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共识是:培训学习、教学研究等基本范式,其实不尽然。笔者认为:校本教研首先是一种制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次是一种文化;再次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最后是一种唤醒与体验。总之,校本教研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合作和精神交流,也是人与文本的精神共鸣,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和专业素养发展的历炼过程。在此,谈一谈阅读和反思在校本教研中地位与作用。
一、阅读———自我成长的基石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过程是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历程;基点是学校,以校为源、问题为出发点的探索过程。因此,发展教师是校本教研的根本使命之一,而阅读则是发展的基石。
1.阅读改变观念
课程改革的首要条件就是教育观念的革新,前提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学生是“人”的观念的深化与推进。只有通过对新的理念与观点的不断学习,才能理解其本质,把握教育教学发展的大方向。
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目标观,实现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角色观,为学生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和谐发展为中心;评价观,摈弃片面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课程观,重视多级课程开发,增强课程开发的意识;教学观,明确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教材观,既强化教材的精髓所在,又要科学创新地使用教材资源。
2.阅读丰厚底蕴
“教师是人之师”,就需要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持续发展,在追求学生成长的同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我的教育生涯,达到师生共成长的理想境界。面对教育主管部门的众多培训,推却是无门的,只能从容地行走在培训之路上,这种教师成长的外在刺激具有局限性,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和发展,阅读感悟与反思行动是教师的迫切需求,更是教师成长的两大支柱。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阅读成为我们发展的加油站吧!一是博览理论书籍,积淀文化底蕴,那我们的教育教学定会充盈着智慧和灵气,也会赋予教师激情与活力,孕育教师开拓与创新的魄力。进而满足课程现代化的需求,课程现代化的前提是:教师要努力提升学术水平,拓宽学术视野。从而能够有效地跟进教材体系结构的优化、教材设计思想的现代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课程现代化则迫切需要教师善于学习,积极地搜寻本学科的学术最前沿的知识观点,进而促进自己的教学跟进时代的节拍,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也可以发展学生适应未来、能够挑战未来世界的知识素养。同时也要积极探寻课程生活化的需求,通过博览群书积极学习,能够科学地理解知识的价值,超越学科的局限,将学科进行科学的整合,将生活与学习有机地连接起来,促使学生学会深切体悟知识的生活价值及其对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心态。因此,教师必须保持一种持续的探索意识和学术敏感力,努力勤恳地阅读,以丰厚自身的学识底蕴,从容地行走在课程改革的大道上。
二是研习他山典范,感受思想风暴,我们的教育就会更有理性,同样,我们的思想必然会不断地超越,我们的教学素养与技能一定会迅猛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加规范,并逐渐娴熟起来。善于吸纳先进的理念,不断地武装自我,进而科学地施教。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努力地转换自我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让教学成为人人参与、人人平等的对话,将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具有创新的思考。感受思想的冲击,从而坚定自己的职业操守,坚定自己所持有的基本态度,坚定自己所持有的教育理想和信念。铸造教师专业发展之魂,让阅读成为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是善借网络资源,链接多彩世界,借助网络快车助推自我成长,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拓展我们的视野,有效地获取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加速自我成长。
二、反思———自我发展的动力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校本教研最基本且最有效的活动形式。它是教师自我实践的审视和解剖的历程,具有鲜明的反省、思考、探索和研究的特征。
因此,校本教研要务必抓牢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的反思,从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维度重新审视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断修正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理念、增强教学工作的自主性、保障教学工作的科学性。根据美国学者布鲁克菲乐德的观点,教师应从以下四个视角去透视相关的问题:(1)自传反思所提供的视角。(2)自己学生所提供的视角。(3)同事所提供的视角。(4)教育文献所提供的视角。多角度审视问题,有利于教师科学分析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为实施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1.反思孵化问题
