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商业银行(下文简称城商行)跨区域的迅速发展,增强了自身的实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扶持了中小企業的成长壮大。但是跨区域发展过于迅速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和风险的出现。本文分析了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原因,总结了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主要模式,并针对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审批政策的收紧,提出了在新的金融环境下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城商行 跨区域发展 发展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城商行在监管部门的政策引领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并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据银监会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末,全国城商行存款规模达6.1万亿元,贷款规模达3.6万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4.4%。
此外,近年来城商行的发展情况显示,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趋势已愈演愈烈。据统计,2010全年有17家城商行成功实现更名。全年有62家城商行跨区域设立103家异地分支行(含筹建),超过了2009年的数据。面对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扩张速度过快的问题,在全国城商行发展论坛第十一次会议上,银监会强调城商行要“立足地方经济、严守风险底线、改进金融服务、实现科学发展”,并提出今后将审慎推进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把城商行内控机制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对内控不健全的城商行的新设网点申请,将“暂停审批”。可见,在新的形势下,对于城商行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原因分析
(一)宏观原因
1.促进金融体系完善
“十五”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国有金融机构的“体制改革”问题,“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产品创新”问题,而“十二五”时期应该着力推动“体系完善”,把改革重点从健全国有金融机构的微观体制、创新金融产品等转移到健全国家整体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功能等方面来。城商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第三梯队,其发展与完善,对于形成一个多层次银行体系,满足一国经济体中不同层次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促进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的互动性决定着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域金融必然走向一体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不能越出中心城市的城商行只能坐失良机。而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失去了城商行的有力支持,其步伐也不得不放慢。因此,城商行走出单一城市,结盟或者合并组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区域内城商行一体化,这既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利用再增长优势
当同一行业的竞争者较多而处于势均力敌时,行业内所有银行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只能保持最低的利润水平,对其自身的成长非常不利。而通过并购重组,能够使得银行业相对集中,可以有效地降低竞争的激烈程度,提高银行的利润率,为其进一步增长打下基础。
(二)微观原因
1.应对激励的竞争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纷纷进军中小企业市场这一城商行的传统业务领域,城商行迫切需要通过跨区域发展来寻找新的利润来源。另外,银行业务的同质性导致了竞争更加剧烈。跨区域发展可以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盈利、加快城商行产品和业务创新步伐。
2.追求规模。降低平均成本
传统的银行业务是以存贷款为主,国内银行中主要的利润来源,主要还是来源于存贷款利差。在这种情况下,存贷款的规模越大。收益就越好。国内银行业的这种传统经营模式,促使了银行都会去追求规模发展。另外,银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非常突出的行业,规模扩大不仅能够增加更多的收入,还能够相对降低成本,如单位资产的人力成本、技术支持成本、后台结算成本、风险内控成本及其他后勤保障成本。这样,一方面成本收入比显著降低,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利润规模提高了盈利能力。
3.分散风险
城商行局限于单一城市,往往将资金集中在这个城市的某几个发展比较好的行业,这样就会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偏高,埋下巨大的风险隐患。另外城商行在日常风险管理过程中,还会面临所处区域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区域系统性风险。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经济发展快的地区资金缺口大、社会信用体系完善,银行处于相对有利位置,盈利能力就比较强,风险相对比较小;而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由于资金需求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银行就可能面临发展停滞、不良资产增加的风险。如果银行采取跨区域发展模式,就可以有效规避这种行业风险和区域风险。
4.提升品牌价值
由于银行的高风险性和高公众性特征,银行的信誉和品牌常常成为核心竞争的重要因素。城商行由于起步比较晚、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与其他银行竞争时并不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城商行在自身努力下实现了跨区域发展,自然就会大幅提升品牌价值,这对于开发金融产品、培育忠诚的客户群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我国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已经采取的模式和最新动态
