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记忆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地理认知过程的基础。记忆对于所有智能活动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学生对于地理事物和现象记忆能力的大小,将会影响到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也会影响到智力的发展。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应该从对地理知识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和发展地理记忆能力。
关键词:地理记忆;识记;保持;再现
地理记忆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地理认知过程的基础。按照现代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记忆就是信息的整理、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对于所有智能活动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学生对于地理事物和现象记忆能力的大小,将会影响到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也会影响到智力的发展。试想,如果学生对于必要的地理概念、事实、原理、规律等不予以记忆,那么观察、思维、表达、创造等怎么能进行呢?当然这里所强调的记忆,不是让学生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一些地名、物产、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而是指学生对于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保持和再现。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应该从对地理知识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和发展地理记忆能力。
一、 识记能力的培养
(一)学生在中学阶段需要识记的主要地理知识
地理知识同其他理科知识相比,需要识记的内容确实比需要理解的内容多,这点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更是突出。但是即使在初中地理中,也有许多需要理解的知识;同时在需要理解的知识中,又有很多的地名、地理数据、地理分布知识、地理事物演变过程等。教学研究和经验表明,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至少以下几类地理知识应予以重点记忆:
一是地理概念的内涵,特别是概念的关键性特征;
二是主要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情况;这两个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的基础。
三是地理事象及其关系,如自然地理环境由太阳辐射、大气、水、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关系又如何?又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大气环流、洋流等,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于气候要素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又如何等。这个部分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及其速度、策略等的必不可少的依据。此外有时候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其他记忆要求。
(二)培养和发展识记能力的主要办法
1.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自觉性,明确识记目的
由于记忆效率首先取决于识记的目的是否明确。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对每一个重点内容应说明其在全章中的地位及与后续章节学习的关系,并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学生实际,进行学习地理的目的性教育,加深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识记这些内容。对于具体的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也要尽可能地说明记忆这些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分析因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结论时,尤其要指出“在不同的经度有不同地方时”这条结论的学习意义。这样使学生对所要求记忆的内容,不仅当堂容易识记,且有利于保持和重现。
2.尽量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完再去记忆
“若要记住,必先要理解它”。只有深刻的理解了,才能真正地感知它,并比较牢固地占有它。如果理解越深刻,那么记忆就越牢固。所以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对于要求重点记忆的内容,应尽可能地不惜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能理解它。如要求学生记忆一个地区气候特点与哪些因素有关,就要分别讲清纬度、海陆、地势高低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对空间观念比较强烈的地理概念、事实,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则可多使用模型等教具进行演示。
3.充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提高与发展记忆能力
所谓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各种地理事象间总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可以通过各种联想来帮助记忆。对于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地理事象,可由此及彼形成接近联想。我们可以把需要记忆的地理事物依其特点分类编组进行分类记忆,如记我国省级行政区名称按照位置分片记忆;可以把需要记忆的同类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记忆;如记七大洲、四大洋名称按面积大小排序记忆,记长江支流按注入长江先后次序记忆;记地质年代按时间顺序记忆等等 ;可以把需要记忆的两类或更多类地理事物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关系进行对应记忆,如将几种外力作用表现形式与它们在地表形成的产物按照因果关系分别对应起来记忆,将我国的天然植被分布、干湿状况分布和年降水量分布对应起来记忆等;也可以把需要记忆的性质与特点形成鲜明对照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记忆,如将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对照起来记忆,将地球表面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与陆地最低点死海底最深点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拔数据对照起来记忆等。对于有对立关系的地理事象,则可由此及彼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冬季风的源地、性质、风向和影响等联想到夏季风的有关特征和作用。对有因果关系的地理事象,则可由此及彼形成因果联想,如由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所处的风带等推知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农业生产情况等。这样可以降低记忆的难度,还可大大提高记忆的容量,也进一步培养了记忆能力。