校本教研的根本宗旨就是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唤醒教师沉睡的生命感、价值感以及自我意识。正如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认为:“唤醒”可以使主体的人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从未体味过的内在敞亮,他因主体性空前张扬而获得一次心灵的解放。
反思则起到了激活和孵化问题的功效,通过问题的解剖和研究,唤醒沉睡的研究意识,增强责任意识,从而获得认可和生命的升华。推崇弹性思维范式,勇于打破规则,保持课程敏感性,不断激活个人发展的问题意识,永葆不竭的进取动力。我们要不断地汲取人类的文化营养,从内源性的专业批判性阅读中孵化问题,能够更加敏锐地审视当前教育的问题与现象,准确地把脉教学的现状,更细腻地梳理教育的症结和运行阻滞,思索教育发展的新途径,从而积极地拓展我们的视野、丰盈个人思想库。
时刻关注我们教育教学中呈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有思想的问题,并乐此不疲地加入到问题研究的队伍中去。我们要善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创新探索,时时保持一种生命的警觉,能够从司空见惯的教育事例中察觉出问题的端倪,探寻到教育的新意。长此以往的执著追求,我们的思想会越来越鲜活,我们的行动越来越出色,也必然焕发出生机蓬勃、喷薄而出的自主意识,让人性的光辉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2.反思促进超越
反思是自我成长的后视镜,只有对自我教学实践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经验文献等批判性消化,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升教学的效能。善于独立思考教学现象、教学问题,长此以往会不断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境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是审视自我经历。学会回头看,逐步走出困惑、远离局限,让我们积极探索,促进教学相长。
二是审视学生发展。着力于学生的培养、多谋划学生的发展是教学反思的基点,进而审视自我的教育教学,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
三是审视文献资料。学会用扬弃的态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能够促进我们对实践中感到疑惑现象的顿悟,能够感受现象背后问题的症结所在,能够理智地反思自己的行为,能够扬弃地善待他人经验,能够促进蜕变,实现自己的快速发展。
阅读和反思的有机结合,也是“做中学习”与“思考中学习”的结合,是提升自我潜力的根本性保证,是自我成长的坚强基石。这里用苏霍姆林斯基极为推崇的“用一生备课”这句话作为结束语,提示我们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不断地储备知识,积极地提升智慧,勇敢地创新实践。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积极地吸取人类知识的精华,积极地从事教育教学探索,让自己自觉地成为一名科学知识与教育智慧的应用者。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水泗小学宝应县桃园小学)
一、阅读———自我成长的基石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过程是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历程;基点是学校,以校为源、问题为出发点的探索过程。因此,发展教师是校本教研的根本使命之一,而阅读则是发展的基石。
1.阅读改变观念
课程改革的首要条件就是教育观念的革新,前提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学生是“人”的观念的深化与推进。只有通过对新的理念与观点的不断学习,才能理解其本质,把握教育教学发展的大方向。
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目标观,实现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角色观,为学生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和谐发展为中心;评价观,摈弃片面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课程观,重视多级课程开发,增强课程开发的意识;教学观,明确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教材观,既强化教材的精髓所在,又要科学创新地使用教材资源。
2.阅读丰厚底蕴
“教师是人之师”,就需要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持续发展,在追求学生成长的同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我的教育生涯,达到师生共成长的理想境界。面对教育主管部门的众多培训,推却是无门的,只能从容地行走在培训之路上,这种教师成长的外在刺激具有局限性,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和发展,阅读感悟与反思行动是教师的迫切需求,更是教师成长的两大支柱。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阅读成为我们发展的加油站吧!一是博览理论书籍,积淀文化底蕴,那我们的教育教学定会充盈着智慧和灵气,也会赋予教师激情与活力,孕育教师开拓与创新的魄力。进而满足课程现代化的需求,课程现代化的前提是:教师要努力提升学术水平,拓宽学术视野。从而能够有效地跟进教材体系结构的优化、教材设计思想的现代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课程现代化则迫切需要教师善于学习,积极地搜寻本学科的学术最前沿的知识观点,进而促进自己的教学跟进时代的节拍,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也可以发展学生适应未来、能够挑战未来世界的知识素养。同时也要积极探寻课程生活化的需求,通过博览群书积极学习,能够科学地理解知识的价值,超越学科的局限,将学科进行科学的整合,将生活与学习有机地连接起来,促使学生学会深切体悟知识的生活价值及其对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心态。因此,教师必须保持一种持续的探索意识和学术敏感力,努力勤恳地阅读,以丰厚自身的学识底蕴,从容地行走在课程改革的大道上。
