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实践证明,有效教学必须具备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因此,有效教学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理念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有效教学活动涉及的教学因素多种多样,如何进行有效融合,实施有效教学已成为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重要课题。本人现结合实践对此进行简要论述。
一、利用教学活动双边性,实施师生互动式教学策略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品质锻炼、观点碰撞的双边互动的发展过程。互动性、双边性,是教学活动自身所具有的根本属性。同时,教学实践证明,缺少教师或学生任何一方的单边教学活动,都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和根本要求。新课程标准中将有效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有效培养和锻炼层面上。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教学活动的双边互动特性,设置具有师生互动交流沟通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和学生对问题的有效“探”的融合,实现师生在互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双边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如在“全等三角形”章节阶段性复习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摒弃以往学生解题、教师讲解的单边传统教学形式,而是通过设置了“如图所示,AC=DF,AC//DF,AE=DB,求证:①△ABC≌△DEF;②BC=EF”问题案例,采取师生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先让学生对该问题案例的条件内容进行分析。学生分析,认识到该条件解答的观点是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内容。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判定△ABC≌△DEF,在运用时,结合问题条件,可以选用什么判定方法?”这时,学生根据教师的启示性问题,再次找寻条件的关系,从而得到证明△ABC与△DEF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边角边”。最后,教师与学生对该类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式的教学,将学生分析问题的主动性进行有效运用,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引导作用得到了彰显,从而把解题过程变为师生互动分析的过程,有效提升了师生互动的效能。
二、抓住课堂教学递进性,实施循序渐进式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认知、探究、解答的过程具有层次递进性的特征,教学活动各环节的设置和实施,也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题技能进行安排和开展的。众所周知,学生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学习新知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何让学生按部就班、逐步提升,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时,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内容的教授、巩固案例的教学、练习问题的设置等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儿”,逐步实现学习技能的锻炼和提升。
三、紧扣教师教学主导性,实施辨析评价式教学策略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推进力量,也是学生学习活动深入推进和学习技能有效锻炼的重要因素。有效教学活动,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个体特性和学习品质得到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设置具有研究性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个体自主特性,利用教学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对新知内容、解题活动、学习表现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全面性的评价和反思活动,能够使学生在评价辨析学习新知、解题过程等活动中,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思考分析问题更具全面性、灵活性,解答问题更具科学性。
如在“已知:如图,已知:D是△ABC的边AB上一点,CN∥AB,DN交AC于M,若MA=MC,求证:CD=AN.”学生解答该问题的过程如下:
证明:如图所示,因为AB∥CN,
所以∠1=∠2.在△AMD和△CMN中∠1=∠2,AM=CM,∠AMD=∠CMN,
∴AMD≌△CMN.
∴AD=CN.
∴四边形ADCN是平行四边形,
∴CD=AN.
教师为加强学生对该类问题解答的能力。在讲解解题过程中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抓住评价分析教学手段的指导、促进功能,在学生解答辨析活动实施前,向学生提出“该问题是关于什么方面的数学问题案例?”“解答该问题时需要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途径和思路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带着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题辨析活动。学生在辨析活动中,认识和找寻了问题解答的不足。此时,学生在阐述解题过程中,借助数学语言,指出该问题解答存在“在证明四边形ADCN是平行四边形时,忽视了AD∥CN”这一条件的不足,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此时,教师再次引导其他学生对问题案例和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分析,从而对问题解题过程进行充实完善。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借助于教学评价的手段,通过对解题思路、解题策略以及解题过程的评析,分析变得更加全面、思维活动更加灵活、解题技能更加实用。
四、彰显学习活动群体性,实施合作探究式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活动是一项群体性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互动。同时,新课程背景下,合作能力已成为学生个体所必需具备的内在学习能力之一,更成为技能型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内在素养。学生学习活动是探究、前进的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离不开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和努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学生学习活动的群体性特征,在分析知识内涵、寻找解题策略等过程中开展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借助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努力,找寻出新知的真正内涵以及问题解答的有效策略,实现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以及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教学资源各种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在此笔者仅对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还望同仁能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为教学效能的全面进步贡献智慧。
