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时期幼儿园德育的有效路径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hong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于2018年11月8日成立。研究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全市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定位,突出重点,立足学校,强调协同,重点围绕“一纵一横”,研究解决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工作纵向衔接和学校、家庭、社会横向协同育人问题。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探索,总结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规律、特点与方法。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办专栏陆续刊登各幼儿园的德育实践研究经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都对幼儿德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幼儿园要发挥幼儿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将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摆在重要位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明确3~6岁幼儿德育的目标、内涵、路径,创新幼儿德育的方式方法,深化研究,强化实践,提高学前阶段德育的实效性,真正为幼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
   循规律,多层次推进德育过程
  凡教育一定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园德育也要尊重幼儿在操作、体验中学习的特点,遵循游戏化、生活化的基本原则,让德育过程更为科学、生动、有趣、自然,突破传统德育过程存在的说教、枯燥、成人视角的桎梏。
  幼儿园德育结合幼儿学习与认识的过程,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推进,即“感受与熏陶”“体验与操作”“表达与展示”。需要强调的是,这三个层面有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并非完全独立或分割,要灵活地运用或整合,充分实现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
  第一层面:“感受与熏陶”——侧重由外而内地影响幼儿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为了引导幼儿萌发爱国之情,组织幼儿观看红色电影、聆听红色故事,增加对祖国发展历史的认知,感受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观看祖国成就展、科技展等相关展览或影视频资料,感受祖国的伟大,萌发国家自豪感;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相关题材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化的特色与魅力,等等。通过选择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达到引导拓展认知、丰富感受的主要目的。
  第二层面:“体验与操作”——侧重幼儿的亲身参与和直接感知以建构实际经验。仍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组织幼儿进行传统民间工艺制作、制作和品尝传统特色美食、玩一玩民间游戏等,在特定的节日中感受传统的仪式、活动等,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喜爱之情。再如,在一日生活中为各年龄段幼儿提供适宜的参与劳动的机会,通过让幼儿参与到打扫卫生、整理物品、分发碗筷等工作之中,将劳动教育自然融入幼儿园一日环节之中,培养幼儿服务自己、服务他人的责任感。通过参与到真实的情境中,能够达到进一步建构并丰富相关经验,激发情绪情感的教育效果。
  第三层面:“表达与展示”——侧重幼儿用外显行为表征其道德认识、情感与体验。一般这是在充分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表达与展示。比如,在幼儿调查并了解中国科技成果、特色建筑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材料通过玩具作品、美工作品、绘画等形式进行制作和展示;再如,幼儿园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献爱心、唱红歌、讲述红色故事、“我的旅游故事”等展示活动,引导幼儿将感受和经验进行梳理并外显出来。通过表达与展示,能够进一步强化幼儿原有的认识、感受和体验,同时锻炼幼儿的表达表现、人际交往、想象与创造等能力。
   全方位,系统建设德育实践模式
  德育的落地需要系统地构建。一方面,德育的内涵十分丰富,与素质教育、公民教育、社会性教育、品德教育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内涵与外延很难清晰划分。在幼儿园实施德育的内容需要根据幼儿年龄段特点进行细致地筛选与规划,避免过于宽泛而难以落地,或者某方面教育内容的缺失。另一方面,德育实施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以发挥德育的积极效果。总之,幼儿园德育实践需要进行系统规划,明确定位,建章立制,方能确保幼儿园德育的实效性。
  第一,内容规划需科学而精要。德育过程的开展离不开相应载体,幼儿需在对具体内容广泛的体验中感受德育的丰富内涵。然而,在幼儿园德育实践中存在德育内容窄化的现象,即将德育等同于社会领域教育,仅从幼儿自我管理、人际交往、秩序规则方面开展德育实践。也有幼儿园将德育内容进行拓宽,将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文明礼仪、文化传承、服务自我与服务他人、学习品质、社会责任、归属感、安全与法治等均纳入德育内容范畴,融入五大领域教育之中。幼儿园阶段并没有德育大纲,而从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角度而言,德育需要尊重德育本身的学科逻辑。有研究者认为,德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思想认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政治立场教育、法律法规通识教育、美好品质的道德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王云,刘亚平,2018)。也有研究者将德育划分为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幼儿园可以在细致研究德育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特点、立足本园师幼实际,进行细致规划,让德育更为科学,德育目标更聚焦,德育成效更突显。
