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面对新课标下的数学作业设计,教师不仅要有一个正确的作业观,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而且要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努力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新型作业,使作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遵循童趣性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与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教师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他家去玩。小熊说,他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能帮小兔找到小熊的家吗?”像这类“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入故事情节中,改变了以往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计算能力。
二、遵循探索性原则,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正如古人所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实验、思考、讨论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内部智力活动,使数学学习更加切实有效。
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挖掘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你仔细观察花丛中的蝴蝶、图片上的天安门,你有什么发现?你对具有这种特征的事物有什么感觉?
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运用多种知识对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数感,培养探究能力。《课程标准》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而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索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安排学生调制奶茶或饮料,让学生在“玩”中实践,进而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4.小课题探究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促使他们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还有助于他们自主建构知识。如学习“比例尺”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给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家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这样改?请根据以上内容写一篇探究报告。
三、遵循生活性原则,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努力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教师让学生当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爸妈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请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人民币金额。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这样,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就趣味化、生活化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兴趣,还增强了他们运用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遵循层次性原则,使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之一。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条件和发展的机会,使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可采用“作业超市”的形式设置三类题目:A类为基本题,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用来巩固新知;B类是基础题,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C类是发展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有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如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教师可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
A级:(1)5.4×72 5.4×28
(2)(1.25 2.5)×4
B级:(1)5.4×99 5.4
(2)7.5×10.1
C级:(1)7.4×5.6 7.4×5.4-7.4
(2)8.4×7.2 0.84×28
通过这样的层次性作业,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更使他们在数学作业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五、遵循开放性原则,使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过去那种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了。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收集、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结论,最后完成作业。教师的作业设计不应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是展示创作成果的。例如,学习利息这一知识后,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作业。如调查目前银行利息情况并做专题小报告,帮助家长拟订一份储蓄计划,学习填写存单,计算利息税等。如此丰富的作业,学生一定能找到符合自己个性的题目,对题目的解答也一定是多彩而富有创造精神的。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天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遵循童趣性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与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教师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他家去玩。小熊说,他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能帮小兔找到小熊的家吗?”像这类“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入故事情节中,改变了以往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计算能力。
二、遵循探索性原则,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正如古人所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实验、思考、讨论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内部智力活动,使数学学习更加切实有效。
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挖掘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你仔细观察花丛中的蝴蝶、图片上的天安门,你有什么发现?你对具有这种特征的事物有什么感觉?
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运用多种知识对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数感,培养探究能力。《课程标准》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而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索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安排学生调制奶茶或饮料,让学生在“玩”中实践,进而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4.小课题探究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促使他们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还有助于他们自主建构知识。如学习“比例尺”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给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家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这样改?请根据以上内容写一篇探究报告。
三、遵循生活性原则,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努力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教师让学生当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爸妈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请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人民币金额。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这样,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就趣味化、生活化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兴趣,还增强了他们运用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遵循层次性原则,使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之一。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条件和发展的机会,使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可采用“作业超市”的形式设置三类题目:A类为基本题,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用来巩固新知;B类是基础题,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C类是发展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有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如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教师可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
A级:(1)5.4×72 5.4×28
(2)(1.25 2.5)×4
B级:(1)5.4×99 5.4
(2)7.5×10.1
C级:(1)7.4×5.6 7.4×5.4-7.4
(2)8.4×7.2 0.84×28
通过这样的层次性作业,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更使他们在数学作业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五、遵循开放性原则,使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过去那种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了。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收集、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结论,最后完成作业。教师的作业设计不应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是展示创作成果的。例如,学习利息这一知识后,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作业。如调查目前银行利息情况并做专题小报告,帮助家长拟订一份储蓄计划,学习填写存单,计算利息税等。如此丰富的作业,学生一定能找到符合自己个性的题目,对题目的解答也一定是多彩而富有创造精神的。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天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