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年底,一年的工作要进行好好梳理总结一下了,但要想写一篇好的工作总结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本人在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总结要想写的好,必须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总结写的好,“三要”不可少,即情况要了解清楚、结论要科学深刻、写作形式要创新。
1、情况要了解清楚。总结总结,先总后结。总的情况要想了解清楚,需遵循以下三点:
一是要多听多看。认真听取各方面、各层级的意见,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听领导讲宏观、讲发展,听职工和群众讲微观、讲感受;听正面的了解成绩,听反面的了解问题。看材料、看数据和看现场。看材料其实是走捷径,写得好的材料是可以为己所用的,但自己要有判断。看数据包括看年度月度的报表,看一天的原始数据,看一个阶段的数据变化。看现场包括看准备了的现场,看随机抽样抽到的现场,有时也要看负面现场。现场最具真实性和生命力。
二是要进行多维度梳理,找出“大事”、“亮点事”、“特色事”。从时间上梳理,从事件上梳理,从大事上梳理,从创新(亮点)上梳理。通过梳理,分清楚哪些是取得的真正成绩,哪些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哪些事大哪些事小,哪些当写或不当写。真正要写进总结报告的事情,主要是大的事情和富有创新亮点的事情。
三要从情况汇总到情况归纳提炼。情况汇总是“一天说不完”,情况了解得全面丰富,需要花功夫;情况归纳提炼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明白”,需要有归纳提炼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总体上驾驭、从宏观上把握、能够提纲挈领的能力。
2、结论要科学深刻。总结,总是事实,是依据,是基础和前提;结是结论,是思想,是本质和规律。总结的根本特性就在“结”上面。如何结出思想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事实是总结的基础和依据,是成绩说成绩,是问题说问题,万万不能片面的夸大成绩,回避问题。
二是坚持运用科学方法,学会使用“PDCA”、“5W2H”等管理工具。既要看到表面现象,又要看到事情的本质;既要看到工作成绩,又要看到缺点和不足。在共性问题中发现规律,在个性问题中找准问题点。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总结报告不能今年照着往年套,这届照着上届抄,年年总结一个样。要与时代和社会“同频共振”,体现时代性,保持先进性,力求前瞻性。
四是坚持从本质规律上寻找结论。好的总结应当总结出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反映自身特点的以及带规律性的经验教训,于今后工作有实在的指导作用。话不在多而在精准,“结”不在长而在管用。
3、写作形式要创新。文章贵在创新。所谓“妙笔生花”,创新是妙笔之本、生花之根。总结报告的写作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
一是主题上创新。要做到切合时代大主题,切合企业发展大主题。切合大主题,才是大创新,才有大作为。围绕这样的大主题、新主题,从实处着力,从小处开口,从新处落笔,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是材料选择上创新。总结对材料有“两次需要”:一次需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再次需要“围绕主题精选材料”。最后用在总结中的材料,要适量,要准确,要典型。
三是語言上创新。总结报告的语言特色,应该追求平实、简洁、生动、深刻、精辟、有力。其表述手法多用叙述、议论,可用描写,还可抒情。其修辞手法可全面采用、“应有尽有”。总结报告要有妙语,一篇好的总结报告看后听后,要尽量让人记住一两个好句子,正所谓“不求万言留青史,但望一句动人心”。
二、总结写的好,做到“三不要”,即不要空话套话,行文啰嗦;不要流水账、层次不清;不要流于形式,内容空泛。
1、不要空话套话,行文啰嗦。
写作总结时要少说空话,少说套话,紧紧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把每一句话都落到实处。套话空话连篇的总结是没有人喜欢看的。另外,内容不要繁杂,尽量精炼;用词造句不要啰嗦,少使用长句子,长句子重点不突出,拖泥带水,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
2、不要流水账、层次不清。
写总结讲究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但绝不意味着可以照相般地复制原始的东西,有什么就写什么,怎么做的就怎么写,把总结写成“流水账”,没有层次感。一是要善于“合并同类项”,把同一性质或同一类型的工作归纳在一起;二是要善于概括提炼,从相同的事物中概括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东西来;三是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遵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表达总结的内容。
3、不要流于形式,内容空泛。
总结的目的是总结工作的成绩和经验,以指导今后的实践,缺点和不足一般不是总结写作的重点。有的总结,如经验总结等,可以不写缺点和不足,而有些全面的综合性总结则要写到缺点和不足。在写作中,我们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可以不写缺点和不足,但要写的话,就一定认真对待,实事求是地写准确,并尽量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总结,谈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时,突出的毛病是写得空泛、抽象,针对性不强,也不利于今后的改正和克服。