1.联合重组
联合重组是指某一行政区域内的多家城商行重组成立一家新的银行。一般是政府主导省内城商行较大规模的合并。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城商行中合并时间最早的徽商银行。合肥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徽商银行作为存续公司,采取“6+7”的吸收合并模式,吸收合并芜湖等5家城商行及六安等7家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徽商银行。
2.购并城市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
购并城市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是指一些城商行在自愿和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异地并购城商行或城市信用社。2004年12月,哈尔滨城商行收购双鸭山城市信用社,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双鸭山分行,成为全国城商行的第一家异地分行。
3.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
这种模式是依靠单一银行自身的发展,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后突破地域限制。城商行跨区域设立分行,既可以在省内设立,也可以在省外设立。2006年4月,上海银行在宁波市设立分行,从而拉开城商行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跨区域发展模式的序幕。之后其他城商行也先后效仿。这种方式也成为城商行跨区域主要的发展模式。
4.设立村镇银行
据银监会数据显示,2010年3月末,全国有村镇银行214家,但截至当年底,这一数字已经达到349家,另有110余家获批筹建。新增村镇银行,50%以上是城商行发起设立的。实现跨区经营,确实是城商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最大动机,也成为城商行拓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手段。
5.购并国有银行的网点
购并国有银行的网点是指城商行收购国有银行撤并的县域及以下地区的支行网点。2005年,锦州银行利用建设银行县域网点收缩的机会,购并了建设银行两家县域支行,并将其重组成自己的县域支行。
6.参股控股异地城市(农村)商业银行或城市(农村)信用社
这种模式下,被投资机构事实上成为城商行的子公司。典型 的是南京银行在2006年入股山东日照市商业银行,持股18%,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7.由一个强式金融企业购并
2010年,湘潭、株洲、衡阳、岳阳4家城商行和邵阳城市信用社成功重组,并引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大股东,成立华融湘江银行,开辟了资产管理公司主导城商行联合重组的新模式。
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在这几个主要的发展模式下,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动态。有的跨区域步伐迈到境外。如北京银行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了代表处,富滇银行则在老挝设立了代表处。部分中小银行在跨区域进入某地市场时,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采取了首先在异地县域设立支行而非在地级市设立分行的形式。如齐商银行设立了青州支行,莱商银行设立了平邑支行。也有城商行根据自身特色,在大多数城商行的跨区域首先瞄准经济发达的大型城市的同时,选择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相似的地区作为跨区域的目标城市。
四、关于城商行跨区域发展中如何应对可能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城商行在快速扩张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风险管控速度跟不上发展速度;二是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特色化、差异化经营,欠缺内涵式发展。特别是齐鲁银行发生的金融票据伪造突发事件发生后,城商行的发展引起了整个金融界的关注。监管部门已对城商行跨区域发展从严审批。但笔者认为,跨区域仍然是做好做强一家中小银行的必然选择。更名改制、跨區域发展,甚至包括上市,这些都应该是一家股份制银行做大做强所必需的步骤,也是一家小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城商行不能陷入“唯规模论”的单一增长模式。城商行在今后的跨区域发展中应该做到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一)进行不同层次的跨区域发展
跨区域发展要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并且采用合适的发展道路,不可盲目跟随。城商行可以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是否进行跨区域发展以及什么样层次的跨区域发展。
1.全国性银行
少数处于城商行前列的实力强的银行,可以走这条发展道路。一般是资产规模在800亿元以上大型城商行,并且具有较大的品牌知名度的银行。比如说北京银行,上海银行。
2.大区域性银行
通过区域内联合重组的城商行,可以利用地缘优势,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在省内以及临近区域发展。比如徽商银行,江苏银行。
3.社区银行
规模较小的城商行,要求侧重于本地业务,发挥本土优势,不求做大,但求做精。
(二)深耕细作,打造特色银行
城商行,在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自己的市场定位,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从城商行服务中小企业的调查中可见,发展好的城商行,都是在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做得有特色。城商行必须在中小企业这个领域中深耕细作,着眼于中小企业客户,研究开发出专门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业务产品和服务渠道,并运用个别案例树立品牌形象,从而占领相应的市场份额,提高银行竞争力。
(三)兼顾提高风险管控和应对能力
多数城商行当前还处在重规模发展、轻内控管理的粗放经营模式中。在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守好风险底线,把握发展与风险管控的平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非存贷业务