一、利用教学活动双边性,实施师生互动式教学策略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品质锻炼、观点碰撞的双边互动的发展过程。互动性、双边性,是教学活动自身所具有的根本属性。同时,教学实践证明,缺少教师或学生任何一方的单边教学活动,都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和根本要求。新课程标准中将有效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有效培养和锻炼层面上。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教学活动的双边互动特性,设置具有师生互动交流沟通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和学生对问题的有效“探”的融合,实现师生在互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双边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如在“全等三角形”章节阶段性复习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摒弃以往学生解题、教师讲解的单边传统教学形式,而是通过设置了“如图所示,AC=DF,AC//DF,AE=DB,求证:①△ABC≌△DEF;②BC=EF”问题案例,采取师生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先让学生对该问题案例的条件内容进行分析。学生分析,认识到该条件解答的观点是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内容。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判定△ABC≌△DEF,在运用时,结合问题条件,可以选用什么判定方法?”这时,学生根据教师的启示性问题,再次找寻条件的关系,从而得到证明△ABC与△DEF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边角边”。最后,教师与学生对该类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式的教学,将学生分析问题的主动性进行有效运用,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引导作用得到了彰显,从而把解题过程变为师生互动分析的过程,有效提升了师生互动的效能。
二、抓住课堂教学递进性,实施循序渐进式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认知、探究、解答的过程具有层次递进性的特征,教学活动各环节的设置和实施,也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题技能进行安排和开展的。众所周知,学生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学习新知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何让学生按部就班、逐步提升,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时,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内容的教授、巩固案例的教学、练习问题的设置等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儿”,逐步实现学习技能的锻炼和提升。
三、紧扣教师教学主导性,实施辨析评价式教学策略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推进力量,也是学生学习活动深入推进和学习技能有效锻炼的重要因素。有效教学活动,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个体特性和学习品质得到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设置具有研究性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个体自主特性,利用教学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对新知内容、解题活动、学习表现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全面性的评价和反思活动,能够使学生在评价辨析学习新知、解题过程等活动中,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思考分析问题更具全面性、灵活性,解答问题更具科学性。
如在“已知:如图,已知:D是△ABC的边AB上一点,CN∥AB,DN交AC于M,若MA=MC,求证:CD=AN.”学生解答该问题的过程如下:
证明:如图所示,因为AB∥CN,
所以∠1=∠2.在△AMD和△CMN中∠1=∠2,AM=CM,∠AMD=∠CMN,
∴AMD≌△CMN.
∴AD=CN.
∴四边形ADCN是平行四边形,
∴CD=AN.
教师为加强学生对该类问题解答的能力。在讲解解题过程中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抓住评价分析教学手段的指导、促进功能,在学生解答辨析活动实施前,向学生提出“该问题是关于什么方面的数学问题案例?”“解答该问题时需要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途径和思路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带着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题辨析活动。学生在辨析活动中,认识和找寻了问题解答的不足。此时,学生在阐述解题过程中,借助数学语言,指出该问题解答存在“在证明四边形ADCN是平行四边形时,忽视了AD∥CN”这一条件的不足,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此时,教师再次引导其他学生对问题案例和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分析,从而对问题解题过程进行充实完善。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借助于教学评价的手段,通过对解题思路、解题策略以及解题过程的评析,分析变得更加全面、思维活动更加灵活、解题技能更加实用。
四、彰显学习活动群体性,实施合作探究式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活动是一项群体性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互动。同时,新课程背景下,合作能力已成为学生个体所必需具备的内在学习能力之一,更成为技能型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内在素养。学生学习活动是探究、前进的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离不开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和努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学生学习活动的群体性特征,在分析知识内涵、寻找解题策略等过程中开展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借助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努力,找寻出新知的真正内涵以及问题解答的有效策略,实现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以及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教学资源各种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在此笔者仅对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还望同仁能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为教学效能的全面进步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