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对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实施科教兴国的人才培养战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顺应形势发展需求,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是与时俱进的需要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先进文化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需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优秀人才,教育是基础,学校是关键。校园是知识密集、思想活跃的地方,是新技术、新观念、新价值创造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沿。健康向上的、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先进文化主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专门人才、拔尖人才工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认识
校园文化主要指除学校教学、科研之外的所有课外文化活动,并由此而产生的文化交流、文化氛围、文化环境、文化建筑、文化阵地和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是学校长期形成的并为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及其文化环境的总和。它以其特有的超前性、形象性、感染性、审美性和较强的吸引力、渗透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直接或间接为培养“四有”人才服务。
从积极的一面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许多富有感染力、影响力、创造力的先进文化思想、观念在校园不断涌现,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这些先进思想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学唱一首好歌曲、看一部好电影、读一本好书、参加一次公益活动等,陶冶情操,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校园中活跃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在严谨、文明、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知识,抒发情感,开发智力,锻炼体魄,弥补了第一课堂教育的不足。
从消极的一面看,在社会的转型期,难免会有一些落后、迂腐的精神产品渗透到校园,各种思想观念的碰撞与交汇,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压力。客观现实使我们认识到,净化校园环境,治理校园文化场所,加强先进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在机制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必须加强工作研究,形成有效运行的机制。
一、目标激励机制。所谓目标激励机制就是以校园精神为核心,以文化活动为重点,以文化建设为发展要素,确立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并将之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五育”工作之中。学校要注重激发师生员工的创造精神,发挥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使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深入人心。
二、教育导向机制。充分发挥教育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系统的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理论联系实际,回答师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同时,要发挥校园教育优势,把握传播规律,用多种形式让校园文化工作更广泛、更生动地深入到师生中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以深邃的眼光和宽阔的视野,抓紧研究小康社会对校园文化的新要求,研究信息网络飞速发展情况下校园文化的新对策,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校园文化工作遇到的新矛盾。当然,研究校园文化的规律和特点关键是人,努力造就好专业队伍尤其重要。
三、载体牵制机制。课余时间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点,要制定规划,强化管理,加强指导,有计划、有目标、有载体地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和富有实效的活动,占领课余文化活动阵地。要有效地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织开展学习小组、读书会、文学社、演唱会、知识竞赛、文学沙龙、英语角等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活动中陶冶情操、磨炼品质。要通过拓展知识领域,创建学生学术交流、科技活动、学习咨询、勤工助学、就业指导的立交桥,形成浓厚的学术科研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给不良思想和行为以传播的时间和空间。要注重青年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交友,学会生存,培养公正、宽容、理解、诚信的心理品质。围绕教育目标,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找准学生的难点、热点、亮点问题,“在意”“有序”“有效”地进行教育引导。
四、源头管理机制。健康向上的校园思想文化作品对净化人的灵魂,造就美好情操,振奋人的精神;对师生情绪和情感、自我观念,心理承受能力、意志品格和社会心理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要加强思想文化阵地的源头管理,积极引进、宣传健康优秀的作品,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需要。同时,整顿和清理活动阵地和公共场所的书刊、杂志、影视片,消灭污染源,从源头上确保校园思想文化阵地的纯洁性。
五、物化建设机制。物化形态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听得见、看得到的生动、形象、直观的教育方式。它包括学校的自然环境、标志性建筑、宣传橱窗、名人雕塑和娱乐场所等硬件设施。这些特有的、有形的物理环境和无形的精神文化,是富有生命力的独特力量,可使莘莘学子在内涵中感悟,在向往中升腾意志。为此,创造一个优秀、高雅、舒适、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作者系大同市第二卫生学校纪检书记)
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是与时俱进的需要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先进文化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需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优秀人才,教育是基础,学校是关键。校园是知识密集、思想活跃的地方,是新技术、新观念、新价值创造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沿。健康向上的、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先进文化主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专门人才、拔尖人才工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认识
校园文化主要指除学校教学、科研之外的所有课外文化活动,并由此而产生的文化交流、文化氛围、文化环境、文化建筑、文化阵地和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是学校长期形成的并为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及其文化环境的总和。它以其特有的超前性、形象性、感染性、审美性和较强的吸引力、渗透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直接或间接为培养“四有”人才服务。
从积极的一面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许多富有感染力、影响力、创造力的先进文化思想、观念在校园不断涌现,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这些先进思想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学唱一首好歌曲、看一部好电影、读一本好书、参加一次公益活动等,陶冶情操,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校园中活跃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在严谨、文明、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知识,抒发情感,开发智力,锻炼体魄,弥补了第一课堂教育的不足。
从消极的一面看,在社会的转型期,难免会有一些落后、迂腐的精神产品渗透到校园,各种思想观念的碰撞与交汇,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压力。客观现实使我们认识到,净化校园环境,治理校园文化场所,加强先进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在机制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必须加强工作研究,形成有效运行的机制。
一、目标激励机制。所谓目标激励机制就是以校园精神为核心,以文化活动为重点,以文化建设为发展要素,确立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并将之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五育”工作之中。学校要注重激发师生员工的创造精神,发挥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使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深入人心。
二、教育导向机制。充分发挥教育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系统的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理论联系实际,回答师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同时,要发挥校园教育优势,把握传播规律,用多种形式让校园文化工作更广泛、更生动地深入到师生中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以深邃的眼光和宽阔的视野,抓紧研究小康社会对校园文化的新要求,研究信息网络飞速发展情况下校园文化的新对策,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校园文化工作遇到的新矛盾。当然,研究校园文化的规律和特点关键是人,努力造就好专业队伍尤其重要。
三、载体牵制机制。课余时间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点,要制定规划,强化管理,加强指导,有计划、有目标、有载体地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和富有实效的活动,占领课余文化活动阵地。要有效地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织开展学习小组、读书会、文学社、演唱会、知识竞赛、文学沙龙、英语角等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活动中陶冶情操、磨炼品质。要通过拓展知识领域,创建学生学术交流、科技活动、学习咨询、勤工助学、就业指导的立交桥,形成浓厚的学术科研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给不良思想和行为以传播的时间和空间。要注重青年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交友,学会生存,培养公正、宽容、理解、诚信的心理品质。围绕教育目标,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找准学生的难点、热点、亮点问题,“在意”“有序”“有效”地进行教育引导。
四、源头管理机制。健康向上的校园思想文化作品对净化人的灵魂,造就美好情操,振奋人的精神;对师生情绪和情感、自我观念,心理承受能力、意志品格和社会心理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要加强思想文化阵地的源头管理,积极引进、宣传健康优秀的作品,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需要。同时,整顿和清理活动阵地和公共场所的书刊、杂志、影视片,消灭污染源,从源头上确保校园思想文化阵地的纯洁性。
五、物化建设机制。物化形态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听得见、看得到的生动、形象、直观的教育方式。它包括学校的自然环境、标志性建筑、宣传橱窗、名人雕塑和娱乐场所等硬件设施。这些特有的、有形的物理环境和无形的精神文化,是富有生命力的独特力量,可使莘莘学子在内涵中感悟,在向往中升腾意志。为此,创造一个优秀、高雅、舒适、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作者系大同市第二卫生学校纪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