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遵循以上写作技巧,就能在总结的撰写过程中,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重汽济南铸锻中心)
一、总结写的好,“三要”不可少,即情况要了解清楚、结论要科学深刻、写作形式要创新。
1、情况要了解清楚。总结总结,先总后结。总的情况要想了解清楚,需遵循以下三点:
一是要多听多看。认真听取各方面、各层级的意见,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听领导讲宏观、讲发展,听职工和群众讲微观、讲感受;听正面的了解成绩,听反面的了解问题。看材料、看数据和看现场。看材料其实是走捷径,写得好的材料是可以为己所用的,但自己要有判断。看数据包括看年度月度的报表,看一天的原始数据,看一个阶段的数据变化。看现场包括看准备了的现场,看随机抽样抽到的现场,有时也要看负面现场。现场最具真实性和生命力。
二是要进行多维度梳理,找出“大事”、“亮点事”、“特色事”。从时间上梳理,从事件上梳理,从大事上梳理,从创新(亮点)上梳理。通过梳理,分清楚哪些是取得的真正成绩,哪些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哪些事大哪些事小,哪些当写或不当写。真正要写进总结报告的事情,主要是大的事情和富有创新亮点的事情。
三要从情况汇总到情况归纳提炼。情况汇总是“一天说不完”,情况了解得全面丰富,需要花功夫;情况归纳提炼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明白”,需要有归纳提炼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总体上驾驭、从宏观上把握、能够提纲挈领的能力。
2、结论要科学深刻。总结,总是事实,是依据,是基础和前提;结是结论,是思想,是本质和规律。总结的根本特性就在“结”上面。如何结出思想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事实是总结的基础和依据,是成绩说成绩,是问题说问题,万万不能片面的夸大成绩,回避问题。
二是坚持运用科学方法,学会使用“PDCA”、“5W2H”等管理工具。既要看到表面现象,又要看到事情的本质;既要看到工作成绩,又要看到缺点和不足。在共性问题中发现规律,在个性问题中找准问题点。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总结报告不能今年照着往年套,这届照着上届抄,年年总结一个样。要与时代和社会“同频共振”,体现时代性,保持先进性,力求前瞻性。
四是坚持从本质规律上寻找结论。好的总结应当总结出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反映自身特点的以及带规律性的经验教训,于今后工作有实在的指导作用。话不在多而在精准,“结”不在长而在管用。
3、写作形式要创新。文章贵在创新。所谓“妙笔生花”,创新是妙笔之本、生花之根。总结报告的写作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
一是主题上创新。要做到切合时代大主题,切合企业发展大主题。切合大主题,才是大创新,才有大作为。围绕这样的大主题、新主题,从实处着力,从小处开口,从新处落笔,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是材料选择上创新。总结对材料有“两次需要”:一次需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再次需要“围绕主题精选材料”。最后用在总结中的材料,要适量,要准确,要典型。
三是語言上创新。总结报告的语言特色,应该追求平实、简洁、生动、深刻、精辟、有力。其表述手法多用叙述、议论,可用描写,还可抒情。其修辞手法可全面采用、“应有尽有”。总结报告要有妙语,一篇好的总结报告看后听后,要尽量让人记住一两个好句子,正所谓“不求万言留青史,但望一句动人心”。
二、总结写的好,做到“三不要”,即不要空话套话,行文啰嗦;不要流水账、层次不清;不要流于形式,内容空泛。
1、不要空话套话,行文啰嗦。
写作总结时要少说空话,少说套话,紧紧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把每一句话都落到实处。套话空话连篇的总结是没有人喜欢看的。另外,内容不要繁杂,尽量精炼;用词造句不要啰嗦,少使用长句子,长句子重点不突出,拖泥带水,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
2、不要流水账、层次不清。
写总结讲究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但绝不意味着可以照相般地复制原始的东西,有什么就写什么,怎么做的就怎么写,把总结写成“流水账”,没有层次感。一是要善于“合并同类项”,把同一性质或同一类型的工作归纳在一起;二是要善于概括提炼,从相同的事物中概括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东西来;三是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遵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表达总结的内容。
3、不要流于形式,内容空泛。
总结的目的是总结工作的成绩和经验,以指导今后的实践,缺点和不足一般不是总结写作的重点。有的总结,如经验总结等,可以不写缺点和不足,而有些全面的综合性总结则要写到缺点和不足。在写作中,我们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可以不写缺点和不足,但要写的话,就一定认真对待,实事求是地写准确,并尽量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总结,谈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时,突出的毛病是写得空泛、抽象,针对性不强,也不利于今后的改正和克服。
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遵循以上写作技巧,就能在总结的撰写过程中,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重汽济南铸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