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萍 择一事 终一生 复活宋锦之美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wxl3554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已经80岁的钱小萍是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创始人,为复活宋锦,她花了整整60年的时间。
  宋锦,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指宋朝生产的锦缎。它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是锦中珍品。
  好像冥冥中注定的一样,钱小萍从19岁进入苏州丝绸工业学校起,就与丝绸结下了不解之缘。简单的一根蚕丝,就这样把她给绕住了,她再也没离开过这个行业。
  真羡慕那些一辈子能为自己所钟爱的一件事,彻头彻尾去努力的人,他们是何其地幸运,能找到一生的追求。钱小萍就领略到了,晶莹剔透的蚕丝所散发出的美丽与神奇。于是,她便毅然扎根在了丝绸行业。这一晃就是六十年的光景,倾注了她大半辈子的心血和时光。
  钱小萍从学校毕业后,就進入到了苏州丝绸研究所工作,看似顺利平坦,但在丝绸研究的道路上,却并不一帆风顺。“当时,研究所刚刚成立不久,条件非常简陋。”钱小萍回忆说,“以往丝绸织造的手艺都是家传的,而真正能做科研搞设计的很少,这无疑对我们提出了挑战。”
  面对庞杂未经梳理的知识,带着困惑,钱小萍开始了大量学习、分析,这一阶段的沉淀积累也为她后来的宋锦研究打下了伏笔,筑牢了根基。
  在传承中创新,真正复活宋锦
  苏州的宋锦,与南京的云锦和四川的蜀锦齐名,历史可上溯到隋唐,大盛于宋。但由于元代战乱不断,宋锦生产一度衰落,到明清始得恢复。但到了清朝咸丰年间,苏州的宋锦业又受太平天国战争的影响,再受重创,至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宋锦业逐渐萎缩,几乎失传。
  由于宋锦技法流传中断,画样很少,所以,钱小萍只能四处寻觅。每次得到新画样,她都会用放大镜进行花纹的研究,常常为了一个花纹,一研究就是好几个月。
  在研究宋锦之初,她首先选择的是复制、还原的学习方法。她还清楚得记得自己复制的第一件文物,叫狮纹锦,是在没有原件可资参考的情况下,复制而成的。
  正是在这样如琢如磨的打磨中,钱小萍的技艺不断精进。即使手工织锦,一天只能织出几厘米,也从没有动摇过她继续研究下去的决心。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才使她后来对宋锦的复活,所做了杰出贡献。
  钱小萍带领的科研小组复制出了宋、明、清时期一度盛行的苏州宋锦。
  凭借着对宋锦技艺孜孜不倦的继承与创新,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在钱小萍和她的团队的努力之下,相继诞生了宋锦唐卡、宋锦璇玑图、枫桥夜泊、百子图等一批创新作品,并与国家博物馆、青海博物馆、新疆博物馆等合作,复制出了宋、明、清时期的很多宋锦,还开发出了11种新的面料。
  如今,钱小萍已经是宋锦行业的元老了,她曾被法国维也纳丝绸博物馆聘为名誉主席,被台湾中华文化馆聘为技术顾问,成为在世界上有影响、有成就的四位丝绸专家之一。但即便如此,她仍不忘对传统技艺的创新。“挖掘传统,不仅仅是为了保存,更需要创新,给它赋予新的生命力。”钱小萍说。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宋锦是钱小萍一生的事业,早在十几年前,她就感到了时间的紧迫,开始有意识到寻找传承人,在她看来,这是比推动宋锦创新还要重要的事。为此,她建立博物馆、走访老手艺人、撰文出书、亲自带徒,只为更好地将宋锦文化传承下去。
  1991年,钱小萍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丝绸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回忆创馆之初,有艰辛,也有温暖,“那时候实在是太难了,好多丝机织造厂知道了我的困境,都不收我的钱。”钱小萍说。
  现在,苏州丝绸博物馆已成为宋锦织造技艺的重要传承基地。钱小萍带出的弟子沈惠和王晨,也分别成为了宋锦织造技艺的省级和市级传承人。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宋锦,并把宋锦的织造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钱小萍还撰写了《中国宋锦》《丝织丝纹》《丝绸实用小百科》等著作,图文并茂地记录下了宋锦的制作工艺。
  钱小萍说她是几乎用了全部的身心去拥抱宋锦的美,宋锦也是因为有了像钱小萍这种如此纯粹,又终生不渝的执着投入的人,而光华不断绽放。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钱小萍,就没有了宋锦,那我们中国华服又会因此黯淡多少?