  第二,实践过程要“双主体育人”。有研究者提出,影响德育课程实施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课程本身的特征,比如说德育课程方案的复杂性、可操作性等;其次,学校层面的因素,包括校长的领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学生的个人素质等;最后,校外资源的提供与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张磊,2018)。可见,除了关注德育内容的建构,也要关注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幼儿园德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对幼儿实施的德育,也不可忽视对教师师德的培养、对家长行为的规范。潜移默化、示范模仿是德育的鲜明特点,成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效仿的“对象”,成人行为对幼儿的影响要远比对其告知、说教的影响更大。因此,幼儿园德育建设要坚持“双主体”的思路,注重培养热爱教育、身心健康、品性良好、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同时转变家园共育的观念,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明确自身教育责任,加强修养,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积极正向的榜样。   第三,实施基于课程的评价模式。德育是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德育不能只做不评或只评不做,避免德育流于形式,或过于随机。德育评价要立足园所开展德育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评价,包括对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等多方面的评估。德育评价要将抽象概念进行转化,注重评价的真实性、过程性,将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自然表现出的思想认知、情绪情感、行为习惯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并根据发生的具体情境进行客观分析。教师、家长、幼儿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的侧重点要在于积极行为的激励,比如成长轶事、好习惯打卡、学习故事等幼儿德育评价工具,及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幼儿德育活动教研、德育家长沙龙等面向成人的反思与评价方式,将德育评价自然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中。
   一体化,整合德育资源实现协同发力
  教育不是空中楼阁,必然受到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影响,幼儿德育需要在立足学段特點、园所特点的同时,协同衔接资源,注重整体建构,实现教育过程多个主体的协同发力。
  一方面,幼儿园要进行学校(幼儿园)-家庭-社区(社会)的横向协作。幼儿园在发挥德育主阵地作用的过程中,要以多种形式与家庭和社区进行有效联动,挖掘其文化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等,共同对德育过程施加积极影响。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然而,由于时空、人力、物力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幼儿园中能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幼儿园中进行的行为习惯、传统美德教育,要在家庭中一以贯之地坚持,还可以让家长利用节假日,通过参观走访、活动体验、一对一个性化教育的方式,带领幼儿更长时间、更深入地感受多元传统文化,或邀请有传统文化特长的家长走进班级之中,以家长助教的方式引导更多幼儿体验。再如,社区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比如棉幼毗邻梅兰芳先生故居,就可以将京剧文化自然引入幼儿园,通过组织幼儿参观故居、体验京剧表演活动、在区域中制作京剧服装发饰等多种活动,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另一方面,幼儿园要进行幼、小德育的纵向贯通育人。从时间线索而言,幼儿德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要打破“只顾眼前”的思维方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德育。这就意味着幼儿园需要建构德育衔接体系,既要注重学段内部的衔接,即小班、中班、大班各个年龄段德育的衔接,遵循幼儿德育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规律,明确每个年龄段德育的着眼点、达成的目标、适宜的方式方法,也要注重跨学段的德育衔接,建立跨学段交流研讨机制、跨学段反馈机制,比如定期与小学开展“同课异构”,深入探讨不同学段的共性与差异;再如幼儿入小学后,对家长和教师就幼儿适应情况进行访谈,反思幼儿园阶段德育的成效,进一步明确学前阶段德育的重难点。在此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其他学段德育工作的研究,借鉴其优秀经验,比如《中小学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指出,“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这一理念与幼儿园阶段德育思路是一致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德育的定位;再如,《大纲》指出中小学德育内容包括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等,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学段差异,明确幼儿园德育的具体范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幼儿园德育可以说一直在开展的过程中,并且随着多方德育政策的出台,其实践成效在持续地改进,也形成了一定有益经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幼儿园德育仍存在诸多挑战与困难,比如学前阶段德育目标、内容体系及评价手段的缺乏,德育实践骨干的缺乏,德育幼小衔接机制不完善,等等。