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不同于一般课程,知识点具有趣味性,受到大部分学生的喜爱。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满足新课改要求,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文中结合教学实践情况,探讨科学课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科学素养;探究欲望;学科整合
科学课堂要想对学生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就需要教师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堂上教师塑造相应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空间。强调培养其合作能力,实现对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转变传统策略,依据新课标创新教学模式与策略。
1 重视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科学教师自身科学素养高低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又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部分学校科学教师并不是相关专业毕业的,自身科学素养水平偏低,甚至备课时出现不知道怎么讲新课、知识点没吃透及需要器材设备等,这些都表明教师自身科学素养不足,因此要重视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小学科学教师要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有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关注科学类电视节目、科学类文献、主动参与相关培训等,促进自身科学专业知识的提升;优秀的科学教师自身教学水平良好,有效把握课堂接节奏,清晰讲述知识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与稳定课堂秩序。教师可以多观看其他教师的公开课视频,借鉴其中优点并改进自己的不足,实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结合生活现象挖掘学生探究欲望
科学课教材上有很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案例,与生活之间联系紧密。科学教师选择以此为着手点,在课堂上形成轻松的氛围,通过课堂学习感受到科学课程的趣味。科学教师要善于总结生活现象,选择合适的生活素材,在课堂上合理应用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丰富的生活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要找到教学的最佳方法,将科学融人到生活中,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学习更要生活化的观念。教师还应在授课过程渗透生活概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思考科学现象,实现生活教学与知识点的融合,通过生活化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小学的教学活动是以我们的生活作为基础和前提的,教师如果能把生活中的素材和案例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学生们学习起来也会更加的轻松愉悦,提高这一学科的整体学习质量自然就是不在话下的了。小学科学课程资源诸多,很多都与生活存在关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对身边事物进行深入挖掘,对问题实质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逐步养成开发科学课程资源的良好习惯。
如,《光的传播》知识点讲解时,教师提出问题:晚上汽车行驶时车内不能开灯,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要借助身边事物完成解释。晚上站在室内亮灯观察室外,可以发现观察不到景物;熄灭后可以隔着窗户看到室外物体。引导学生尝试总结与分析:晚上汽车内部开灯后不利于司机观察道路情况。
3 推进小学数学与科学学科的整合
生活是科学世界的发现之源。通过这句话我们就能很直观的认识到科学学科和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们对于生活的认知作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去切身的体验和感受科学知识,在实践中促进对于这一学科的理解,进而学会用科学来分析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明确的教学目标是确定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否则这堂课进行的毫无意义。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而不是无效整合。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呢?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相关知识,掌握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简单技巧,顺利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小学科学教学目标则是掌握基础科学知识与培养科学素养,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两门课程教学目标上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需要找到两者结合点。
如,小学数学运算方法较多,有的運算方法很烦琐、有的却很简练,教师教学目标应该锁定为“教会学生掌握科学运算方法的技巧”。同时,很多科学问题与数学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如,气温为什么分成零上与零下两类,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区别?利用数学知识解释这一问题的话,本身就是简单的正负数问题。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也可以选择“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这样就可以实现两者的融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利用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或是整合各方面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中选择合适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并根据落实情况进行调整,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科学教师要善于挖掘隐藏在生活中的案例,借助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张艳娜,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自主探究能力[J].考试周刊,2020(64):15-16.
[2]刘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文理导航(中旬),2020(08):80-81.
[3]徐洪英,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7):75.
关键词:科学素养;探究欲望;学科整合
科学课堂要想对学生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就需要教师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堂上教师塑造相应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空间。强调培养其合作能力,实现对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转变传统策略,依据新课标创新教学模式与策略。
1 重视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科学教师自身科学素养高低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又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部分学校科学教师并不是相关专业毕业的,自身科学素养水平偏低,甚至备课时出现不知道怎么讲新课、知识点没吃透及需要器材设备等,这些都表明教师自身科学素养不足,因此要重视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小学科学教师要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有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关注科学类电视节目、科学类文献、主动参与相关培训等,促进自身科学专业知识的提升;优秀的科学教师自身教学水平良好,有效把握课堂接节奏,清晰讲述知识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与稳定课堂秩序。教师可以多观看其他教师的公开课视频,借鉴其中优点并改进自己的不足,实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结合生活现象挖掘学生探究欲望
科学课教材上有很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案例,与生活之间联系紧密。科学教师选择以此为着手点,在课堂上形成轻松的氛围,通过课堂学习感受到科学课程的趣味。科学教师要善于总结生活现象,选择合适的生活素材,在课堂上合理应用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丰富的生活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要找到教学的最佳方法,将科学融人到生活中,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学习更要生活化的观念。教师还应在授课过程渗透生活概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思考科学现象,实现生活教学与知识点的融合,通过生活化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小学的教学活动是以我们的生活作为基础和前提的,教师如果能把生活中的素材和案例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学生们学习起来也会更加的轻松愉悦,提高这一学科的整体学习质量自然就是不在话下的了。小学科学课程资源诸多,很多都与生活存在关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对身边事物进行深入挖掘,对问题实质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逐步养成开发科学课程资源的良好习惯。
如,《光的传播》知识点讲解时,教师提出问题:晚上汽车行驶时车内不能开灯,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要借助身边事物完成解释。晚上站在室内亮灯观察室外,可以发现观察不到景物;熄灭后可以隔着窗户看到室外物体。引导学生尝试总结与分析:晚上汽车内部开灯后不利于司机观察道路情况。
3 推进小学数学与科学学科的整合
生活是科学世界的发现之源。通过这句话我们就能很直观的认识到科学学科和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们对于生活的认知作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去切身的体验和感受科学知识,在实践中促进对于这一学科的理解,进而学会用科学来分析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明确的教学目标是确定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否则这堂课进行的毫无意义。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而不是无效整合。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呢?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相关知识,掌握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简单技巧,顺利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小学科学教学目标则是掌握基础科学知识与培养科学素养,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两门课程教学目标上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需要找到两者结合点。
如,小学数学运算方法较多,有的運算方法很烦琐、有的却很简练,教师教学目标应该锁定为“教会学生掌握科学运算方法的技巧”。同时,很多科学问题与数学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如,气温为什么分成零上与零下两类,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区别?利用数学知识解释这一问题的话,本身就是简单的正负数问题。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也可以选择“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这样就可以实现两者的融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利用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或是整合各方面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中选择合适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并根据落实情况进行调整,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科学教师要善于挖掘隐藏在生活中的案例,借助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张艳娜,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自主探究能力[J].考试周刊,2020(64):15-16.
[2]刘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文理导航(中旬),2020(08):80-81.
[3]徐洪英,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