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汉著名女作家班婕妤的五言诗作仅有一首《团扇》传世,却凭此受到钟嵘的欣赏,《诗品》中列其为上品,共计有四次提及且语多褒扬。《团扇》之幽怨哀婉、凄恻动人,正契合钟嵘以“怨”评诗的情感标准,故以“绮怨”称之,可借以窥见钟嵘“诗可以怨”的丰富内涵及理论价值。
关键词:班婕妤 钟嵘 怨 诗评标准
一、班婕妤《团扇》短章之“绮怨”
班婕妤,我国西汉著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下》:“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婕妤。”{1}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诗歌仅有一首五言诗《团扇》: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2}
《团扇》又名《怨歌行》{3},《玉台新咏》将其题为《怨诗》,并录有一序:“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汉书·外戚传》记载:“赵氏姐弟骄妒,婕妤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上许焉。婕妤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悼。”赵飞燕姐妹入宫后,成为汉成帝的专宠,班婕妤和其他嫔妃一样遭弃置成为摆设,故作《团扇》诗。
这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诗人以“团扇”自比,以团扇因秋天转凉遭弃捐喻嫔妃色衰见弃之况,优美贴切。它以绚丽清简的笔触,托物兴寄,不仅是班婕妤自身的写照,还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普遍的意义:深刻揭示出男权社会中居于附属地位的女性被玩弄、遭遗弃的悲剧命运。故而在后代文学作品中,“团扇”这一物象几乎成为佳人失时、色衰爱弛的象征。此诗历代赞誉不绝,它将满腔怨情写得抑扬顿挫、跌宕多姿。唐骆宾王在《和学士闺情诗启》中称:“班婕妤霜雪之句,发越清迥。”清沈德潜在《古诗源》中也评价其“用意微婉,音韵和平。绿衣诸识,此其嗣响”。
钟嵘在《诗品》中对班婕妤评价甚高:“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品》序)直言班婕妤之出类拔萃,甚至将之与李陵并提,这是对其女诗人身份所给予的较高评价。“为五言者,不过数家,而妇人居二。徐淑叙别之作,亚于《团扇》矣。”(《诗品》卷中)钟嵘认为妇人之作五言诗,可以称首的就是班姬、徐淑二人,而徐淑的叙别之作不及班之《团扇》,故班在上品之列,而将徐列为中品。“兰英绮密,甚有名篇。又善谈笑,齐武谓韩云:借使二媛生于上叶,则玉阶之赋,纨素之辞,未多也。”(《诗品》卷下)这里的“纨素之辞”即指班之《团扇》(“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这些论断都是对其五言短章《团扇》的肯定。钟嵘还在《诗品》卷上总论班婕妤诗:“婕妤诗其源出于李陵,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钟嵘之所以推崇《团扇》诗,在于其“辞旨清捷,怨深文绮”。明谢榛《四溟诗话》评之:“班姬托扇以写怨。”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则谓其“怨而不怒,风人之遗”。如此看来,诗评家一般都认同这是首怨诗。因为这种抒“怨”之诗是钟嵘在《诗品》中反复强调和极力提倡的,所以《团扇》成为钟嵘评价、赞美的对象。
二、《诗品》之“怨”的类型及内涵
研读《诗品》上中下三品,不难发现钟嵘对“怨”这一诗学批评概念的强调及重视:仅上品十二家中就有五家直接以“怨”字评之,中品有秦嘉、徐淑、郭泰机、沈约等四家,而下品则无一家直接以“怨”评之者。首先,从“上品五家,中品四家,下品无”这样的分布情况看,钟嵘是始终重视“怨”且将之放到较高的品次之上的。其次,在《诗品》序中,被钟嵘奉为“五言之警策”例证的诗歌也多为怨诗:
