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进展:教材内容新颖,教学方法更为现代化,教师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培养。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时,却发现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大多数时候,我们还停留在教学水平上的考试,不仅是老师,很多学生也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很高,那就好了。因此,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生活化语文教学;教学情境;语文课堂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就是将语文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的背景下,融入生活,热爱语文。在语文课本里,我们既可以感受世界之博大,也能领略生命之孱弱;既能欣赏河山之壮美,也能体悟亲情之醇美,既能学习人类文明的瑰丽异彩,也能目睹自然社会的风土人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既然语文教学要为生活服务,那么,将语文教学作生活化处理应该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那怎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
一、有意安排,合理引导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引导学生很好的去发现。如优秀的广告词中,大街小巷的标语中,与人的交往中……这些在课本之外的语文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会视而不见,如适当点拨,学生会有意识的去发现,这样在无形中学得到了语文知识。语文牵引着我们的生活,生活和语文如影随形。总之,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关注文本,关注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海洋里汲取,在语文的天地里驰骋,运用语言文字描绘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多媒体是通过图、文、声、像等完成教师所不能达到的理想境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定的氛围能激发人们某种情绪,比如:多媒体展示无边无际的大海,波涛汹涌的潮水,看到壮观的景象,使我们感觉好像身临其境,置身于其中。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热情,实现学与教的互动。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由于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多媒体教学恰如其分地填补了这一缺陷。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描写了不同种类鱼的特征。学生单凭想象,很难理解这段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课件,教学时让这些鱼先后在屏幕中“游”来,“游”去,由于直观形象,学生很容易看出每种鱼的特征,马上能说出各种鱼的名字。
三、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如让学生把课本内容进行表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内容比较丰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个性的对话。课上让学生表演,不但使学生获得快乐,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而且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司马双利.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1)
[2]徐社东.语文生存在第一现实和第二现实之间[J].语文教学通讯.2008(05)
[3]耿法禹.“语文”就是“人文”[J].语文教学通讯.2008(05)
[4]马姗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优化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1)
[5]李天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时间分配方略[J].教学与管理.2015(31)
[6]薛继荣,刘新春.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1)
[7]郭方玲.“走班制”:让课堂教学唤醒学生的尊严[J].当代教育科学.2015(21)
关键词:生活化语文教学;教学情境;语文课堂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就是将语文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的背景下,融入生活,热爱语文。在语文课本里,我们既可以感受世界之博大,也能领略生命之孱弱;既能欣赏河山之壮美,也能体悟亲情之醇美,既能学习人类文明的瑰丽异彩,也能目睹自然社会的风土人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既然语文教学要为生活服务,那么,将语文教学作生活化处理应该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那怎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
一、有意安排,合理引导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引导学生很好的去发现。如优秀的广告词中,大街小巷的标语中,与人的交往中……这些在课本之外的语文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会视而不见,如适当点拨,学生会有意识的去发现,这样在无形中学得到了语文知识。语文牵引着我们的生活,生活和语文如影随形。总之,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关注文本,关注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海洋里汲取,在语文的天地里驰骋,运用语言文字描绘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多媒体是通过图、文、声、像等完成教师所不能达到的理想境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定的氛围能激发人们某种情绪,比如:多媒体展示无边无际的大海,波涛汹涌的潮水,看到壮观的景象,使我们感觉好像身临其境,置身于其中。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热情,实现学与教的互动。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由于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多媒体教学恰如其分地填补了这一缺陷。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描写了不同种类鱼的特征。学生单凭想象,很难理解这段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课件,教学时让这些鱼先后在屏幕中“游”来,“游”去,由于直观形象,学生很容易看出每种鱼的特征,马上能说出各种鱼的名字。
三、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如让学生把课本内容进行表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内容比较丰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个性的对话。课上让学生表演,不但使学生获得快乐,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而且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司马双利.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1)
[2]徐社东.语文生存在第一现实和第二现实之间[J].语文教学通讯.2008(05)
[3]耿法禹.“语文”就是“人文”[J].语文教学通讯.2008(05)
[4]马姗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优化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1)
[5]李天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时间分配方略[J].教学与管理.2015(31)
[6]薛继荣,刘新春.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1)
[7]郭方玲.“走班制”:让课堂教学唤醒学生的尊严[J].当代教育科学.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