  据新华网
其他文献
在此之前,凭借《甄传》中浣碧一角走红的蓝盈莹似乎总也绕不开“反派”的标签。《虎妈猫爸》中的蛇蝎职场新人黄俐,《山海经之赤影传说》中的腹黑妖女芙儿,《爱人的谎言》中的“复仇小妹”童小夏等等,直到2017年参加《演员的诞生》,才让观众发现了90后小花蓝盈莹在演技上的纯熟与深厚。而近期北京卫视热播剧《精英律师》中的戴曦一角,无疑是她演技生涯中的又一个高光时刻,彻底将观众带入到了律政职场的厮杀与博弈之中,
期刊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传唱了近50年的歌在当时好似岩缝中长出的新花,秘境深处飞出的布谷鸟。  初识金月苓  一首小兒歌,改变了命运,并享誉终身。作为老朋友,曾经的“同道”,喜出望外,不禁微信祝贺作者。她的回信,令我感慨:“还记得第一次去开研讨会时的情形,一晃要近50年了。”  记起来了。近50年前,一个秋日的下午,在陕西北路500
期刊
本期沙龙主题:新年愿望。  也是知乎上的神问答,但不属于“36计”,是小伙伴儿商量新年加的一计。  开年神问答:  问:您的2020新年愿望是什么?  答:完成2019的新年愿望。  呃,到現在,我依然没有想出我的新年愿望,更别提2019年的了。开玩笑:“我用骰子摇一个出来!”结果沙龙一位女作者更狠:“我摇也摇不出来!”  嗯,玩笑也反映现实:是我们没有新年愿望吗?显然不是。那又为什么表象是没有新
期刊
本期沙龙主题:起跑线。  知乎上36个神问答、被沙龙兄弟姐妹们戏称为“36计”的第4计。  第4个神问答:  问:“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道理吗?  答:一辈子都要和别人去比较,是人生悲剧的源头。  這个“神问答”挺有意思。有意思的不是问答本身,而是问答之外。有些热点话题,真不用搭理,跟流行趋势一样,有时效、有轮回。就像时下网络较热的,早就不是“输”而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了:中科院1 7岁“
期刊
2019年11月,紅螺食品利用1300平方米老旧厂房改建的“北京果脯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本刊记者也在第一时间到访参观,并采访了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房刚。  红螺果脯文化历经110周年  从1909年位于前门煤市街144号的聚顺和栈南货老店开业,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市公私合营果脯厂(简称北京果脯厂),再到今天的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红螺食品已经走过了整整110周年。  记者一边参观北京果脯博
期刊
最近刚刚和一位多年失联的老家朋友联系上了,感谢万能的微信。他比我大三四岁,就叫他华哥吧。  华哥是位书画爱好者,也爱摄影。在老家时就知道他喜欢绘画,家中的长辈亲戚也是书画行的,知道他一直想考美院,但至今仍然是業余书画爱好者,也从未放弃过对绘画的热爱。  几十年前他考过好几次美院,但始终未能如愿。想想几十年前偏远的山村老家,别说能找到一位专业的绘画老师,就是能买到一本学习绘画的书籍都非常困难。所以身
期刊
出生贫民窟的安妮·迪维亚,活成了印度的全民传奇。童年的梦想就是她奋斗的远方。她说,翅膀一直都在,只要去挥舞它。  1987年,安妮出生在印度东南边的安德拉邦,那里人口密集,十分贫穷。当年,没钱上学的安妮父亲选择了从军,为安妮的飞行梦埋下伏笔。  童年梦想,开着飞机去远方  安妮从小跟随父亲生活在空军基地附近。她常常趴在铁丝网外,看飞机徐徐起飞。对她来说,飞机能去的地方就是远方,她想带母亲去看看外面
期刊
专家简介 韩学杰,东城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药标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标准化分会副秘书长,WTO/TBT国外通报评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在北京卫视、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做中医药养生科普知识讲座,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
期刊
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我记忆中儿童时代一年中会有两次正式表达愿望的仪式,一次是过生日,另一次是新年到来的前一天。不管什么愿望,反正最后都是成功地长了一岁,离长大成人又近了一步。  工作后,总结过去一年,展望未来一年,也是周而复始,就像英国诗人艾略特所说:“我们称为开始的往往就是结束,而宣告结束也就是着手开始。终点就是我们出发的地方。”  我记忆中儿童时代的愿望一般不会落空,这是父母的恩情。成年以后我就
期刊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三首七言绝句诗,想来现在的小学生都耳熟能详的吧,这三首诗的作者都是有着“一代诗宗”之誉的南宋诗人杨万里。他是我国历史上,写诗第二多的人,第一多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据说他一生写了四万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