4.地理事物分布的记忆要尽可能与地图相结合,与填图练习相结合。通过地图进行比较,能有效记住各类地理事物分布规律和特征。我们还可以利用地图或其他地理图像来帮助记忆某些地理事物,像利用某些省区或国家在地图上的轮廓图形来帮助记忆,如山西省轮廓像平行四边形,法国轮廓像六边形,黑龙江省轮廓像天鹅,山东省轮廓似卧着的骆驼等,这可称作象形记忆。类似这样的记忆方法还有许多。采取这些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将机械记忆变成意义记忆,以提高识记的效果。
此外,还有许多的记忆方法,比如编一些谜语、顺口溜、歌曲;给无联系的地理事物加一些人为意义等,值得作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二、保持已有知识的有效方法 以旧引新,以新带旧,不断复习是巩固识记、减少遗忘、培养和提高记忆能力很重要的方法之一。由于地理学科具有课时少、课时间断时间长等特点,而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根据以上特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关系,即尽可能在复习原有知识基础上,引出新的知识,而在教授新知识时又不忘记联系运用相联系的原有知识。同时还要处理好及时复习和阶段复习的关系。这样才能使记忆的内容具有有效性、长期性。保持是使识记得来的知识在头脑中加以巩固,并将信息加以贮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强化记忆的过程。因为记忆同遗忘就是矛盾的对立体。记忆的实质就是在人的头脑中建立知识的联系,遗忘就是干扰这种联系导致紊乱直至消失。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越高,对识记得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就越精细,头脑中建立的知识联系越牢固,就越不容易遗忘。因此,与遗忘作斗争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对识记得来的地理信息进行精心的编码加工,以加深头脑中的第一印象,为建立牢固的知识联系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及时和形式多样的复习也是强化记忆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遗忘的速度一般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的发生多在记忆的开始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就越来越少,所以及时复习、不断巩固其在头脑中的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要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复习,使之不断加深印象,以达到长期保持强化记忆的效果。
三、运用知识再现,检验和巩固记忆效果
再现是指已经识记并储存在头脑中的地理知识,一旦需要时能够重新映现出来的过程。已有知识或信息的再现可以是在有提示的情况下实现,也可以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实现。例如某个城市位置的再现,可以是在有空白地图的情况提示下,也可以是在没有图的情况下实现,当然后者的知识再现的层次较前者更高一些,说明后者记忆的更清晰,效果更好。关于知识的再现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测、单元考试等形式。特别强调的是知识再现的过程其实也是对已有知识再记忆甚至是整理和升华的重要过程,孔老夫子不就说过“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嘛!
一般来说,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性”。能力培养问题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地理记忆能力作为学生能力中的重要一种,且是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探索更好的教法和学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地理记忆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记忆的乐趣,来取得更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兆钧.中学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2]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新教改地理教学的技巧[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
关键词:地理记忆;识记;保持;再现
地理记忆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地理认知过程的基础。按照现代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记忆就是信息的整理、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对于所有智能活动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学生对于地理事物和现象记忆能力的大小,将会影响到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也会影响到智力的发展。试想,如果学生对于必要的地理概念、事实、原理、规律等不予以记忆,那么观察、思维、表达、创造等怎么能进行呢?当然这里所强调的记忆,不是让学生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一些地名、物产、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而是指学生对于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保持和再现。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应该从对地理知识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和发展地理记忆能力。
一、 识记能力的培养
(一)学生在中学阶段需要识记的主要地理知识
地理知识同其他理科知识相比,需要识记的内容确实比需要理解的内容多,这点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更是突出。但是即使在初中地理中,也有许多需要理解的知识;同时在需要理解的知识中,又有很多的地名、地理数据、地理分布知识、地理事物演变过程等。教学研究和经验表明,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至少以下几类地理知识应予以重点记忆:
一是地理概念的内涵,特别是概念的关键性特征;
二是主要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情况;这两个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的基础。
三是地理事象及其关系,如自然地理环境由太阳辐射、大气、水、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关系又如何?又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大气环流、洋流等,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于气候要素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又如何等。这个部分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及其速度、策略等的必不可少的依据。此外有时候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其他记忆要求。
(二)培养和发展识记能力的主要办法
1.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自觉性,明确识记目的
由于记忆效率首先取决于识记的目的是否明确。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对每一个重点内容应说明其在全章中的地位及与后续章节学习的关系,并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学生实际,进行学习地理的目的性教育,加深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识记这些内容。对于具体的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也要尽可能地说明记忆这些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分析因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结论时,尤其要指出“在不同的经度有不同地方时”这条结论的学习意义。这样使学生对所要求记忆的内容,不仅当堂容易识记,且有利于保持和重现。
