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阅读是将内容或者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甚至相反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过程中,读者有目的地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分析、比较、对照和鉴别,从而既开阔视野,活跃思想,又会使学生认识更加充分、深刻、精确,看到差异,把握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1 把题材不同的文章作比较
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不同作家的生平阅历、思想观念、主张见解等各种因素的差异,即使他们所写作品的题材相同,但在选材的角度、立意、情感等方面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是表现亲情的题材,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特定情景下一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中国父亲对儿子悉心照顾的老牛舔犊的情感,日本川端康成《父母的心》则通过一个故事的叙述,写穷夫妻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虽然两个国家的传统、观念不同,亲情的表达方式也不尽不同,但他们对子女的爱是一致的。而梁晓声《慈母情深》和杨新雨《养母》虽然都写的是母爱,但写法却存在差异,这又是关于如何选材的问题了。
2 把观点不同的文章作比较
即使是同题材的文章,因为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把握事物,其出发点、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同,往往就会写出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对同一事物持有完全相反观点的文章的进行比较阅读,正好可以通过明显的正反对照,让读者从文章的思想认识、行文思维、选材角度等方面得到不少的启示,起到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的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加拿大的里柯克所写的《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这篇文章运用喜剧性的情节,除了对崇高的母爱极虔诚敬重的歌颂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对西方社会人情世态的讽喻、针砭,对一种特定文化中的人性内核、人性真实的剥露,而这又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东西。相反的,印度泰戈尔所写的《金色花》表达的则又是圣洁的赤子深情,这首诗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蕴涵着浓浓的感恩色调。
3 把表现手法不同的文章作比较
比较阅读题材相似而表现手法不同的作品,可以体会作者不同的写作目的,领会表现手法为主题服务的原则。如郦道元的《三峡》和吴均的《与宋元思书》都以山水为写作题材,前文中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之势;写水,则绘四季不同之景,作者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峰,猛浪,碧水,飞布,猿鸣,渔歌,形色声并举,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文章引用诗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后文中,作者则从合写与分写的角度,先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括全文,点出富春江的山之奇、水之异的独特之处。开篇以清幽宁远的笔调映衬游历的闲适随兴之情,让读者也随之进入到优美旷远的胜境,接着作者分写了水的绿、深、清、急之特点和山的高险、奇、密之景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进行了白描,突出水之异与山之奇,而且从人的视觉、听觉入手,描物摹声淋漓尽致,使静态的景物和动态的水势,形象的绘画与动听的万籁之声融合得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末了,将写景自然而然地转入到抒怀,作者的感情至此已得到了升华,灵魂得以净化,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忧愁烦闷于此已消失殆尽,不足为外人道了。篇末追笔,补写出两岸山间的繁茂之状,营造了令人“息心忘返”的哲理境界,与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有异曲同工之意。
4 把语言风格不同的文章作比较
同题材的文章,由于作者的行文风格、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原因,也可以看出作者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舒婷的《童年絮味》是一篇极富情趣的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度过的充满笑声而又略带辛酸的童年时光,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与今天的孩子们对比,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语言表达上看,语言富于幽默感,从头到尾,语义翻新,妙语连珠,笔墨酣畅,淋漓尽致。文章写自己给一个不像样的洋娃娃(塑胶面具损坏剥落)“整容”,把为洋娃娃任意化妆说成庄重的“整容”,造成一种荒诞之感,有诙谐的趣味。妹妹在外面被人欺侮,“我”作为她的“绝对权威”,屡屡替她“出征”,大多“告捷”。一系列的话语,属于政治、军事的范畴,用在孩子打架方面,显然是大词小用,含义和小孩子的调皮不相称。但正是这种不相称,不合拍,不一致,产生了一种诙谐好笑的意味。而张洁的代表作《拣麦穗》则以清新、哀婉的笔调,从农村最平常、最常见的生活画面入手,主要写了在农村生活的姑娘们拣麦穗的缘由,展示了一幅农村麦田里广阔的画面,表现了农村姑娘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语言而言,体现了一个“真”字,表现的人物是“天真”,抒发的感情是“纯真”。学习这样的文章,可以进一步引发人们对真情的呼唤。
