什大学创建经管教育和转型发展添砖助力。作为一名老教师、老党员,徐老师深知学校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他的非凡意义,毅然接受了我校第二批(广东第七批、全国第八批)援疆的艰巨任务。
接受任务后,徐老师马上学习援疆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深刻认识到支教新疆不仅能为新疆培养急需的经管人才,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适应新疆的艰苦环境,他参加了组织安排的高强度军训,学习军事技能,了解南疆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和饮食习惯等。
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简称,位于新疆西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喀什地区昼夜温差大,干燥寒冷,沙尘暴频发。尽管徐老师做好了各种准备,但到达南疆后,他与其他援疆老师还是出现饮食不惯、呼吸困难、缺氧头晕甚至流鼻血等不良身体反应。徐老师明白,要完成援疆的光荣使命,要先克服这些生活上的困难。
教学,全身投入
喀什大学原名喀什师范学院,建于1962年,肩负着向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输送应用型高级人才的任务。它是南疆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但并未开设经管类专业,缺少经管专业急需的教师和教学设备,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理论基础十分薄弱。
徐老师来到喀什大学法政学院,就承担起《管理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投入产出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这5門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4门是新开课程。在课堂上,他尽力给学生们传授经济管理知识和现代数据分析技术,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耐心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力求使学生明白每一节课内容。
经济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贸易这三个专业是喀什大学的新专业,学科基础薄弱,专业建设任务繁重。为了提高专业水平,徐老师主动参与教学计划修订工作,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和长远发展,对教学内容与方式做出调整。为了增加学生实习锻炼机会,他积极筹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和创业基地,协助建立现代商贸实训中心实验室,推动“广东援疆喀什大学实践发展中心”项目落地实施。
援疆期间,正值喀什大学开展专硕申报和本科教学状态评估工作,徐老师发挥自身优势,与其他同事一道做好应用统计学专业硕士点的申报工作;他利用自身经验,细致收集整理各种教评支撑材料,为喀什大学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打基础。此外,他多次参加“一带一路”高端论坛和经济统计学专业学术会议,促进学校经济统计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
短短一年半时间,徐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大推进了喀什大学经管课程、专业、学科的发展乃至应用型综合大学的建设。2016年底,喀什大学授予徐老师“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年度考核“优秀”等级。
助人,倾其所能
徐老师留意到班级里有些民族学生经济困难,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学习,他主动掏腰包帮助学生解决学费、书本费、生活费等问题。为了帮助更多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四年学业,他争取后方援派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支持,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他还心系学生毕业去向和事业发展,帮助学生进入广东在疆设立的商会,劝说毕业生顺应新疆发展大业留在喀什,为家乡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徐老师深知教师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关键,而喀什大学经管类专业刚刚起步,十分缺乏符合经管专业教学资质的教师。为此,在超负荷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之余,徐老师与同行老教师一起,克服语言沟通的困难,向青年教师传授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实验操作方法以及相关教学经验等,精心安排、耐心指导,力求尽快建立一支“带不走、用得了、留得住”的专业教学队伍。
扶贫,不遗余力
工作期间,徐老师发觉当地百姓生活贫困,于是他发动自己的后方援派单位等各方面力量,向新疆贫困地区捐赠衣服,帮助喀什乡村的贫困群众。
与此同时,徐老师认真分析喀什地区经济现状、群众贫困原因,搞经济统计的他敏锐地发现:南疆的土特产和民族手工业制品不错,如果扩大消费就可以促进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为此,他提出“用棉花换取粮食”通俗易懂的口号,推进喀什经济良性循环。他广泛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大量购买当地的土特农产品和各种手工制品,带动了批发零售贸易、物流运输等行业发展,切实帮助了当地经济发展。这位支教老师,又变成了精准扶贫工作者。
留任,源于大爱
一晃,援疆即将期满,然而,面对学习经管专业课程不到两年的学生,面对尚难独当一面的青年教师,面对刚刚建立起多门课程还无人承担的三个经管类专业,徐老师焦虑不安。他不希望经管专业因为缺少教师而陷入窘况,他舍不得建立了深厚情谊的学生和青年教师们,他还想亲手培养出喀什大学第一届经管专业毕业生。
就在广东第七批援疆工作即将结束之时,强烈的使命感让徐老师做出抉择:他向党组织和教育部门提出申请,要求继续担任广东第八批(全国第九批)援疆教师,再干三年!这个决定,让他的后方单位同事和家人亲友感到意外,却让喀什大学师生和领导们感到欣喜。
是的,这一年多来,他深刻体会到被喀什大学师生需要的感觉,深刻体会到民族团结对中华复兴的重要意义。他要留下来,继续完善教学条件,夯实经管专业基础,援建经管学院;他要留下来,继续准备材料,接受教评考验,助力学校顺利通过2018年下半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他要留下来,继续推动喀什大学和广东财经大学同班级之间、同专业学生之间建立学习帮扶机制,推动两校之间、两学院之间建立合作交流机制,乃至推动打造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友谊平台。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为国家服务的雄心不论大小。”这是徐老师的座右铭。如今,徐老师第二期支教生涯已经开始,这位被中央、省市多家媒体称为“民族团结的使者”的老教师,将再一次以实际行动回答“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的问题,继续谱写普通援疆工作者的大爱情怀!
