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音乐课最重要的领域是音乐欣赏,所以小学音乐课里最能触动人情感的是音乐欣赏课。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就要求把握好学科综合的度及处理好音乐审美体验与双基教学的关系,要重视学生的听后感,不断提升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水平。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课程标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58-001
音乐是人类最具活力的听觉艺术,而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前提。音乐艺术的实践都来自于听觉,所以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由此看来音乐教育必须以听为主体来展开教学,要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独特的感受能力,作为进而学习其他音乐方面的一项基础技能,把一切的音乐教育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
感受与鉴赏已经被《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列入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比表现、创造、音乐等都重要。感受与鉴赏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对音乐的欣赏,学生只有在用心听过之后,才会对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才有机会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记忆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扩大学生的音乐事业,使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想象力等都得到提高。探讨在小学音乐课欣赏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鼓励学生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表达
由于我国传统思想的教育方式,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了这种你教我学、你讲我听的方式,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目的来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个标准答案,不去发展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
音乐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可以给每个欣赏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音乐欣赏不仅仅是在接受外界的音乐刺激以后所做出的反应,重要的是在欣赏过程中它所蕴含的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不只是表面听觉的想象,更是对音乐含义的想象。音乐本身没有明确揭示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是向听者表达一种思想精神。记得当代美国著名音乐心理学家莫蒂默·卡斯曾近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一个完整的音乐体验应该包括对音乐产生心理上的情感反应和产生能够揭示作品意图的逻辑认识过程两部分内容。学生个性自我发展的必要途径是“揭示作品意图的逻辑过程”,因为这要靠学生的想象力去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在偶然的一堂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的欣赏课中,教师把整个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聆听此作品,从听到的情景中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景象,最后给这个作品起名字。学生们欣赏完毕,异常激动,各抒己见,就有《百鸟争鸣》《春之声》《农村的早晨》《百鸟欢歌》等名字了。听完之后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能够将听到的感觉和实际生活中的点滴联系起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
二、将音乐审美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
新课程改革以来,虽说音乐课程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普遍意义上讲,新课程的实施,只是改变了教师们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上起引领主导地位。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育方式华而不实,内容更是宣兵夺主等。有这么一节音乐课,老师让学生欣赏二胡独奏《赛马》,只是反复的让学生听,不停地问:“你从音乐中听到什么了?”“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听后的感受吗?”教师并没有做正确的引导,教学手段那么生硬,试想学生能为之动容?能被老师们带入欣赏课程该有的情景中去吗?没错,欣赏课就是为了让听者从听觉获取对音乐的感受,一种审美的体验,只是无论课程怎样改革,教师首先要吃透当中的含义,将授课的知识、技巧等必备素质掌握到位,才可能有效地教育学生。
不难理解,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系统知识和体系技能。音乐课的知识和技能也必然是人们整体素质的一部分,也是学好音乐这门课程的一把钥匙。所以音乐学习者必须在掌握和理解其中的知识和体系技能,才有可能学习好这门课程。重点是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劳逸结合,不要只是让学生们从被动变主动,教师要让学生在尽可能发挥想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对所听到音乐的探究,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感悟音乐中的乐趣。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具体哪一部分应该表达作曲者想要传达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更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学生就会自觉自愿、轻松愉快地跟着老师感受音乐的气息和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了。如果此举得到更有效的发展,以后要想提高学生音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了,学生就可以更深刻地体验音乐、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正确掌握体验式的欣赏方法
在很多人看来,音乐是活的。因此活的东西千变万化,想要掌握的话,不去体验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找到适合学生且容易接受的音乐甚至是节奏,然后引导学生演奏,或者演唱等表演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更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在这种体验式的音乐欣赏课堂中必须把握好度,应该先有了合适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细细聆听,教师再做详细的分析和解剖,下来邀请学生们自己来演奏,完了让学生说出对作品的理解,最后由老师来做总结,这样富有生命力的音乐课堂,相信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想要拥有的。
简而言之,小学音乐欣赏课必须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做好实践,音乐教师应做好仔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观察学生对不同音乐的喜恶。同时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之后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养成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改进,经常反思的好习惯,这样才能适应不断更新的教育改革,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课程标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58-001
