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对玉米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y2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六枝特区位于贵州西部,其地形地貌相对复杂,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由于杂草的存在,导致玉米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杂草与种植的玉米争水争肥的现象非常严重,使玉米产量大幅下降。对此,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除草。根据玉米和杂草的生长特点严抓苗前、苗后两个阶段的除草工作,确保玉米种植的高效性,提高亩产以达到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玉米;杂草;防治;六枝特区
  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共有耕地面积43697亩(航测),其中水田1987.4亩,旱地41709.6亩(旱地主要种植玉米)。是一个主要是以玉米种植为主的纯农业乡镇之一。境内无矿产资源,农民依赖种植玉米维持生计,所种植的玉米除了养家湖口外,将富佘粮食销售维持平时开销,因而玉米种植收入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然而,由于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地玉米种植受到杂草的影响非常严重,为了使玉米种植的效率提高,必须对种类多样的杂草进行清除,使玉米能够获得更多的光照、水分和养分,提高玉米单产。因此,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对杂草的清除,降低杂草对玉米的危害显得尤为重要。
  1.玉米田间杂草的种类及危害
  种类繁多,恶种突出。
  由于六枝特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加之气候的原因,形成适合多种植被生长的自然环境。据调查显示,在这一地区的植被除了较为常见的马唐、马齿苋、稗草、牛筋草、田旋花以外,还有反枝苋、香附子、龙葵、铁苋子等等。杂草对玉米产量影响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直接影響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杂草的生命力较为顽强,玉米田生长的杂草与玉米争夺光照、水分和养分,导致玉米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使玉米植株较为矮小、根系不发达,同时不良的发育状况也在玉米作物表面显现出来,叶黄杆细,双穗率显著下降,空秆率增加,果实饱满度降低,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杂草的存在。
  1.2杂草能够传播病虫害
  玉米田内的杂草使病虫害的传播几率增加,有害昆虫通过杂草能够更轻易的从一个植株移动到另一个植株,同时在玉米田上生长的杂草还能够滋生各种害虫和细菌,成为害虫和病菌的“避难”场所。
  1.3土地利用率下降,耗费人力成本
  无论是怎样的农田都无法避免农田杂草的生长,举例来讲,在玉米田中,如果杂草覆盖率在10%-20%,那么这块玉米田的实际利用率就只有80%-90%,同时由于杂草的存在影响农业灌溉,与玉米争夺养分和水分,使农民的劳动成本大幅提升,劳动效率大幅降低。
  1.4人畜安全受到威胁
  部分杂草是传播病菌的温床,并且部分杂草本身就含有毒性,一旦人畜误食将会对人畜的安全造成严重侵害,甚至威胁人畜的生命。
  2.玉米杂草防除的措施和主要手段
  2.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面最为常见的就是人工除草,人工除草通常采用锄地、犁地的方式进行,不过这种方式由于没有伤及植物的根部,不久又会重新生长;人工进行拔草也较为常见,但是耗费的人力成本较高。同时,采用除草机等机械化作业来实施除草,如旋耕犁、电耕犁、机耕犁等。此外,采用火烧、电割、覆膜等物理除草的效率最高,效果也比较理想,但考滤环保因素,一般不采用火烧除草。
  2.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指的是强化农田耕作与栽培技术,扩大对农田的技术性管理,减少土壤中的杂草比率,有效抑制杂草的出苗率,以此来抑制和降低杂草的生长。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对作物没有影响,安全环保并且成本较低。
  2.3生物防治
  生物除草主要是依托于自然界中植物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进行生物除草的一种方式,采用对农作物不造成影响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来实现对固定种类杂草的生长,在保证生物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实现对杂草的清除,对人畜也不会造成过多影响。
  2.4化学防除
  应用化学方法进行除草是目前主流的除草方法,全球目前主要进行大范围除草的方式也是化学除草。六枝特区气候方面的特点使农作物与杂草的生长周期有所不同,因而可以根据时令先对杂草进行化学清除,然后进行玉米播种。不过,在进行化学除草时需要注意对土质的保养,不能在消除杂草后令土地无法进行农耕生产。化学除草主要就是对除草剂的选择,合理利用除草剂不但能够有效清除杂草,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力劳动成本,使农田实现增产增收。
  3.不同阶段玉米杂草防治措施
  3.1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封闭处理
  玉米在播种后至出苗前的这段时间,土地翻犁后部分杂草已经被清除,在此期间喷施除草剂,以“酰胺类”和“氯苯类”为主,在地表实施喷雾操作,使土地表层形成1cm厚的药土层,当杂草生长到药土层时会将除草剂吸收,进而清除杂草。同时在播种玉米种子后,实施覆膜以阻止杂草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在喷洒除草剂后不能破坏地表,力求喷洒均匀使药效更加明显。玉米田苗前除草会受到人为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药效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不过在进行覆膜封闭式处理后,对玉米的生长非常有利。玉米作物生长前期与杂草的竞争能力较弱,只有在初期得到充足的养料和水分,才更能在生长阶段与杂草进行竞争,进而更好的抑制杂草的生长。
  3.2玉米苗早期进行杂草茎叶处理
