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增强特色文化并给予传承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其中,民歌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传承不仅能够彰显我国多样化的民族文化特色,更能体现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花儿”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歌文化,其已经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的文化代表。本文对民歌“花儿”的传播和生存困境进行探究分析,以期能夠促进我国本土特色文化的流传与发展。
【关键词】“花儿”;传播;生存困境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花儿”是流传于广袤西北大地的民歌,其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革新,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西北地区的专属文化之一。“花儿”的广泛传播、传唱值得我们用心去思考,并注意到其现有的生存困境,这对每个中华儿女文化传承责任感的建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花儿”的传播方式探究
(一)口头传播
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逐渐进入到互联网世界,但“花儿”的传播方式仍然以口头传播为主,口头传播能够将“花儿”具象化,通过灵活的口头传播满足了传播受众的心理诉求,不仅及时方便,还能反映受众的生活。“花儿”作为一种区域性特征极为明显的民歌文化,其在民间的口头传播方式占据主要地位,这充分说明了“花儿”在民众生活中的顽强生命力。
(二)文字传播
甘肃临洮诗人吴镇在他的诗作《我忆临洮好》(10首)的第9首中写道:“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这是我国“花儿”最早的文字记录,这首诗不仅提到了民歌“花儿”,更点出了其饶比兴的文化特点,彰显出了早期“花儿”的文化魅力。此外,我国最早的“花儿”文字作品在清朝,即清乾隆年间编修的青海《循化志》载有一首“花儿”。这些文字的不断传播对“花儿”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印刷传播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文化发展进入了空前强大时期,这一阶段涌现出了大量的文化传承者对“花儿”资料的搜集与撰写,“花儿”的资料和作品也越来越多,很多学者也纷纷涌入到了对“花儿”的研究热情中去,一时间对“花儿”的传承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一发展时期,“花儿”被撰写成杂志和期刊发表,使得“花儿”在印刷传播中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
(四)电子传播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受互联网的影响日趋强化,“花儿”也在新时期受到了电子设备影响,并逐渐通过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方式进行传承。例如,中国花儿网、西部花儿网、临夏花儿网等网站借助因特网,将“花儿”文化推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使得“花儿”的电子传播渠道逐渐拓宽。
二、“花儿”的生存困境分析
(一)传播环境变化,传播效果较弱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各种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传播媒介的发展。文化对传播媒介的依赖性愈来愈强,这对“花儿”的传承起着喜忧参半的影响。传播环境的变化使“花儿”的传播效果变弱,严重影响了“花儿”特色魅力。究其原因,“花儿”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歌文化,其在过去的传播中主要限于欠发达的西北农村地区,当时的传播环境没有现如今发达,却能够以精神食粮的形式出现,从而给当地人民带来欢乐。然而,在传播环境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很多新型传播媒体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娱乐环境,“花儿”借助这种新媒介传播逐渐丧失了其“精神食粮”的地位,不仅让传统“花儿”对人们精神所影响力度下降,也让其传播和生存的空间受到了挤压。
(二)受众逐渐缺失,传播者日趋减少
随着新的传播媒体不断出现,现代人们都乐于将自身的娱乐生活方式与新媒介相链接,加之电视与电脑的娱乐节目不断丰富,极其成功地吸引了受众的眼球,这种娱乐性极强的生活方式逐渐将传统的“花儿”所带来的精神需求抹杀。我们不可否认,当今时代的“花儿”受众正在大量流失,网络的发展正在大肆掠夺“花儿”的年轻群体资源,严重削弱了“花儿”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除了“花儿”的受众逐渐丧失以外,其传播者的逐渐减少亦是其当前的生存困境之一。“花儿”本身作为传统地方民歌文化,其传承者多数为老一辈人,现代的年轻歌手极少,传承的歌手出现了严重的断层,这种断层对“花儿”的传承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此外,由于受众的减少也使得“花儿”歌手的演出费用大幅降低,很多老歌手迫于生计也逐渐放弃了“花儿”,这让“花儿”的生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三、结语
总之,“花儿”作为我国西北大地的特有文化之一,其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自身的不断革新。即便当前在新时代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其仍然面临着些许生存困境,但从其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四个方面的传承凸显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薛松梅.论西北民歌“花儿”的美[J].大众文艺,2017 (04):50-52.