受命,奔赴南疆
2015年6月初,徐老师接到通知,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学校打算派他去喀什大学援建经管类新专业。援疆一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广东开展对口援疆工作已长达20年,我校经管学科实力较强,可为喀什大学创建经管教育和转型发展添砖助力。作为一名老教师、老党员,徐老师深知学校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他的非凡意义,毅然接受了我校第二批(广东第七批、全国第八批)援疆的艰巨任务。
接受任务后,徐老师马上学习援疆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深刻认识到支教新疆不仅能为新疆培养急需的经管人才,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适应新疆的艰苦环境,他参加了组织安排的高强度军训,学习军事技能,了解南疆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和饮食习惯等。
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简称,位于新疆西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喀什地区昼夜温差大,干燥寒冷,沙尘暴频发。尽管徐老师做好了各种准备,但到达南疆后,他与其他援疆老师还是出现饮食不惯、呼吸困难、缺氧头晕甚至流鼻血等不良身体反应。徐老师明白,要完成援疆的光荣使命,要先克服这些生活上的困难。
教学,全身投入
喀什大学原名喀什师范学院,建于1962年,肩负着向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输送应用型高级人才的任务。它是南疆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但并未开设经管类专业,缺少经管专业急需的教师和教学设备,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理论基础十分薄弱。
徐老师来到喀什大学法政学院,就承担起《管理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投入产出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这5門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4门是新开课程。在课堂上,他尽力给学生们传授经济管理知识和现代数据分析技术,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耐心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力求使学生明白每一节课内容。
经济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贸易这三个专业是喀什大学的新专业,学科基础薄弱,专业建设任务繁重。为了提高专业水平,徐老师主动参与教学计划修订工作,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和长远发展,对教学内容与方式做出调整。为了增加学生实习锻炼机会,他积极筹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和创业基地,协助建立现代商贸实训中心实验室,推动“广东援疆喀什大学实践发展中心”项目落地实施。
援疆期间,正值喀什大学开展专硕申报和本科教学状态评估工作,徐老师发挥自身优势,与其他同事一道做好应用统计学专业硕士点的申报工作;他利用自身经验,细致收集整理各种教评支撑材料,为喀什大学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打基础。此外,他多次参加“一带一路”高端论坛和经济统计学专业学术会议,促进学校经济统计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
短短一年半时间,徐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大推进了喀什大学经管课程、专业、学科的发展乃至应用型综合大学的建设。2016年底,喀什大学授予徐老师“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年度考核“优秀”等级。
助人,倾其所能
徐老师留意到班级里有些民族学生经济困难,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学习,他主动掏腰包帮助学生解决学费、书本费、生活费等问题。为了帮助更多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四年学业,他争取后方援派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支持,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他还心系学生毕业去向和事业发展,帮助学生进入广东在疆设立的商会,劝说毕业生顺应新疆发展大业留在喀什,为家乡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徐老师深知教师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关键,而喀什大学经管类专业刚刚起步,十分缺乏符合经管专业教学资质的教师。为此,在超负荷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之余,徐老师与同行老教师一起,克服语言沟通的困难,向青年教师传授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实验操作方法以及相关教学经验等,精心安排、耐心指导,力求尽快建立一支“带不走、用得了、留得住”的专业教学队伍。
扶贫,不遗余力
工作期间,徐老师发觉当地百姓生活贫困,于是他发动自己的后方援派单位等各方面力量,向新疆贫困地区捐赠衣服,帮助喀什乡村的贫困群众。
与此同时,徐老师认真分析喀什地区经济现状、群众贫困原因,搞经济统计的他敏锐地发现:南疆的土特产和民族手工业制品不错,如果扩大消费就可以促进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为此,他提出“用棉花换取粮食”通俗易懂的口号,推进喀什经济良性循环。他广泛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大量购买当地的土特农产品和各种手工制品,带动了批发零售贸易、物流运输等行业发展,切实帮助了当地经济发展。这位支教老师,又变成了精准扶贫工作者。
留任,源于大爱
一晃,援疆即将期满,然而,面对学习经管专业课程不到两年的学生,面对尚难独当一面的青年教师,面对刚刚建立起多门课程还无人承担的三个经管类专业,徐老师焦虑不安。他不希望经管专业因为缺少教师而陷入窘况,他舍不得建立了深厚情谊的学生和青年教师们,他还想亲手培养出喀什大学第一届经管专业毕业生。
就在广东第七批援疆工作即将结束之时,强烈的使命感让徐老师做出抉择:他向党组织和教育部门提出申请,要求继续担任广东第八批(全国第九批)援疆教师,再干三年!这个决定,让他的后方单位同事和家人亲友感到意外,却让喀什大学师生和领导们感到欣喜。
是的,这一年多来,他深刻体会到被喀什大学师生需要的感觉,深刻体会到民族团结对中华复兴的重要意义。他要留下来,继续完善教学条件,夯实经管专业基础,援建经管学院;他要留下来,继续准备材料,接受教评考验,助力学校顺利通过2018年下半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他要留下来,继续推动喀什大学和广东财经大学同班级之间、同专业学生之间建立学习帮扶机制,推动两校之间、两学院之间建立合作交流机制,乃至推动打造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友谊平台。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为国家服务的雄心不论大小。”这是徐老师的座右铭。如今,徐老师第二期支教生涯已经开始,这位被中央、省市多家媒体称为“民族团结的使者”的老教师,将再一次以实际行动回答“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的问题,继续谱写普通援疆工作者的大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