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的世界就是教学的世界。只要有机地把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就能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就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价值性,也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质疑欲。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也就达到了活学活用、活用活学的境界,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的联系,诱发学生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反思等数学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如何让学生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相识的接纳心理。
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刚接触数学,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春游是一件足以让孩子们快乐的事情。面对低年级的小同学,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要去春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到商店去买吃的!”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实际开始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当春游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做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春游购物做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高年级的学生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要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二、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的同时就在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正确引导孩子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我们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潜在的美,真诚地牵起孩子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走进充满智慧魅力的乐园,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如在教学数学图形的对称性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实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三、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很有用”,它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但它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生活情境,采撷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生活信息。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的应用了数学知识。如教了“元、角、分的认识”后,教师布置一个简易商品店,标上“一盒彩笔20元,一个文具盒6元5角,一块橡皮5角,一支铅笔4角,一个削笔刀7元5角”。让同学们轮流扮演营业员和顾客,买你最想买的一件商品。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兴趣高涨。在学生对钱数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师问:“老师给你20元钱,谁能告诉老师最多可以买到那几样商品?”学生的想象得到了激发,定会争先恐后地相位想为角是教师出某划策,让学生体会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年4月。
[2]、贺斌、《小学数学要“生活化”》、《课程教学研究》、2006年第12期总第154期。
[3]、贺斌、《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课程教学研究》、2006年第12期总第154期。
[4]、潘海燕、《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新华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
[5]、张启航、《山西教育》、山西教育报刊社、1956年11月创刊。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的联系,诱发学生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反思等数学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如何让学生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相识的接纳心理。
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刚接触数学,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春游是一件足以让孩子们快乐的事情。面对低年级的小同学,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要去春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到商店去买吃的!”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实际开始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当春游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做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春游购物做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高年级的学生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要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二、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的同时就在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正确引导孩子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我们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潜在的美,真诚地牵起孩子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走进充满智慧魅力的乐园,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如在教学数学图形的对称性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实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三、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很有用”,它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但它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生活情境,采撷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生活信息。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的应用了数学知识。如教了“元、角、分的认识”后,教师布置一个简易商品店,标上“一盒彩笔20元,一个文具盒6元5角,一块橡皮5角,一支铅笔4角,一个削笔刀7元5角”。让同学们轮流扮演营业员和顾客,买你最想买的一件商品。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兴趣高涨。在学生对钱数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师问:“老师给你20元钱,谁能告诉老师最多可以买到那几样商品?”学生的想象得到了激发,定会争先恐后地相位想为角是教师出某划策,让学生体会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年4月。
[2]、贺斌、《小学数学要“生活化”》、《课程教学研究》、2006年第12期总第154期。
[3]、贺斌、《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课程教学研究》、2006年第12期总第154期。
[4]、潘海燕、《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新华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
[5]、张启航、《山西教育》、山西教育报刊社、1956年11月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