陈思“赠弟”,仲宣《七哀》,公干“思友”,阮籍《咏怀》,子卿“双凫”,叔夜“双鸾”,茂先“寒夕”,平叔“衣单”,安仁“倦暑”,景阳“苦雨”,灵运《邺中》,士衡《拟古》,越石“感乱”,景纯“咏仙”,王微“风月”,谢客“山泉”,叔源“离宴”,太冲《咏史》,颜延“入洛”,陶公《咏贫》之制,惠连《捣衣》之作,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4}
所举的二十二种(篇)作品中大多数都是伤感惆怅的怨诗,表达怨情者过半。这与上文钟嵘对“怨”诗在上中下三品中的分配是大致吻合的。
钟嵘在上、中品中亦多用“怨”字来评述诗人特性,以“怨”字总结其审美趋向及标准,揭示他所遵从的优秀诗歌所应具有的共性。但他也意识到虽然同是“怨”诗,但各家所怨不同,故而品藻不同,便用“限定词 怨”的形式将其分类,以期彰显诗人个性。如:上品《古诗》之“哀怨”、李陵之“凄怨”、班婕妤之“绮怨”、曹植之“雅怨”、左思之“典怨”;中品有秦嘉、秦妻徐淑之“凄怨”、郭泰机之“孤怨”、沈约之“幽怨”。如果说一个“怨”字包蕴了钟嵘诗学审美的标准,那么这种“限定词 怨”的表述方式则体现了他對诗人及其作品的文学内涵、美学品格、个性精神的细致把握。
既然“怨”有如此多类型,各家所怨各有侧重,那怎样才能称作“怨”,“怨”又表现出哪些内容?钟嵘在《诗品》序中是这样表述的: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之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5}
嘉会时应相互寄诗以相亲,亲友相聚酬唱和诗乃人生一大乐事,应当将这种快乐传达出来“众乐乐”,此言亦即“诗可以群”。而下文我们看到的却多是“离群托诗以怨”:忠良遭谗,英雄魂断,才人不遇,红颜薄命,等等,皆各有所怨。生平遭际郁结于心,将这种怨愤抒写出来的最好方式便莫过于诗了。由此可见,钟嵘之“感诸诗者”也只是稍及“诗可以群”,而大量笔墨仍在于“诗可以怨”。
关键词:班婕妤 钟嵘 怨 诗评标准
一、班婕妤《团扇》短章之“绮怨”
班婕妤,我国西汉著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下》:“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婕妤。”{1}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诗歌仅有一首五言诗《团扇》: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2}
《团扇》又名《怨歌行》{3},《玉台新咏》将其题为《怨诗》,并录有一序:“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汉书·外戚传》记载:“赵氏姐弟骄妒,婕妤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上许焉。婕妤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悼。”赵飞燕姐妹入宫后,成为汉成帝的专宠,班婕妤和其他嫔妃一样遭弃置成为摆设,故作《团扇》诗。
这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诗人以“团扇”自比,以团扇因秋天转凉遭弃捐喻嫔妃色衰见弃之况,优美贴切。它以绚丽清简的笔触,托物兴寄,不仅是班婕妤自身的写照,还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普遍的意义:深刻揭示出男权社会中居于附属地位的女性被玩弄、遭遗弃的悲剧命运。故而在后代文学作品中,“团扇”这一物象几乎成为佳人失时、色衰爱弛的象征。此诗历代赞誉不绝,它将满腔怨情写得抑扬顿挫、跌宕多姿。唐骆宾王在《和学士闺情诗启》中称:“班婕妤霜雪之句,发越清迥。”清沈德潜在《古诗源》中也评价其“用意微婉,音韵和平。绿衣诸识,此其嗣响”。
