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考改革环境下,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和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减少了以往 “一考定终身”的现象。高考改革使高中学校课程的建设面临一系列挑战,与此同时选考方式容易诱发考生“避难就易”的选考倾向,影响了结果的公平性,如何建立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拔评价和管理体系、改革高中学校课程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高考改革大环境之下,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思考与建议,以及高中课程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高考改革;计分方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22-01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顺应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考试评价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作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与重要突破口,目前尚处在实践探索、逐步完善的阶段。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给高中给传统的分班制度、学业指导等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大家对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的公平性和适应性已然有一些困惑。如何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学业水平考试选拔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管理体系,高中课程应该如何应对改革大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的相关思考,以及高中课程的相关改革措施。
一、高考改革大环境之下,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思考与建议
在实施高考制度改革后,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高考改革下的下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公平性,减少对高中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卷命题。
如果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二考合一”,则要“一卷两用”,考试内容分两部分将造成考试内容选择、试题难度设置有很大的困难。试题必做部分太难给只参加合格考的学生造成负担,太容易又缺少了区分度。因此,合格考与等级考应该分开命题,分开考试。合格考在命题上可以降低难度,能体现课标的基本要求即可,虽然学生每个科目都要考,但着重选择,不一定每门课都成绩优秀。
2.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时间和科目的安排。
合格考时间安排应该与教学衔接,要避免过早考试造成的偏科和过迟考试给组考造成的压力,可以设置每次全科目开考,考试时间安排在高二、高三上学期末1月,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来确定考试的时间和考试的科目。对于等级性考试,如果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提前考完选考科目会使考生学习和复习的时间紧促进而影响成绩;如果将等级性考试与高考的考试时间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则总的考试时间要3天才考完,比高考改革之前的还要多一天,这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考试压力。因此,等级性考试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初始阶段,可以将考试时间统一安排在高三下学期4月份,既减轻了考试高考压力,也符合学校教学规律和学生及家长的心态[1]。
3.高考改革下的计分方式。
选考方式容易诱发考生“避难就易”的选考倾向,如果没有公平合理的计分方式,会导致较难科目“高手对决”得低分,而“矮子里面拔将军”获高分[2],为了提高选考科目等级划分的公平性及合理性,需要采取适当方式进行计分定级,对此有不少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有专家提出统考科目使用标准分,选考科目要校准分数,即要用适当的方式计算标准分或者等级比例[3]。这个解决方案采取的思路是把选考科目的分数分布校准到与统考科目的分数分布相同的做法。该专家的提出的这个解决方案有严谨的理论依据,同时也经过了实践证明。在实际运用上,类似的计分定级方式在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已经实践多年并证实了它的可行性。
二、高考改革大环境之下,高中课程改革措施
在高考改革大环境下,学校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实际操作层面,需要对高中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1.设置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
人对于未知的事物常常会感觉到恐惧。学生对于原有考试评价制度体制已经相对比较熟悉,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面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容易充满疑惑和恐惧。而且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学生常在“兴趣”和“高分”之间陷入犹豫,更加不知所措。因此,针对高考的改革,学校有必要为学生设置生涯规划课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分成三个目标五大领域,第一目标是唤醒学生内在潜能,包括综合学力发展、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发展;第二目标是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对应人际交往合作与自我认知领域;第三目标是培养未来社会公民,包括生涯意识与规划能力发展、公民责任与关键能力培养[4]。具体的实施可以分为理论课程和体验课程,理论课程即使通过教师授课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的生涯规划;体验课程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职业生活体验,并提交生涯规划报告,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引导学生的选考、选科和选课,保证改革的平稳过渡。
2.推行走班制的教学方式。
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可以采用流动班级授课制的走班制教学方式,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走班制打破了原行政班的管理界限,改变了“统一课程、统一方法、统一内容”的传统课堂。学校需要重构课程,使课程内容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让学生在内驱力下自主发展。学校通过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课程、在学生已有的学习链条上设计课程,课堂上开展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5],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力,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轨道上学习。在走班制教学方式下,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课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当然,从部分地区的试点看,受师资、教学设备、教学场所等配套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新 高 考 改 革 背 景 下 走 班 制 现 状 研 究),走班制并非适合所有的学校。经过对上海市三所实行走班制教学高中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现行走班的教学、教师和设备并不是很满意。因此,在走班制教学方式推进过程中,要有一个弹性空间,有开设条件的,可以优先设置。在过渡时期要避免“一刀切”[6],應当采取渐进式推进。
结束语
面对新高考模式下的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拔评价和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是必然要求。同时作为基础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变革,高中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各高中学校应积极顺应形势,抓紧调整课程结构,适应新的考试方案。
参考文献
[1]胡继雄.试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下)[J].湖北招生考试,2018(01):10-15.
[2]杨志明.完善新高考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赋分方案的三种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12):5-10.
[3]温忠麟.新高考选考科目计分方式探讨[J].中国考试,2017,(12):23-29.
[4]聂洋溢.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基于国际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9(02):40-54.
