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对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而且能够终生受益的课程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概论》课;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量事实证明,大学生仅仅掌握一点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为此,就必须大力推进《概论》课的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努力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而且能够终生受益的课程。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对《概论》课进行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突出重点,通过讲授把道理讲深讲透
在《概论》课教学中,有个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内容多,课时少。面对这个问题,有的教师对教材的内容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头到尾讲给学生听。这样做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内容多、课时少。同时,由于满堂灌,学生就只能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有人讥讽这种教学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听的味同嚼蜡,呆若木鸡。”
解决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最有效的办法是突出重点。所谓重点,既是教材中最基本的观点,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观点。除此以外的其他内容则可视为非重点。对于非重点,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完全由学生通过自学去把握。而对于重点,教师则要下工夫浓墨重彩地去讲,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力求讲深讲透。只要讲深讲透就不必担心学生不爱听。马克思有句话说得非常精辟,他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只要理论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这就是说,教师只要能够抓住事物的根本,把道理讲深讲透,那就能够说服人,而对于能够说服人的道理,学生必然是爱听的,学生不爱听的只是那些脱离实际不能服人的空道理。
比如在讲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我们把怎样理解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重点问题加以说明。首先提醒学生注意,社会主义是个新生事物,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才对社会主义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我们从解释社会这个概念入手层层深入下去,最终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原来,社会是由具有一定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人连接起来的群体。社会主义就其词意而言,可以说是从社会群体利益出发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想体系。这个词意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只考虑少数人富裕,而社会主义则强调共同富裕,更让全社会成员都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对于这番讲解,学生听得很投入,并普遍表示认可。他们说,过去弄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对于坚持社会主义的宣传非常反感,老师的讲解使我们豁然开朗,这样理解社会主义,怎么会不拥护社会主义呢?
二、找准疑点,通过讨论帮学生释疑解惑
把重点讲深讲透虽然十分重要,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除学生思想深处的种种疑惑。事实上,学生在阅读教材、课堂听讲和接触社会实际的过程中是思考很多问题的,有些问题通过思考想通了,而有些问题却往往百思不得其解。
例如在讲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之后,有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毛泽东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倡导者,对这条思想路线理解之深无人可及,然而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却屡屡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犯下了许多严重错误,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如此看来,理解和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何在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非常多,他们是藏在学生头脑中的思想疙瘩,事实困扰着学生。
这些思想疙瘩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绊脚石,如果不设法踢开这些絆脚石,那么学生就不可能接受我们所讲的道理。要解开学生头脑中的思想疙瘩,一个最好的办法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具体做法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的基础上,找准疑惑之点,并把这个疑惑之点形成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摆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的确是他们头脑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是他们想弄清而一时未能弄清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通过讨论解除疑惑的强烈愿望。第二步,引导学生围绕着疑惑之点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论是深刻的见解还是肤浅的见解,也不论正确的见解或错误的见解,都可以发表,关键是要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全部抖露出来。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针锋相对的不同意见,这时候要鼓励不同意见展开辩论,这种辩论能有效地把讨论引向深入。第三步,教师进行小结,此时要紧紧抓住问题的焦点,在充分吸收学生合理意见的基础上,力求谈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以期消除学生的疑惑。
由于所讨论的问题是学生头脑中确实存在的也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因此学生有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而且对教师在讨论之后所做的小结抱有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讨论的效果自然就比较理想。就那前面提到的有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来说,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还不断出现不同观点激烈交锋的场面。然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了小结,强调指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为我们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它的指导意义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理论上懂得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实践上能做到实事求是,关键是要把事实弄清楚,并对事实做出科学分析。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之所以能够实事求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通过调查研究把中国的国情弄得很清楚,并通过对实事求是的分析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他之所以违背实事求是原则屡犯错误,恰恰是因为没有把中国的实际情况搞清楚,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背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于教师的小结,学生比较满意,觉得教师说到了点子上。
三、理清知识点,通过竞赛激励学生全面掌握
仅仅讲透重点和辩明疑点还是不够的,因为教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除了重点和疑点之外,还有其他许多知识点。例如在讲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时,就涉及了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配制度、宏观调控、公平效率、社会保障制度、经济结构、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几十个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学生也是必须掌握的。
