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高职外语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的外语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外语教育现状,也应与各中职学校的外语教育状况有所区别。高等教育中的精英主义的思想并不适合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外语教育由于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产生了身份的错位。这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的出现。
(一)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在无大语言环境下,课堂教学就成为了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主要,甚至对某些学生来说唯一的渠道。这就对作为引路人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尽量采取多样灵活的教授方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而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注重老师的讲授,老师成为课堂的核心,本应是教学中占主体地位的学生被消极化,教与学的重心出现了偏差。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讲授就是信息传播的单向直线模式。这种模式没有受传者的反馈渠道,没有信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互动。如果只是老师一味的进行讲授,学生一味的被动接受而不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高职教育起步晚,导致目前适用于高职学生的教材有限、教师队伍良莠不齐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没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必须具备实践锻炼和动手能力。从目前来看,大多数院校的教材都是具有较强理论性并不适用于职业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教材还都是以语法,词汇的掌握为主要学习任务,而无足够多的让学生能够参与的互动环节,口语,听力的培养内容也少之又少。另外,教材所讲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不能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
从师资力量来看,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师教育与国外相比还相距甚远,教师的再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了外语师资力量薄弱,学历偏低,综合素质较差的局面。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尤为突出。很多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师缺乏积极探索的精神,延续自己所受教育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能按照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来开展教学。
二、高职外语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应对之策
(一)营造外语气氛,介绍西方文化,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外语学习,转变学习动机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励人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和力量。所以学习学习外语的动机对外语学习效果的影响非常大,是对外语学习成绩有深远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根据加拿大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可将动机分为融入型(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instrumental motivation)。融入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有特殊兴趣和热爱之情,渴望了解并能融入其中;工具型动机就是把所学外语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这样的学习者只注重外语学习的某种实用目的。融入型动机效果更好,更容易获得外语学习的成功。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融入型动机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积极克服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坚持学习,而具有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在目标没有实现以前可能学习的劲头还很大,而目标一旦完成,语言学习可能也就寿终正寝了。因此,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语言氛围。在上课时,多为学生介绍西方文化,展示能够表现西方特色和文化风格的图片资料。以笔者所在学院的教材《点击职业英语》为例,其中有几单元讲到了好莱坞,洛杉矶,纽约,金门大桥等美国的著名地方,在上课时,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好莱坞附近的环球影院,比佛利山庄的图片,讲述了天使之城洛杉矶的历史,讲述了纽约的大苹果城的别称的由来,以及自由女神像,联合国总部大楼等一些纽约的标志性雕塑和建筑,发现在讲述故事和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都听得很入神,很有兴趣,而那几单元的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学生都记忆很深刻。
(二)采取互动教学法,使学生融入课堂,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互动理论”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于二十世纪60年代提出。互动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世界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对于世界理解和赋予意义是主观的,人的知识是由个人建构而不是他人传递的,是以自己的经验背景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和理解现实,从而形成知识;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学生、教师、任务、环境四个方面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其中“学生”作为主体处在中心位置,“教师、任务、环境”则构成学习的外围环境在学习中起着中介作用。互动理论提倡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而现行的外语课堂教学,恰恰忽视了学生为课堂主体这一实质,导致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堵塞了课堂这一学生语言技能培养的主渠道。一位语言学专家说过:“tell me, I will know it; teach me, I will understand it; involve me, I will remember it.” 所以,老师在上课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利用特定情境,协作,会话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和相互讨论区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对于教材中的内容,可以挖掘其趣味性,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参与其中,实现有教有学,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练习和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提高应用技能。
(三)实施赏识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德国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由此可见鼓励受教育者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赏识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并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通过鼓励、赞扬受教育者从而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兴趣,动机,意志,性格等等来提高教学效果。美国著名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vidP ·Ausubel)认为,学校的情景中的成就动机的内驱力决定成分至少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这三个方面。其中附属内驱力指,一个人为了得到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研究表明:具有高度附属内驱力的学生一旦得到表扬就会更加的努力学习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在外语教学中,老师应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充分使用赏识教学,提高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要指出的是,赞美是一门艺术,也需要技巧。老师在赞美学生时应该发自内心,这样的赞美才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师生才能以诚相待,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固然是非常重要,但课余活动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把所学东西学以致用的,也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课外活动也是对课堂所教授内容的实践应用和进一步掌握。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我校每年都会在五月份进行全校的英语技能大赛。其中包括英语书法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唱比赛等。由于形式新颖多样,很受学生欢迎。有些学生之前仅是因为喜欢表演或者唱歌而参赛,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参赛最后也发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成为英语爱好者。另外,英语角也是很好的课外活动。可以在一周中选定一天晚上让学生自发的组织。在用英语交谈中,学生可以相互之间学习讨论课堂所学内容,起到自检作用,而且在碰到不会表达的词或句子是,能够主动下去查阅资料,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
参考文献:
[1]王革英.互动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教书育人:学术频道,2005(5).