大多数城商行盈利模式单一,主要的利润点是存贷款利差。这就导致只能靠跨区域增设网点来加快增长。而现在监管收紧,使得“物理网点”扩张受到限制。但是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新业务方面,并没有限制,城商行可拓展这些新业务,挖掘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等科技产品的价值。自主进行业务创新,从而一定程度改善盈利模式。
[关键字]城商行 跨区域发展 发展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城商行在监管部门的政策引领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并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据银监会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末,全国城商行存款规模达6.1万亿元,贷款规模达3.6万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4.4%。
此外,近年来城商行的发展情况显示,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趋势已愈演愈烈。据统计,2010全年有17家城商行成功实现更名。全年有62家城商行跨区域设立103家异地分支行(含筹建),超过了2009年的数据。面对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扩张速度过快的问题,在全国城商行发展论坛第十一次会议上,银监会强调城商行要“立足地方经济、严守风险底线、改进金融服务、实现科学发展”,并提出今后将审慎推进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把城商行内控机制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对内控不健全的城商行的新设网点申请,将“暂停审批”。可见,在新的形势下,对于城商行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原因分析
(一)宏观原因
1.促进金融体系完善
“十五”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国有金融机构的“体制改革”问题,“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产品创新”问题,而“十二五”时期应该着力推动“体系完善”,把改革重点从健全国有金融机构的微观体制、创新金融产品等转移到健全国家整体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功能等方面来。城商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第三梯队,其发展与完善,对于形成一个多层次银行体系,满足一国经济体中不同层次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促进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的互动性决定着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域金融必然走向一体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不能越出中心城市的城商行只能坐失良机。而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失去了城商行的有力支持,其步伐也不得不放慢。因此,城商行走出单一城市,结盟或者合并组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区域内城商行一体化,这既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利用再增长优势
当同一行业的竞争者较多而处于势均力敌时,行业内所有银行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只能保持最低的利润水平,对其自身的成长非常不利。而通过并购重组,能够使得银行业相对集中,可以有效地降低竞争的激烈程度,提高银行的利润率,为其进一步增长打下基础。
(二)微观原因
1.应对激励的竞争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纷纷进军中小企业市场这一城商行的传统业务领域,城商行迫切需要通过跨区域发展来寻找新的利润来源。另外,银行业务的同质性导致了竞争更加剧烈。跨区域发展可以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盈利、加快城商行产品和业务创新步伐。
2.追求规模。降低平均成本
传统的银行业务是以存贷款为主,国内银行中主要的利润来源,主要还是来源于存贷款利差。在这种情况下,存贷款的规模越大。收益就越好。国内银行业的这种传统经营模式,促使了银行都会去追求规模发展。另外,银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非常突出的行业,规模扩大不仅能够增加更多的收入,还能够相对降低成本,如单位资产的人力成本、技术支持成本、后台结算成本、风险内控成本及其他后勤保障成本。这样,一方面成本收入比显著降低,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利润规模提高了盈利能力。
3.分散风险
城商行局限于单一城市,往往将资金集中在这个城市的某几个发展比较好的行业,这样就会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偏高,埋下巨大的风险隐患。另外城商行在日常风险管理过程中,还会面临所处区域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区域系统性风险。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经济发展快的地区资金缺口大、社会信用体系完善,银行处于相对有利位置,盈利能力就比较强,风险相对比较小;而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由于资金需求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银行就可能面临发展停滞、不良资产增加的风险。如果银行采取跨区域发展模式,就可以有效规避这种行业风险和区域风险。
4.提升品牌价值
由于银行的高风险性和高公众性特征,银行的信誉和品牌常常成为核心竞争的重要因素。城商行由于起步比较晚、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与其他银行竞争时并不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城商行在自身努力下实现了跨区域发展,自然就会大幅提升品牌价值,这对于开发金融产品、培育忠诚的客户群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我国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已经采取的模式和最新动态
1.联合重组