怎样引导学生去全面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实践证明,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仅靠教师单向灌输是不可取的。首先是知识点数量多,教师没有时间把它们加以说明;其次是学生讨厌“填鸭式”教学方法,对教师单向灌输很难产生兴趣;三是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这些知识,有的学生在中学没学过,而有的在中学已经学过,甚至背得滚瓜烂熟,对于已经学过的学生来说,教师如果再讲一遍,只能使他们厌烦不已。比较可取的办法是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积极主动地去掌握这些知识点。
在组织竞赛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教材中的知识点理出来,并把它们变成各种类型的题目教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听课、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等途径去理解这些知识点。在此基础上,以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并决出优胜者。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我们曾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结果证明,学生是普遍欢迎的。
四、抓住落脚点,通过综合演练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
这里所说的落脚点,就是开设《概论》课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所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是教育学生在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更加自觉地拥护马克思主义、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实施本门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且紧紧围绕着这个目的开展教学活动。这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灵魂,丢掉这个灵魂,教学活动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毫无疑问,讲透重点、辩明疑点、全面把握知识点,这些对实现教学目的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但除此之外,在课程结束之前利用一定时间开展一次紧扣教学目的的综合演练活动则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这种演练是综合能力的展示,它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需要对各种知识有深刻的理解,需要广泛的联系实际,需要大量的情感投入,还需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果一个学生的演练很成功,那就可以肯定地说,他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精神,他的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在组织综合演练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是主题演讲,就是教师先根据教学目的拟定若干演讲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自定题目。然后,还要给出一定时间,由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拟定提纲,写出演讲稿,学生还可以自行结合对演讲稿进行讨论修改。在此基础上,学生轮流登台演讲,并把演讲情况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據。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这种演讲活动既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还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检验的过程。
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概论》课进行教学改革,主要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充分发挥学生主题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二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教师努力吃透教材的基本精神,深入了解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所关注的各种问题。因此我们坚信,如果能把改革如此坚持下去,《概论》课一定能够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也一定能够成为使学生终生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J].求是,2009(1).
[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A].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领导小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
关键词:《概论》课;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量事实证明,大学生仅仅掌握一点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为此,就必须大力推进《概论》课的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努力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而且能够终生受益的课程。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对《概论》课进行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突出重点,通过讲授把道理讲深讲透
在《概论》课教学中,有个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内容多,课时少。面对这个问题,有的教师对教材的内容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头到尾讲给学生听。这样做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内容多、课时少。同时,由于满堂灌,学生就只能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有人讥讽这种教学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听的味同嚼蜡,呆若木鸡。”
解决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最有效的办法是突出重点。所谓重点,既是教材中最基本的观点,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观点。除此以外的其他内容则可视为非重点。对于非重点,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完全由学生通过自学去把握。而对于重点,教师则要下工夫浓墨重彩地去讲,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力求讲深讲透。只要讲深讲透就不必担心学生不爱听。马克思有句话说得非常精辟,他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只要理论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这就是说,教师只要能够抓住事物的根本,把道理讲深讲透,那就能够说服人,而对于能够说服人的道理,学生必然是爱听的,学生不爱听的只是那些脱离实际不能服人的空道理。
比如在讲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我们把怎样理解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重点问题加以说明。首先提醒学生注意,社会主义是个新生事物,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才对社会主义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我们从解释社会这个概念入手层层深入下去,最终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原来,社会是由具有一定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人连接起来的群体。社会主义就其词意而言,可以说是从社会群体利益出发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想体系。这个词意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只考虑少数人富裕,而社会主义则强调共同富裕,更让全社会成员都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对于这番讲解,学生听得很投入,并普遍表示认可。他们说,过去弄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对于坚持社会主义的宣传非常反感,老师的讲解使我们豁然开朗,这样理解社会主义,怎么会不拥护社会主义呢?