[5]任国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困境及其应对[J].教学与管理,2018(22):76-79.
[6]李宝庆,魏小梅.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阻力及突破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02):34-42.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高考改革;计分方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22-01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顺应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考试评价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作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与重要突破口,目前尚处在实践探索、逐步完善的阶段。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给高中给传统的分班制度、学业指导等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大家对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的公平性和适应性已然有一些困惑。如何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学业水平考试选拔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管理体系,高中课程应该如何应对改革大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的相关思考,以及高中课程的相关改革措施。
一、高考改革大环境之下,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思考与建议
在实施高考制度改革后,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高考改革下的下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公平性,减少对高中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卷命题。
如果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二考合一”,则要“一卷两用”,考试内容分两部分将造成考试内容选择、试题难度设置有很大的困难。试题必做部分太难给只参加合格考的学生造成负担,太容易又缺少了区分度。因此,合格考与等级考应该分开命题,分开考试。合格考在命题上可以降低难度,能体现课标的基本要求即可,虽然学生每个科目都要考,但着重选择,不一定每门课都成绩优秀。
2.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时间和科目的安排。
合格考时间安排应该与教学衔接,要避免过早考试造成的偏科和过迟考试给组考造成的压力,可以设置每次全科目开考,考试时间安排在高二、高三上学期末1月,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来确定考试的时间和考试的科目。对于等级性考试,如果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提前考完选考科目会使考生学习和复习的时间紧促进而影响成绩;如果将等级性考试与高考的考试时间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则总的考试时间要3天才考完,比高考改革之前的还要多一天,这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考试压力。因此,等级性考试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初始阶段,可以将考试时间统一安排在高三下学期4月份,既减轻了考试高考压力,也符合学校教学规律和学生及家长的心态[1]。
3.高考改革下的计分方式。
选考方式容易诱发考生“避难就易”的选考倾向,如果没有公平合理的计分方式,会导致较难科目“高手对决”得低分,而“矮子里面拔将军”获高分[2],为了提高选考科目等级划分的公平性及合理性,需要采取适当方式进行计分定级,对此有不少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有专家提出统考科目使用标准分,选考科目要校准分数,即要用适当的方式计算标准分或者等级比例[3]。这个解决方案采取的思路是把选考科目的分数分布校准到与统考科目的分数分布相同的做法。该专家的提出的这个解决方案有严谨的理论依据,同时也经过了实践证明。在实际运用上,类似的计分定级方式在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已经实践多年并证实了它的可行性。
二、高考改革大环境之下,高中课程改革措施
在高考改革大环境下,学校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实际操作层面,需要对高中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1.设置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
人对于未知的事物常常会感觉到恐惧。学生对于原有考试评价制度体制已经相对比较熟悉,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面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容易充满疑惑和恐惧。而且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学生常在“兴趣”和“高分”之间陷入犹豫,更加不知所措。因此,针对高考的改革,学校有必要为学生设置生涯规划课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分成三个目标五大领域,第一目标是唤醒学生内在潜能,包括综合学力发展、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发展;第二目标是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对应人际交往合作与自我认知领域;第三目标是培养未来社会公民,包括生涯意识与规划能力发展、公民责任与关键能力培养[4]。具体的实施可以分为理论课程和体验课程,理论课程即使通过教师授课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的生涯规划;体验课程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职业生活体验,并提交生涯规划报告,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引导学生的选考、选科和选课,保证改革的平稳过渡。
2.推行走班制的教学方式。
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可以采用流动班级授课制的走班制教学方式,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走班制打破了原行政班的管理界限,改变了“统一课程、统一方法、统一内容”的传统课堂。学校需要重构课程,使课程内容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让学生在内驱力下自主发展。学校通过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课程、在学生已有的学习链条上设计课程,课堂上开展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5],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力,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轨道上学习。在走班制教学方式下,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课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当然,从部分地区的试点看,受师资、教学设备、教学场所等配套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新 高 考 改 革 背 景 下 走 班 制 现 状 研 究),走班制并非适合所有的学校。经过对上海市三所实行走班制教学高中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现行走班的教学、教师和设备并不是很满意。因此,在走班制教学方式推进过程中,要有一个弹性空间,有开设条件的,可以优先设置。在过渡时期要避免“一刀切”[6],應当采取渐进式推进。
结束语
面对新高考模式下的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拔评价和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是必然要求。同时作为基础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变革,高中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各高中学校应积极顺应形势,抓紧调整课程结构,适应新的考试方案。
参考文献
[1]胡继雄.试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下)[J].湖北招生考试,2018(01):10-15.
[2]杨志明.完善新高考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赋分方案的三种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12):5-10.
[3]温忠麟.新高考选考科目计分方式探讨[J].中国考试,2017,(12):23-29.
[4]聂洋溢.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基于国际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9(02):40-54.
[5]任国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困境及其应对[J].教学与管理,2018(22):76-79.
[6]李宝庆,魏小梅.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阻力及突破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02):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