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材是小学生获取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必须注重教材模块设置,整合语文教学内容,合理的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民族荣誉感,引导学生接触正确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茁壮成长。如果将语文教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统一,需要有关部门和学校共同努力,吸取优秀文化精髓,结合小学生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文体,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传统文化知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对策分析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好古诗词,不仅能够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还能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因此,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词句内容的理解,而对诗词的鉴赏方面做的不够深入。教师着重讲解古诗词的句子大意和一些字词的用法,比如“之”、“于”等,对于诗词的核心内容和情感并未做深入分析。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更为注重学生去接受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古典诗词的讲解中,教师着重自己的讲解,忽视学生自己的思考,使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对策
(一)融入传统儒家精神
语文教材中应适当融入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和儒家“仁、礼、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相联系,赋予传统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完全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深化对古诗词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作者和诗词写作背景的了解。通过作者和写作背景能够使学生快速的了解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感情。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作者为杜甫。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或者让学生在课前做好了解。如“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后世称为诗史”,可见杜甫在诗坛上的地位,其写作风格注重写实。杜甫是位现实主义诗人,虽有志报效国家,却仕途不顺,中年后的写作风格也变得沉郁顿挫。其次是对写作背景做一些了解。例如,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属于杜甫中后期的诗作,关中地区出现了重大饥荒,人民百姓生活艰难,杜甫辗转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茅屋,但由于一场大雨使自身遭遇悲凉的境地,由自身的贫穷引发到广大百姓,表达了自身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对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背景的了解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在分析诗词时也会更加容易。
(三)细读文章
鉴赏古诗词的首先条件是要读懂古诗词。理解好古诗词的每个句子是学生首先要做的事情。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难度较大,古诗词中的一些字词与现代汉语的用法大不相同,使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字词用法的讲解,以及诗词中的重难句的讲解分析,做好引导作用等。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中,教师对诗句中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指导分析。比如,“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中的“罗幕”、“锦衾”等词,学生对其理解困难,教师应相应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分析,罗幕:即丝织帐幕之意;锦衾:即华丽的织锦被褥。将两句整合起来的大意为:雪花从珠帘飘进来打湿了帐幕,狐裘大衣穿在身上仍觉得寒冷无比,厚实的被子盖在身上仍觉得淡薄。该句描绘了天气十分寒冷,形容雪下的十分大。学生通过逐句分析诗词,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解,才能够更深入的分析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
(四)注重鉴赏方法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需要教学教师一些相应的鉴赏方法。首先,可以把握诗词中的重点字词,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登楼》一课中,诗的第一句“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中的“伤客心”,就已经将作者的伤感之情所表达出来;“万方多难”四字把诗人流离他乡的忧愁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最后一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中的“可怜”二字又将作者对后主的惋惜之情表达出来。其次,指导学生抓住诗词的意象。莲花有纯洁无暇、洁身自好之意;梅、松、竹、兰等物有着高洁、坚贞不渝的品质;月亮代表着思乡之情等。例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描绘了中秋月夜,月亮圆又亮,一番美景,却仅有诗人独自一人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就像人们的离别一样,聚少离多,表达出诗人对亲人的思恋之情。再次,运用写作手法来鉴赏古诗词。很多诗词会采用夸张、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所见所想。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容雪来得急,下的十分大。
(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诗词鉴赏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研读课文,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重难点分析。通过自己积极的研读思考诗词内容,能够使学生形成一套自身的诗词鉴赏方法,在遇到其他的诗词内容时,学生自己独立的解决相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质疑,分析问题,最后进行综合归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应将其合理融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素养,据此,教师必须将古诗词教学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宋光.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102.
[2]熊康革.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5:152.
[3]李明顺.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J]. 赤子(上中旬),2015,10:299.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对策分析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好古诗词,不仅能够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还能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因此,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词句内容的理解,而对诗词的鉴赏方面做的不够深入。教师着重讲解古诗词的句子大意和一些字词的用法,比如“之”、“于”等,对于诗词的核心内容和情感并未做深入分析。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更为注重学生去接受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古典诗词的讲解中,教师着重自己的讲解,忽视学生自己的思考,使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对策
(一)融入传统儒家精神
语文教材中应适当融入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和儒家“仁、礼、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相联系,赋予传统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完全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深化对古诗词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作者和诗词写作背景的了解。通过作者和写作背景能够使学生快速的了解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感情。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作者为杜甫。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或者让学生在课前做好了解。如“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后世称为诗史”,可见杜甫在诗坛上的地位,其写作风格注重写实。杜甫是位现实主义诗人,虽有志报效国家,却仕途不顺,中年后的写作风格也变得沉郁顿挫。其次是对写作背景做一些了解。例如,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属于杜甫中后期的诗作,关中地区出现了重大饥荒,人民百姓生活艰难,杜甫辗转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茅屋,但由于一场大雨使自身遭遇悲凉的境地,由自身的贫穷引发到广大百姓,表达了自身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对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背景的了解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在分析诗词时也会更加容易。
(三)细读文章
鉴赏古诗词的首先条件是要读懂古诗词。理解好古诗词的每个句子是学生首先要做的事情。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难度较大,古诗词中的一些字词与现代汉语的用法大不相同,使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字词用法的讲解,以及诗词中的重难句的讲解分析,做好引导作用等。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中,教师对诗句中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指导分析。比如,“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中的“罗幕”、“锦衾”等词,学生对其理解困难,教师应相应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分析,罗幕:即丝织帐幕之意;锦衾:即华丽的织锦被褥。将两句整合起来的大意为:雪花从珠帘飘进来打湿了帐幕,狐裘大衣穿在身上仍觉得寒冷无比,厚实的被子盖在身上仍觉得淡薄。该句描绘了天气十分寒冷,形容雪下的十分大。学生通过逐句分析诗词,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解,才能够更深入的分析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
(四)注重鉴赏方法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需要教学教师一些相应的鉴赏方法。首先,可以把握诗词中的重点字词,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登楼》一课中,诗的第一句“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中的“伤客心”,就已经将作者的伤感之情所表达出来;“万方多难”四字把诗人流离他乡的忧愁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最后一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中的“可怜”二字又将作者对后主的惋惜之情表达出来。其次,指导学生抓住诗词的意象。莲花有纯洁无暇、洁身自好之意;梅、松、竹、兰等物有着高洁、坚贞不渝的品质;月亮代表着思乡之情等。例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描绘了中秋月夜,月亮圆又亮,一番美景,却仅有诗人独自一人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就像人们的离别一样,聚少离多,表达出诗人对亲人的思恋之情。再次,运用写作手法来鉴赏古诗词。很多诗词会采用夸张、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所见所想。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容雪来得急,下的十分大。
(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诗词鉴赏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研读课文,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重难点分析。通过自己积极的研读思考诗词内容,能够使学生形成一套自身的诗词鉴赏方法,在遇到其他的诗词内容时,学生自己独立的解决相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质疑,分析问题,最后进行综合归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应将其合理融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素养,据此,教师必须将古诗词教学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宋光.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102.
[2]熊康革.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5:152.
[3]李明顺.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J]. 赤子(上中旬),2015,1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