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骨伤科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熟悉骨伤科实验的基本设备、掌握骨伤科实验的常用技术外,侧重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骨伤科实验技术 教学模式 研究
《骨傷科实验技术》课程依托福建省“十二五”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骨伤技能实训中心”这一平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熟悉骨伤科实验的基本设备、掌握骨伤科实验的常用技术外,侧重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法(Inquiring teaching),是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类似研究方法来理解事物本质,是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教学方法。
《骨伤科实验技术》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教师从多角度模拟骨伤科实验情境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分组探究实验技术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设定
教师在《骨伤科实验技术》课程中以骨伤创伤修复与重建为探究情境,提出相关问题,确定每次课程的探究方向。
(二)方案设计
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医学知识,按每组3~5人自由组合,进行分组讨论,探讨骨伤科实验操作的可行性(如关节损伤后的血管神经吻合),并设计出相关的操作方案,报请教师修定。
(三)实践操作
各组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践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已经掌握的医学知识融入到解决当前的问题中去,同时,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四)结果展示
先由小组组长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汇报,再由组与组之间进行参观对比,最后由小组各成员开动脑筋,各抒己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师评价
教师归纳总结各组的实验操作,充分肯定学生的操作表现,同时指出不足。通过评价升华知识,优化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二、实践启发教学模式
在《骨伤科实验技术》课程学习中贯穿对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于实践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困惑,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材施教,采用分组教学,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对骨伤科实验技术的兴趣,启发科研思维,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启发、讨论式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对其证明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运用合理的实验技术解决问题,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对骨伤实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主动操作思考为主,让学生将所掌握的医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意识,仅在关键环节和疑难操作中给予把关和指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成为主体,积极开拓思维。
三、预留思考教学模式
每次课后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分组团队,留下骨伤实验技术思考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文献,广泛涉猎骨伤科学的其他领域和技术,确定实验设计,预留思考空间,探索问题答案,同时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文献检索
骨伤实验技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通过文献检索,学生可以学习到最新的骨伤实验技术进展,便于技术方法的改良和优化,以及分析手段的更新。学生根据课后布置的实验设计进行文献检索,大量阅读相关论文,对实验设计环节进行缜密思考,对实验过程中的难关充分讨论,通过训练提升自我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科研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预设
学生通过文献检索获取大量的骨伤实验技术信息,结合团队的兴趣,勤加思索,对实验原理、实验路线、实验条件进行设计和摸索,让学生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方法,最终获得行之有效的实验手段和方法达成实验目的。
四、自主创新教学模式
骨伤科实验技术是一门临床与科研密切联系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尤为关键。
(一)加强临床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模式着重于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训练,忽视了临床应用和科研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改进教学方式,增加了文献检索、临床案例分析、专利查询、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内容,并把这些科研应用能力融入到实验操作中去。
(二)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团队是拥有不同技巧的人员的组合,团队意识指整体配合意识,包括团队的目标、团队的角色、团队的关系、团队的运作过程四个方面。医学研究多专业、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利用教学团队良好的氛围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主动认识到团队在科研临床上的重要性,融入整个团体,想团队之所想,在相互合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树立团结协作、攻克难关的团队意识。
《骨伤科实验技术》课程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开拓思维、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等途径,深入探究骨伤科实验技术医学知识,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探索了《骨伤科实验技术》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调整更新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骨伤科人才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候富,周绿漪,唐恭顺,贾志云,张文杰,王乔.探究式教学法在实验医学核医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2013,(32):100-101.
[2]高弘建,洪振强,李楠,钱松涛,赵诣.中医骨伤科学学生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13,468(12):32.
[3]蒙瑜.在数学教学中实践启发式教学法.福建福州体育运动学校.
[4]刘苹,李平,周元国,赵艳,谢锦.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带教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实习学生.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831-3832.
[5]医学实验技术.现代医药卫生,2010,(21).
基金项目:福建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XJJGY1329)。
关键词:骨伤科实验技术 教学模式 研究
《骨傷科实验技术》课程依托福建省“十二五”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骨伤技能实训中心”这一平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熟悉骨伤科实验的基本设备、掌握骨伤科实验的常用技术外,侧重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法(Inquiring teaching),是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类似研究方法来理解事物本质,是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教学方法。
《骨伤科实验技术》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教师从多角度模拟骨伤科实验情境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分组探究实验技术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设定
教师在《骨伤科实验技术》课程中以骨伤创伤修复与重建为探究情境,提出相关问题,确定每次课程的探究方向。
(二)方案设计
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医学知识,按每组3~5人自由组合,进行分组讨论,探讨骨伤科实验操作的可行性(如关节损伤后的血管神经吻合),并设计出相关的操作方案,报请教师修定。
(三)实践操作
各组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践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已经掌握的医学知识融入到解决当前的问题中去,同时,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四)结果展示
先由小组组长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汇报,再由组与组之间进行参观对比,最后由小组各成员开动脑筋,各抒己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师评价
教师归纳总结各组的实验操作,充分肯定学生的操作表现,同时指出不足。通过评价升华知识,优化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二、实践启发教学模式
在《骨伤科实验技术》课程学习中贯穿对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于实践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困惑,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材施教,采用分组教学,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对骨伤科实验技术的兴趣,启发科研思维,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启发、讨论式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对其证明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运用合理的实验技术解决问题,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对骨伤实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主动操作思考为主,让学生将所掌握的医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意识,仅在关键环节和疑难操作中给予把关和指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成为主体,积极开拓思维。
三、预留思考教学模式
每次课后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分组团队,留下骨伤实验技术思考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文献,广泛涉猎骨伤科学的其他领域和技术,确定实验设计,预留思考空间,探索问题答案,同时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文献检索
骨伤实验技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通过文献检索,学生可以学习到最新的骨伤实验技术进展,便于技术方法的改良和优化,以及分析手段的更新。学生根据课后布置的实验设计进行文献检索,大量阅读相关论文,对实验设计环节进行缜密思考,对实验过程中的难关充分讨论,通过训练提升自我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科研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预设
学生通过文献检索获取大量的骨伤实验技术信息,结合团队的兴趣,勤加思索,对实验原理、实验路线、实验条件进行设计和摸索,让学生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方法,最终获得行之有效的实验手段和方法达成实验目的。
四、自主创新教学模式
骨伤科实验技术是一门临床与科研密切联系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尤为关键。
(一)加强临床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模式着重于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训练,忽视了临床应用和科研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改进教学方式,增加了文献检索、临床案例分析、专利查询、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内容,并把这些科研应用能力融入到实验操作中去。
(二)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团队是拥有不同技巧的人员的组合,团队意识指整体配合意识,包括团队的目标、团队的角色、团队的关系、团队的运作过程四个方面。医学研究多专业、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利用教学团队良好的氛围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主动认识到团队在科研临床上的重要性,融入整个团体,想团队之所想,在相互合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树立团结协作、攻克难关的团队意识。
《骨伤科实验技术》课程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开拓思维、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等途径,深入探究骨伤科实验技术医学知识,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探索了《骨伤科实验技术》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调整更新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骨伤科人才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候富,周绿漪,唐恭顺,贾志云,张文杰,王乔.探究式教学法在实验医学核医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2013,(32):100-101.
[2]高弘建,洪振强,李楠,钱松涛,赵诣.中医骨伤科学学生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13,468(12):32.
[3]蒙瑜.在数学教学中实践启发式教学法.福建福州体育运动学校.
[4]刘苹,李平,周元国,赵艳,谢锦.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带教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实习学生.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831-3832.
[5]医学实验技术.现代医药卫生,2010,(21).
基金项目:福建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XJJGY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