【关键词】“花儿”;传播;生存困境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花儿”是流传于广袤西北大地的民歌,其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革新,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西北地区的专属文化之一。“花儿”的广泛传播、传唱值得我们用心去思考,并注意到其现有的生存困境,这对每个中华儿女文化传承责任感的建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花儿”的传播方式探究
(一)口头传播
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逐渐进入到互联网世界,但“花儿”的传播方式仍然以口头传播为主,口头传播能够将“花儿”具象化,通过灵活的口头传播满足了传播受众的心理诉求,不仅及时方便,还能反映受众的生活。“花儿”作为一种区域性特征极为明显的民歌文化,其在民间的口头传播方式占据主要地位,这充分说明了“花儿”在民众生活中的顽强生命力。
(二)文字传播
甘肃临洮诗人吴镇在他的诗作《我忆临洮好》(10首)的第9首中写道:“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这是我国“花儿”最早的文字记录,这首诗不仅提到了民歌“花儿”,更点出了其饶比兴的文化特点,彰显出了早期“花儿”的文化魅力。此外,我国最早的“花儿”文字作品在清朝,即清乾隆年间编修的青海《循化志》载有一首“花儿”。这些文字的不断传播对“花儿”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印刷传播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文化发展进入了空前强大时期,这一阶段涌现出了大量的文化传承者对“花儿”资料的搜集与撰写,“花儿”的资料和作品也越来越多,很多学者也纷纷涌入到了对“花儿”的研究热情中去,一时间对“花儿”的传承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一发展时期,“花儿”被撰写成杂志和期刊发表,使得“花儿”在印刷传播中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
(四)电子传播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受互联网的影响日趋强化,“花儿”也在新时期受到了电子设备影响,并逐渐通过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方式进行传承。例如,中国花儿网、西部花儿网、临夏花儿网等网站借助因特网,将“花儿”文化推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使得“花儿”的电子传播渠道逐渐拓宽。
二、“花儿”的生存困境分析
(一)传播环境变化,传播效果较弱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各种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传播媒介的发展。文化对传播媒介的依赖性愈来愈强,这对“花儿”的传承起着喜忧参半的影响。传播环境的变化使“花儿”的传播效果变弱,严重影响了“花儿”特色魅力。究其原因,“花儿”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歌文化,其在过去的传播中主要限于欠发达的西北农村地区,当时的传播环境没有现如今发达,却能够以精神食粮的形式出现,从而给当地人民带来欢乐。然而,在传播环境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很多新型传播媒体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娱乐环境,“花儿”借助这种新媒介传播逐渐丧失了其“精神食粮”的地位,不仅让传统“花儿”对人们精神所影响力度下降,也让其传播和生存的空间受到了挤压。
(二)受众逐渐缺失,传播者日趋减少
随着新的传播媒体不断出现,现代人们都乐于将自身的娱乐生活方式与新媒介相链接,加之电视与电脑的娱乐节目不断丰富,极其成功地吸引了受众的眼球,这种娱乐性极强的生活方式逐渐将传统的“花儿”所带来的精神需求抹杀。我们不可否认,当今时代的“花儿”受众正在大量流失,网络的发展正在大肆掠夺“花儿”的年轻群体资源,严重削弱了“花儿”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除了“花儿”的受众逐渐丧失以外,其传播者的逐渐减少亦是其当前的生存困境之一。“花儿”本身作为传统地方民歌文化,其传承者多数为老一辈人,现代的年轻歌手极少,传承的歌手出现了严重的断层,这种断层对“花儿”的传承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此外,由于受众的减少也使得“花儿”歌手的演出费用大幅降低,很多老歌手迫于生计也逐渐放弃了“花儿”,这让“花儿”的生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三、结语
总之,“花儿”作为我国西北大地的特有文化之一,其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自身的不断革新。即便当前在新时代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其仍然面临着些许生存困境,但从其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四个方面的传承凸显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薛松梅.论西北民歌“花儿”的美[J].大众文艺,2017 (0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