  一旦由于内部或者外部因素使除草剂的药效失灵,在玉米苗出土后也可以采取化学方式进行除草。玉米田上的杂草种类有所不同,因而必须有选择性的使用除草剂。比如采用“烟嘧磺隆”对香附子的药效较为明显;而“氯氟吡氧乙酸”对阔叶杂草的消除效果更好;如果玉米田内既有禾本科杂草,又有阔叶杂草,就采用“异丙·莠”(玉罗莎)除草,虽然这种除草剂的价格高,但对玉米高效安全等等。在玉米苗后采用除草剂进行除草时,要保证玉米幼苗不会受到除草剂的影响,避免出现卷心、矮化、白化等现象的发生。通常情况下,玉米作物受除草剂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是药量过大;第二是使用除草剂不合理混用;第三是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第四是用药时间的制约;第五是玉米品种不具有抗药性。例如“烟嘧磺隆”,在玉米出苗后2-7叶时使用,而如果是甜玉米或者制种玉米则不可采用此除草剂,同时在施用除草剂后不能再施用有机磷农药,因而必须保证农药使用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苗前封闭性用药与苗后用药相比较,苗后用药对玉米所产生的影响较小,是未来除草的发展方向,这主要是由于玉米田苗后形成地垄,在地垄间施药对玉米的影响较小;同时如果是田间漫喷,玉米出叶数多的情况下,不仅会造成农药的浪费,除草的效果也不明显,因而苗后顺垄施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3.3玉米中期封行以前定向处理
  由于除草剂使用不当或恰逢多雨季节,药效被削弱,同时产生更多的新生杂草,对此可在增设保护罩的前提下使用浓度为20%的“百草枯”进行喷洒,需要注意在喷洒的过程中不能喷到玉米作物上,伤害玉米的茎叶。当玉米珠高长到60cm-80cm时,在行间进行定向喷雾,其优势是在玉米不受到伤害的情况下将杂草清除。此外,在收获玉米之前10天是除草最为有效的阶段,尤其对鸭跖草和空心莲子草最为显著,除草剂选用“三氯吡氧乙酸” 与“草甘膦”的混合药剂。
  4.结束语
  由此可见,为了确保玉米农作物能够实现高产进而为农民创收,除草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合理应用除草剂以达到杀灭杂草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农业课题。 [科]
  【参考文献】
  [1]王晓文.玉米田主要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11).
  [2]谭利兵.浅谈玉米田化学除草剂使用技术[J].科学之友,2013(11).
  [3]李秉华,张永信,边全乐,李宗领,王贵启.免耕夏玉米田杂草防治关键期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08).
其他文献
在学校教育中,历史学科是对青少年施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是进行德育的生动教材。文章探讨了德育寓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及对策思考。
【摘要】数学变式教学被认为是有效教学的中国式经验,变式教学概括了中国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也是我国学生较之西方国家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的根本原因。本文介绍了变式与变式教学的含义,指出运用变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变式教学设计的程序步骤。变式教学的变换和探索,以寻求更多的解决方法,或从不同的侧面深入思考数学题的各种变化,并对这些变式题进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灵活、深刻、广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现代林业的工作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在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指出,在建设好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搞好林业是基础,这样有利于增加森林的覆盖面积,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但是,我们国家传统的造林技术和营林措施比较落后,加上国家对这部分的意识力比较薄弱,使得农林技术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制度也不够完善,这样缓慢发展的传统造林技术和营林手段已经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本文就现代林业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rn今天,当代诗歌西北论坛暨第三届甘肃诗会在兰州即将胜利闭幕.本次论坛和诗会,青海省副省长、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青联副主席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有: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法多变,语言生动形象,诱发兴趣;发挥地图作用,图文结合;发挥多媒体优势,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课程标准的学习,并要求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新课标落到实处。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本人所教年级的教学实况,下面就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谈一
引言在当今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就业竞争和生存压力日渐激烈,这给人们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处于学生向社会人过渡阶段的大学生,其生理和心
尊敬的张同吾秘书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诗人:rn在瓜果飘香的金秋,在兰州最美丽的季节,我们迎来了当代诗歌西北论坛暨第三届甘肃诗会.这次论坛和诗会是文学界当前的一件幸
把握命题导向,引领中学课改。教师对新中考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南通市这个范围内,而应站在全国的高度,研究全国各地的中考,达到更有效地指导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努力和精力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他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如何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当前教育界的中心话题之一。从科教兴国的角度看,提倡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国家的竞争首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