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珊瑚帖》作为米芾晚年的佳作,其书法价值自不必言.同时,它还是米芾传世的唯一画迹.立足于“跨媒介性”重新审视这件作品,则会发现,米芾在尺幅之内、数言之间运用了书、画、题、咏多种艺术语言来赞叹自己得到的一枝珊瑚.参照维尔纳·沃尔夫有关跨媒介性的类型学地图,《珊瑚帖》表现出的是一种归属于文学的“跨媒介叙事性”.而要探究书法的跨媒介性,则须着眼于笔墨的所指.由此可以认为,书法的跨媒介性既是潜存于笔墨对于表情、表意、表态等操演性语言媒介指涉功能之中的,又构成了 一个区别于其他艺术样式的类型图式.
【机 构】
: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珊瑚帖》作为米芾晚年的佳作,其书法价值自不必言.同时,它还是米芾传世的唯一画迹.立足于“跨媒介性”重新审视这件作品,则会发现,米芾在尺幅之内、数言之间运用了书、画、题、咏多种艺术语言来赞叹自己得到的一枝珊瑚.参照维尔纳·沃尔夫有关跨媒介性的类型学地图,《珊瑚帖》表现出的是一种归属于文学的“跨媒介叙事性”.而要探究书法的跨媒介性,则须着眼于笔墨的所指.由此可以认为,书法的跨媒介性既是潜存于笔墨对于表情、表意、表态等操演性语言媒介指涉功能之中的,又构成了 一个区别于其他艺术样式的类型图式.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随着现代报纸、期刊和印刷的繁盛,产生了大量书法学习、传播、研究的文章和著作.在文言与白话、科学与玄学、实用与艺术、传统与现代争鸣的语境下,这些书法文献显示出与古代迥然不同的面貌.本文从书法演变史、书法理论、书法家、书法学习、书法与政治等几个主题,梳理这些文献并予以简要点评,管窥这一时期书法文献的概貌.
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师情境设计的实践问题,旨在厘清“真实情境”的内涵,建构高中语文情境设计的理论分析框架.笔者通过分析十二节课例发现,教师情境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真实性和整合性两个方面,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情境设计的意义缺乏深刻认识,暂时无法调和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的矛盾,教师的教学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由戏剧、小说、绘画等改编而来的电影作品是一种重塑和重构的过程,媒介在改编过程中会产生表演性的效果.由柯南伯格导演的电影《蝴蝶君》是一部跨媒介改编作品.这部电影在主题上沿袭了戏剧中探讨的性别和族裔身份问题,也涉及了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性表征,保留并展现了原戏剧中的中国戏剧元素.影片中以戏中戏形式呈现的京剧文化、舞台表演及男旦表演,成为电影中突出的跨媒介戏剧形式.从跨媒介表演性理论角度分析中国戏剧文化元素在跨媒介改编中的表演性作用,探讨中国文化元素在他者视域中的流变和延展,是跨媒介和跨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
南县地花鼓是南县地区的传统舞蹈形式,经过实地调研其传习现状,文章提出“2+1+X”传习策略,以期助力传承,推动地花鼓文化发展.
21世纪以降,随着世界文化全球化和全球文化商业化的快速嬗变,韩国政府大力推动韩国电影振兴事业,在确立后民族电影主体性的前提下,积极借鉴好莱坞类型电影成规及欧美国家艺术电影经验,勠力探寻自我表达与观影认同的深广度建构并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本土类型(或样式).在颇为宽松的文化语境与较为多元的类型视阈下,韩国“新新电影”成功接续“韩国新电影”的创作大纛,直击大众文化心态与情感需求,以本民族乃至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表达,一次次赢得本土及境外电影展演、观影市场的高度认同.思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及其艺术美学观的启示,从语义
青花瓷是中国元素时尚的代表,是最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历史悠久、造型多样、纹路丰富,艺术底蕴及内涵丰富.通过梳理青花瓷的发展脉络,探索青花瓷元素在服装中的应用,分析已有青花瓷元素在服装中的不足以及对未来青花瓷元素设计的展望.
本文依据林风眠的著作及画作,梳理总结了林风眠艺术思想中的“情感论”,即:艺术创作的根本意义必为表达和引导情感体验,一切理性的调和、技法的兼容,都应以实现此核心价值为目标而进行.通过重点分析林风眠的个人经历与实践,以及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绘画发生巨大变革的历史环境,本文拟揭示林风眠“情感论”的丰富性与独特性,体现出林风眠作为中国艺术教育先驱在艺术理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进而为当代艺术创作及艺术理论发展提供借鉴与启发.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按照当年价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衡量,1978年末我国综合贫困发生率约97.5%,农村贫困人口规模7.7亿人,而到了2019年末,我国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6%,贫困人口规模为551万.从97.5%到0.6%,从7.7亿到551万,这巨大的数字变化,可以说,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背后透露出中国政府在“扶贫之路”上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也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革命事业的成果之一,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从1921年起,中国共产党便立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庄重誓言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辩论赛项目化学习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一个时段内,围绕与辩论相关的驱动性问题作持续深入的探索,形成一定的能够应对时代变革和个体终身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辩论赛项目化学习的基本策略为:整合规划,变单篇学习为整体项目化学习;“三位一体”,变一蹴而就为迁移形成性学习;转变观念,变接受学习为项目化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