联合重组是指某一行政区域内的多家城商行重组成立一家新的银行。一般是政府主导省内城商行较大规模的合并。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城商行中合并时间最早的徽商银行。合肥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徽商银行作为存续公司,采取“6+7”的吸收合并模式,吸收合并芜湖等5家城商行及六安等7家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徽商银行。
2.购并城市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
购并城市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是指一些城商行在自愿和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异地并购城商行或城市信用社。2004年12月,哈尔滨城商行收购双鸭山城市信用社,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双鸭山分行,成为全国城商行的第一家异地分行。
3.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
这种模式是依靠单一银行自身的发展,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后突破地域限制。城商行跨区域设立分行,既可以在省内设立,也可以在省外设立。2006年4月,上海银行在宁波市设立分行,从而拉开城商行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跨区域发展模式的序幕。之后其他城商行也先后效仿。这种方式也成为城商行跨区域主要的发展模式。
4.设立村镇银行
据银监会数据显示,2010年3月末,全国有村镇银行214家,但截至当年底,这一数字已经达到349家,另有110余家获批筹建。新增村镇银行,50%以上是城商行发起设立的。实现跨区经营,确实是城商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最大动机,也成为城商行拓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手段。
5.购并国有银行的网点
购并国有银行的网点是指城商行收购国有银行撤并的县域及以下地区的支行网点。2005年,锦州银行利用建设银行县域网点收缩的机会,购并了建设银行两家县域支行,并将其重组成自己的县域支行。
6.参股控股异地城市(农村)商业银行或城市(农村)信用社
这种模式下,被投资机构事实上成为城商行的子公司。典型 的是南京银行在2006年入股山东日照市商业银行,持股18%,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7.由一个强式金融企业购并
2010年,湘潭、株洲、衡阳、岳阳4家城商行和邵阳城市信用社成功重组,并引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大股东,成立华融湘江银行,开辟了资产管理公司主导城商行联合重组的新模式。
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在这几个主要的发展模式下,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动态。有的跨区域步伐迈到境外。如北京银行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了代表处,富滇银行则在老挝设立了代表处。部分中小银行在跨区域进入某地市场时,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采取了首先在异地县域设立支行而非在地级市设立分行的形式。如齐商银行设立了青州支行,莱商银行设立了平邑支行。也有城商行根据自身特色,在大多数城商行的跨区域首先瞄准经济发达的大型城市的同时,选择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相似的地区作为跨区域的目标城市。
四、关于城商行跨区域发展中如何应对可能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城商行在快速扩张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风险管控速度跟不上发展速度;二是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特色化、差异化经营,欠缺内涵式发展。特别是齐鲁银行发生的金融票据伪造突发事件发生后,城商行的发展引起了整个金融界的关注。监管部门已对城商行跨区域发展从严审批。但笔者认为,跨区域仍然是做好做强一家中小银行的必然选择。更名改制、跨區域发展,甚至包括上市,这些都应该是一家股份制银行做大做强所必需的步骤,也是一家小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城商行不能陷入“唯规模论”的单一增长模式。城商行在今后的跨区域发展中应该做到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一)进行不同层次的跨区域发展
跨区域发展要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并且采用合适的发展道路,不可盲目跟随。城商行可以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是否进行跨区域发展以及什么样层次的跨区域发展。
1.全国性银行
少数处于城商行前列的实力强的银行,可以走这条发展道路。一般是资产规模在800亿元以上大型城商行,并且具有较大的品牌知名度的银行。比如说北京银行,上海银行。
2.大区域性银行
通过区域内联合重组的城商行,可以利用地缘优势,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在省内以及临近区域发展。比如徽商银行,江苏银行。
3.社区银行
规模较小的城商行,要求侧重于本地业务,发挥本土优势,不求做大,但求做精。
(二)深耕细作,打造特色银行
城商行,在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自己的市场定位,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从城商行服务中小企业的调查中可见,发展好的城商行,都是在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做得有特色。城商行必须在中小企业这个领域中深耕细作,着眼于中小企业客户,研究开发出专门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业务产品和服务渠道,并运用个别案例树立品牌形象,从而占领相应的市场份额,提高银行竞争力。
(三)兼顾提高风险管控和应对能力
多数城商行当前还处在重规模发展、轻内控管理的粗放经营模式中。在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守好风险底线,把握发展与风险管控的平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非存贷业务
大多数城商行盈利模式单一,主要的利润点是存贷款利差。这就导致只能靠跨区域增设网点来加快增长。而现在监管收紧,使得“物理网点”扩张受到限制。但是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新业务方面,并没有限制,城商行可拓展这些新业务,挖掘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等科技产品的价值。自主进行业务创新,从而一定程度改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