2.尽量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完再去记忆
“若要记住,必先要理解它”。只有深刻的理解了,才能真正地感知它,并比较牢固地占有它。如果理解越深刻,那么记忆就越牢固。所以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对于要求重点记忆的内容,应尽可能地不惜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能理解它。如要求学生记忆一个地区气候特点与哪些因素有关,就要分别讲清纬度、海陆、地势高低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对空间观念比较强烈的地理概念、事实,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则可多使用模型等教具进行演示。
3.充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提高与发展记忆能力
所谓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各种地理事象间总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可以通过各种联想来帮助记忆。对于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地理事象,可由此及彼形成接近联想。我们可以把需要记忆的地理事物依其特点分类编组进行分类记忆,如记我国省级行政区名称按照位置分片记忆;可以把需要记忆的同类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记忆;如记七大洲、四大洋名称按面积大小排序记忆,记长江支流按注入长江先后次序记忆;记地质年代按时间顺序记忆等等 ;可以把需要记忆的两类或更多类地理事物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关系进行对应记忆,如将几种外力作用表现形式与它们在地表形成的产物按照因果关系分别对应起来记忆,将我国的天然植被分布、干湿状况分布和年降水量分布对应起来记忆等;也可以把需要记忆的性质与特点形成鲜明对照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记忆,如将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对照起来记忆,将地球表面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与陆地最低点死海底最深点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拔数据对照起来记忆等。对于有对立关系的地理事象,则可由此及彼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冬季风的源地、性质、风向和影响等联想到夏季风的有关特征和作用。对有因果关系的地理事象,则可由此及彼形成因果联想,如由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所处的风带等推知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农业生产情况等。这样可以降低记忆的难度,还可大大提高记忆的容量,也进一步培养了记忆能力。
4.地理事物分布的记忆要尽可能与地图相结合,与填图练习相结合。通过地图进行比较,能有效记住各类地理事物分布规律和特征。我们还可以利用地图或其他地理图像来帮助记忆某些地理事物,像利用某些省区或国家在地图上的轮廓图形来帮助记忆,如山西省轮廓像平行四边形,法国轮廓像六边形,黑龙江省轮廓像天鹅,山东省轮廓似卧着的骆驼等,这可称作象形记忆。类似这样的记忆方法还有许多。采取这些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将机械记忆变成意义记忆,以提高识记的效果。
此外,还有许多的记忆方法,比如编一些谜语、顺口溜、歌曲;给无联系的地理事物加一些人为意义等,值得作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二、保持已有知识的有效方法 以旧引新,以新带旧,不断复习是巩固识记、减少遗忘、培养和提高记忆能力很重要的方法之一。由于地理学科具有课时少、课时间断时间长等特点,而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根据以上特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关系,即尽可能在复习原有知识基础上,引出新的知识,而在教授新知识时又不忘记联系运用相联系的原有知识。同时还要处理好及时复习和阶段复习的关系。这样才能使记忆的内容具有有效性、长期性。保持是使识记得来的知识在头脑中加以巩固,并将信息加以贮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强化记忆的过程。因为记忆同遗忘就是矛盾的对立体。记忆的实质就是在人的头脑中建立知识的联系,遗忘就是干扰这种联系导致紊乱直至消失。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越高,对识记得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就越精细,头脑中建立的知识联系越牢固,就越不容易遗忘。因此,与遗忘作斗争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对识记得来的地理信息进行精心的编码加工,以加深头脑中的第一印象,为建立牢固的知识联系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及时和形式多样的复习也是强化记忆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遗忘的速度一般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的发生多在记忆的开始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就越来越少,所以及时复习、不断巩固其在头脑中的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要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复习,使之不断加深印象,以达到长期保持强化记忆的效果。
三、运用知识再现,检验和巩固记忆效果
再现是指已经识记并储存在头脑中的地理知识,一旦需要时能够重新映现出来的过程。已有知识或信息的再现可以是在有提示的情况下实现,也可以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实现。例如某个城市位置的再现,可以是在有空白地图的情况提示下,也可以是在没有图的情况下实现,当然后者的知识再现的层次较前者更高一些,说明后者记忆的更清晰,效果更好。关于知识的再现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测、单元考试等形式。特别强调的是知识再现的过程其实也是对已有知识再记忆甚至是整理和升华的重要过程,孔老夫子不就说过“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嘛!
一般来说,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性”。能力培养问题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地理记忆能力作为学生能力中的重要一种,且是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探索更好的教法和学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地理记忆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记忆的乐趣,来取得更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兆钧.中学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2]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新教改地理教学的技巧[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