二是研习他山典范,感受思想风暴,我们的教育就会更有理性,同样,我们的思想必然会不断地超越,我们的教学素养与技能一定会迅猛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加规范,并逐渐娴熟起来。善于吸纳先进的理念,不断地武装自我,进而科学地施教。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努力地转换自我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让教学成为人人参与、人人平等的对话,将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具有创新的思考。感受思想的冲击,从而坚定自己的职业操守,坚定自己所持有的基本态度,坚定自己所持有的教育理想和信念。铸造教师专业发展之魂,让阅读成为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是善借网络资源,链接多彩世界,借助网络快车助推自我成长,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拓展我们的视野,有效地获取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加速自我成长。
二、反思———自我发展的动力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校本教研最基本且最有效的活动形式。它是教师自我实践的审视和解剖的历程,具有鲜明的反省、思考、探索和研究的特征。
因此,校本教研要务必抓牢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的反思,从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维度重新审视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断修正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理念、增强教学工作的自主性、保障教学工作的科学性。根据美国学者布鲁克菲乐德的观点,教师应从以下四个视角去透视相关的问题:(1)自传反思所提供的视角。(2)自己学生所提供的视角。(3)同事所提供的视角。(4)教育文献所提供的视角。多角度审视问题,有利于教师科学分析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为实施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1.反思孵化问题
校本教研的根本宗旨就是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唤醒教师沉睡的生命感、价值感以及自我意识。正如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认为:“唤醒”可以使主体的人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从未体味过的内在敞亮,他因主体性空前张扬而获得一次心灵的解放。
反思则起到了激活和孵化问题的功效,通过问题的解剖和研究,唤醒沉睡的研究意识,增强责任意识,从而获得认可和生命的升华。推崇弹性思维范式,勇于打破规则,保持课程敏感性,不断激活个人发展的问题意识,永葆不竭的进取动力。我们要不断地汲取人类的文化营养,从内源性的专业批判性阅读中孵化问题,能够更加敏锐地审视当前教育的问题与现象,准确地把脉教学的现状,更细腻地梳理教育的症结和运行阻滞,思索教育发展的新途径,从而积极地拓展我们的视野、丰盈个人思想库。
时刻关注我们教育教学中呈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有思想的问题,并乐此不疲地加入到问题研究的队伍中去。我们要善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创新探索,时时保持一种生命的警觉,能够从司空见惯的教育事例中察觉出问题的端倪,探寻到教育的新意。长此以往的执著追求,我们的思想会越来越鲜活,我们的行动越来越出色,也必然焕发出生机蓬勃、喷薄而出的自主意识,让人性的光辉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2.反思促进超越
反思是自我成长的后视镜,只有对自我教学实践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经验文献等批判性消化,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升教学的效能。善于独立思考教学现象、教学问题,长此以往会不断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境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是审视自我经历。学会回头看,逐步走出困惑、远离局限,让我们积极探索,促进教学相长。
二是审视学生发展。着力于学生的培养、多谋划学生的发展是教学反思的基点,进而审视自我的教育教学,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
三是审视文献资料。学会用扬弃的态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能够促进我们对实践中感到疑惑现象的顿悟,能够感受现象背后问题的症结所在,能够理智地反思自己的行为,能够扬弃地善待他人经验,能够促进蜕变,实现自己的快速发展。
阅读和反思的有机结合,也是“做中学习”与“思考中学习”的结合,是提升自我潜力的根本性保证,是自我成长的坚强基石。这里用苏霍姆林斯基极为推崇的“用一生备课”这句话作为结束语,提示我们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不断地储备知识,积极地提升智慧,勇敢地创新实践。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积极地吸取人类知识的精华,积极地从事教育教学探索,让自己自觉地成为一名科学知识与教育智慧的应用者。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水泗小学宝应县桃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