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知识。
案例“直角的初步认识”
1 初识直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把练习本封面上的任意一个角和你周围的任意一个角比一比,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强调比的时候要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再看角的另一边)
此时,所有的学生都离开自己的座位去找要比的角,有的学生与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黑板面上的角比。还有的学生跑去与墙纸图案上的角比……
师:同学们都比了吗?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用练习本上的角与墙纸图案上的角比,发现它们一样大。
生:我用练习本上的角与桌面上的角比,发现它们也一样大。
最后小结得出:这些角的大小一样,都相等。
2 摸直角
(指导学生在自己的桌面及课本面上摸一摸直角)
3 找直角
师:我们教室里有很多直角,三角板上也有,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都能很快地找出来,有的学生找出来后还能将之与桌面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4 折直角
(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折直角,一会儿很多学生都折好了)
师:折好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折出来的?
生:我是这样折的,先把这张纸对折,再对折,这样就成了一个直角。
师:你们同意吗?你怎么知道自己折的这个角就是直角呢?下面分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在一起商量,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把他折的角和桌面上的直角对比,还有的在和三角板上的直角比)
生:我折的角是直角,因为我折的角与三角板上的直角一样大。
生:我折的角是直角,它与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一样大。
5 判直角
让学生做一些角的判断,(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能正确判断出来)
6 画直角
先演示怎样画直角,学生再操作,画完后,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检验画的是否是直角,学生此时表现得十分活跃,
反 思
1 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我们都知道,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题,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在上面联系实物认识直角的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引导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让学生拿数学本上的角与周围的角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有的学生与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黑板上的角比,有的跑去与墙纸花纹上的角比……结果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也就是两个角的顶点、边都分别重合了),这时我们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学生感知充分,记忆深刻,让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已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仓。新发展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
(1)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到实物上去感知,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角比较,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操作、去发现,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后来的一切活动都是那么“顺其自然”。
(2)发挥合作优势,改变评价方式
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意识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折直角”和“画直角”的片断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折直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找到了判断直角的方法,在“画直角”的片断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互相纠正,互相改进画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案例“直角的初步认识”
1 初识直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把练习本封面上的任意一个角和你周围的任意一个角比一比,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强调比的时候要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再看角的另一边)
此时,所有的学生都离开自己的座位去找要比的角,有的学生与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黑板面上的角比。还有的学生跑去与墙纸图案上的角比……
师:同学们都比了吗?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用练习本上的角与墙纸图案上的角比,发现它们一样大。
生:我用练习本上的角与桌面上的角比,发现它们也一样大。
最后小结得出:这些角的大小一样,都相等。
2 摸直角
(指导学生在自己的桌面及课本面上摸一摸直角)
3 找直角
师:我们教室里有很多直角,三角板上也有,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都能很快地找出来,有的学生找出来后还能将之与桌面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4 折直角
(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折直角,一会儿很多学生都折好了)
师:折好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折出来的?
生:我是这样折的,先把这张纸对折,再对折,这样就成了一个直角。
师:你们同意吗?你怎么知道自己折的这个角就是直角呢?下面分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在一起商量,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把他折的角和桌面上的直角对比,还有的在和三角板上的直角比)
生:我折的角是直角,因为我折的角与三角板上的直角一样大。
生:我折的角是直角,它与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一样大。
5 判直角
让学生做一些角的判断,(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能正确判断出来)
6 画直角
先演示怎样画直角,学生再操作,画完后,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检验画的是否是直角,学生此时表现得十分活跃,
反 思
1 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我们都知道,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题,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在上面联系实物认识直角的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引导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让学生拿数学本上的角与周围的角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有的学生与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黑板上的角比,有的跑去与墙纸花纹上的角比……结果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也就是两个角的顶点、边都分别重合了),这时我们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学生感知充分,记忆深刻,让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已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仓。新发展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
(1)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到实物上去感知,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角比较,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操作、去发现,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后来的一切活动都是那么“顺其自然”。
(2)发挥合作优势,改变评价方式
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意识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折直角”和“画直角”的片断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折直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找到了判断直角的方法,在“画直角”的片断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互相纠正,互相改进画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