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不断转变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针对初中历史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有关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历史教学等方面的策略,希望对初中历史的教学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历史;全面优化
一、 传统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 教学模式死板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不适应新课标的改革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学是一个知识点十分繁琐的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客观发展。许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就是将历史故事背景对学生进行介绍,并根据历史故事背景延伸至要讲到的知识内容,然后上课时就以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消化吸收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扮演一个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2. 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所以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只是停留在基本的了解方面,不能对知识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上课的时候将过多的时间安排在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方面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质疑,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能从与学生的互动中增加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应该利用课下时间积极与学生沟通并利用上课时间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达到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及时解决学生问题的效果,并能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课下时间也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二、 案例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教师的教学大概分为课程导入、合作学习、总结归纳、练习题设置等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學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当中,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笔者就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提出了以下一点建议。
1. 课程导入
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对课程进行导入,那如何利用案例教学法将历史课程进行导入就成了教师开展教学导入的重要环节。案例教学法具有相关性,就是说教师的教学应该紧扣学生的生活从而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所以教师在课程导入时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例如教师在教学《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教师可以以问题作为课程的导入,“现在我们的房子都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高楼大厦”,教师接着说道“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住的房子又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和现在我们住的有什么相似之处,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整个课程导入用时五分钟,教师在课程开始以提问和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转变学生配合教师教学的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谈论的过程中得出对知识点的重要理解。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合作学习确立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自由结成小组进行讨论并在规定的讨论时间内得出小组内的想法,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对整个小组的具体想法进行阐述,这样不仅让全班都能了解到小组内的想法,还能使小组内不能通过讨论解决的问题让全班学生讨论解决进而得出结果。例如教师在教学《秦王扫六合》,组织学生讨论针对秦王扫六合进行深入讨论,在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有的小组提出“秦王扫六合统一了中华民族,使祖国不再是分崩离析的状态”,但是有的学生就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秦王统一六合虽然统一了中华民族,但是统一就有战争,在战争中有更多无辜的百姓因此失去了生命,也有很多家庭因为战争流离失所”,每个小组阐述了小组内的观点,大家将不同的观点讲述出来使学生在认识问题时能够更加全面。教师在学生讨论之后,讲一些关于秦国的实例故事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学生对历史典故的了解,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秦王扫六合知识点的理解。
3. 归纳汇总
教师在教学内容讲解之后,学生在脑子中不能产生直观的印象,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讲述之后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汇总,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产生一个清晰的框架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侵略与反抗》时,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记忆上就会使学生分不清条约的名称和内容,容易将名字和内容混淆,教师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能够在脑子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构架,能够清晰了解到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也正是由于这个条约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我国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之后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梳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4. 练习题设置
传统的练习题设置都存在着练习题过于繁重,忽略了学生的客观发展并且没有起到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教师在设置练习题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在尊重学生客观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法在使用时应该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所以教师在布置练习题时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学生设计有梯度多层次的练习题。学生在学习的接受能力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教师应该为不同能力的学生安排不同的练习题,在练习的过程中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 结语
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并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树清.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初中历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2-93.
[2]陈飞.新课改视角下初中历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考试周刊,2014,97.
作者简介:
刘卫平,江苏省泰州市,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历史;全面优化
一、 传统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 教学模式死板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不适应新课标的改革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学是一个知识点十分繁琐的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客观发展。许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就是将历史故事背景对学生进行介绍,并根据历史故事背景延伸至要讲到的知识内容,然后上课时就以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消化吸收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扮演一个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2. 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所以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只是停留在基本的了解方面,不能对知识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上课的时候将过多的时间安排在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方面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质疑,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能从与学生的互动中增加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应该利用课下时间积极与学生沟通并利用上课时间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达到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及时解决学生问题的效果,并能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课下时间也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二、 案例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教师的教学大概分为课程导入、合作学习、总结归纳、练习题设置等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學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当中,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笔者就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提出了以下一点建议。
1. 课程导入
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对课程进行导入,那如何利用案例教学法将历史课程进行导入就成了教师开展教学导入的重要环节。案例教学法具有相关性,就是说教师的教学应该紧扣学生的生活从而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所以教师在课程导入时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例如教师在教学《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教师可以以问题作为课程的导入,“现在我们的房子都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高楼大厦”,教师接着说道“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住的房子又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和现在我们住的有什么相似之处,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整个课程导入用时五分钟,教师在课程开始以提问和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转变学生配合教师教学的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谈论的过程中得出对知识点的重要理解。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合作学习确立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自由结成小组进行讨论并在规定的讨论时间内得出小组内的想法,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对整个小组的具体想法进行阐述,这样不仅让全班都能了解到小组内的想法,还能使小组内不能通过讨论解决的问题让全班学生讨论解决进而得出结果。例如教师在教学《秦王扫六合》,组织学生讨论针对秦王扫六合进行深入讨论,在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有的小组提出“秦王扫六合统一了中华民族,使祖国不再是分崩离析的状态”,但是有的学生就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秦王统一六合虽然统一了中华民族,但是统一就有战争,在战争中有更多无辜的百姓因此失去了生命,也有很多家庭因为战争流离失所”,每个小组阐述了小组内的观点,大家将不同的观点讲述出来使学生在认识问题时能够更加全面。教师在学生讨论之后,讲一些关于秦国的实例故事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学生对历史典故的了解,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秦王扫六合知识点的理解。
3. 归纳汇总
教师在教学内容讲解之后,学生在脑子中不能产生直观的印象,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讲述之后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汇总,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产生一个清晰的框架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侵略与反抗》时,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记忆上就会使学生分不清条约的名称和内容,容易将名字和内容混淆,教师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能够在脑子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构架,能够清晰了解到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也正是由于这个条约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我国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之后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梳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4. 练习题设置
传统的练习题设置都存在着练习题过于繁重,忽略了学生的客观发展并且没有起到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教师在设置练习题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在尊重学生客观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法在使用时应该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所以教师在布置练习题时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学生设计有梯度多层次的练习题。学生在学习的接受能力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教师应该为不同能力的学生安排不同的练习题,在练习的过程中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 结语
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并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树清.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初中历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2-93.
[2]陈飞.新课改视角下初中历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考试周刊,2014,97.
作者简介:
刘卫平,江苏省泰州市,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