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数学课本的“阅读”价值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a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笔者曾经就当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几个“误区”(详见2005年《小学数学教育》第10期《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剖析》一文),其中特别提到课堂教学的“三无现象”,即无看书、无板书、无作业。最近,笔者就数学课堂的文本阅读问题再次进行了专题访谈和课堂观察,发现现今的数学课堂,数学课本的阅读价值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
  在访谈中有些低年级老师认为,现在的数学课本(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得像卡通画册一样,一旦课堂上让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常常被那些精美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关注数学知识本身;而一些高年级教师认为,现在的数学课本缺乏可读性,主要是给教师看的,学生要么看不懂,要么看了也没有启发性;还有部分年轻老师则认为,课前让学生阅读课本会影响课堂新知教学的新颖性,课上阅读课本有时会阻碍课堂学习的节奏,而课后阅读课本常常流于形式。
  那么,课堂上要不要让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数学课本的阅读价值该如何体现?
  下面以二年级“认识乘法”一课新知教学中的四次阅读课本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第一次阅读——观察主题图,捕捉数学信息。
  新课开始,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动物乐园情境(如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主题图,并思考如下三个问题:(1)图上有哪几种动物?
  (2)这些动物是怎样排列的?
  (3)要求图上有几只鸡、几只兔,怎么办?
   ■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利用生活经验,捕捉数学信息,并回顾已经学过的相关旧知(同数相加)。
  第二次阅读——观察与模仿,学会操作表达。
  在学生初步学习“几个几”的新知之后,为了及时巩固这一学习难点,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模仿性操作的活动。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小棒图:
   ■
  数一数第(1)题的小棒是几个几,再照样子摆一摆,然后在方框里填上数,并说一说摆和填的结果。
  这样的阅读设计,让学生把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和模仿中获得对“几个几”这一新知的感性认识,为接下来抽象为乘法运算做了必要铺垫。
  第三次阅读——接受式学习,符合知识特征。
  首次揭示了乘法运算的算式之后,为了让学生了解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师设计了阅读课本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以接受式学习的方式获得关于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相关知识。
   ■
  这样的阅读,符合此时知识学习的特征需要。因为有关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知识,是属于“陈述性知识”(根据华东师范大学皮连生教授《智育心理学》一书中对广义知识的分类,另两类知识是“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而陈述性知识,常常是一些数学事实和数学规定,不需要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只需要让学生进行有意义接受式学习。因此,直接让学生阅读课本,符合知识特征,省时高效。
  第四次阅读——观察与书写,巩固所学新知。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来源和含义之后,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书写,把刚刚内化的新知及时进行外化。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上的直观图,思考以下问题:(1)每组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绳?(2)图上小朋友一共是几个几?(3)用加法怎样计算?(4)用乘法怎样书写算式?
   ■
  这样的阅读课本设计,把阅读与书写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让学生首次正式学会书写乘法算式,获得对乘法含义的丰富理解。
  以上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所学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在新知学习时合理设计了四次数学阅读,充分发挥了数学课本的阅读价值,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直观而多样,丰富而深刻。
  文本的价值在于阅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数学课本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文本,数学课本不仅是给教师用的,更是给学生用的。叶圣陶也曾说过:“课本必须善读。”阅读是学生学习权的重要内容,读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课前让学生看书预习,在课中让学生看书自习,在课后让学生看书复习,都是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榕树爷爷,您那耀眼的翠绿,让校园更加璀璨。我永远爱您啊,苍翠挺拔的榕树爷爷!”  在赣州市嵯峨寺小学五(1)班赵书淳笔下,学校里的那棵被他昵称为“榕树爷爷”的古榕树已在他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棵古榕树有500多年了,是赣州市的一号古树。近年来,赣州市嵯峨寺小学围绕这棵大榕树积极建设榕树文化,取得良好反响。  走进校园,环顾四周,一棵榕树覆盖了大半个校园,茂盛的树叶中,又有许多嫩绿的新叶
期刊
为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奉新二中开展了为期3天的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开展以“校园、生活、和谐”为主题的钢笔、毛笔、绘画和电脑制作作品展示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二是开展以“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文艺汇演,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近年来,为将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奉新二中坚持举办以学生书法、绘画作品和文艺汇演为主要内容的 “校园艺术节”,激发了全校师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语文教育书简-八》)这种“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特征,应该在练习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因为“练习”本就是学生的练习,自然应该让学生“自为”“自求”。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自主”。  围绕练习课通过“自主”练习提高有效性,四位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作了精彩的阐述。  他们对练习课的定义比较一致:是新授课的
期刊
在杭州“千课万人”会上,特级教师许卫兵执教的“认识小数”这节课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教师的课前预设与生成是那么的自然贴切,教学过程处理是那么的准确与灵活,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充分体现了教师自身丰厚的数学素养和敏捷的教学思维。这堂课,如一道清澈的小溪,自然、清晰,简约又充满张力。  【片段一】对接的智慧  师:许老师到了杭州后,到超市买了一些东西。(课件出示:美工刀、铅笔、橡皮等,)提问:用了多少
期刊
算法初步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新增内容,算法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已逐渐成为每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循环结构是算法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宋老师在教学这节课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立足教材,以教材内容为新知生长点,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辅助教学,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让学生主动建构新概念。  【片段一】以教材实例引入创设
期刊
特级教师贲友林执教的一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练习课,既没有生动鲜亮的多媒体课件,也没有丰富多样的素材,有的只是一张很平常的长方形纸,而整节课的展开围绕着的也正是这张纸。听完这堂课,我只想说:“这节练习课,简约而精彩!”现摘取几个片段,与同仁们共享。  【片段一】开门见山 简洁切入  师:请大家拿出课前发的一张长方形纸。今天这节课,我们借助这张纸,上一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练习课。(板书课题) 
期刊
以往的教师培训往往局限在本地,或聘请外地专家来做几场讲座,或组织部分教师到附近兄弟学校听几节课。参与培训的教师很难感受到区域文化的差异、管理行为的差异、教学理念的差异、学习风格的差异。为打破地域局限,激发培训活力,众多教师培训组织机构开始做起了“异地”文章。异地培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组织难度大、经费花销大,面临着诸多困难。尤其是异地听课,由于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喜好不同,更是难上加难。但是,
期刊
笔者有幸聆听了一堂全国一等奖得主执教的“Don’t eat in class”一课。执教者着力挖掘了教材中隐藏的内涵,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寻找规章制度,让在座的师生进入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片段。  【片段一】情景设置,引出规章制度  T:Listen to the song “I’m so happy” ,play it for twice.  T:Listen again and sing a
期刊
语文课堂表演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符合他们年龄特点,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感悟文本、走进文本的重要方式。可以说,表演让语文课堂更加灵动,更有情趣,能帮助学生与文本进行最亲密接触,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请看特级教师于永正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的。  师:刚才有好几个同学画出不理解的词是“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请你们读这两句话,想站的就站,想坐的就坐,可以做一些动作。通过你们
期刊
在全国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江苏潘雪琪老师执教了“秒的认识”一课。课堂上,教师组织了许多的数学体验学习活动,使学生对“秒”这一时间概念的理解更入微。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享。  [片段一] 动静结合体验1秒时长  师:时间是1秒1秒过去的,你会用声音或动作把1秒1秒的节奏表示出来吗?  生(齐声):能!  师:这样吧,大家拿出钟面,自己看一看,听一听。(学生开始观察,倾听)谁愿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