[2]高红云.从外语教育心理学看外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俞丽银.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职教论坛,2007(8).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胡春洞等.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翟香荔(1981-),女,陕西蓝田人,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基础部教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的外语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外语教育现状,也应与各中职学校的外语教育状况有所区别。高等教育中的精英主义的思想并不适合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外语教育由于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产生了身份的错位。这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的出现。
(一)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在无大语言环境下,课堂教学就成为了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主要,甚至对某些学生来说唯一的渠道。这就对作为引路人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尽量采取多样灵活的教授方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而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注重老师的讲授,老师成为课堂的核心,本应是教学中占主体地位的学生被消极化,教与学的重心出现了偏差。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讲授就是信息传播的单向直线模式。这种模式没有受传者的反馈渠道,没有信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互动。如果只是老师一味的进行讲授,学生一味的被动接受而不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高职教育起步晚,导致目前适用于高职学生的教材有限、教师队伍良莠不齐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没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必须具备实践锻炼和动手能力。从目前来看,大多数院校的教材都是具有较强理论性并不适用于职业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教材还都是以语法,词汇的掌握为主要学习任务,而无足够多的让学生能够参与的互动环节,口语,听力的培养内容也少之又少。另外,教材所讲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不能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
从师资力量来看,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师教育与国外相比还相距甚远,教师的再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了外语师资力量薄弱,学历偏低,综合素质较差的局面。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尤为突出。很多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师缺乏积极探索的精神,延续自己所受教育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能按照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来开展教学。
二、高职外语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应对之策
(一)营造外语气氛,介绍西方文化,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外语学习,转变学习动机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励人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和力量。所以学习学习外语的动机对外语学习效果的影响非常大,是对外语学习成绩有深远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根据加拿大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可将动机分为融入型(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instrumental motivation)。融入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有特殊兴趣和热爱之情,渴望了解并能融入其中;工具型动机就是把所学外语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这样的学习者只注重外语学习的某种实用目的。融入型动机效果更好,更容易获得外语学习的成功。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融入型动机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积极克服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坚持学习,而具有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在目标没有实现以前可能学习的劲头还很大,而目标一旦完成,语言学习可能也就寿终正寝了。因此,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语言氛围。在上课时,多为学生介绍西方文化,展示能够表现西方特色和文化风格的图片资料。以笔者所在学院的教材《点击职业英语》为例,其中有几单元讲到了好莱坞,洛杉矶,纽约,金门大桥等美国的著名地方,在上课时,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好莱坞附近的环球影院,比佛利山庄的图片,讲述了天使之城洛杉矶的历史,讲述了纽约的大苹果城的别称的由来,以及自由女神像,联合国总部大楼等一些纽约的标志性雕塑和建筑,发现在讲述故事和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都听得很入神,很有兴趣,而那几单元的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学生都记忆很深刻。
(二)采取互动教学法,使学生融入课堂,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互动理论”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于二十世纪60年代提出。互动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世界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对于世界理解和赋予意义是主观的,人的知识是由个人建构而不是他人传递的,是以自己的经验背景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和理解现实,从而形成知识;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学生、教师、任务、环境四个方面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其中“学生”作为主体处在中心位置,“教师、任务、环境”则构成学习的外围环境在学习中起着中介作用。互动理论提倡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而现行的外语课堂教学,恰恰忽视了学生为课堂主体这一实质,导致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堵塞了课堂这一学生语言技能培养的主渠道。一位语言学专家说过:“tell me, I will know it; teach me, I will understand it; involve me, I will remember it.” 所以,老师在上课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利用特定情境,协作,会话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和相互讨论区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对于教材中的内容,可以挖掘其趣味性,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参与其中,实现有教有学,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练习和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提高应用技能。
(三)实施赏识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德国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由此可见鼓励受教育者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赏识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并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通过鼓励、赞扬受教育者从而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兴趣,动机,意志,性格等等来提高教学效果。美国著名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vidP ·Ausubel)认为,学校的情景中的成就动机的内驱力决定成分至少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这三个方面。其中附属内驱力指,一个人为了得到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研究表明:具有高度附属内驱力的学生一旦得到表扬就会更加的努力学习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在外语教学中,老师应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充分使用赏识教学,提高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要指出的是,赞美是一门艺术,也需要技巧。老师在赞美学生时应该发自内心,这样的赞美才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师生才能以诚相待,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固然是非常重要,但课余活动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把所学东西学以致用的,也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课外活动也是对课堂所教授内容的实践应用和进一步掌握。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我校每年都会在五月份进行全校的英语技能大赛。其中包括英语书法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唱比赛等。由于形式新颖多样,很受学生欢迎。有些学生之前仅是因为喜欢表演或者唱歌而参赛,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参赛最后也发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成为英语爱好者。另外,英语角也是很好的课外活动。可以在一周中选定一天晚上让学生自发的组织。在用英语交谈中,学生可以相互之间学习讨论课堂所学内容,起到自检作用,而且在碰到不会表达的词或句子是,能够主动下去查阅资料,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
参考文献:
[1]王革英.互动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教书育人:学术频道,2005(5).
[2]高红云.从外语教育心理学看外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俞丽银.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职教论坛,2007(8).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胡春洞等.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翟香荔(1981-),女,陕西蓝田人,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基础部教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