1 把题材不同的文章作比较
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不同作家的生平阅历、思想观念、主张见解等各种因素的差异,即使他们所写作品的题材相同,但在选材的角度、立意、情感等方面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是表现亲情的题材,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特定情景下一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中国父亲对儿子悉心照顾的老牛舔犊的情感,日本川端康成《父母的心》则通过一个故事的叙述,写穷夫妻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虽然两个国家的传统、观念不同,亲情的表达方式也不尽不同,但他们对子女的爱是一致的。而梁晓声《慈母情深》和杨新雨《养母》虽然都写的是母爱,但写法却存在差异,这又是关于如何选材的问题了。
2 把观点不同的文章作比较
即使是同题材的文章,因为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把握事物,其出发点、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同,往往就会写出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对同一事物持有完全相反观点的文章的进行比较阅读,正好可以通过明显的正反对照,让读者从文章的思想认识、行文思维、选材角度等方面得到不少的启示,起到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的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加拿大的里柯克所写的《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这篇文章运用喜剧性的情节,除了对崇高的母爱极虔诚敬重的歌颂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对西方社会人情世态的讽喻、针砭,对一种特定文化中的人性内核、人性真实的剥露,而这又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东西。相反的,印度泰戈尔所写的《金色花》表达的则又是圣洁的赤子深情,这首诗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蕴涵着浓浓的感恩色调。
3 把表现手法不同的文章作比较
比较阅读题材相似而表现手法不同的作品,可以体会作者不同的写作目的,领会表现手法为主题服务的原则。如郦道元的《三峡》和吴均的《与宋元思书》都以山水为写作题材,前文中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之势;写水,则绘四季不同之景,作者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峰,猛浪,碧水,飞布,猿鸣,渔歌,形色声并举,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文章引用诗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后文中,作者则从合写与分写的角度,先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括全文,点出富春江的山之奇、水之异的独特之处。开篇以清幽宁远的笔调映衬游历的闲适随兴之情,让读者也随之进入到优美旷远的胜境,接着作者分写了水的绿、深、清、急之特点和山的高险、奇、密之景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进行了白描,突出水之异与山之奇,而且从人的视觉、听觉入手,描物摹声淋漓尽致,使静态的景物和动态的水势,形象的绘画与动听的万籁之声融合得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末了,将写景自然而然地转入到抒怀,作者的感情至此已得到了升华,灵魂得以净化,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忧愁烦闷于此已消失殆尽,不足为外人道了。篇末追笔,补写出两岸山间的繁茂之状,营造了令人“息心忘返”的哲理境界,与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有异曲同工之意。
4 把语言风格不同的文章作比较
同题材的文章,由于作者的行文风格、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原因,也可以看出作者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舒婷的《童年絮味》是一篇极富情趣的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度过的充满笑声而又略带辛酸的童年时光,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与今天的孩子们对比,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语言表达上看,语言富于幽默感,从头到尾,语义翻新,妙语连珠,笔墨酣畅,淋漓尽致。文章写自己给一个不像样的洋娃娃(塑胶面具损坏剥落)“整容”,把为洋娃娃任意化妆说成庄重的“整容”,造成一种荒诞之感,有诙谐的趣味。妹妹在外面被人欺侮,“我”作为她的“绝对权威”,屡屡替她“出征”,大多“告捷”。一系列的话语,属于政治、军事的范畴,用在孩子打架方面,显然是大词小用,含义和小孩子的调皮不相称。但正是这种不相称,不合拍,不一致,产生了一种诙谐好笑的意味。而张洁的代表作《拣麦穗》则以清新、哀婉的笔调,从农村最平常、最常见的生活画面入手,主要写了在农村生活的姑娘们拣麦穗的缘由,展示了一幅农村麦田里广阔的画面,表现了农村姑娘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语言而言,体现了一个“真”字,表现的人物是“天真”,抒发的感情是“纯真”。学习这样的文章,可以进一步引发人们对真情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