钟嵘在《诗品》中对班婕妤评价甚高:“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品》序)直言班婕妤之出类拔萃,甚至将之与李陵并提,这是对其女诗人身份所给予的较高评价。“为五言者,不过数家,而妇人居二。徐淑叙别之作,亚于《团扇》矣。”(《诗品》卷中)钟嵘认为妇人之作五言诗,可以称首的就是班姬、徐淑二人,而徐淑的叙别之作不及班之《团扇》,故班在上品之列,而将徐列为中品。“兰英绮密,甚有名篇。又善谈笑,齐武谓韩云:借使二媛生于上叶,则玉阶之赋,纨素之辞,未多也。”(《诗品》卷下)这里的“纨素之辞”即指班之《团扇》(“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这些论断都是对其五言短章《团扇》的肯定。钟嵘还在《诗品》卷上总论班婕妤诗:“婕妤诗其源出于李陵,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钟嵘之所以推崇《团扇》诗,在于其“辞旨清捷,怨深文绮”。明谢榛《四溟诗话》评之:“班姬托扇以写怨。”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则谓其“怨而不怒,风人之遗”。如此看来,诗评家一般都认同这是首怨诗。因为这种抒“怨”之诗是钟嵘在《诗品》中反复强调和极力提倡的,所以《团扇》成为钟嵘评价、赞美的对象。
二、《诗品》之“怨”的类型及内涵
研读《诗品》上中下三品,不难发现钟嵘对“怨”这一诗学批评概念的强调及重视:仅上品十二家中就有五家直接以“怨”字评之,中品有秦嘉、徐淑、郭泰机、沈约等四家,而下品则无一家直接以“怨”评之者。首先,从“上品五家,中品四家,下品无”这样的分布情况看,钟嵘是始终重视“怨”且将之放到较高的品次之上的。其次,在《诗品》序中,被钟嵘奉为“五言之警策”例证的诗歌也多为怨诗:
陈思“赠弟”,仲宣《七哀》,公干“思友”,阮籍《咏怀》,子卿“双凫”,叔夜“双鸾”,茂先“寒夕”,平叔“衣单”,安仁“倦暑”,景阳“苦雨”,灵运《邺中》,士衡《拟古》,越石“感乱”,景纯“咏仙”,王微“风月”,谢客“山泉”,叔源“离宴”,太冲《咏史》,颜延“入洛”,陶公《咏贫》之制,惠连《捣衣》之作,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4}
所举的二十二种(篇)作品中大多数都是伤感惆怅的怨诗,表达怨情者过半。这与上文钟嵘对“怨”诗在上中下三品中的分配是大致吻合的。
钟嵘在上、中品中亦多用“怨”字来评述诗人特性,以“怨”字总结其审美趋向及标准,揭示他所遵从的优秀诗歌所应具有的共性。但他也意识到虽然同是“怨”诗,但各家所怨不同,故而品藻不同,便用“限定词 怨”的形式将其分类,以期彰显诗人个性。如:上品《古诗》之“哀怨”、李陵之“凄怨”、班婕妤之“绮怨”、曹植之“雅怨”、左思之“典怨”;中品有秦嘉、秦妻徐淑之“凄怨”、郭泰机之“孤怨”、沈约之“幽怨”。如果说一个“怨”字包蕴了钟嵘诗学审美的标准,那么这种“限定词 怨”的表述方式则体现了他對诗人及其作品的文学内涵、美学品格、个性精神的细致把握。
既然“怨”有如此多类型,各家所怨各有侧重,那怎样才能称作“怨”,“怨”又表现出哪些内容?钟嵘在《诗品》序中是这样表述的: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之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5}
嘉会时应相互寄诗以相亲,亲友相聚酬唱和诗乃人生一大乐事,应当将这种快乐传达出来“众乐乐”,此言亦即“诗可以群”。而下文我们看到的却多是“离群托诗以怨”:忠良遭谗,英雄魂断,才人不遇,红颜薄命,等等,皆各有所怨。生平遭际郁结于心,将这种怨愤抒写出来的最好方式便莫过于诗了。由此可见,钟嵘之“感诸诗者”也只是稍及“诗可以群”,而大量笔墨仍在于“诗可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