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工具学科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教师需要在课前学会在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要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和产生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和普通人一样,日常生活中语文教师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教师一定要能够理智地加以克制,并作出及时调整。此外,我们还需要对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作出及时处理,要善于发挥我们教学机智,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同时,教师要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
二、立足课本,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说,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首先,科学把握教材,利用课本资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注重的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了教材作者或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思想。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次,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充实教材资源。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面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这里讲的“质疑”是指学生的行为,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疑难问题。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她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的质疑不仅是积极思维的表现,而且是“好奇、想象、冒险、挑战”等创造性人格特质的显露,教师应该加以特别的关注和爱护,并给以巧妙的引导或解答。有时可以以疑释疑,即向学生提出诱导性的反问,使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解开疑团;有时可以点拨要点,让学生独立思考;有时可以将疑问交给学生讨论、辨析。例如,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为什么他身上的手榴弹没有爆炸?教师让学生讨论并回答这个问题。有的:邱少云卸下了手榴弹,放到了火烧不到的地方。
有的反驳道:课文已经交待过了,邱少云潜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若有一点动静就会暴露目标,要纹丝不动,怎么能卸手榴弹?有的说:还有一种可能,邱少云死死地把手榴弹压在身下,火烧不着。最后一个学生说:我随爸爸在部队生活过。听说手榴弹外壳上涂有一层黄油,是专门用来防热的,我想可能是它起了作用。这个推测也可能缺乏科学根据,正确的答案尽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去找,但这一场小小的辩论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四、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陕隘的思考方式,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这符合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具体表现,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
一、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教师需要在课前学会在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要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和产生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和普通人一样,日常生活中语文教师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教师一定要能够理智地加以克制,并作出及时调整。此外,我们还需要对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作出及时处理,要善于发挥我们教学机智,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同时,教师要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
二、立足课本,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说,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首先,科学把握教材,利用课本资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注重的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了教材作者或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思想。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次,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充实教材资源。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面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这里讲的“质疑”是指学生的行为,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疑难问题。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她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的质疑不仅是积极思维的表现,而且是“好奇、想象、冒险、挑战”等创造性人格特质的显露,教师应该加以特别的关注和爱护,并给以巧妙的引导或解答。有时可以以疑释疑,即向学生提出诱导性的反问,使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解开疑团;有时可以点拨要点,让学生独立思考;有时可以将疑问交给学生讨论、辨析。例如,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为什么他身上的手榴弹没有爆炸?教师让学生讨论并回答这个问题。有的:邱少云卸下了手榴弹,放到了火烧不到的地方。
有的反驳道:课文已经交待过了,邱少云潜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若有一点动静就会暴露目标,要纹丝不动,怎么能卸手榴弹?有的说:还有一种可能,邱少云死死地把手榴弹压在身下,火烧不着。最后一个学生说:我随爸爸在部队生活过。听说手榴弹外壳上涂有一层黄油,是专门用来防热的,我想可能是它起了作用。这个推测也可能缺乏科学根据,正确的答案尽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去找,但这一场小小的辩论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四、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陕隘的思考方式,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这符合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具体表现,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