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部分医学生认为有机化学无医学实用性、难度大的现象,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探索,旨在促进临床医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供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医用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R-4;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22-02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为医学生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1-3]。我校临床专业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定向和临床医学教改实验班,有三种不同的培养方案,其中临床医学和临床医学定向班课时相同,教改班的课时较多,教学内容差别不大,在重点教学内容上课时有所增加,常率先实行教学方法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有机化学》选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和我校最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 以“精选、实用、够用、好用”为原则,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分为“重点讲授”与“一般讲授”两个部分。其中重要的结构和官能团的有机物作为重点讲授,比如烷烃、烯烃、醇、醛、酮等,着重于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的讲解,讲清楚命名的原则、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键的断裂和形成等,另外独立的章节——立体异构也是重点,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有机物空间结构的认识。其他的与已讲章节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相似的章节,如脂类本质就是烃类、氨基酸在羧酸的章节就已提到,作为一般讲授。对临床教改班适当增加“重点讲授”课时,减少“一般讲授”课时(主要突出其中重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化学教育是医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后最先接受的大学教育之一。鉴于我国应试教育现状,应通过第一学期的化学教育,让学生逐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树立自主学习理念,摆脱过分依赖老师、课堂和书本,学会观察与思考,树立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首先,注重启发性,不搞注入式。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条件,具体运用好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等。其次,根据学校和系部教改精神和安排,在改革实验班尝试问题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在《有机化学》第十五章脂类的学习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由教师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并制作课件,推荐学生上讲台讲解课程内容,最后教师讲评。对芳香烃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开展讨论并撰写小论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批评性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拓展了知识面。最后,充分发挥各位任课老师的教改积级性和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自选动作”,有创新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发挥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各个相关教改课题的内容和实施需要项目负责人组织进行集体讨论、做到注重细节、反馈信息、检查结果、随时记录、交流总结。
2.教学手段
(1)传统讲授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将其制成图文并茂、多种视觉效果于一体。各教学班级统一多媒体课件。(2)其他教具,如有机化合物球棍模型,鼓励老师自制简单教具。(3)建设化学教研室网站,充实网上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学习。(4)设计情景教育,在某些理论课上引用演示实验的视频。如讲到羧酸的性质酯化反应播放“乙酸乙酯的制备”试验视频,加强对有机物性质和有机反应条件的认识等。(5)通过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
三、改革课程考核和形成性评价
不以考试成绩为学生学习成绩唯一评价方式,平时成绩也是重要的部分,包括学习情况(课堂表现、课后练习、提问、实验等)综合得出,并形成“形成性评价”,以百分制计算。课程的学期总成绩由四部分組成:课堂表现占10分、小测验20分、实验成绩70分;实验分为考勤、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分,分别占15分、40分和15分,评分指标进行规范化。学生最终得分为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做到成绩公平公正。
经过教学改革,我们虽然总结了一些经验,但却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我们改革的覆盖面不全,主要以临床专业为主,应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并加大教学改革的覆盖面和力度。
参考文献
[1]覃军,王祥智,刘毅敏.医学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02,4(4):294-294.
[2]何树华,张淑琼.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10(16):73-74.
[3]吴爱斌,李鹏飞,陈银,龚银香.大类培养模式下非化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J].大学化学,2016,31(9):20-23.
作者简介:张青芳,讲师,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医用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R-4;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22-02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为医学生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1-3]。我校临床专业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定向和临床医学教改实验班,有三种不同的培养方案,其中临床医学和临床医学定向班课时相同,教改班的课时较多,教学内容差别不大,在重点教学内容上课时有所增加,常率先实行教学方法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有机化学》选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和我校最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 以“精选、实用、够用、好用”为原则,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分为“重点讲授”与“一般讲授”两个部分。其中重要的结构和官能团的有机物作为重点讲授,比如烷烃、烯烃、醇、醛、酮等,着重于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的讲解,讲清楚命名的原则、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键的断裂和形成等,另外独立的章节——立体异构也是重点,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有机物空间结构的认识。其他的与已讲章节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相似的章节,如脂类本质就是烃类、氨基酸在羧酸的章节就已提到,作为一般讲授。对临床教改班适当增加“重点讲授”课时,减少“一般讲授”课时(主要突出其中重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化学教育是医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后最先接受的大学教育之一。鉴于我国应试教育现状,应通过第一学期的化学教育,让学生逐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树立自主学习理念,摆脱过分依赖老师、课堂和书本,学会观察与思考,树立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首先,注重启发性,不搞注入式。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条件,具体运用好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等。其次,根据学校和系部教改精神和安排,在改革实验班尝试问题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在《有机化学》第十五章脂类的学习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由教师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并制作课件,推荐学生上讲台讲解课程内容,最后教师讲评。对芳香烃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开展讨论并撰写小论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批评性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拓展了知识面。最后,充分发挥各位任课老师的教改积级性和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自选动作”,有创新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发挥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各个相关教改课题的内容和实施需要项目负责人组织进行集体讨论、做到注重细节、反馈信息、检查结果、随时记录、交流总结。
2.教学手段
(1)传统讲授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将其制成图文并茂、多种视觉效果于一体。各教学班级统一多媒体课件。(2)其他教具,如有机化合物球棍模型,鼓励老师自制简单教具。(3)建设化学教研室网站,充实网上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学习。(4)设计情景教育,在某些理论课上引用演示实验的视频。如讲到羧酸的性质酯化反应播放“乙酸乙酯的制备”试验视频,加强对有机物性质和有机反应条件的认识等。(5)通过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
三、改革课程考核和形成性评价
不以考试成绩为学生学习成绩唯一评价方式,平时成绩也是重要的部分,包括学习情况(课堂表现、课后练习、提问、实验等)综合得出,并形成“形成性评价”,以百分制计算。课程的学期总成绩由四部分組成:课堂表现占10分、小测验20分、实验成绩70分;实验分为考勤、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分,分别占15分、40分和15分,评分指标进行规范化。学生最终得分为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做到成绩公平公正。
经过教学改革,我们虽然总结了一些经验,但却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我们改革的覆盖面不全,主要以临床专业为主,应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并加大教学改革的覆盖面和力度。
参考文献
[1]覃军,王祥智,刘毅敏.医学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02,4(4):294-294.
[2]何树华,张淑琼.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10(16):73-74.
[3]吴爱斌,李鹏飞,陈银,龚银香.大类培养模式下非化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J].大学化学,2016,31(9):20-23.
作者简介:张青芳,讲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