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数学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给予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生动的操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如教学《10的认识》一课,在“10的组成和分解”的学习中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个组员尝试分小棒。接着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10的组成一共有几种?从这几种方法中你能想到什么?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的记住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开了:“我是回忆小棒分法记住的。”“我是按顺序记住的。”“我是记一个,再交换一下位置再记”,等等。学生在“10的分解和组成”的活动中一直积极参与,动手又动脑,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且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课堂精心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精心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小辩论、到社会上调查、收集数据、提出问题等都是数学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既可以在课内当堂完成,也可以在课内外结合完成;既可以在几分钟时间内完成,也可以经过较长时间观察,反复实践、探索研究后解决;既可以是课内某个简单的数学应用题,也可以是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可以把得到的结果口头表述,也可以形成小研究报告。如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克、千克”等知识后,在教学活动课上我安排学生把准备好的水果、盐、塑料薄膜、绳子、卷尺等实物进行买卖,学生分角色充当售货员和顾客主动参与,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活动中,他们通过称一称、量一量,知道了一千克有多重,一米大概有多长,又通过算一算进行了收付钱,进一步建立了质量单位、长度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概念。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观察操作,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总之,在选择活动形式时,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趣味性、思考性和可操作性。
三、课后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巩固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应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利用课外活动落实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应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只有让学生多做有创意的实践作业,多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培养强烈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使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在学生心目中大大缩短。还有,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调查活动,数学调查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把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数学调查就是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对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某一问题进行直接的、有计划的了解和分析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华。组织小学生开展数学调查,要恰当地布置任务,设计科学的调查记录表,对调查的方式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在中、高年级开展家庭收入和住房面积调查活动,同学们利用走访、调查等方式得到数据,计算出结果,填好表格,并通过此活动写出调查报告。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在新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教学专业技能,精心设计教学,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应用数学,从而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作者电话:13885913786;邮箱:1500717560@qq.com)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给予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生动的操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如教学《10的认识》一课,在“10的组成和分解”的学习中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个组员尝试分小棒。接着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10的组成一共有几种?从这几种方法中你能想到什么?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的记住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开了:“我是回忆小棒分法记住的。”“我是按顺序记住的。”“我是记一个,再交换一下位置再记”,等等。学生在“10的分解和组成”的活动中一直积极参与,动手又动脑,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且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课堂精心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精心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小辩论、到社会上调查、收集数据、提出问题等都是数学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既可以在课内当堂完成,也可以在课内外结合完成;既可以在几分钟时间内完成,也可以经过较长时间观察,反复实践、探索研究后解决;既可以是课内某个简单的数学应用题,也可以是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可以把得到的结果口头表述,也可以形成小研究报告。如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克、千克”等知识后,在教学活动课上我安排学生把准备好的水果、盐、塑料薄膜、绳子、卷尺等实物进行买卖,学生分角色充当售货员和顾客主动参与,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活动中,他们通过称一称、量一量,知道了一千克有多重,一米大概有多长,又通过算一算进行了收付钱,进一步建立了质量单位、长度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概念。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观察操作,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总之,在选择活动形式时,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趣味性、思考性和可操作性。
三、课后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巩固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应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利用课外活动落实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应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只有让学生多做有创意的实践作业,多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培养强烈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使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在学生心目中大大缩短。还有,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调查活动,数学调查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把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数学调查就是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对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某一问题进行直接的、有计划的了解和分析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华。组织小学生开展数学调查,要恰当地布置任务,设计科学的调查记录表,对调查的方式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在中、高年级开展家庭收入和住房面积调查活动,同学们利用走访、调查等方式得到数据,计算出结果,填好表格,并通过此活动写出调查报告。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在新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教学专业技能,精心设计教学,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应用数学,从而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作者电话:13885913786;邮箱:15007175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