音乐是人类最具活力的听觉艺术,而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前提。音乐艺术的实践都来自于听觉,所以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由此看来音乐教育必须以听为主体来展开教学,要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独特的感受能力,作为进而学习其他音乐方面的一项基础技能,把一切的音乐教育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
感受与鉴赏已经被《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列入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比表现、创造、音乐等都重要。感受与鉴赏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对音乐的欣赏,学生只有在用心听过之后,才会对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才有机会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记忆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扩大学生的音乐事业,使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想象力等都得到提高。探讨在小学音乐课欣赏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鼓励学生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表达
由于我国传统思想的教育方式,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了这种你教我学、你讲我听的方式,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目的来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个标准答案,不去发展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
音乐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可以给每个欣赏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音乐欣赏不仅仅是在接受外界的音乐刺激以后所做出的反应,重要的是在欣赏过程中它所蕴含的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不只是表面听觉的想象,更是对音乐含义的想象。音乐本身没有明确揭示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是向听者表达一种思想精神。记得当代美国著名音乐心理学家莫蒂默·卡斯曾近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一个完整的音乐体验应该包括对音乐产生心理上的情感反应和产生能够揭示作品意图的逻辑认识过程两部分内容。学生个性自我发展的必要途径是“揭示作品意图的逻辑过程”,因为这要靠学生的想象力去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在偶然的一堂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的欣赏课中,教师把整个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聆听此作品,从听到的情景中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景象,最后给这个作品起名字。学生们欣赏完毕,异常激动,各抒己见,就有《百鸟争鸣》《春之声》《农村的早晨》《百鸟欢歌》等名字了。听完之后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能够将听到的感觉和实际生活中的点滴联系起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
二、将音乐审美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
新课程改革以来,虽说音乐课程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普遍意义上讲,新课程的实施,只是改变了教师们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上起引领主导地位。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育方式华而不实,内容更是宣兵夺主等。有这么一节音乐课,老师让学生欣赏二胡独奏《赛马》,只是反复的让学生听,不停地问:“你从音乐中听到什么了?”“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听后的感受吗?”教师并没有做正确的引导,教学手段那么生硬,试想学生能为之动容?能被老师们带入欣赏课程该有的情景中去吗?没错,欣赏课就是为了让听者从听觉获取对音乐的感受,一种审美的体验,只是无论课程怎样改革,教师首先要吃透当中的含义,将授课的知识、技巧等必备素质掌握到位,才可能有效地教育学生。
不难理解,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系统知识和体系技能。音乐课的知识和技能也必然是人们整体素质的一部分,也是学好音乐这门课程的一把钥匙。所以音乐学习者必须在掌握和理解其中的知识和体系技能,才有可能学习好这门课程。重点是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劳逸结合,不要只是让学生们从被动变主动,教师要让学生在尽可能发挥想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对所听到音乐的探究,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感悟音乐中的乐趣。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具体哪一部分应该表达作曲者想要传达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更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学生就会自觉自愿、轻松愉快地跟着老师感受音乐的气息和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了。如果此举得到更有效的发展,以后要想提高学生音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了,学生就可以更深刻地体验音乐、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正确掌握体验式的欣赏方法
在很多人看来,音乐是活的。因此活的东西千变万化,想要掌握的话,不去体验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找到适合学生且容易接受的音乐甚至是节奏,然后引导学生演奏,或者演唱等表演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更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在这种体验式的音乐欣赏课堂中必须把握好度,应该先有了合适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细细聆听,教师再做详细的分析和解剖,下来邀请学生们自己来演奏,完了让学生说出对作品的理解,最后由老师来做总结,这样富有生命力的音乐课堂,相信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想要拥有的。
简而言之,小学音乐欣赏课必须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做好实践,音乐教师应做好仔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观察学生对不同音乐的喜恶。同时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之后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养成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改进,经常反思的好习惯,这样才能适应不断更新的教育改革,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