然而,相信通过德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通过德育大中小幼各学段的衔接沟通,幼儿园德育定能突破藩篱,实现科学化、系统化、持续化,实现幼儿德育过程知情意行的统一,真正为幼儿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请认真考虑一下,你的每一个学生是怎样以及在哪里利用(不是“度过”,而是“利用”)他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的。而且要利用得合理。  这里,我又要提到书籍了。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可能你是在很边远偏僻的地方工作的,可能你那个村庄和文化中心要相距数千公里,学校里也许会有许多欠缺,但是如果你那里有一个书籍的王国,你就有可能把工作提高到这样的教育学素养的水平,并且取得这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研究生信息采集和反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着重介绍了系统结构,开发技术与相关控件,设计流程,服务器端程序的实现以及客户端程序的实现。使用的编程语言主要是java,使用的开发平台是JBuilder10,使用的数据库则是SQL server2000。本系统主要面向两类人员使用:在校的研究生及管理研究生工作的教学秘书、辅导员,他们对系统的使用拥有不同的权限,其主要目的是便于研究生教学秘书、
【摘要】“无线电测向”是科技实践活动,作为班集体实践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锻炼实践探索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同时,结合班级文化的建设,能够塑造学生自信坚韧的品质,形成班级文化的特色。  【关键词】无线电测向 兴趣 班集体建设  班集体是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创造的大工程,是小集体的凝聚,更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创建一个学生喜爱的班集体,是每个班主任在建设班集体中的追求。接手新的班级,我用
娃娃家通常是小班幼儿最喜欢去的活动区之一。这是因为娃娃家的材料不仅能够给幼儿带来“家”的感觉,帮助幼儿稳定情绪,缓解心理焦虑,而且在摆弄操作这些材料时,能够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逼真性材料必不可少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经常缺乏角色意识,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游戏行为受玩具材料影响较大,主要由材料刺激引发游戏情节与行为。投放形象逼真的玩具材料,更有利于小班幼儿更快地进入游戏情境,
动植物元素的大自然灵感,线条组合勾勒而成的轮廓,支撑当下珠宝创作的两大潮流,通过今年的新作完美融合。  摄影:JOAN BRAUN 造型:王忞MIN WANG  左页:黄金镶钻、  宝石花卉耳坠Cartier  黄金伴钻宽手镯Repossi  本页:几何形红宝石  伴钻项链  Van Cleef
《数学课程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崭新的学习领域,它顺应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体现了“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为教师提供了新型教学方式的指导,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学习的渠道。  本文通过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效率,师生关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得出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促进
【前情提要】为了躲避同事秦美娇介绍对象,女医生易嘉禾不得不找到相识不久的唐观冒充她的男朋友,却没想到唐观早就对她情根深种。在唐观对易嘉禾展开的持续的爱的攻势下,作为一个亲密关系恐惧症患者,易嘉禾自以为对爱情敞开了心扉,却在唐观策划的一次惊喜求婚现场彻底崩溃。受到打击的唐观将何去何从?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了易嘉禾的心理疾病?请继续阅读川妮的长篇小说《婚姻几何》。  孤独的圆  一  我把一切都搞砸了。唐
当前,我国在整体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型人才匮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一个现实又迫切的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商业软件供应商,甲骨文公司进入中国二十年来,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计划,推出了很多独特的人才培养项目,对于中国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专访。我知道今年是甲骨文在中国成立的20周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在文化问题上所具有的一种积极精神状态,它是一个民族能够在文化上有新创造的精神底气,是一个民族能够走向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必备条件。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院以长安文化为重要资源,从物
生命飞逝。肉体与灵魂像流水似的过去。岁月镌刻在老去的树身上。整个有形的世界都在消耗、更新。不朽的音乐,唯有你常在。你是内在的海洋,你是深邃的灵魂。在你明澈的眼瞳中,人生决不会照出阴沉的面目。成堆的云雾,灼热的、冰冷的、狂乱的日子,纷纷扰扰、无法安宁的日子,见了你都逃避了,唯有你常在。你是在世界之外的,你自个儿就是一个完整的天地。你有你的太阳,领导你的行星,你的吸力,你的数,你的律。你跟群星一样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