二、找准疑点,通过讨论帮学生释疑解惑
把重点讲深讲透虽然十分重要,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除学生思想深处的种种疑惑。事实上,学生在阅读教材、课堂听讲和接触社会实际的过程中是思考很多问题的,有些问题通过思考想通了,而有些问题却往往百思不得其解。
例如在讲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之后,有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毛泽东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倡导者,对这条思想路线理解之深无人可及,然而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却屡屡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犯下了许多严重错误,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如此看来,理解和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何在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非常多,他们是藏在学生头脑中的思想疙瘩,事实困扰着学生。
这些思想疙瘩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绊脚石,如果不设法踢开这些絆脚石,那么学生就不可能接受我们所讲的道理。要解开学生头脑中的思想疙瘩,一个最好的办法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具体做法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的基础上,找准疑惑之点,并把这个疑惑之点形成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摆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的确是他们头脑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是他们想弄清而一时未能弄清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通过讨论解除疑惑的强烈愿望。第二步,引导学生围绕着疑惑之点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论是深刻的见解还是肤浅的见解,也不论正确的见解或错误的见解,都可以发表,关键是要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全部抖露出来。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针锋相对的不同意见,这时候要鼓励不同意见展开辩论,这种辩论能有效地把讨论引向深入。第三步,教师进行小结,此时要紧紧抓住问题的焦点,在充分吸收学生合理意见的基础上,力求谈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以期消除学生的疑惑。
由于所讨论的问题是学生头脑中确实存在的也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因此学生有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而且对教师在讨论之后所做的小结抱有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讨论的效果自然就比较理想。就那前面提到的有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来说,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还不断出现不同观点激烈交锋的场面。然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了小结,强调指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为我们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它的指导意义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理论上懂得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实践上能做到实事求是,关键是要把事实弄清楚,并对事实做出科学分析。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之所以能够实事求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通过调查研究把中国的国情弄得很清楚,并通过对实事求是的分析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他之所以违背实事求是原则屡犯错误,恰恰是因为没有把中国的实际情况搞清楚,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背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于教师的小结,学生比较满意,觉得教师说到了点子上。
三、理清知识点,通过竞赛激励学生全面掌握
仅仅讲透重点和辩明疑点还是不够的,因为教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除了重点和疑点之外,还有其他许多知识点。例如在讲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时,就涉及了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配制度、宏观调控、公平效率、社会保障制度、经济结构、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几十个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学生也是必须掌握的。
怎样引导学生去全面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实践证明,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仅靠教师单向灌输是不可取的。首先是知识点数量多,教师没有时间把它们加以说明;其次是学生讨厌“填鸭式”教学方法,对教师单向灌输很难产生兴趣;三是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这些知识,有的学生在中学没学过,而有的在中学已经学过,甚至背得滚瓜烂熟,对于已经学过的学生来说,教师如果再讲一遍,只能使他们厌烦不已。比较可取的办法是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积极主动地去掌握这些知识点。
在组织竞赛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教材中的知识点理出来,并把它们变成各种类型的题目教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听课、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等途径去理解这些知识点。在此基础上,以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并决出优胜者。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我们曾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结果证明,学生是普遍欢迎的。
四、抓住落脚点,通过综合演练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
这里所说的落脚点,就是开设《概论》课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所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是教育学生在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更加自觉地拥护马克思主义、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实施本门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且紧紧围绕着这个目的开展教学活动。这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灵魂,丢掉这个灵魂,教学活动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毫无疑问,讲透重点、辩明疑点、全面把握知识点,这些对实现教学目的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但除此之外,在课程结束之前利用一定时间开展一次紧扣教学目的的综合演练活动则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这种演练是综合能力的展示,它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需要对各种知识有深刻的理解,需要广泛的联系实际,需要大量的情感投入,还需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果一个学生的演练很成功,那就可以肯定地说,他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精神,他的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在组织综合演练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是主题演讲,就是教师先根据教学目的拟定若干演讲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自定题目。然后,还要给出一定时间,由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拟定提纲,写出演讲稿,学生还可以自行结合对演讲稿进行讨论修改。在此基础上,学生轮流登台演讲,并把演讲情况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據。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这种演讲活动既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还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检验的过程。
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概论》课进行教学改革,主要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充分发挥学生主题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二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教师努力吃透教材的基本精神,深入了解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所关注的各种问题。因此我们坚信,如果能把改革如此坚持下去,《概论》课一定能够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也一定能够成为使学生终生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J].求是,2009(1).
[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A].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领导小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